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汉魂 > 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

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朦朦亮,银铃公主悄悄地打开门,看看周围,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出了房间,刚一转身,迎头碰上了罗威、秦天阳和文轩三人。

三人是来看陈必达的,结果正好碰上银铃公主从陈必达的房中出来,秦天阳和文轩顿时目瞪口呆,罗威根本就没意识到什么问题,大咧咧地说道:“银铃公主,你早啊,我大哥起床了没有啊?哎,你怎么是从他房里出来的?”

他本来就是个大嗓门,这句话一说出来,银铃公主一下子羞红了脸,站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了。秦天阳尴尬地笑了笑,对罗威说道:“一大早你扯着嗓子喊什么喊?我耳朵都快被你震聋了。”

罗威很奇怪:“我没喊啊,我平时说话就是这样啊。”他看到秦天阳冲着自己使劲地使眼色,但他不明白一大早秦天阳哪根筋搭错了。

“你们来找我啊!”陈必达从隔壁房中出来了,身后跟着季安世和江充。

罗威一看到陈必达,高兴极了,上前扶住他的胳膊,说道:“大哥,你昨天酒喝的太多了,俺们不放心你,所以一早过来看看,没承想你没见着,倒是见到银铃公主了,她刚从你房中出来。”

听了他的话,大家更尴尬了,陈必达说道:“我昨天喝的太醉了,公主来给我送碗‘醒酒汤’,奥,公主,你快回去吧,一大早让你忙活,真不好意思。”

银铃公主赶忙点点头,快步离开了。陈必达把大家招呼进房间,把季安世和江充介绍给大家,并把相识的过程简单地说了说。

秦天阳问道:“大哥今后有什么打算?”

陈必达站起身在房中踱着步,思考了片刻,说道:“我是一直想要把被俘的羽林军兄弟们救出来,可问题是我目前手上无兵,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向乌孙国借兵,可是我已经和乌孙国主军需靡反复沟通过好几次了,此人反复无常,极不可靠,一直与我虚与委蛇,使我现在非常头疼。”

秦天阳眼珠转了转,笑道:“大哥不必担忧,依小弟之见,借兵之事不难。”

陈必达听他这样说,很是惊讶,说道:“你有何良策,快说出来。”

秦天阳道:“我观察银铃公主对大哥有意,大哥不妨从她身上想办法。我探知乌孙国主军需靡只有两个女儿,银铃公主和紫雪公主,唯银铃公主最是乖巧,乌孙国主视为掌上明珠,只要银铃公主答应帮忙,借兵之事不难。”

罗威一听,怒道:“我说,你就不能想个好办法么?整天就是这些鸡鸣狗盗的伎俩,这不是要大哥出卖色相么?那诸邑公主那边怎么交代啊?”

秦天阳道:“现在咱们身处异域,头上无片瓦,脚下无立锥之地,自身尚且难保,更遑论要救出被匈奴人关押的汉军兄弟们了。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出其它的好办法了。我想的办法是鸡鸣狗盗,你有本事你想个好办法啊?”

“你……”罗威一瞪眼,扭过头去。

“好了,你俩别斗嘴了,都消停点。”陈必达道。

江充想了想,说道:“陈大哥,我觉得天阳兄弟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大哥不妨试一试。”

陈必达抬手拍了一下江充的头,说道:“有些事情可以试,有些事情不能试,天阳这个馊主意,我一试就再也无法回头了。银铃公主很善良,我不能去伤害她,我更不能伤害雨桐,她受的伤害已经够多的了。借兵之事,我再想想,但绝不能用这个害人害己的办法。你们先回去吧,有事我会找你们的。”

等其他人走出了房门,文轩走近陈必达,小声说道:“陈大哥,我知道你和银铃公主没什么事,你刚才为什么不给大家解释一下呢?”

“你不明白,其实有些事情,你越解释,就越解释不清,所以干脆就不解释了。”陈必达道。

“那不解释你不怕被人误会么?”

“我被人误会的还少么?只要自身正就行了,影子斜不斜,不要去考虑。”

文轩点点头,出去追秦天阳和罗威了。陈必达独自坐在房中,在静静地思考着。

李广利对主父偃所献的“釜底抽薪”计划非常满意,这个计划是要从根本上消弱太子的势力,褫夺太子的兵权,若能胜利实现,则扳倒太子刘据,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第二天一上朝,李广利就上奏道:“启奏陛下,目前渔阳、上谷、右北平郡时有匈奴游骑袭扰,臣恐这是匈奴人在大规模进攻前的试探攻击,所以臣请求加强三郡的兵力和守备,以防不测。”

汉武帝道:“匈奴人在云中郡刚被太子打败,现在又想来进攻?”汉武帝顿了顿,继续说道:“李将军说的很对,正所谓’有备而无患’,但是现在我军兵力吃紧,又从何处调兵遣将呢?”

李广利道:“陛下,目前云中守军有三十万之众,臣以为应当分出一部分兵力,用来加强渔阳、上谷和右北平三郡的守备。”

丞相公孙弘接着说道:“陛下,长安的守卫兵力也很薄弱,亟需加强。请陛下恩准。”

汉武帝想了想,说道:“准奏。令鹰扬将军王俊率十万精兵回防长安,令虎贲将军董睿率十万精兵前往右北平郡,令浚稽将军赵破虏率本部兵马前往渔阳郡,令横野将军公孙度率本部兵马前往上谷郡。各部均须加强守备,勿使匈奴人有机可乘。”

太子接到圣旨,非常气愤,三十万大军只剩下了十万人马,能征善战的将领和士卒几乎都被调走了。

鹰扬将军王俊和虎贲将军董睿是母后有意留给太子的班底子,这李广利的“釜底抽薪”之毒计,不仅调走了太子的大半兵马,而且手下大将也全都调出,太子的班子几乎被抽空了。

太子刘据恨的咬牙切齿,但也无计可施,因为这是圣旨,命令是父皇下的,必须要执行。

“如果真的执行了,那我这个太子岂不成了摆设?到时候就真的任人宰割了。”太子哀叹道。

虎贲将军董睿道:“太子殿下不必忧虑,云中郡尚有精兵十万,足以护卫太子,抵御外敌。我等虽然远离太子,他日若有征召,我等粉身碎骨,必定前来。”

太子听后,心中稍稍感到安慰,但仍然胸中垒块,郁闷非常。他屏退左右,提笔给卫皇后写道:

母后大人勋鉴:

孩儿自云中大捷,深得人望,如今手握精兵三十万,俾倪天下。然李广利居心叵测,一招“釜底抽薪”,使孩儿陷于被动,兵马损失过半,手下大将鹰扬、虎贲悉数被征召。孩儿痛心疾首。请母后指点,孩儿该如何是好?

儿臣:刘据

叩首拜上

收到太子的来信,卫皇后笑了,她心想,这孩子还是太嫩了,的确缺少宫廷斗争的经验,于是提笔回信,书曰:

据儿:

“ 古语有云:“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如今匈奴大兵压境,国难当头,汝不可只顾自己利益。记住,汝身为太子,当以国家为重。如此,方显储君风范。若不顾国家大义,只顾蝇头小利,则必失民心,亦必触怒汝父皇,李广利之流之奸计,亦会得逞。此大义,不可不察也。”

乌孙国主军需靡和汉使东方朔、汲黯进行了彻夜长谈,双方相谈甚欢,军需靡多次表达了希望能和大汉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和商贸往来。

但每次东方朔提到两国结盟时,军需靡都是闪烁其词,从不正面回答。东方朔感到这个军需靡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也对于和乌孙国的结盟感到棘手。

等二人返回驻地,汲黯问东方朔道:“这个军需靡,鼠首两端,他分明是想左右讨好,两不得罪。既不得罪匈奴人,也不得罪咱们大汉,左右讨好,两边得利。真是个小人。”

东方朔道:“这也不能全怪他,乌孙国夹在大汉和匈奴之间,对它而言,这两个邻居都是强大无比,得罪哪一边它都没有好果子吃。所以左右逢源,对乌孙国来说,才是上策。

这个军需靡很聪明,他就是采取的这样的方法,和咱们友好,但不结盟,在咱们面前痛斥匈奴人,我想他在匈奴人面前,也会是痛斥咱们吧,哈哈哈哈。”

听了东方朔的话,汲黯也忍不住笑了。但很快他收起笑容说道:“老哥,此地不宜久留,万一哪天他下决心投靠匈奴人,那咱们的脑袋,可就是他送给匈奴大单于的见面礼了!”

东方朔点点头,汲黯说的很有道理,可问题是,现在留在这里的目的,就是想办法阻止乌孙国倒向匈奴人。要是使团撤离了乌孙国,那么乌孙国就真的要倒向匈奴了。

想到这里,东方朔吩咐手下道:“快去叫奋威将军陈必达过来!”

陈必达很快就到了,东方朔一见到他,上来就问道:“陈将军打算何时返回长安?”

陈必达一愣,说道:“目前还不能回长安,我要把被匈奴人抓走的羽林军的兄弟们先救出来,然后才能返回长安。”

“如果救不出来呢?或者是匈奴人已经把他们杀了呢?”东方朔继续逼问道。

“这……,末将还没有想过。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末将也一定会去做的。”

东方朔听了陈必达的话,笑了笑,拍拍陈必达的肩膀,说道:“老夫没有看错人,公主殿下更加没有看错人。”

说着,命人呈上来一副卷轴,交给陈必达。陈必达拿着卷轴,感到很奇怪。

东方朔道:“这是老夫动身前,太子殿下交给老夫的,殿下特别嘱咐老夫要亲手教给你,你回去再打开吧。”

陈必达谢过东方朔和汲黯后,回到了房中,正要打开看,一个乌孙侍女进来说道:“禀陈将军,解忧公主有请。”(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