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吃货唐朝 > 第三百一十八章 你小子捞了多少

第三百一十八章 你小子捞了多少

杜新元接着说道:“陛下,长安商会的人说道,如果朝廷需要,他们愿意在只涨价1倍的价格上,再卖给户部60万担粮食。”

现在长城市面上的粮价,都已经涨到了平时的五倍以上。

“这些商人们都吃错药了吗?”大家都很吃惊。

“嗡嗡嗡”大殿上一阵又是议论声。

李世民问道:“你们户部有何打算?”

杜新元说道:“臣和尚书大人商量过了,建议全部买进,然后投放长安粮食市场,来平抑物价。有了这些粮食,至少可以保证长安居民两个月内不会被粮食担忧。”

“好,你们就这么办吧。”李世民说道。

早朝后,两仪殿书房。

李世民、李承乾、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萧乾、高静明和皇甫睿正在听取李佑的汇报。

李佑指着墙壁上挂着的巨大的舆图讲解着唐朝的道路交通情况。

唐朝的水路交通,按照当时的标准来说,还是比较发达的。其中陆路交通公路里程到了6万里以上。

唐朝还有七条国际线路,分别是:从营州入六安东道,从登州入高丽和渤海道,夏州入大同、云中道,从受降城入回鹘道,从安西入西域道,从安南入天竺道,从广州通海夷道。

唐朝的陆路交通,最大的问题,就是路面是夯土路面,没有进行硬化,一下雨就会泥泞不堪。

李佑说道:“父皇,从这次潼关道路出现的问题,就可以看到全国道路交通的落后,对大唐经济发展造成的制约。

儿臣和太子殿下商量过了,为改善大唐的陆路交通状况。建议第一步,以长安为中心修建七条主干道,分别就是连接营州、登州、夏州、安西、受降城、安南和广州。

这七条干线,全部铺设水泥,并且在原有的路基的基础上,进行拓宽。这七条干线,可以称之为大唐的高速公路。”

现在长安城里许多路面已经铺设了水泥,大家都知道了水泥路的效果。如果这七条干线,全部铺设成水泥路面,大唐的整个交通状况,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高静明首先问道:“殿下,臣知道您有办法,这些修路的钱,你是如何解决的?详细的说一下。”

现在,无论李佑提出什么建议,大唐的高层没有人质疑。他们相信李佑一定有妥善的解决办法的。

这样的信任,古往今来,极少有人能够获得,在大唐李佑绝对是第一人。

李佑说道:“修建道路无非是资金和人力两大问题……”

他的建议是,在这七条干线上,沿途建立水泥厂、砂石厂等修路的材料厂,确保修路的材料供应。采用募工制,以州县为单位,招募修路工人。

所需的全部资金都从民间筹集,材料厂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

道路建成之后,在规定的年限内,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官府可以无偿使用,投资者可以向使用道路的车马收取一定的费用。户部还可以从投资者的收入中收取税收。

李佑详细讲解了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各项问题,并不停地解释众人提出的问题。

李世民终于彻底弄清楚了其中的问题。他问道:“对于募集民间资金,有多大的把握?”

李佑笑道:“父皇,儿臣这么跟您说吧,只要是朝廷的募集资金的诏令一下,人们会上赶着,甚至打破头抢着要入股呢。

不满您说,现在修建从长安到洛阳的道路的资金,儿臣这里报名的人数,就已经无法安排了。”

高静明激动了,这家伙就认钱,他说道:“陛下,臣赞成,不花朝廷一文钱,户部还能收税,这样的好事,臣坚决支持。”

李靖说道:“陛下,有了这七条主干线,大唐军队的调动,效率可就高多了。臣赞成。”

长孙无忌、萧乾、房玄龄和皇甫睿都表示赞成。

李世民就喜欢干大事儿,他一听这个计划规模如此宏大,顿时就兴奋了起来。他说道:“好啊,就这么干。修完了这七条主干道,把全国各州县的道路,也全部铺上水泥。哈哈,大家再也不用在泥水中走路了。”

接着,他说道:“此事由太子负责,齐王李佑和皇甫睿协助。”

李承乾、李佑和皇甫睿一齐说道:“儿臣、臣遵旨。”

李世民很高兴,他说道:“李佑留下,你们先散了吧。”

众人走后,李世民笑道:“佑儿,干得好。你又给朝廷解决了一件大事。”

李佑说道:“父皇,没有您的支持,儿臣什么也干不了。”

李世民笑道:“说吧,你小子从中捞到了多少?”

李佑知道老爹来敲竹杠了。他笑道:“从长安到洛阳的这一段,儿臣替父皇入了一股,建设水泥厂,儿臣有技术入股,这零零散散的也不好算。

您看这么行不行,这个项目,儿臣每月孝敬您5万贯。”

李世民笑道:“行,接着还有什么大项目……”

齐王府。

他和程咬金等人以及长安商会的人瓜分了大唐最重要的一段道路之一长安至洛阳的道路以及沿途的水泥厂。

李佑有技术入股,全国这么多水泥厂,他可是在这个项目上大大地赚了一笔。

相比于李佑和李承乾大发其财,李恪却陷入了困境。

这天早朝,太极殿。

李恪说道:“父皇,儿臣已经跟工部商议了,近期就做好修缮永通渠的准备,等到李道长传来灞河上游有适宜的天气情况,立刻展开对永通渠的抢修。

工部人手有限,请父皇恩准,向地方州县征调民夫。”

“需要征调多少人?”李世民问道。

“修补永通渠一共需要7500人。”李恪说道。

“陛下,臣反对征调民夫。”魏征说道:“朝廷刚刚实行了抚民以静的政策……”

“臣附议。”

“臣反对。”

……

早朝后,东宫。

“哈哈,五弟,李恪真的就干不了修渠的事情,他提出的建议,被大臣们批得哑口无言,父皇也对他不满意。

这个差事他根本就干不了了。”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