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残明虎啸 > 第十六章 消弭巨祸

第十六章 消弭巨祸

毛有顺在这大太监面前头都不敢抬,恭敬地回答道:“末将是登莱参将孔有德副将,被遣来送信,其余的事秀才公没说,只说把信交给曹公公就行。”

说着奉上书信,曹化淳看后皱着眉头低斥一声道:“这孩子就会搞事,在京城不安分,到了外边还不安分,日后怎么得了啊。”

毛有顺心头巨震,这位皇上身边最大的太监,听他说话的语气不是在责备,而更像长辈关怀晚辈的样子,看来陈子强跟他的关系极为亲近。

说着和气地对毛有顺说道;“去吧,歇几日再回去,这赶路累的咱家看得都心疼,回去跟那孩子说,事情我知道了,会帮他打点的,不用担心,好好读他书最要紧,明年要是考不上举人,皇上的脸面也不好看,别光顾这玩儿。”

崇祯虽说是让他下场试试,考不上也没关系,但这世上恐怕除了徐光启这等实诚的君子,无人敢当做是真的,考不上那不是让皇帝没面子吗,是他让陈子强去考的啊。

曹化淳还让小太监拿些银子赏给毛有顺,拜别出来的副将大人晕乎乎的,从来都是文武官员送钱给太监的,没料到自己送了一趟信,还能从太监手里拿到钱。

清醒后马上把陈子强列入不能得罪的对象,要知道曹化淳可不是一般人啊,崇祯皇帝的司礼监太监,提督东厂,总提督京营戎政。

就是说不仅奏折要他批阅后给皇帝,而且还掌握着京营的指挥权,东厂的管理权,可以说是权倾天下,被人戏称为内阁老。

要说人的际遇是具有偶然性的,陈子强跟曹化淳八竿子打不上关系,只是因为一次老太监的好奇认识了,特立独行的小男孩让他很有好感。

从那以后陈子强时不时会去找他聊天,曹化淳不是一直住在宫内的,经常回府休息,也是陈子强人小没忌讳,加之他的恩师徐光启不是迂腐之人,不去约束他到处闲逛,才有的机会,一老一小说的投契,就这么成了忘年交。

明朝中后期能担任司礼监的太监,每一个都是读过书的,宫中设有内书房,专门培养小太监读书的,曹化淳流传后世的一些文章,不会输给那些高中进士的文人,可见不是没见识的草莽之人。

得到陈子强的书信,曹化淳转入宫中私底下奏明崇祯,说是陈子强得到消息,后金已经有了红衣大炮,孙承宗的援军怕是不中用了,孙元化只好擅自改变进军路线,看看能否抢在大凌河城破之前到达,先求出祖大寿等兵将再徐徐图之。

崇祯闻言大惊失色,但此时确实无良策扭转辽东战局,只能默许了这事,不过在他心里又记了陈子强一笔功劳。

却说孙元化赶到锦州,听从了陈子强原先的建议,没有急着和后金交战,而是寻找当地熟悉路况的山民,偷偷派人进入被围的大凌河城,与祖大寿取得联系。

双方约定几日几时以何物为号,让祖大寿放弃城池,杀出包围圈,自己在外攻击多处作为牵制,同时在他们突围的方向猛攻,撕开一道口子接他们出来。

祖大寿在这之前突围过几次都失败了,还被皇太极骗了几次,皇太极让自己的军队换上明军的服装,装作援军进攻,骗取祖大寿以为有接应儿突围,结果被坑了。

已经在不相信有援军的祖大寿,这回接到孙元化的密信大喜过望,他对孙元化极为熟悉,当年同在袁崇焕手下任事,两人共事经年如何不熟悉。

况且他也极推崇孙元化的才能,被后金攻击过多次,在辽东还只有孙元化所率领的军队没输过,反而收付了数座城池。

崇祯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被后金包围两个多月,粮尽到吃人肉的祖大寿,终于被救出来,孔有德的军队跟上来后,孙元化就开始展开行动。

已经知道后金有大炮的孙元化,来了个大炮对轰,皇太极自己铸造的大炮,如何比得上火器专家孙元化的大炮,无论是精度还是射程都远远不如。

接连的胜利让八旗兵失去警惕,对明朝的援军虽然保持着监视提防,但却没有侦测到孙元化的火炮火枪,是他们以前没见过的密集和射程。

被轰的人仰马翻的八旗,再也阻挡不了拼命的祖大寿残军,为了活命连人肉都吃的军队,疯虎一般扑向敌人,不要命的攻击加上外围被炮火轰的七零八落,溃散的八旗兵跟以前溃败的明军没区别。

等到皇太极止住溃兵,重整旗鼓时,大凌河城已是空城,除了残破的尸体,被啃得干干净净的骨头,在述说着战争的残酷外,再没有一个活的人。

得到消息的朝廷,对这次战争极为失望,袁崇焕当年打造的关宁铁骑,在这一战中几乎损失殆尽,前后几次援军被后金击溃,监军道张春和数十名将领被生擒。

老帅孙承宗上表请罪,崇祯对这位帝师极为尊重,安抚完他后答应了他告老的请求,让孙元化暂时驻扎辽东,暂代孙承宗整顿辽东军。

朝中紧急召开内阁会议,商讨由谁接任孙承宗为辽东督师,周延儒提议索性让孙元化改任,但温体仁反对,徐光启因为那是他的学生而避嫌不说。

朝廷此时还真没人可以镇守辽东,洪承畴可以,但他此时刚刚接任杨鹤的位置,正着手对陕西乱民的镇压,其余人等不是不知兵,就是位置太低,无法让人相信。

也是明朝中后期只能文官领兵,不然武将多有能镇守一方的人,无论是正在辽东的祖大寿何可纲,还是在陕西剿匪的曹文诏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可惜死了一个赵率教,当然还有蒙古人出身的满桂也是名将,只是朝廷不会放心他独立领兵罢了,而他也在北京城外战死,并没有辜负了忠臣之名。

至于卢象升和孙传庭,此时官职并不大,不会被内阁放在眼里,内阁无休无止的争论,接连数天没有定论,崇祯急了。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