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汉魂 > 第七十一章 国士无双

第七十一章 国士无双

长安城已是深夜了,在李夫人的碧秀宫中,汉武帝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李夫人本来已经睡着了,也被汉武帝翻身的声音给吵醒了。看到汉武帝如此忧愁,李夫人半抬起身,扶着汉武帝的肩膀问道:“陛下,深夜了,还不休息,在为何事忧虑啊?”

“唉,还不是为了咱们的髆儿。陈必达提出了一个要求,要髆儿和据儿一起参加考评,优胜者得太子之位。朕已经同意了。过几天据儿就要回到长安了。唉,知子莫若父,髆儿生性贪玩,不学无术,根本就比不过据儿。”

“陛下,你明知道髆儿会输,你还同意他俩比试?这陈必达是据儿的死党,他这是在给髆儿设套呢。”李夫人道。

“你懂什么,妇人之见。”汉武帝责备道,“大臣们的话不能不听,但也不能全听,这是帝王之术,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陛下,臣妾是不懂,可臣妾知道,陛下是喜欢髆儿的,对么?陛下。”李夫人哭诉道。

“哎呀,好了,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你是想要把朕烦死啊。”汉武帝怒道。

说完汉武帝坐起来,披上一件大衣,在房中开始踱步。这是汉武帝的一个习惯,当他思考问题时,他喜欢在房中来回地踱步,开始时并没有发觉,但这么多年来,不知不觉地就成了习惯。

“你懂什么?”汉武帝责备道,“眼下外戚的势力太强大了,强大到朕都有些害怕了。”

李夫人心里明白,皇上说的不是自己,而是卫皇后。因为虽然自己的哥哥李广利也担任重要的将军,但就他那点本事,根本就不是大将之材,皇上早就把他看的透透的,对他很放心。但是卫皇后那边,却是谋臣如雨,虎将如云,鹰扬将军王俊、虎贲将军董睿以及浚稽将军赵破虏目前都是太子殿下的左膀右臂,还有朝中的东方朔、汲黯等一众老臣的支持,另外诸邑公主肯定也是站在太子刘据这一边的,还有那个司隶校尉陈必达。

所以汉武帝顿了顿,继续说道:“目前云中郡的近十万大军掌握在据儿手中,朝中的众多大臣也大都支持他,朕想立髆儿又谈何容易啊。”

李夫人也披上衣服,走到汉武帝身边,拦腰抱住了汉武帝的腰。汉武帝轻轻地拍拍李夫人的手,安慰道:“卫氏一族眼下势力太强大了,已经到了必须要解决这股势力的时候了,不然大汉的江山就会被他们夺去。正所谓‘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朕是绝对不会让这股势力再这样发展下去了。不管是据儿还是髆儿,都是朕的儿子,他俩谁当太子都可以,但是他们将来当了皇帝,能不能坐的住,坐的稳,朕实在是忧心啊。现在趁着朕还有力量,干脆就替他们把毒刺拔掉,以免将来危害我大汉的江山社稷。”

听了汉武帝的这番话,李夫人终于放心了,她闭上眼睛,紧紧地抱着汉武帝。她明白,一场腥风血雨,即将会出现在朝廷上,而自己恰恰可以借着皇上要铲除外戚势力的这股东风,把刘髆扶上皇位。

“陛下,这件事我哥哥李广利可以辅助陛下。”李夫人有些得意地说道。

“还是算了吧,他几斤几两,朕会不知道。此事必须细细谋划,一步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汉武帝带着几分忧郁地说道。

第二天一大早,汉武帝就下旨召主父偃觐见。刚一见面,汉武帝就指着主父偃呵道:“主父偃,你知罪么?”

主父偃一下子愣住了,任他如何聪明绝顶,突然间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蒙圈的。主父偃慌忙跪在地上,低着头,等着皇上的雷霆之怒,他心里非常忐忑,因为他不知道到底皇上知道了他的什么事情。

汉武帝没有等他回答,把一副绢帛扔到了他面前,厉声道:“你自己看吧。”

主父偃拿起绢帛,一看之下,顿时吓得面如死灰。原来这就是当年陈必达平定南越国时,主父偃偷偷写给南越国丞相吕嘉的信。如今证据确凿,他是无法抵赖的了。 主父偃顿时心惊胆战,浑身颤抖起来。

还没等主父偃说话,汉武帝就上前扶起他,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古人云:相爱者比周而相誉,相憎者朋党而相非。这陈必达参你这一本,朕不信他。你是朕的‘伏雀’,是我大汉的能臣干吏,起来吧。”

主父偃忙站起来,擦了擦头上的汗,赶忙说道:“臣谢陛下,谢陛下。”

“朕眼下遇到一件事情,让朕非常头疼,爱卿能否为朕解忧啊?”

“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职责所在。”

“朕欲废掉太子刘据,另立刘髆为太子,但是群臣总是反对,爱卿可有办法能帮到朕?”

主父偃眼珠一转,说道:“陛下,此事不难,‘司隶校尉’负责监察百官,权力很高,职责至大。以此职务,给百官带来的是一种强大的压迫感。

所以只要司隶校尉在,就是对群臣的一种强烈的震慑。而目前,担任此职务的恰恰是太子的支持者——陈必达。此人是太子的死党,也是实现陛下愿望的绊脚石。必须把他搬开。

如若此人一直担任此职务,则陛下的愿望必然无法实现。所以这一职位,陛下必须要安排一个心腹之人担任,可保无虞。”

“如果要免去陈必达的‘司隶校尉’一职,何人可以接任?”汉武帝问道。

“陛下,微臣为您举荐一个贤才,此人必可安邦定国。”

“是谁?”

“江充!”

“什么?”汉武帝有些疑惑,“据朕所知,这江充与陈必达可是亲如兄弟啊。让他担任司隶校尉,不妥。”

“陛下,”主父偃进言道,“江充此人,见钱而眼开,见利而忘义,这种人最好控制。只要陛下用荣华富贵来控制,此人必定会成为陛下手中的一把利剑。陛下让他打哪儿,他就打哪儿,陛下让他杀谁,他就会杀谁。相反,如陈必达这种人,满嘴的仁义道德,满脑子的儒家思想,此人掌握权柄,则陛下就会大权旁落,请陛下三思。”

汉武帝点头同意了。

主父偃刚出未央宫,就长长地输了一口气,“好险啊,幸亏陛下没有相信陈必达,不然……”同时主父偃的心里又突然产生了一丝疑惑,“陛下是真的不相信,还是有什么其它的想法呢?”

之前主父偃向李夫人所提出来的第二套方案,其实就是策反江充。因为大家都认为,江充是陈必达这边的人,所以提拔江充不会受到太子一党的反对。同时因为江充早已被主父偃收买了,把江充提拔到“司隶校尉”这一重要职务上,便于自己暗中控制,同时到了关键时刻,也就是要摊牌的时刻,可以突然亮出这张牌,给予陈必达集团以沉重打击。

其实主父偃分析的没错,如果想要铲除外戚势力,汉武帝手中需要一把锋利无比,但又不会割伤自己的利刃。而江充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太史令司马迁来找诸邑公主,诸邑公主感到奇怪,平时一贯沉默寡言的太史令,怎么会突然来找自己呢?

“司马大人,不知您有什么事啊?”诸邑公主问道。

“公主殿下,我是为了一篇文章而来的。”

“一篇文章?什么文章啊?”

“我想写一篇陈必达列传,所以来找公主,询问一下关于他的情况。”

“司马大人,我想您是有什么误会吧。您要写陈必达的列传,可以直接去找他啊。为什么来找我?”

司马迁微微笑了笑,说道:“公主莫怪,以我对他的了解,他是不会配合我完成这篇列传的。我还是希望公主可以帮助我,写完这篇列传。”

诸邑公主一听,司马迁说的也有道理,就和他讲了起来,结果一讲讲了大半天,司马迁一看天色已晚,便起身告辞了。诸邑公主送他到门口,嘱咐道:“司马大人,你这篇列传写完后,可一定要抄写一份给我看看啊。”

“微臣遵命。”司马迁说道。

回到家里,司马迁仔细整理了一下白天和诸邑公主交谈时所记录的材料。开始动笔写《史记—陈必达列传》

“陈必达者,西域人氏,元朔二年以‘土崩瓦解’之论呈献汉武帝,其文采斐然,冠压群雄,受武帝青睐,受封‘司隶校尉’,掌京城百官督查大权。元狩三年五月,授讨虏将军,挥师讨伐匈奴。河西之战,率汉军万余精锐,深入匈奴腹地,大破之,缴获无数。然以帐中收留匈奴妇女之故,见疑于皇上,下狱。后被释,以‘奋威将军’讨伐南越国,击破南越大将郝昭,生擒南越丞相吕嘉。南越遂定。

陈必达人称‘卧虎’,与大汉‘飞麟’霍去病,‘伏雀’主父偃齐名,并称‘大汉三杰’。性格耿直,刚正不阿,与霍去病素善,时人称赞为‘国士无双’……”

写到这里,司马迁收住了笔,因为他不知道接下来该怎样写了,他写史书一贯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秉笔直书”。陈必达的是非功过,要写出来确实难写,但以太史令司马迁的如椽巨笔,要写出来料也不难,但文中必然要牵涉皇上,该对皇上如何下笔,这可难住了司马迁。他停下笔,认真思考着,思考着该如何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