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超级外星特工 > 第二百二十六章普陀游

第二百二十六章普陀游

翌日。

三人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餐,便来到短姑码头。等候前往珞珈山的轮渡。

洛迦山位于普陀山东南约5.3公里处,与之隔海相望,历史上都把普陀洛迦连在一起。洛迦山面积约0.6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97.1米,岸曲折,周围礁石嶙峋,千姿百态,如无数五色珊瑚围绕仙山,是普陀山佛教圣地一部分。山上嘉木成荫,庵院鳞次栉比,洛迦灵山又为普陀十二景之一。

相传,当年的观音大士先在洛迦山修身得道,后来才到普陀山开辟观音道场,所以旧时凡来普陀拜观音的善男信女都必去洛迦山进香,有“南海普陀去烧香,不到洛迦烧半香”和“不到珞珈山就不算朝完普陀”的说法。

由普陀山到珞珈山航程约30分钟。据传“须经过二十四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岛南、北有三处码头供香客渡航,并建有磐石磴道3000余米,名“洛迦山香道”。恰如“四十八愿塔”有联云:“寂灭道场常乐我静,洛迦胜境花木幽深。”。

船行莲花洋,远望珞珈山酷似一尊大佛安详地仰躺在烟波浩渺的莲花洋上,头、颈、胸、腹、足均分明可辨,故有“海上大卧佛”之称。

志载,明万历年间,有僧在山中结茅。至清末,山上有妙湛、圆通、自在、观觉四座茅篷。后仅存圆通篷,现扩建为圆通禅院,并新建大悲殿和大觉庵,以及土地祠、闻思亭、迦蓝殿等。1980年,普陀山佛教协会开始整修珞珈山,先后创建五百罗汉塔,塔三层,高27.6米,三层共雕罗汉像518尊,组成12幅罗汉朝观音图。新建土地祠、伽蓝殿、圆通禅院、大悲殿、大觉禅院、圆觉塔、妙湛塔和大型石雕“观音事迹故事碑廊”等名胜,从此珞珈胜境更是名不虚传。

登上珞珈山极目远眺,南望白沙、朱家尖怪石嶙峋,北眺淡浮数山,是为葫芦岛;西望普陀山,逶迤起伏,紫竹林、梵音洞、千步沙……尽收眼底。

两个小时后,坐船返回。

天气依旧阴雨绵绵,却挡不住三人的兴致。

坐巴士到索道,然后索道上佛顶山,便来到慧济寺。

慧济寺,因位于佛顶山中间谷地,又称佛顶山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庵为寺。光绪时又大加建,并经朝廷批准请得藏经及仪仗,钦赐景蓝龙钵、御制玉印等。从此,一切规制与普济、法雨鼎峙。

全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天王殿傍山而建,与普陀山其他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两边由阿难与迦叶侍之,大殿两厢各有10尊塑像,是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后两侧供奉千手观音木雕像。寺内还保存有御印三枚,分别为明万历年间铜印,清乾隆六年(1795)金印,嘉庆元年(1796)玉印。普陀山以"海天佛国"享誉海内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慧济寺建筑别具一格,依山而建,横向排列,殿堂宽敞壮丽,寺院深藏于森林之中,以幽静著称。整座寺庙内有4座殿、7座堂、5座阁楼以及库房等,共145间。该寺布局因山制宜,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都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颇有浙东园林建筑风味。

其中属大雄宝殿和观音殿香火最为旺盛。大雄宝殿铺盖彩色琉璃瓦,阳光之下光芒四射,形成"佛光普照"奇景,煞是壮观。在大雄宝殿的左手边就是观音堂,堂内汇集了根据历代画家所绘观音像而镌的石刻观音,是普陀山宗教艺术的精华之一。

慧济寺后门有一“普陀鹅耳枥”,自然生长情况下仅存一株,乃200多年前由缅甸僧人到普陀山朝拜时所带。树高13米,主干胸径63.7厘米,侧干32.4厘米,树冠覆盖面积72平方米,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中午在斋堂吃得午饭。香菇、白菜、豆腐干、木耳、粉丝等杂烩菜、还有炒豆芽、炒西芹,主食是米饭和白米粥,吃起来倒也淡雅。

从慧济寺沿山道下山,便来到了法雨寺。

法雨寺,也称后寺,坐落在普陀山白华顶左,距普济寺2.8公里。明万历八年,僧人大智真融始建,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

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寺前立有大鼎,大鼎正前方,为九龙壁,于1987年建成。此壁不同于陶制九龙壁,而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青石拼接,雕刻嵌镶精致,不露缝隙,犹如一整块大石板雕刻而成。全壁高达2米、长12米,浮雕纵深16厘米,极富立体感,下盘为清式须弥座,四边顶端飞檐翘角,上部都是石梁石瓦,梁与梁之间雕有造型各异的17条小龙。壁中九龙昂首舞爪,腾飞于云山碧海之间,争夺龙珠,形态逼真。

法雨寺的主殿为九龙殿又称圆通殿,大殿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赐“法雨禅寺”额时,下发“拆金陵旧殿以赐”令,拆金陵城内琉璃瓦12万张,仿金陵明故宫九龙殿盖成。殿分7间,高22米,面阔35.35米,进深20.31米,面积近1000平方米。

大殿内无一梁、一钉,堪称一绝,是目前国内寺院建筑中规格最大、建筑艺术水平最高的佛殿。

九龙殿内最有名的当数普陀三宝之一的“九龙藻井”:藻井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龙砖,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造型优美,刀法粗犷,成于明初,九龙殿之明名便因此而得。

接下来从法雨寺车站坐车前往下一站。

下车后在团史展览左边的大斜坡上去,先是来到善财洞。此洞位于青鼓垒的西北麓,因观世音菩萨的左胁童子善财而得名。

正殿旁边就是善财古洞,说是洞,其实也不算洞,只是一条深约1.5米,宽约4米的石缝,顶覆巨石,平整如盖,缝侧石壁上刻一释迦牟尼立像。

洞内有西方三圣、净瓶观音、善财童子像等。此地游人较多。随处可见有人拿着几张钱钞,在这洞壁上写有四字的石刻上正反面各抹一遍,据说此法可聚财。或许这正是很多香客对此趋之若鹜的原因所在。

出梵音洞庵继续前行,便到梵音洞。

梵音洞历来为普陀山的重要景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此洞窟,洞岩斧劈,高约60米,纵深约50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

因梵音洞与潮音洞南北相对,它和潮音洞的潮音,各俱特色,故又合称为“两洞潮音”。

梵音洞庵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庵内飘海观音像,手持净瓶,脚踩鳌鱼,“瓶中甘露常遍洒,手中杨枝不计秋”。甬道照壁书有“嗡嘛呢叭咪吽”六个大字,是佛教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称有祈祷智慧,获得解脱,成就道果之功用。

走过第一扇门,其正反分别写着”瞻圣“和”觉路“。往前下台阶,左侧便是梵音洞,门前有“梵音古洞”鼎。梵音古洞前,有一曲径向下的路,拾阶而下便可到“潮音洞”,可听一听潮音,观一观海水击石。

下到一个在半山腰悬空的阁楼里面,一面面朝大海,一面面向石洞。这个阁楼被称作“瞻升阁”。沿着台阶下到最底一层的后面,有一尊送子观音像。

相传梵音洞为观音大士显圣处。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其奇异。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现身法相。

可惜,林超三人也许佛缘不够的缘故,都没有亲眼见到观音显圣。(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