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超级外星特工 > 第三百零二章再见萨满与蒙古包

第三百零二章再见萨满与蒙古包

当然,萨满教崇尚自然,这座宫帐只是大小与传说中的翰儿朵类似,内外装饰却没有像古代贵族般富丽堂皇。

哈尔巴拉进去禀报,很快出来说萨满同意接见林超。

林超点头表示感谢,大步进入帐内。

简单的布置,朴素的装饰、自然的颜色和包门两侧悬挂着的马鞭、弓箭、猎枪以及嚼辔之类的用具,共同构筑了一座高大却又尚简的宫帐。

萨满团坐在地,前面摆放着矮腿的雕花木桌,他正在不知道阅读什么。

察觉到林超进来,萨满抬起头,脸上温熙,“欢迎远来的朋友。请坐。”

林超用学来的礼节行礼后,在右侧的一个木桌后坐下,“非常感谢!”

萨满对外面发生的事一清二楚,他为武士们的鲁莽向林超致歉。

这事不好论对错,林超大方地表示无碍,并说自己也有不妥当之处。

有了这个共识,后面的对话就自然了许多。

萨满简单问了下他到此地的原因。林超没有隐瞒,坦率地做了简单介绍。

出乎林超预料的是,得知他只是旅游路过后,萨满并没有刨根问底,点点头并没有细问。

之后,两人又随便聊了几句,萨满便同意了林超在部落里借住的请求和并允许他可以自由行动,晚上还将特意为他准备晚宴,算是欢迎。

为此,林超感谢之余又好不郁闷。路上他为了争取到部落众人的信任,提前准备了一大套言辞,此刻完全却没派上用场。如此的轻而易举,令他都有种大跌眼镜之感。

除了这些,两人的初次谈话还算圆满。

谈话结束,林超起身告辞。走到帐门时,他隐约听到萨满嘀咕了句,“长生天,这一切都是您的安排吗?”

这句话不由让人疑窦顿生。

揣着怀疑出了门,帐外的哈尔巴拉擦身进了帐内。

又等了没多久,哈尔巴拉出来找到林超,“萨满的安排我都知道了!遵从他的吩咐,您是我们高贵的客人。晚宴前,请让我先带您去您的住处略做休息吧。”

林超忙施礼表示了感谢。

他的新住处和第一次在部落外围不同,就在萨满的宫帐外不远,内部用具和规格也都精致了许多。

哈尔巴拉告辞去找人安排晚宴,林超则细细打量着自己今晚的住所。

因为*家近乎是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家里的蒙古包经过不少的调整,却是比不得这里的原汁原味。

传统的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

架木包括套瑙、乌尼、哈那、门槛。

蒙古包的圆顶套瑙一般用檀木或榆木制作,分联结式和插椽式两种。两种的区别在于:联结式套瑙的横木是分开的,插椽式套瑙不分。它被用来连接乌尼,另外还是整个蒙古包的天窗。

乌尼通译为椽子,是蒙古包的肩,为细长的松木或红柳木木棍,椭圆或圆形,上联套瑙,下接哈那,粗细以哈那决定。其长短大小粗细整齐划一,木质一样,长短由套瑙来决定,其数量,也要随套瑙改变。这样蒙古包才能肩齐,能圆。上端要插入或联结套瑙,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哈那头套在一起。

哈那是像围墙一样的栅栏,由两种排列角度不同的木条搭成,最上面会有两种木条交叉形成的V字形端头。承套瑙、乌尼,定毡包大小,最少有四个,数量多少由套瑙大小决定。

哈那有三个神奇的特性:

其一,是它的伸缩性。高低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不像套瑙、乌尼那样尺寸固定。一般习惯上说多少个头、多少个皮钉的哈那,不说几尺几寸。皮钉一般有十个皮钉,十一个皮钉等等(指一个哈那)。皮钉越多,哈那竖起来越高,往长拉的可能性越小;皮钉越少,哈那竖起来越低,往长拉的可能性越大。头一般有十四、十五、十六个不等。增加一个头,网眼就要增加,同时哈那的宽度也要加大。这一特点,给扩大或缩小蒙古包提供了可能性。

作哈那的时候,是把长短粗细相同的柳棍,以等距离互相交叉排列起来,形成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小网眼,在交叉点用皮钉(以驼皮最好)钉住。这样蒙古包可大可小、可高可矮。蒙古包要高建的话,哈那的网眼就窄,包的直径就小;要矮建的话,哈那的网眼就宽,包的直径就大。雨季要搭得高一些,风季要搭得低一些。蒙古人四季游牧,不用为选蒙古包的地基犯愁,这样的房子是无论如何不能比拟的。由于哈那这一特性,决定了它装卸、运载、搭盖都很方便。

其二,支撑力巨大。哈那交叉出来的V形支口,在上面承接乌尼的叫头,在下面接触地面的叫腿,两旁与别的哈那绑口叫口。哈那头均匀地承受了乌尼传来的重力以后,通过每一个网眼分散和均摊下来,传到哈那腿上。

其三,是外形美观。哈那的木头用红柳,轻而不折,打眼不裂,受潮不走形,粗细一样,高矮相等,网眼大小一致。这样做成的毡包不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

哈那的弯度要特别注意掌握。一般都有专门的工具,头要向里弯,面要向外凸出,腿要向里撇,上半部比下半部要挺拔正直一些。这样才能稳定乌尼,使包形浑圆,便于用三道围绳箍住。

哈那立起来以后,把网眼大小调节好,哈那的高度就是门框的高度。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人得弯着腰进。毡门要吊在外面。

蒙古包上了八个哈那要顶支柱。蒙古包太大了,重量增加,大风天会使套瑙的一部分弯曲。连接式套瑙多遇这种情况。八-十个哈那的蒙古包要用四根柱子。蒙古包里,都有一个圈围火撑的木头框,在其四角打洞,用来插放柱脚。柱子的另一头,支在套瑙上加绑的木头上。柱子有圆、方、六面体、八面体等。柱子上的花纹多有龙、凤、水、云等多种图案。

苫毡由顶毡、顶棚、围毡、外罩、毡门、毡门头、毡墙根、毡幕等组成。

顶毡是蒙古包的顶饰,素来被看重。顶毡正方形,四角都要缀带子,它有调节空气新旧、包中冷暖、光线强弱的作用。顶毡的大小,以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决定。裁剪时,以套瑙横木的中间为起点,向两边来量,四边要用驼梢毛捻的线缭住,四边和四角纳出各种花纹,或是用马鬃马尾绳两根并住缝在四条边上,四个角上钉上带子。

顶棚是蒙古包顶上苫盖乌尼的部分。每半个像个扇形,一般由三到四层毡子组成。里层叫“其布格”或“其日布格”。以套瑙的正中心到哈那头(半个横木加乌尼)的距离为半径,画出来的毡片为顶棚的襟,以半个横木画出来的部分为顶棚的领,把中间相当于套瑙了么大的一个圆挖去,顶棚就剪出来了。剪领的时候,忌讳把乌尼头露出来。苫毡的制作讲究看吉日。裁剪的时候,都分前后两片,衔接的地方不是正好对齐的,必须错开来剪。这样才能防止雨水、风、尘土灌进去。里层苫毡子在哈那和乌尼脚相交的地方必须要包起来,这样外面的毡子就不会那么吃紧,同时也使蒙古包的外观保持不变。

顶棚裁好后,外面一层周边要镶边和压边。襟要镶四指宽、领要镶三指宽。两片相接的直线部分也要镶边。这样做,可以把毡边固定结实,同时看起来也比较美观。

围绕哈那的那部分毡子叫围毡。一般的蒙古包有四个围毡。里外三层,里层的围毡叫“哈那布其”,围毡呈长方形。

裁缝围毡的时候,比哈那要高出一乍。围毡的领部要留抽口,穿带子。围毡的两腿上也有绳子。围毡外边露出来的部分要镶边和压条。东北围毡和东横木相接的地方用压条。有压条的围毡要压在没压条的围毡上面。围毡的襟没压条,也不镶边。

外罩用蒙古语叫“胡勒图日格”,是顶棚上披苫的部分,它是蒙古包的装饰品,也是等级的象征。

裁缝胡勒图日格的时候,其领正好和套瑙的外圈一般大。胡勒图日格的腿有四个,和乌尼的腿平齐。外罩的襟多缀带子。它的领和襟都要镶边。有云纹、莲花、吉祥图案,刺绣的非常美丽。

门,原指毡门,用三、四层毡子纳成。长宽用门框的外面来计量。四边纳双边,有各种花纹。普通门多白色,蓝边,也有红边。上边吊在门头上。门头和顶棚之间的空隙要用一条毡子堵住,有三个舌(凸出的三个毡条),也要镶边和纳花纹。

蒙古包的带子、围绳、压绳、捆绳、坠绳的作用是:保持蒙古包的形状,防止哈那向外炸开,使顶棚、围毡不致下滑,或在风中掀起来。

围绳是围捆哈那的绳子,用马鬃马尾制成。分内围绳和外围绳。把马鬃马尾搓成六细股,三股左三股右搓成绳子,再用二、四、六根并排起来缝成扁的。这种围绳的好处是能吃上劲,不伸缩。内围绳是蒙古包立架时,在赤?裸的哈那外面中部捆围的一根毛绳。哈那的压力很大,内围绳的质量一定要特别结实。内围绳一旦断裂或没有捆紧,哈那就会向外撑出来,套瑙下陷,蒙古包就有倒塌的危险。外围绳捆在围毡外面,分上、中、下三根。外围绳不仅能防止哈外鼓,还有防止围毡下滑的作用。

压绳也叫带子,分内压绳和外压绳。立架木的时候,把赤?裸的乌尼横捆一圈的绳子叫压绳。内压绳蒙古包内有四或六根,也用马鬃马尾搓成,较细。这些压绳和乌尼压绳一样粗细,防止套瑙下陷或上翘,使蒙古包顶保持原来的形状。

外压绳分为普通八条压绳、网络带子和外罩带子三种。普通压绳比内压绳要粗,外压绳用在苫毡的外面。前面四根,后面四根。网络带子和普通压绳不同,套在顶棚上,从包四周流苏一样垂下来。尤其是顶棚襟边的制作更为精致,垂下来缝压在围毡上。外罩带子是有外罩的蒙古包才有的。有外罩的毡包不用其它外压绳,外罩本身就起了包顶压绳的作用。外罩与其说是苫毡,不如说成是压绳更准确。外罩脚上、领上钉的带子,将顶棚的襟捆压得更妥贴,大风吹不起来。

捆绳是把相邻两片哈那的口绑在一起,使其变成一个整体的细绳,用骆驼膝盖上的毛和马鬃马尾搓成。

坠绳是套瑙最高点拉下的绳子。蒙古人对这根带子分外看重,用公驼和公马的膝毛或鬃尾搓成。大风起时把坠绳拉紧,可以防止大风灌进来把毡房吹走。

哈雅布琪,是围绕围毡转一圈将其底部压紧进行封闭的部分。春、夏、秋三季主要由芨芨草(枯枝)、小芦苇、木头,冬天用毡子做成的。暖季的哈雅布琪是卷成一个圆棒形,无风天折起来放好,有风时围上。冬天用的哈雅布琪是用几层毡子摞起来做的,上面纳有花纹。(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