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丰碑杨门 > 第0569章 两府变化(上)

第0569章 两府变化(上)

杜夫人要到杨府的事儿,杨七并没有派人提前知会老杨和佘赛花。

老杨和佘赛花之所以急急忙忙的跑到了府外,就是为了见杨四。

如今见到了杜夫人一行,算是意外之喜,可是没见到杨四,这样佘赛花心有不甘。

杨七迟疑了一下,小声道:“四哥的事儿说来话长,回头我再跟您详细的解释。”

佘赛花挑了挑眉头,点了点头。

老杨干脆冷哼了一声,大摇大摆的进入到了府里。

佘赛花拉着杜夫人的手,一起进入到了府里。

杨七领着其他人紧随在后面。

杨府有客人到,这是一件值得喜庆的事儿。

自从杨七被封为虎侯之后,到杨府的客人就很少。

往来的除了折府的人以外,几乎再难有让佘赛花和老杨亲自招待的客人。

旁人都觉得杨府虽大,杨家虽强,但是迟早会被朝廷覆灭,因而不愿意跟杨家扯上瓜葛。

免得到时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总之,看好杨家的人很少。

一行人进入到了府里以后,佘赛花就命人去准备宴席,杨府开始大摆宴席。

杜夫人、杜青、杜金娥、穆羽、小萝莉五人被请进了杨府的正堂内,剩下的那些杜家寨的人和穆柯寨的人都留在了演武场内。

曹琳回到了府上以后,就看到了演武场内的练武用的东西被搬走,一众被她视为土匪的家伙们在院子里吃吃喝喝,玩的不亦乐乎。

正堂内。

一大桌子菜上齐全了以后,老杨就带着众人围到了桌前。

小萝莉看到了一大桌好吃的,欢呼雀跃的嚷嚷着要吃。

杨七宠溺的把小萝莉抱了过来,抱在了怀里,帮她夹她爱吃的东西。

见众人侧目看着他,杨七笑眯眯的解释道:“我儿媳妇。”

穆羽脸彻底黑了,连菜都吃不下去了。

在这杨府的家宴上,杨七光明正大的宣布小萝莉是他儿媳妇,这算是在坐实小萝莉的名分。

老杨不满意的皱了皱眉头,不过并没有开口说什么。

佘赛花不解的问道:“小宗卫的?”

杨七迟疑了一下,笑道:“那可不一定,得看我以后有几个儿子,那一个优秀,那一个能讨得这丫头欢心,她就是那个的媳妇。”

刚步入正堂的曹琳听到杨七这话,浑身一震。

聪明的她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儿子似乎失去了什么,但是转念一想,她又不那么在意了。

在她背后,可是有一个强悍的婆家。

“郎君……”

曹琳带着初醒跟老杨等人施礼以后,站在杨七身后轻声呼唤。

杨七摆了摆手,“坐吧。”

曹琳带着初醒坐下。

宴会继续。

杨七并没有怎么搭理曹琳,一门心思的逗着小萝莉玩,气的曹琳牙痒痒。

曹琳干脆直接从奶妈手上抢过了小杨七,塞进了杨七怀里。

杨七一手抱着小萝莉,一手抱着小杨七,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见到杨七慌张的模样,曹琳才满意的开始吃饭。

还是初醒贤惠,她见杨七应付不过来,就暂时帮他照看了小萝莉。

饭桌上。

老杨问杜夫人,“杜家妹子,当年的事儿?”

杜夫人感慨道:“当年宋北伐太原,我家老爷死战不降,最终和他的部下一同战死。剩下了我孤儿寡母,又带着一门的妇孺。

当时我带着一门妇孺一路南逃,到了两狼山落了草。

又碰到遇到了青儿,我见青儿是个不错的孩子,我家老爷又没留下个男丁,所以就代杜家,收下了青儿当义子,延续杜家香火。”

佘赛花关切道:“你为何不来找我们?”

杜夫人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当年确实想着在两狼山落脚一些时日,然后上汴京找你们的。只是后来一落脚,各种琐事牵绊,一晃眼,十年就过去了。”

“造化弄人……”

老杨感叹了一句,“如今既然到了杨府,就回家了。”

杜夫人重重的点了点头,招呼杜青和杜金娥道:“青儿、金娥,过来见过杨伯伯,杨伯母。”

杜青和杜金娥起身施礼。

“拜见杨伯伯,杨伯母。”

老杨点了点头,算是见过了。

佘赛花惊喜的道:“金娥都长这么大了。”

老杨说道:“和七郎可是指腹为婚的,一般大。”

佘赛花点头道:“那就择日成婚。”

佘赛花看向杜夫人,道:“杜家妹子,你觉得如何?”

杜夫人乐呵呵的笑道:“正有此意。”

杨七本以为他和杜金娥的婚事,回到了府上以后,还要多经历一些波折,却没想到老杨和佘赛花心里早有了主意,夫妻二人一唱一和的就把这事儿定下了。

“嘶~”

杨七突然倒吸了一口冷气,发觉有一只玉手已经到了他腰间,正在拧他腰上的软肉。

杨七转头瞪了曹琳一眼。

曹琳挑衅的冲着杨七挑了挑眉。

宴会还在继续。

当介绍到了穆羽的时候,老杨毫不吝啬的夸赞了穆羽很久。

老杨对穆羽闻名已久,此前老杨坐镇雁门关的时候,一直有心把穆羽收入到帐下,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

现如今,穆羽却被杨七给折服了。

一顿饭,吃了足足三个时辰。

大家其实也没怎么吃饭,都是在叙旧喝酒。

酒足饭饱以后,佘赛花吩咐曹琳安排大家去休息,她和老杨拽着杨七去了后堂。

后堂的庭院里,四嫂早已在花厅内等候。

“说说吧,找到四郎了没?”

三个人从三面围着杨七,若不是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关切的眼神,杨七还以为在三堂会审。

杨七瞅了他们一眼,长叹了一口气,道:“人是找到了,可是带不回来。”

“四郎还活着?”

四嫂和佘赛花一喜,老杨也明显松了一口气。

杨七感慨道:“不仅活着还活的很滋润。”

老杨瞪了他一眼,道:“别卖关子,快说。”

杨七赶忙把他寻找杨四的经历,大致上描述了一遍。

听完了杨七的描述。

四嫂脸色煞白。

老杨和佘赛花震惊的道:“你是说四郎被辽国公主救下,二人日久生情,他就成了辽国的驸马?”

杨七点了点头。

老杨蛮横的道:“这不可能……”

杨七翻了个白眼道:“事宜至此,我有必要骗你们吗?”

“嘭!”

老杨一手拍在了石桌上,石桌从中间裂开了一道缝子,可见老杨用力之深。

“逆子!”

老杨咬牙切齿的低吼了一声。

杨七的四嫂直接晕厥了过去。

佘赛花眼眶含泪,匆忙的扶起了四嫂回房去休息。

……

此后三天,老杨闭门不出,佘赛花暗自垂泪,四嫂躲在房里整日里以泪洗面。

杨七成了府里最忙的那个人。

穆羽这些人需要安置,堆积了半年的公文需要处理。

有关于穆羽等人的安置,杨七在和穆羽商议过后,决定把他们安排到了复兴府城去。

穆羽还是拒绝了杨七招揽他为将的提议,打算去武院内当教习。

武院在复兴府,因此把穆羽一行安排到了武院里更为妥当。

杜家和杨家关系莫逆,杜金娥又将成为杨七的妾室。

完全可以说的一家人。

但是杜夫人还是拒绝了杨七把她们留在杨府的提议,准备也住到复兴府去。

用杜夫人的话说,杜青继承了杜家的香火,作为杜家仅存的唯一一位长辈,她有必要督促杜青将杜家壮大。

在杨家待了三天以后,穆羽、杜夫人一行人,拿着杨七的手书启程前往了复兴府。

唯有杜金娥和小萝莉留在了杨府,其实穆羽很想带走小萝莉的,却被杨七严词拒绝了。

杨七准备把小萝莉留在自己身边,亲自教导。

杜金娥一人在杨府上,显得有些孤单,所以杨七就让初醒暂时的多陪一陪她。

之后,杨七就一头扎进了书房里,再也没出来。

半年时间,大同府和复兴府在大量的钱财的支持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府境内快速的进入到了一个蓬勃的发展期。

目前为止,两府境内的所有的道路,已经初步的修建完毕。

官道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大宋官道的标准。

即便是碰到了刮风下雨,也不会泥泞。

不仅如此,由于两府间官道的广阔,在官道上还产生了一个个的马车行。

现在两府境内的贩夫走卒们,已经不需要在长途跋涉的靠着两腿赶路了。

几乎每天在两府境内的官道上,都有大量的马车在通行。

鉴于这个问题,寇准有一个新的建议,那就是削减之前在官道上设立的驿站的数量。

因为有大量的马车通行,加上有军卒经常巡视的关系,官道上劫匪的数量越来越少。

许多驿站,已经因此而荒废了。

更有不少的驿站,已经彻底的转型成了客栈。

杨七在寇准奏请的文书上批示,可以适当的取缔一些驿站,但是所有沿着官道而设的客栈,都必须时常的盘查着。

杨七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是在大宋,时常会发生驿站的人被人屠戮一空,匪徒们取而代之干起不发的勾当,有时候还有专门破坏道路的。

除了这件事外,寇准还向杨七请示,向复兴府拨款赈济的事宜。

去岁秋收,两府境内,大同府的粮食,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收。

基本上再交足了官府所需的税收以后,还有不少的剩余,因此大同府内的百姓们,以及逐渐的开始进入到了勉强不饿肚子的时期。

这在古代而言,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毕竟,在古代,那怕是最富庶的京城,也有不少人整日里在饿着肚子干活。

相比于大同府,复兴府的状况就差了不少。

复兴府的大批量的田地都是去岁新开垦的。

冬小麦种下了以后要到了今年夏天才能收割。

在这一段期间内,复兴府的大多百姓还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

因为,官府必须出粮食,帮百姓们度过这一个难关。

对此,杨七直接批复了一个准字。

除此之外,有关于各地官员空缺,私塾、学院、书院的事宜,寇准也有请示。

虽然在寇准的建议下,杨七把三州扩建成了两府,缩小了官员的需求,但是基层的官员缺口依然很大。

在一个县级衙门里,一般存在于县令、县丞、主簿、典史四位主官。

但是,现在的大同府,勉强做到了一县三位主官的配额。

而在复兴府内,很多县级衙门,只有一个县令,剩下的官员完全配备不齐。

寇准请示杨七,看看能不能弄一个公务员考核制度啥的,尽快的吸纳人才,补足衙门里的空缺。

对此,杨七表示赞同,并且出具了很长一篇的考核制度。

同时,为了让各级的官员有奔头,他也在原有的级别制度上,进行了一个更加细化的官员等级制度,同时还针对于不同的等级,给出了不同的待遇。

杨七暂时没有更多的高官去激励手下的官员们,所以在金银方面就显得特别的大方。

基本上,一个等级的待遇差别,可以用天壤之别形容。

解决的官员空缺的问题,还有各级书院的事宜。

目前,各村、各县、两府之内,各级的书院已经筹备完毕。

在杨七不仅教孩子们读书,还管饭的政策吸引下,大批的孩子已经涌入到了私塾里面开始读书了。

只是相比于各村的私塾、各县县学、两府内的武院和大同书院,目前都处于生源短缺的状态。

也就是说,除了各个私塾热火朝天的在教书以外,其余阶层的学校,还处于冷冰冰的状态。

针对于这个局面,杨七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希望寇准可以针对目前的状况,在各级学院里设立考核的制度,并且大规模的向两府境内广招生源,其中不设置年龄。

并且,每年,从书院里挑选一批优异的人才,招收到衙门里,或者是军中任用。

杨七相信,这个消息一出,各大学院里一定会不愁生源的。

那些在民间的闲野之士,或者是有心仕途却找不到门路的人,一定不会错过这种机会。

甚至还有那些个有抱负,想要投效杨七的人,也会进入到书院的。

至于一些自视甚高,完全不理会杨七抛出的橄榄枝的人,杨七也不在乎。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