31小说网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曹雪芹那“忙中偷闲”、无意随手地在“大戏”中穿插“小戏”的手法,在这几回里运用得格外娴熟。第五十七回,他非常自然地穿插进一段关于雪雁的故事:赵姨娘兄弟赵国基死了,和王夫人告了假,出去给她兄弟伴宿去坐夜,见雪雁去王夫人处取人参,就招手叫她。雪雁事后跟紫鹃说,原来第二天要送殡,跟赵姨娘的小丫头小吉祥儿没衣裳,要借她的月白缎子祆儿。“我想他们一般也有两件子的,往脏地方去,恐怕弄脏了,自己的舍不得穿,故此借别人的。借我的弄脏了也是小事,只是我想,他素日有什么好处到咱们跟前?所以我说了,我的衣裳、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呢!姑娘又病着,竟废了大事,误了你老出门,不如再转借罢。”这就又把一个前面只出现个名字的模糊人物,一下子对焦特写,在读者面前鲜活起来。刺绣复杂的人生图像杏子阴假风泣虚风柳叶清边嗔莺吃燕策莉粉替去蔷薇硝投鼠忌器宝玉情脏茜纱窗真情横痴理绛芸杆里召将飞符玫瑰露引出茯苓腐判冤决狱平儿情权这四回书把笔触引向荣国府的底层。所谓《红楼梦》就是一部爱情悲剧的说法,之所以不正确,就是把曹雪芹如此苦心经营的篇章笔墨全给忽略不计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从第四十二回以后,宝、黛的爱情随着黛、钗的和解,已经不再有心理上的冲突,后来的矛盾冲突,比如紫鹃试忙玉,全是误会,并不是“金玉姻缘”阴影造成的“三角冲撞”。曹雪芹从五十四回以后,更摆脱了宝、黛、钗纠葛为情节主线的写法,放开手把更多层次的生命存在呈现在读者眼前,显示出他剌绣复杂人生图像、揭示人性深处奥秘的超常才能。

第五十八回写到因朝廷里薨了老太妃,贾母、王夫人等全得去参与朝廷里的丧事,因皇家规定贵族家庭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元春当然也无法再省亲,就把贾蔷主管的梨香院的小女孩们组成的戏班子解散了,宣布愿意由其父母领回的可以离开,愿意留下的则分配到各处当使唤丫头。那么,请回忆一下下面这些女孩子们演戏时的行当以及她们分派给谁使唤:文官、芳官、蕊官、藕官、葵官、苴官、艾官、茄官。

这是八个愿意留下的。这十二个女孩子可以统称为“红楼十二官”,我在试拟的《情榜》中把她们列为一组,构成“金陵十二钗四副册”。那么,除了这八个,那四个离去的是谁呢?这一回里没有明确交代,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前面所写的来推测。一个当然是龄官。龄官与贾蔷互恋,可想而知,她最后一定是到贾蔷身边了,八十回后他们会再出场。还有两个应该是唱小生的宝官和唱正旦的玉官。第三十回,写到她们两个在怡红院里,跟丫头们堵上水沟,把一些水禽放在积水里玩耍;第三十六回宝玉去梨香院,龄官不愿理他,接待他的就是宝官和玉官。第四个是谁呢?看到下面,就会知道是药官,不过她的离去是离开人世,不幸夭亡,藕官思念她,清明为她烧纸,惹出一场风波。

第五十八回曹雪芹着意刻画的是芳官。他在前面已经刻画了那么多的青春女性,按说各种不同的性格都已写到,再写新的角色,使其从那些女儿中活跳而出,真是难矣哉,但他偏能知难而进,再添新角。芳官的任性,跟晴雯很相近,要把对她的性格刻画跟晴雯区别开来,真是难上加难。但曹雪芹以一系列细节,写出芳官任性中又透着幼稚,跟晴雯任性中透着泼辣,别有异趣,加以对其肖像和肢体衣着特点的勾画,马上让读者感到这是两个并不雷同的艺术形象。

这回书里一些似乎是随便那么一写的文字,比如交代贾母等参与朝中大祭的“下处”(休息场所实际上传递着非常重要的信息,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红楼梦》一书的家族史内涵。而且连朝廷薨逝的老太妃也是有原型的,并且与北静王的原型又有关联。

第五十九回,我觉得读者无妨站在赵姨娘和众婆子的立场,替她们想一想。那是贵族府第中压抑已久的“蠢妇”阶层的一次大发泄。这些“蠢妇”年轻时,最好的前途也无非是像赵姨娘那样,被男主子纳为姨娘。但赵姨娘即使为贾政生下一对儿女,也依然无法摆脱身为奴才的阶层性质,探春根本不认她为母。她对探春说了句赵国基是“你舅舅”,探春竟气得脸白气噎,哭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都点检,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了?”她是只认王夫人为母,以王夫人为坐标,认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为亲舅舅。我们替赵姨娘想想,这是多么窝心的话!贾环虽然被赵姨娘把在手里,大体上跟她想法相通,但一点儿“战斗力”也没有,丝毫不能为其生母挣脸争气,赵姨娘只好自己出马。曹雪芹写得非常真实,也很有趣。院子里的众婆子,都把赵姨娘视为自己这个阶层里“上了层楼”的角色,寄希望于她,只盼她趁贾母、王夫人不在家,凤姐又病休,找到似乎是丫头群里“软肋”的芳官做突破口,撕破脸大闹一场,起码能获得些阿0式的“精神胜利”。谁曾想,赵姨娘出师不利,丑态可掏,铩羽而返,大观园仍是“二主子”、“副小姐”(即众体面丫头们)的欢乐世读《红楼梦》,要弄懂一点,就是青春女性一旦成为头层主子屋里的一、二、三等丫头,那么生活质量就相当不错,吃的、住的、用的都远比府里一般仆佣好许多,每月还有月钱。因此府里有女儿的仆佣都盼着把自己的女儿设法送到那样的位置上,而那些女孩一旦得了那样的地位,也很少有愿意离开的,特别是害怕被撵出去。因为一旦被撵,不仅所有既得利益悉数丧失,还等于在脸上刻了耻辱印,可能就被草率地发卖掉,前途无比暗淡。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当丫头是吃青春饭,一旦大了些,就要由府里进行再分配,特别是家生家养的奴仆的女儿,她们面临的就是“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那哪里是什么正常的婚配,说得残酷点,就是奴隶主让奴隶配种,为他们再繁殖些小奴隶。比如府里女儿出嫁,就会拨出几窝这样的家养奴隶,跟到婆家去作为陪嫁,像周瑞夫妇,就是王夫人嫁到贾家来的陪房。因此,像小红那样的丫头,有了清醒的头脑,就会早作打算,以免临时被动。因此,宝玉就跟他屋里的丫头说,一旦她们大了,他就把她们“放出去”。这“放出去”跟“撵出去”可是完全相反的待遇一-“放出去”是让她们“自便”,就是不再由府里主管部门实行强制性的“配小子”,而允许其父母将其领回,像良家女子一样,自行择偶,虽然仍免不了父母包办,总比连父母也作不得主,“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强太多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又有了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回的故事,而且又出现了一个被重笔描绘的角色:柳五儿。

第六十回写到的四样物品,是非常有意思的道具。谁能想到,曹雪芹把他笔下的那些美女写得那么迷人,可是,他却又非常写实地告诉读者,春天到了,这些美女会生杏癍癖。她们当然不使用廉价且会有副作用的银硝,而是配制一种高级的蔷薇硝来使用,这蔷薇硝到了丫头们手里,就又成了表达友情的馈赠品。蕊官托春燕带去赠给芳官,而芳官得到时,不巧贾环正来怡红院,就问她讨要,芳官不想给他新得的,去找旧用的发现已无积存,就拿了包茉莉粉去敷衍贾环。其实这茉莉粉也是上好的化妆品,过去认为可以消除面部粉剌,但这样一种“调包”行为,令赵姨娘觉得大受歧视侮辱,在众婆子鼓动下,去怡红院找芳官“算账”。没想到这群小戏子竟富有团队精神,藕官、蕊官、葵官、苴官齐来声援芳官,倒弄得赵姨娘进退失据。而玫瑰露,是很早就出现过的。第三十四回,宝玉大承笞挞之后,王夫人就给了他一瓶木樨清露、一瓶玫瑰清露,都是贴着鹅黄签子的,进贡给皇帝的东西。进贡给皇帝的东西怎么会到了贾家?请看书里对茯苓霜的交代:粤东官儿要拜见贾家主人,这样的府第也不是那么好进的,他带来三篓茯苓霜,两篓是进献贾家主人的礼品,那一篓呢,则送给值班传事的,由他们去分享。这是中国社交文化的惯例,直到今天也并未改变。由此可知,皇商替官里采买的物品也好,内务府供给皇家的用品也好,地方、外邦送给皇帝的贡品也好,总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过手的皇商、官员乃至太监、豪奴等留下享用的,而提供那些物品的有关人士,也就不待他们提出,就会主动分出那个份额来,直接奉献给这些“当班者”。第七回薛姨妈让周瑞家的分送小姐们的宫花,也属于那类的截留物。曹雪芹一支笔好厉害,把中国传统社交文化中的这种难以改变的习俗,写得如此生动细腻。直到现在,我们在生活里,还常常会遇到很底层、很终端的小人物,拿出一些罕见的烟、酒一类东西,得意地向亲友展示,说是辗转来自高层、高级场所或高级活动现场;而庶民之间以这样的东西当作礼品馈赠,也被认为比花大把钱买来的东西更有面子。正如这第六十回里写的,柳家的把一些玫瑰露送往哥嫂家,其兄又将茯苓霜分赠给她,这是卑微中的自豪、庸俗中的甜蜜。我们这个民族,几时能从这样的社交文化风俗里走出?

第六十回和第六十一回,就把柳五儿的故事,放在以上四样物品所流通的社交网络里来编织。五月之柳,春梦正酣,柳五儿自己,以及她的父母,特别是她母亲柳嫂,拜托芳官力荐,竭力想谋取怡红院中因小红、坠儿离去留下的空缺。但好梦破碎,柳五儿受辱添病,柳家的险些失去内厨房厨头的位置,直到似乎已经跌下悬崖的最危机的时刻,才因宝玉的“情不情”品格,和平儿那富有人情味的开明行权方略,奇迹般地转危为安。

第六十一回的回目,一九五七年人文社通行本和一九八二年红学所校注本,以及《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版,都作“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周汇本则从几种古本里选了“宝玉情赃”和“平儿情权”的写法,这应该才是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平儿在贾母、王夫人外出,凤姐养病,而探春、李纨临时都不方便的权力真空状态下,施展了她在家族政治方面的才能。“平儿情权”,就是以人情为本,在家族各个利益集团和利益互相消长的个人之间,以柔性的措施,求得和谐平衡。当然她行权最后还是必须通过凤姐这一关。凤姐是所谓“法家”,开的是“钢铁公司”,善于以威猛震慑各方,去达到“恐怖平衡”;但这次平儿居然说服了凤姐,令凤姐暂时让步,由她去“平天下”。平儿在这前前后后,私下、公开多次表明了她的家族政治理念:“得饶人处且饶人,得省事将就省些事也罢了。”“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可乐得不施恩呢!”“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平儿的这种“治国理家平天下”的理念,即使搁到今天,应该说也还是很值得参考的。

第六十一回里开始具体地写到大观园边缘地带一内厨房里外^发生的小人物之间的摩擦冲突。探春房里的小丫头蝉姐儿,迎春房里的小丫头小莲花儿,以及看角门的一个留杩子盖头的油嘴小厮都被刻画得活灵活现。那留杩子盖头的小厮说:“单是你们有内纤,难道我们就没有内纤不成?我虽然在这里听哈,里头却也有两个姊妹成个体统的,什么事瞒了我们?”几句油嘴滑舌的话把世道人情写透,实际上这也还是我们今天现实生活里阶层间信息渗透的常情^最底层的小人物,有时也会为自己获知了比自己层次高的处所的秘密,而感觉到一份自豪与快意。本回关于秦显家的的一段情节很有意思。林之孝家的关于秦显家的的相貌形容,只有八个字一一“高高孤拐,大大眼睛”,却把一个颧骨凸出的大眼妇人鲜明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第四十六回写鸳鸯的长相一一“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几点雀斑”,也令人过目不忘。我认为这是书里最成功的两处肖像描写。从《红楼梦》中选出最美的四个场景,你选哪四个?揭秘古本

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默香菱情解柘榴裙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宝钗扑蝶、黛玉葬花、宝琴立雪、湘云醉卧,这是《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最美丽动人的四个场景。相信绝大多数读者在这一点上都能够获得共识。当然,由于每个审美主体都有自己的审美个性,针对同一审美对象,即使都觉得美,但由其引发的审美愉悦在程度上也还是有差异的。有一天,几位“红迷”朋友跟我聚在一起谈红,其中有的就觉得,如果非要从《红楼梦》里选出四个最美的场景,那么上述中有的就应被别的场景取代,就算这四个全选上,排列顺序也还大有商量。综合那天我们提及的场景,竟有二十三个之多,现在按照在书中出现的顺序,开列在下面,请有兴趣的读者朋友根据自己的审美心得,在各场景后面按从一到二十三的名次填入括号。由于我们几个人的看法难免有局限性,因此,最后还留有几个空白,供读者自己补充:

太虚幻境警幻仙姑作歌而现〔〉宝玉为麝月对镜篦头〈〉

二玉桃花底下共读《会真记》^〉黛玉离开潇湘馆嘱咐紫鹃收拾屋子〈〕宝玉隔着海棠花看见小红〔脂砚斋认为是“隔花人近天涯远”的意境〉〔〉迎春独在花阴下拿花针穿茉莉花^〉宝、黛等乘船在湖里残荷中穿行〈〉宝玉提灯暂别潇湘馆,蘅芜苑婆子打伞提灯送燕窝〔〉黛、湘联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妙玉深夜庵中续诗〖〉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黛玉教鹦鹉吟诗〈〉香菱抠土吟诗〔〉宝琴立雪小螺抱梅〖〗莺儿采嫩柳编花篮〈〉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群芳夜宴〔〕湘云醉卧〔〉晴雯撕扇〈〉晴雯补裘〈〕龄官画蔷〈〉大观园里放风筝〈〕按说,应该在八十回都讲完后,再来做这样的“结算”,但是,全书写到六十三回,所剩的美事美景已经不多,衰相迭现,败兴连连。上述二十三项美丽镜头里,六十三回后我们仅列出三项,其实放风筝已经是“春梦随云散”的悲兆,而黛、湘、妙联诗之美,已是不堪承受之凄美。

有人可能会问:所开列的,怎么没有“惜春作画”这一项?细读《红楼梦》前八十回原文,你会发现并没有一段文字正面描写惜春作画,没有那样的一个具体场景。惜春作画总是暗写,写宝玉总往她那边跑,去看她画得如何,也写到贾母亲临她住处暖香坞要看画,但惜春说天气冷了,胶性皆凝涩不润,恐画了不好看,收起来了。但是《红楼梦》的读者可以从作者的暗写里延伸出自己的想象,这就是“接受美学”所说的,读者与作者共同创造,去营造出一个艺术天地。早在清朝,就有许多画家画过惜春运笔作画的场景,天津著名的泥塑艺人“泥人张”,上世纪创作的泥塑《惜春作画》,不但有惜春执笔凝思的形象,还围绕画案把宝、黛、钗、湘、迎、探等都生动地呈现了出来,堪称《红楼梦》衍生出的艺术品中的精品。

第六十三回是荣国府,特别是大观园从盛而衰的一个大转捩点。这一回里群芳所抽到的花签全都暗示着她们的命运。值得注意的是,特别写到縻月抽到的花签,其它角色的命运前面都有过暗示,这回不过是再加描补,但麝月却是头一遭。她那根签上画着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个字,其实这不仅是暗示她个人的命运〈她是在宝玉身边留守到最后的一个丫头〉,更是告诉读者:这些青春生命的美好岁月都已经达于顶点。签上还有一句旧诗“开到荼蘼花事了”。荼蘼花是自然界春天最后开放的花朵〈经人工培育的春后花卉,特别是暖棚里培育的四季可开的多种花卉另当别论〉,荼蘼花谢落,春天就结束了。春逝,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里永恒的喟叹性主题,也是曹雪芹《红楼梦》全书的基调。他珍惜笔下这些春花般的美丽生命,写出春逝后美丽归于陨灭的人间悲剧。

《红楼梦》写得很美,但曹雪芹不是唯美主义作家。他在美的展示和美的毁灭里,富有写实的力度,更有虚构的技巧,并且熔铸进丰富的政治、社会、伦理、哲学的内涵。我在《揭秘〈红楼梦〉》上卷和这本书里,都努力地去揭示这部伟大作品的思想性。但是,我认为,即使有的读者就要从唯美的、趣味的角度来品味这本书,那也无妨。过去,有的研究者下功夫考证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玉和群芳的座位次序,一度被批判得体无完肤,这种批判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家有那样研究的权利,那样的研究不仅可以提升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从纯学术角度来说,也有一定意义一一可以让我们知道,曹雪芹他是写实的,他下笔前,心中是有那个“往日甜蜜”的场景在胸的。俞平伯先生在这个群芳座次的研究上富有成果,近来更有研究者使用电脑来精确计算书里抽签情况和座次之间的关系,把那“韶华胜极”的温馨一夜里各人的座次,弄得更加清楚。(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