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仕途长歌 > 第7章 杳踪四宝

第7章 杳踪四宝

“这地方都是山,有没有什么矿藏?”闻同不甘心地问。

“矿藏?”马凤玲想了一下说,“原来市里地质队来勘查过,说是有铜矿。那一阵搞得挺热闹,电视台还来采访过。后来请来省里地质大队复勘,最后说铜含量偏低,不具备开采价值,空欢喜一场。不过我听人说,省地质大队复勘时,好象说我们这里有煤矿。详细情况就不太清楚了,什么都没经过镇里,没留下任何资料。”

“这样,你把这个煤矿的事了解清楚,下午三点来找我。”闻同顺手在工作备忘录上记了一笔。

“其实……”马凤玲欲言又止。

“你说。”

马凤玲说:“闻镇,就是有煤矿也不会是什么大矿,我们这里不比北方。再说,煤矿是有限资源,开采一点少一点,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看到闻同鼓励的眼神,马凤玲想了想继续说道:“我觉得还是应该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种养业,还有相关加工业,那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说完她就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说这些做什么?说了有用么?这几年自己说了不少,可根本没人理会,有人采纳那么一两点也不是自己的本意。现在市里、县里的干部只关心上面领导看得着、见效快的东西,什么可持续发展,他们只在报告里喊喊,实际中是毫无兴趣的。这新来的镇长是个下派的镀金干部,更不会关心什么可持续发展了,自己真是瞎费话。

闻同没想到这个泼辣干练的女子还有这个心思,见识不凡,就说道:“那就请你说说,有什么地方特色种养业?”

马凤玲很容易就受到鼓舞,刚刚还沮丧,马上就兴奋了,说道:“要说我们杳踪镇最有名的特产,就是‘杳踪三宝’,山药,猕猴桃和红辣椒,这些东西是真好。我是土生土长的杳踪人,我们镇的人到外地走亲访友都带着这些东西,人家喜欢得不得了呢。每年县里、边湖、江映,都有不少单位开着车到农民家里收购,回去当职工福利发。”

猕猴桃已经上市了,闻同昨天在鄢老三饭馆就品尝过。鄢老三老婆把刚采摘的鲜果擦去果面的细毛,个挨个垒放在粗糙的土陶罐里,罐口封上泥。土罐闷上四五天后,果实通体柔软,飘着一股浓郁的果香,剥去果皮即可食用,入口软而多*汁,又甜又酸,令人叫绝。

红辣椒更是过瘾,色泽天然鲜红,果肉厚薄和水分含量适中,辣味浓烈、纯正而香醇,闻同吃得满头大汗,痛快之极。

胡林告诉他,当地红辣椒主要有两种,桌上吃的主要是鲜食红辣椒,用来炒菜时配菜,形体大小适中,不算太辣。另一种是酱用或晒干菜用的,形体细长,颜色更鲜艳,辣度高,水分、色泽更高,果肉特别厚。

闻同格外留意胡林的介绍,让他意外的是,这两个品种都是县农科所在老品种基础上改良出来的新品。

“原来这些是‘三宝’,果然名不虚传。”闻同问道,“农民种的多不多?”

马凤玲回答说:“种得不算多,主要是零星的自发种植。红辣椒主要是山区的农民在旱地里种,卖几个钱到山下买粮食。山区粮田面积不足。猕猴桃种的人多些,种植大户也有几个,不过大多数农户还是图个自家吃,换个零用钱。山药也是一样,不成规模。”

“我在边湖的时候吃过山药,那东西有点土腥味,不过据说营养特别丰富。这样,马主任,请你帮我准备‘三宝’的资料,还有蕨菜——似乎可以叫‘四宝’吧?回头我和钱镇长、李镇长说一声。”闻同看到门缝外不时有人影闪过,知道都是找自己的。

副镇长李远红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让马凤玲准备资料,不和他说一声马凤玲办不了事的。另一位副镇长钱广财分管经贸和财政,是经贸办的分管镇领导。

马凤玲刚离开,接连又进来几个请闻同吃饭的站所办领导。闻同拒绝不得,只得一一先应着,打的是到时再说的主意。

下午三点整马凤玲给闻同送来了整理的资料。煤矿是前几年省地质大队复勘铜矿时意外发现的,勘查报告已经移交给了边湖市地质队。马凤玲打电话到边湖地质队,已经找不到当时的经办人,现在没人知道这件事。她从县煤炭工业局打听到的情况是煤矿储量不大,发热量较低,不具备开采价值。关于“三宝”和蕨菜的资料她收集的不多,却非常精炼,一些重点内容还用铅笔作了标记。

闻同听完汇报,没有作声,一脸的失望。

第一天的工作不算忙碌,政府这边的副职们没人主动过来汇报工作,闻同暂时也没找他们。晚上赴计生办的宴请,他坚持没有多喝酒。回到宿舍他用凉水洗了把脸,感觉精力格外充沛,点燃一支烟,从行李包里翻出书看了起来。

去年中央政府出*台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政策,继续进行粮改。紧接着今年初,中央政府又颁布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推行粮食自由购销。随即全国绝大部分县市放开了粮食价格和经营,至此全国粮食销售价格基本放开,实行了多年的城镇居民粮食统销制被取消。

边湖是农业大市,在省里统一部署下,也在前不久响应国家政策,放开了粮食销售价格和经营。作为市长秘书,闻同对此过程可说是十分熟悉,实际上早在市委政研室时他就已经开始关注、思考粮食问题。

在政策出*台前,实际上粮食的销售价格和政策早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松动,基本上市场化了。但政府在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中,表现得格外谨慎,在滞后于市场自发行为许久后终于发力启动完全粮改,政策步伐一时十分密集。

自政策推行以来,全国市场反应十分平静,粮价虽然出现上升,但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各级政府很快乐观起来,就连一些稳健派官员和学者也逐渐转变风向,开始肯定粮改适应了市场的需要,选择的时机是得当的,评价改革是成功的。

可以说,闻同开始时倾向于加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力度,以顺应市场需要,提高农民收入。但近段时间以来,他开始产生忧虑。他利用工作便利查阅了大量资料,同时通过在政研室工作时结识的各路关系网获取了大量的信息,经过反复地思考论证,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粮食生产体制存在很多问题,首要是现行产权关系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效率挖掘完了,其次是农业回报低,农业扶持政策不够规范完善,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而改革只触及流通体制,生产体制的改革无法同步。此外,开发区建设热潮造成耕地大量减少,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都显著影响到粮食的产量。

如果粮食连年减产或者发生区域性大灾荒,风险累积后极有可能突发“粮荒”,造成粮价急剧上涨的局面。手中有粮心不慌,手中无粮难度日。一旦市场粮食供应短缺,给民众造成的恐慌情绪完全可以想象,大面积蔓延开来就会酿成社会大动荡。

闻同十分清楚边湖的情况。自前年以来,全市五花八门的开发区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圈占大量耕地,工业没有多大的发展,土地荒草萋萋。

在城市郊区,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无田可种,又没有工作。其中许多失地农民耕地被占用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或者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其原因是土地征用的补偿本来就很低,政府财政困难,往往又挪用了相当一部分,等拔到村集体再被截留一部分,有的地方干脆全部截留。

除了失地农民群体,大量国有、集体企业效益低下,濒临破产倒闭,职工处于半下岗状态。不少事业单位职工同样面临着下岗分流,处境也是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粮荒”、粮价急剧上涨的局面,试问社会如何承担?

在农村,不少基层领导为了出政绩,以行政命令强行干预农户种植自主权,强迫农户种植经济作物。闻同在政研室时经常下乡调研,在市府当秘书时也不时陪陈照东下乡视察,经常在公路边、村口等显眼处见到“西瓜基地”“油菜基地”“棉花基地”“芝麻基地”之类的大石碑。

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往往并不如意。市场流通体系不够成熟,市场信息不够通畅,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农资供应不能保证或价格偏高,农技服务跟不上,种种因素导致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效益,甚至还不如种粮。(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