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汉魂 > 第六十九章 相煎何急(二)

第六十九章 相煎何急(二)

太子刘据收到了长安城的密报,得知了父皇有废立之心,刘据的心里此时非常焦急,因为他明白,自古以来,被废的太子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如今他远在云中郡,远离长安,虽然手握雄兵,但父皇一旦驾崩,新皇继位,只需要一道圣旨,那么秦朝公子扶苏的命运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作为熟读典籍,手握重兵的当朝太子,自己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但是没有父皇的命令,自己又不能返回长安,眼下的刘据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

一日,手下前来奏报,“太子殿下,皇后娘娘有东西给您带来。”

刘据一听,赶忙说道:“快把东西拿上来。”

一名卫士拿着一个锦盒走上来,把锦盒放到了桌子上,然后就退下了。刘据赶紧打开锦盒一看,顿时愣住了,只见锦盒之中,只有一味中药,刘据拿起一块,放在鼻子上闻了闻,自言自语道:“当归,”

自己刚说完,一下就明白了,原来母后千里迢迢地派人送锦盒过来,原来是要告诉自己回去啊,“母后为什么不直接写信呢?还要弄的这么隐晦。”一种不安的感觉笼罩在刘据的心头。

“母亲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是要让我立刻返回长安,难道长安出事了?可是如果我贸然返回,父皇追究起来,我又该如何辩解呢?”刘据一下子感到很孤独,身边连一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面对这样的困扰,自己又该如何化解呢?

身边的老管家看到太子不安的神情,上前一步,说道:“殿下,是否为事而烦恼?”

太子看了看老管家,问道:“我的烦恼,你又岂会明白。勿要多嘴,退下吧。”

老管家笑了笑,对太子说道:“殿下,当日皇后娘娘曾说过,军中之事有疑,可问鹰扬、虎贲两位将军;朝中之事不决,可问诸邑公主和奋威将军。”

老管家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一下子点醒了刘据。他激动地一拍脑袋,说道:“对啊,我怎么把我的诸邑姐姐给忘了,她一贯是足智多谋,父皇也最宠她、贯她,如果让她给父皇求情,父皇必定会答应。”

刘据想到这里,立刻拿起笔,准备给诸邑公主写信,但是突然想到母亲传话都不敢写信了,而是用送当归这样隐蔽的方式。太子慢慢地放下毛笔,对老管家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老管家赶忙走近太子,太子对老管家附耳说了起来,老管家仔细地听着,边听还边点着头。

守卫长安城的是李广利手下的部队,所以李广利下了命令,要求对每一个出城的人,都要严加搜查,名义上是严查匈奴的暗探、奸细,实则是为了切断城内的卫皇后等人与身在云中郡,且手握重兵的太子刘据之间的联系。卫皇后无法用写信的方式了,她求助与东方朔,东方朔稍加思考,便想出了送中药“当归”出城的办法。但东方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大汉的江山早晚被李广利给篡夺了。必须想个办法对付这个胆大妄为,又实力雄厚的李广利。

此时,长安城中的卫皇后又何尝不是度日如年,随着陛下日渐老迈,长安城内的李夫人和她哥哥李广利加快了抢班夺权的步伐,可是面对他们的步步紧逼,皇上好像一下子就失去了往日的英明神武,一直在姑息纵容他们,所以他们就得寸进尺,日益嚣张起来。

卫皇后在收到太子老管家所带来的口信后,心情愈加抑郁,整日愁眉不展。一日,卫皇后正在花园散步,此时冬天刚刚走,春天的脚步却迈的有些慢了,花园里仍然寒风咧咧。卫皇后心事重重,正在慢慢地走着,想到当前诸多的烦心事,她忍不住长叹了口气。

“是谁在花园里长吁短叹的啊?哈哈,”一个娇脆的声音传来,卫皇后转身一看,是诸邑公主。

“你这丫头,说话没大没小的,怎么能这样和母后说话的?”卫皇后责备道。

“母后,女儿这不也只有在这里才敢放肆的么?要是在未央宫,我才不敢这么和父皇说话的。”诸邑公主一边撒娇一边耍赖。

“你啊,你和那个陈必达怎么样了啊?”

“还能怎样啊,他娶了一个乌孙公主,现在正幸福着来……”诸邑公主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

卫皇后一看情形不对,赶忙转移话题道:“眼下你弟弟还在守卫云中,你要想想法子,让你弟弟返回长安。”

“母亲,守卫云中有什么不好?想当年,秦朝的大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就是一起守卫汉匈边境的,父皇肯定是想让弟弟历练历练,才做出这一决定的。母后,我没有觉得这个决定有什么问题啊?”诸邑公主问道。

“就是因为看不出问题,所以才有问题!”卫皇后有些急了,“呸,呸,呸,你这张乌鸦嘴。秦朝的扶苏和蒙恬是什么下场啊,你可不许咒你弟弟。”

诸邑公主听了,不禁莞尔。在她的心里,刘据弟弟驻守在云中郡,靠近北边的匈奴人,正好可以在这里放马牧羊,大漠长歌。但是母亲的考虑恰恰是细致周到的。眼下李氏兄妹权倾朝野,本来御史大夫韩安国还可以在朝堂上制衡一下。可是,就在前几天,一直卧病在家的韩安国去世了。汉朝又少了一位忠心、正直的大臣,李氏兄妹的气焰就更加高涨了。

“雨桐,你要想办法让你弟弟刘据回长安,但还不能引起李夫人他们的怀疑。”卫皇后给诸邑公主出了个难题。

“嗯,母后,让我回去好好想想。”诸邑公主答应道。

陈必达自从回到长安,就一直深居简出,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被监视居住了,因为虽然他已经被解除了兵权,他身边的几个好兄弟也都被汉武帝支配的七零八落,天南地北的。已经无法形成集团势力,再也无法威胁到皇权了。但是他在军中威望还在,正因为如此,汉武帝就不能不留一手。陈必达知道皇上一直在派人盯着他,所以他一直以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直躲在皇上赏赐的大宅子里读书。

这日,陈必达仍旧像往常那样在书房里读书,而银铃公主则在后面的院子里和几个陪嫁丫头玩耍,几个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从大门外都可以听的到。陈必达听着这悦耳的声音,笑着摇了摇头,心想:“这帮丫头,就知道疯玩。”

这个时候,门口卫士从外面走了进来,站着说道:“禀报校尉大人,诸邑公主求见。”

卫士话音刚落,陈必达的手一抖,书本掉到了地上。陈必达赶忙捡起来,正准备抬头的时候,一个男人装扮的人走了进来,陈必达仔细一看,这不就是诸邑公主么?

公主看着他的狼狈样,忍不住笑出了声来。陈必达站直身体,有些不满地说道:“我都这样子了,你还笑我?”

“活该,谁让你花心的,自作自受。”诸邑公主娇嗔地说道。

“雨桐,你今天来就是来嘲笑我的么?你要是没事的话,我可就要出去了。”

诸邑公主举起巴掌,拍了陈必达肩膀一下,嗔怒道:“熊样,说正事,我听说父皇有意废掉当今太子殿下,立刘髆为太子。”

“那又如何?反正都是你弟弟。”陈必达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你懂什么?”诸邑公主有些生气了,“我和刘据弟弟是一母同胞的姐弟,他刘髆是什么,是李夫人生的。我当然要帮当今太子了。”说完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你也要帮他,不然我和你没完。”

陈必达无奈了,他摊开两手,对诸邑公主说道:“公主殿下,我现在等于是被囚禁了,我怎么帮太子啊?”

诸邑公主一听,说的倒也对,“谁让你动手帮了,你出个主意就行了。”

“没啥主意,”陈必达笑道,“当今太子,统率数万精兵,驻守在云中,防备匈奴的入侵,并且还曾经获得过‘云中大捷’,这是大功勋。况且太子殿下并没有什么过失,我不敢相信皇上有什么理由可以废掉当今太子,而立那个只知道斗鸡遛狗的刘髆为太子。”

“道理是这么个理,但是父皇眼下的确有废长立幼的想法,这才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必达。”

陈必达一听诸邑公主的称呼,心头一热,但他仍强装镇定,不动声色地说道:“皇上有这个想法,定是受到了奸人的挑唆。放心吧,雨桐,我看皇上也只是说说罢了,他不会真的废掉太子殿下的,你放心好了。”

“必达,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父皇把太子调回长安?”

陈必达眉头皱了皱,说道:“是啊,常年在外统兵,不居中庭,一旦朝廷发生骤变,则扶苏之祸,不远矣。”

看着诸邑公主那期盼的眼睛,陈必达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他对诸邑公主说道:“雨桐,你先回去,容我好好想想。”

诸邑公主点点头,转身要走,“我送送你,”陈必达道。

“不必了,我不想让银铃公主看到咱俩在一起走路。”诸邑公主说道。(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