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缘来当长久 > 第105章 唯不忘相思

第105章 唯不忘相思

长久记得小时候的时候,她也经常跟着外婆到那株桃树下去等外公。

那时候,外公才刚刚退休,却还是闲不住,跟着外婆搬回从小长大的村子定居之后,闲了没两天便又跟着年轻人们一起种起了桃树。因此,外婆也就顺理成章的加入了村口桃树下的“拉家常”大军。

长久还记得,那时候外公每次回来都会给外婆带一些小东西。有时候是一支开得正好的桃花,有时候是一颗刚摘下来的新鲜桃子,有时候只是路边一簇不知名的野花。

每次都看得村子里的人们无不交口称赞,说是老两口比他们这些年轻人还要恩爱浪漫。

后来,外公去世,但外婆还是会时不常的到那颗桃树下去坐坐。

再后来,长久知道了一首诗,里面有一句是这样写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陶乐的车子驶进村口就减慢了速度,长久从小被外婆带大,每年寒暑假都会被陶悦送到外婆这里。

每次过来,她总是会隔着院子就开始喊外婆,这次,也不例外。

“外婆!”

长久这一声喊完没多久,那个有着一枝艳红绛桃伸出墙外的小院里便有了回应:“诶!来喽——!”

祖孙俩的这一呼一应动静不小,所以邻近院子的人听到动静就也开了门——出来的是一个和陶悦年纪差不多的中年女人,在长久的印象中,她应该是要称呼这个中年女人为表姨的。

长久如此想着,果不其然就看到已经和那位中年女人打过招呼的陶悦转头看向了她:“长久,这是你大表姨,叫人。”

长久点点头,礼貌的喊了一声“大表姨”。

“诶!”大表姨满脸笑意,继而看向陶悦:“你们家的姑娘真是越长越漂亮了!”

三个人相互打招呼客套的时候,陶家外婆也已经到了门口,大表姨上前和长久一起扶着老人迈下台阶,又寒暄了两句才看向陶家外婆开口:“表姨,我这边有个事情,想请您帮帮忙。”

“有什么事情你就说,什么帮不帮的。”

“我那院儿里上周六晚上住进来几个客人,本来之前说的是只住一晚。但是昨天他们却临时告诉我要再多住几天。但是我这儿又预约了新客人,刚刚也到了。所以,您看能不能先安排他们在您那院儿里空着的西屋暂住一下?等我这边空出房间来,就马上让他们搬过来。”

听了大表姨这话,陶家外婆却是犯了难。陶乐那边的两处院子也是早早的就被预订一空,她这儿的院子虽说也有接待能力,但是女儿带着外孙女回来了,她是想留着一家人傍晚乘凉、闲话家常的。

思及至此,陶家外婆就满是难为情的开了口:“我那西屋要是放在平时肯定没问题,但是你也看见了,你表妹带着长久回来了,我怕这进进出出的不方便。”

“也是。”大表姨皱眉,继而叹声:“可是这客人大老远的都来了,我刚刚问了她二表姨和表舅,家里也是没有多余的空房间了,这要是再让人家回去,实在是不好意思。”

大表姨这样犯难的时候,她身后不远处自家院子的院门便被“吱呀”一声打开,出来的是一对情侣模样的年轻男女。

“大姐,房间的事情您沟通的怎么样了?”

开口发问的是小陆,穿着的仍旧是那件万年不变的深蓝色运动衣。

长久在一旁站着,先是看了看满脸为难的大表姨,又看了看小陆和他的搭档女保镖,舔了舔嘴唇就挽上外婆的手臂开口道:“外婆,要不就让他们住过来吧。大表姨不是也说了么,人家大老远的跑来了,再让他们这么回去实在是不合适。”

这句说完,长久便又转头看向陶悦询问她的意见。

陶悦没有说话,只是对着母亲点了点头。

陶家外婆也点点头,看向已经面露笑容的大表姨开口:“就是我那西屋里的床单被褥都是自己的,不像你们用的都是宾馆里的,他们不嫌弃就行。”

“没事!没事!我那儿还有多余的床单被褥,我一会儿拿过去给换上,您就不用操心了!”大表姨笑得越发灿烂,对着陶家外婆再次道了谢就招呼着她家的“客人”进去小院等一等,等她收拾好了再搬过去。

**

午饭过后,陶悦就离开到陶乐那里帮忙。

长久留在外婆家,百无聊赖的坐在院里的秋千椅上面逗弄家里的小土狗。听母亲陶悦说,这个秋千椅还是外公专门为外婆做的。

长久拿着一只被折下来的桃枝逗弄围在她脚边又跳又叫的小土狗,听到身后有房门开启又闭合的声音,就转头看向正走向秋千椅的老人:“外婆。”

陶家外婆笑着应声,在长久的扶持下也坐上了那架双人的秋千椅,就看着身旁的外孙女开了口:“刚才做饭的时候,你妈和我说,你和小沈吵架了?”

“真是……”长久无奈的撇撇嘴:“我妈这嘴还真是快。”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老人轻笑,便仿似惩罚一般拍了一下长久的手背,眼中关切之意渐盛:“两个人好好的,为什么吵架?”

长久动动嘴唇,却并未答话。

陶家外婆看着外孙女儿脸上那略显落寞的神情,也就没再多问,只是将长久的手握在手里,一下一下缓慢的抚摸着她的手背。

然后,也不知过了多久,长久才轻声开口:“外婆,您为什么会嫁给外公,然后就过了这一辈子的?”

“怎么突然问这样的话?”

“没什么。”长久抿抿嘴,想了一下才继续开口:“我就是有些想不通,两个从来都不认识的陌生人,怎么就能走到一起,然后就过一辈子了呢……”

陶家外婆因为外孙女儿这样的提问发笑,伸手摸了摸长久的头:“那两个人怎么就不能过一辈子了呢?”

这话问完,也不等长久再说话,陶家外婆便又开了口:“我和你外公认识的时候,他跟着部队到我那里援建,我和他也不知为什么,糊里糊涂的就看对了眼。这一来二去,等到部队开拔的时候,我就已经成了随军家属。那一年,我才十八。那之后,整整十年,我跟着你外公几乎跑遍了大半个祖国。”

“那您就这么跟着外公走了,心里就不怕么?”长久发问

“怕啊!一个姑娘家背井离乡,怎么能不怕啊!但是”

说到这里,陶家外婆忽然就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中,是长久从不曾见过的温柔:“但是我一想着你外公就在身边,就什么都不怕了,也哪里都敢去了。”

“那,您怎么就下了决心跟着外公走了呢?”长久继续发问。

“怎么下的决心……”

老人重复着外孙女儿的问话,看着面前那株爱人为她亲手种下的绛桃,嘴角便又溢出了满满笑意:“就是喜欢了,看上了,然后一咬牙一跺脚就跟着他走了。”

“就、就这样?”长久有些不可思议的看向身旁的外婆。

陶家外婆见着外孙女儿这样的表情,就同样不可思议的点头开口:“是啊。我喜欢你外公,你外公也喜欢我,这不就够了么。”

“可是……”长久皱眉,犹豫了许久,才将那天陶悦对她说过的话原样说给了外婆听:“可是,我妈和我说……有些事情,并不是两个人彼此相爱就可以解决的。而有些困难,也并不是两个人彼此相爱就可以克服的。”

听了长久这话,陶家外婆沉默。许久,才叹着气开口道:“你妈妈,那是因为太受伤了……”

“所以,也并不是所有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的对吧?”

“但是,为什么你不相信自己会是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那一个呢?”

听了外婆的问话,长久怔然,一时间竟是找不到反驳的话。

见此,陶家外婆便再次开口:“我跟着你外公成了随军家属的第一年,部队就到了大西北,条件艰苦的很,一个星期有五天吃得都是玉米面的窝头和咸菜疙瘩。西北缺水,大半年都洗不上一次澡。那时候,我也彷徨、也苦恼,也不知道这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但是,只要一看到你外公他对着我笑,我就什么都不愁了。日子再长再苦,只要想着他,也就不算什么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的眼中一直泛着一种让人见之不忘的神色——那是经过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之后,在重重岁月中洗礼而出的最为纯粹与真挚的感情。

它没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炽热决绝,但却在这一路起伏曲折的奔波中给予了彼此相扶相持的坚定信心;

它不似“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般凄婉浪漫,但却是莽莽岁月中沉淀出的最温柔的情愫。

因为有了这样的感情,此后山长水阔、风霜雨雪,我们都会前行无阻;

因为有了这样的感情,此后星辰斗转、寒来暑往,我们仍旧执手相伴;

因为有了这样的感情,即便死亡已经将我们的肉体分离,但是在我的心中,你仍也旧是那个立在桃树之下粲然而笑的少年。

这种感情,现代人叫做真爱。

古人则说,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