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龙起苍茫 > 第458节 1917年终于结束了

第458节 1917年终于结束了

英法之前的强硬态度忽然软了下来,俄国临时政府也并没有作出强烈的反应,这也成为了一大疑团。

中国政府抛出的重建“安西都护府”计划,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架在了协约国的喉咙上,尤其是英国与俄国。

被捏住七寸的英国更是对中国国防军的狂飙突进保持了克制,希望满足中国的部分需求,来使得中国也适当让步。

如果中国的势力直达里海,并且与波斯连接在一起,那么对于协约国来说,这是不能容忍的。

中国军队随时可以通过里海威胁俄国的高加索地区,甚至是威胁欧俄部分。

英国更为担心的是,如果中国加入到同盟国,那么就可以谋求与土耳其在高加索会师,连成一片,而且夺取巴库石油基地。

更何况,目前波斯,也就是伊朗的东北部被同盟国占据,如果他们得到中国的支持,将会大举南下,彻底的切断英国在陆路上与印度的联系。

而海路,同盟国的袭击舰队牢牢的占据着波斯湾与阿拉伯海。

与中国为敌,实在是不划算的,英国不想再开辟新的战场,对协约国不利的战场。

中亚对于俄国的重要性也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个矛盾,英国既想让俄国临时政府放弃远东的包袱,不想让俄国在中亚投入太多的精力,又不想过度削弱俄国。

在美国的斡旋下,俄国临时政府委托库朋斯齐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为了获得中国的支持,他们只能选择让步。

交还中国历次割让的土地,这没有问题,但是,将中亚希瓦汗国与布哈拉汗国大部分的土地都让给中国,这实在无法接受。

虽然俄国没有完全拥有这些土地的主权,仍然保留一部分的地方自治,但是,这是俄国经营已久的地盘,就这么拱手让人,实在是一大损失。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秉承新上台的劳合乔治内阁指示,务必要迫使中国放弃恢复“安西都护府”时期疆域的想法。

能够让俄国临时政府交还远东与中亚沙皇时期侵占的中国国土,已经是相当大的让步,如果中国仍然执迷不悟,那么大英帝国也只能选择战争。

廓尔喀与波斯、印度等地是英国除了中东之外的重要核心殖民地,绝对不能暴露在中国国防军的威胁之下。

谈判就这么在反复的拉锯中进行,陈友仁与顾秉钧两人与各国谈判人员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战况相当激烈。

中国在西北被割让的土地只包含了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的一部分,现在中国国防军不但将这两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全部纳入治下,而且还越过了各大汗国的核心地区,到达了阿姆河流域。

谈判的焦点就集中于此。

协约国方面一致要求中国退回到前清时未被沙皇俄国侵占的土地,否则就无法满足中国收回故土的要求。

而谈判的另一焦点集中在了日本侵占的半个库页岛上,日本通过日俄战争,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南半个库页岛,中国政府无法认同日本对这片土地的合法占有。

也就是说,日本通过日俄战争所得到的这部分战争红利,中国并不认可。

即便是新近服役的“汉武帝”号超级战列舰与“秦始皇”号一同巡视海参崴,也无法让日本嚣张的气焰有半分的消减。

为了扩军备战,日本再次提高了税收,那位脑袋被驴踢得天皇又在玩绝食的那一套把戏,日本甚至出动了陆军镇压了各地的抢粮风波。

日本使用了所有的暴力手段,并且屠杀了在各地抢粮暴动中有出格行为的底层民众,使得日本国内暗流涌动。

但不可否认,日本凭借进一步压榨老百姓的血汗,勉强的维持着军备竞赛。

谁都知道,日本已经停不下来,战争无法避免,这是早晚的事情。

日本各地不断的出现了排华现象,甚至有华人受到了人身伤害。

日本经济的低迷,百姓的困苦,资本家的破产,种种矛盾都被归结到了中国与南华身上,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仇恨都指向了在日本的华人。

大部分的日本人都认为中日早晚都有一战,所以,轰轰烈烈的排华浪潮此起彼伏。

中国与南华不断的向日本施压,并且撤回华侨,召回在日本的官方人员与留学生。

双方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劣,一步步地向战争深渊滑去。

日本经济濒临破产之时,便是中日战争起时。

所以,陈友仁与顾秉钧始终强硬到底,丝毫没有向日本低头的苗头。

成为临时政府主人的克伦斯基示意库朋斯齐将主要矛盾转移到中国与日本关于萨哈林岛的争论上。

库朋斯齐基本同意了中国方面的交还旧土地的要求,但是拒绝同意由突厥斯坦与草原总督区进行自治公投。

俄罗斯移民与中亚各族的种族仇杀已经造成了超过300万人死亡,无数人受伤,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中亚各族无疑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自治,在中国的帮助下自治。

没有人傻到会给俄国复仇的机会,杀了俄国人,强奸了俄国妇女,抢了他们的财产,还要让他们回来重新成为主人,这等于是在自杀。

谈判就这么的僵持着,但是,中亚持续恶化的形势,以及东线进攻的不利,使得俄国没有办法再坚持下去了。

中亚的种族仇杀在中国军队迅速渗透之后,进一步的加大了规模。

有了中国军队有意无意的纵容,俄罗斯移民基本被杀绝大半,剩余的不是生活在惊恐之中,就是大批的向欧俄部分逃难。

在北线,为了引诱克伦斯基和谈,德国第8集团军(奥斯卡.冯.胡蒂尔指挥)渡过德维纳河,于9月3日占领里加,只遇到零星的抵抗。

战术比胜利更值得注意:胡蒂尔运用突然性、夜行军、短促而猛烈的炮火准备、徐进弹幕射击,以及渗透和机动这一整套战术。

德军派遣了一支两栖远征队去占领里加沿海诸岛屿,构成对彼得格勒的威胁,末日已为期不远了。

俄军在前线的大溃败,使得后方的形势更加的微妙起来。

很有可能,是又一场的大风暴即将来临。

俄军从加里西亚狼狈而逃,彻底的退出了这片土地,而德国乘胜追击,不断地试图以进攻来迫使克伦斯基进行和谈。

如果能够在今年年底前迫使俄国退出战争,那么同盟国就不用再惧怕寒冷的冬天,他们可以将大量军队调往西线。

倔强的俄国人始终不愿意低下高傲的头颅,不愿意放弃辽阔的疆域,不愿意放弃一个大国的尊严。

俄国在远东的城市日渐衰败,越来越多的人不堪骚扰,向着西伯利亚转移,即便那里好不了多少。

但是,总有不甘心失去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之人,他们拿起了猎枪,甚至是与军队中开小差的士兵们一起,开始反过来骚扰中国军队,破坏中国对地方的肃清行动。

仇恨在远东各地蔓延着,在临时政府的纵容下,这里的俄罗斯人似乎并不想退出这片土地。

协约国的目光聚集在了中日俄三国身上,而同盟国则埋头苦干,希望将意大利这个反骨仔打趴下,实现侧击法国。

卡多尔纳在卡索地段的进攻轻易地被奥匈军顶住了。

但是,北翼45英里战线上的意大利第2集团军,在奥匈阵地上打开了一个6英里的突出部,并收复班锡扎平原大部。

疲于奔命、损失惨重,且为颠覆性宣传所苦的意军,在即将实现一次突破时停了下来。

这引起了德军的警觉,只要再遭到一次打击,也许整个奥匈战线就会土崩瓦解。

在这种情况下,同盟国暂时放弃了对南部伊朗的攻略,而是抽调部分军队回防美索不达米亚,而同盟国联军则与部分从中亚过来的俘虏军增援奥匈与意大利前线。

从俄国前线抽调回来的德军集结被伊松佐河战线一带的意军发现,不过意大利人显然在关注这部分德军的同时,忘记了在南方,还有一股强大的力量。

重新武装起来的20多万俘虏军得到了编制,他们成为了新的正规军,得到了统一指挥,这样一来,他们怀着一颗复仇之心,很有可能将意大利这个反骨仔狠狠蹂躏一番。

同盟国的反击相当的犀利,尤其是南部,如同一年前在特兰提诺一样,构筑纵深防御阵地的命令未受到重视。

10月24日,山顶覆盖着白雪,烟雾缭绕,德奥第14集团军(包括7个德国师)在奥托.冯.贝洛将军的指挥下,用毒气和高爆炸药的猛烈轰击预告灾难行将临头。

第14集团军在位于两翼的奥匈第10和第5集团军的支援下对戈里齐亚以北的伊松佐河战线发起主攻。

纸面上看,意大利占优势(40多个师对德奥35个师),但是意军大量缺员,且厌战情绪严重。

意军在前十一次残酷而激烈的伊松佐河交战中艰苦奋战获得的全部成果,在这第个二次交战中雷电般的进攻下丧失殆尽。

到24日下午止,冯.贝洛和他率领的德国部队渡过伊松佐河,意军第2集团军狼狈溃败。

德国人用的是突击里加时用过的冯.胡蒂尔战术:突然性、短促而猛烈的炮火、渗透、绕过抵抗枢纽。他们的快速前进捕获了意大利北部卡尼克(山地)部队的许多士兵。

位于突破口翼侧的意大利第3、第4集团军迅速后退,但是从南部抽调的同盟国联合部队狠狠的阻击了他们。

成千上万的意大利军队投降,并以高呼“奥地利万岁”和“向罗马进军”来鼓舞他们的征服者继续前进。

看样子,俄国风起云涌的布尔什维克运动,的确影响到了这些本来就懒散无比好吃懒做的意大利人。

想在11月2日在塔利蒙托河上站住脚的企图,以又一次急速的退却而告终。

11月7日到达皮亚韦河这一宽阔的天然障碍,该河位于原伊松佐河战线后方70英里。

战线终于在这个离古老光荣的威尼斯王城不远的地方稳定下来。

不过,与真实历史不同,同盟国军的停止进攻并不是因为德军的兵力有限,补给困难,且只有少量可用以扩大战果的预备队。

而是今天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列宁与托洛茨基以胜利者的身份掌管了彼得格勒的大权,临时政府垮台了。

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颠覆了资产阶级政府,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对于欧美的专制国家也好,立宪国家也好,这个苦涩的现实让他们哑然以对。

这个世界疯了。

泥腿子们居然可以成为国家的主人,贵族也好,资产阶级也好,在他们面前都成为了被专制的对象。

这是个恐怖的事实,一旦各国的泥腿子们都开始效仿,那么,整个世界将陷入一场大悲剧。

俄国退出战争是必定的,协约国除了要面对集中力量的同盟国,更要好好考虑俄国革命的影响。

一向桀骜不驯的劳合乔治也沉默了,这是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如果不能消灭俄国革命,那么,各国政府都有可能被颠覆,彻底的颠覆。

虽然布尔什维克谋求和谈,但是他们也希望凭借在布里斯特进行的谈判来进行接收证权的缓冲。

在托洛茨基拒绝满足德国的条件,并且宣布了他的“不战不和”的政策之后,柏林增强了压力。

德军势如破竹,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便占领了波罗的海诸省,并且进占乌克兰和基辅,甚至深入克里米亚和高加索。

而中国国防军则同时完成了对远东的占领,并且以保护华人侨民为名,牢牢地控制了突厥斯坦与小半个草原总督区。

形势对协约国很不利,而意大利更是遭受重创。

卡波雷托是意大利军队绝无仅有的一次最大的灾难。意军损失30万人(其中26.5万人被俘)。

意大利富饶的北部平原腹地受到了威胁;敌人缴获了几千门火炮和数量可观的补给品,同时对民心士气也是沉重的打击。

而且同盟国军继续高歌猛进,攻下了威尼斯王城,意图席卷整个富饶的北部平原腹地。

到12月12日,有6个法国师和5个英国师到达,稳住惊魂未定的意大利人,勉强阻挡住了同盟国军的进攻。

双方都有些力不从心,形成了僵持。

只有等俄国彻底退出战争,才能实现彻底的击溃意大利。

不过,协约国也看到了意大利的重要性,从灾难中迈出了协约国走向统一指挥战争的第一大步。

早在11月初,在皮亚韦河战线初步放慢下来之前,在意大利的拉帕洛建立了由劳埃德.乔治建议、并有军政两方代表参加的最高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常设地址定在法国的凡尔赛。

不过同盟国很快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从意大利战场上回师的同盟国军在马其顿战线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牢牢的牵制着协约国超过50万的军队。

而在巴勒斯坦与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同盟国军多次击溃对手,牢牢地控制着目前的战局。

这使得协约国开始认识到,必须要尽快开始地中海战役与美索不达米亚战役,使得外围战场能够完成对同盟国胜势的阻击。

让李秉衡欣慰的是,由于在多条战线上全面占据上风,德国还没有开始露出颓势,这是个好消息。

这意味着战争能够继续下去,而要让德国坚持的更久,那就要在美国参战之前,尽可能的拿些好处。

虽然是冬天,由“中亚独立组织”武装的6个师的德国俘虏军秘密的进入伊朗,并且他们将会加强美索不达米亚战线,甚至根据马其顿战线的需要做出调整。

而后续仍然还有4个师的俘虏军将会进入到伊朗,他们将会成为印度人的噩梦。

只要在各条战线有足够的兵力,加上国内形势的稳定,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略为缓解,各种物资的补充能够稳住同盟国民众的心,同盟国还能继续创造奇迹。

在东线,德国除了抽调军队到西线,仍然没有放弃继续进攻,摆出了一幅咄咄逼人的架势。

在内忧外患之下,列宁将首都搬到莫斯科,随时准备接受彼得格勒的陷落。

各地的反动势力以及旧军队在资产阶级与大地主的勾连之下,开始了有组织的***行动,在多个地区,***武装正在集结,苏维埃红色政权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形下,列宁与托洛茨基还能坚持多久?

1917年终于结束了,留给协约国遍体鳞伤。

可是,貌似风光的同盟国同样面临着重重危机,胜利掩盖了一切。

只有李秉衡清楚,目前的同盟国经受不起大的失败,否则很有可能会兵败如山倒。

胜利与希望维持着士气,掩盖了矛盾,加上人力资源与资源、物资的能够及时跟上,使得同盟国还能将胜势维持下去。

可是美国参战之后呢?

如果德国不能够尽快在美国参战之前击溃法国,那么,1918年,必定是相当艰难的一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