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163、水深火热的朝廷

163、水深火热的朝廷

八月初二是世宗三周年忌日,于是遣礼部官员前往德陵祭拜;她自己带着孩子在宫里祭祀一回,也就过去了,毕竟现在的事情实在很多;甚至可以说,半个国家都处于一片火热状态——水深火热的当然有,高高兴兴的也不少,甚至人数更多,毕竟成为良民、减少赋税、买到土地值得高兴。

忙忙碌碌的君臣也很高兴:新设立的海关还在紧锣密鼓的开工建设,尤其刚改名为大连的金州卫和还是莱州府下属村落的青岛,勘测都要些日子,只能延后几年再说;但是原有的三个港口配齐了人,再把港口清理一下,马上就能用。

本来以为商人们要准备出海的船只和货物,怎么也得明年才能等到生意,哪知道消息一出来,马上就有人申请过关——货物随时都有,海船嘛,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拉出来溜溜了,虽然关税高的让人肉疼;不过办法总是有的——只要粮食足够,不就行了吗?

提举们都是从各部抽过来的青年官员,出发前除了被汪太后那个复读机念叨了一个时辰,还被户部上下耳提面命:“你们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要被那些奸商迷惑了,看看咱们过得什么日子!足额收取关税,我们的工资才有保障;当然北方鞑子还猖狂呢,总得准备军费;还有长江黄河年年兴风作浪,还要准备河工开支——反正都是有钱人和外国人买单,不要有心理负担;否则加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的税,你们于心何忍?”

“还有,官商勾结搞腐败的后果很严重,七笔账一定要算清楚!屁股后面的布政司都想把海关划拉过去,等着找你们的茬,要当心!”

——这是督察院的警告。

此外,还收获了集贤院的集体关爱。

都是车轱辘的话,但对于这些新人还是很有震慑力的,尤其这两多来见识到了汪太后反腐的决心,人家连亲爹都要较真,自己这种小虾米,就不要拿脑袋去考验人家的耐心了。

海关忙起来,工部也忙起来——以前走私的毕竟是少数,现在能正大光明的出海了,大家都要一起上,但是船不够,内河的船不能开到外海去,被风吹了倒不太可能,就是装载能力有限,摊下来物流成本太高。现在大家都想着造大船,最好能运送五千石以上,能把关税全免的那种——就算要作弊,你也得把大船拉出来啊!

何况朝廷自己也要准备打海盗的船。这些大船,民间不是不能造,但朝廷出品,质量可靠好吗?

太宗时期在太仓小北门建立苏州造船场,建造大型海运漕船;后来平江伯陈碹又在淮安建立清江船厂,规模很大,设有京卫、中都、直隶三个总厂,共管辖64个造船分厂,造船匠师共3206名,年造船约550艘;同时,还在山东临清建立卫河船厂,共18个分厂。

由于海禁,这些船厂已经没有往日的风光,但由于首都和经济重心分离,漕运需求很大,实力还是在的。

现在工部尚书江渊一声令下,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海船——商人们已经找上门来,即使全力生产再扩大生产,按照每年生产500艘海船计算,七月底到手的订单也要到明年底才能完成。这会儿,几个造船厂的定金已经收到手软。

特别是千料大船尤其是载重量超过五千石以上的超大型船只,那真是超级抢手货!

江渊得意地拨弄着小算盘,户部尚书张凤更是高兴。按照现在报上来的数据——主要是缴纳的工商税,还有减免的宗室用度,加上回收的土地,前五个月的入账已经抵得上去年大半年进账了——主要是以前好多白条,现在不是真金白银,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加上还在统计的关税和清理的盐税,明年初按期兑现工资,没有问题了。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张凤念叨着汪太后的口头禅。

大家都在忙,刚被扎了小人的汪舜华也没闲着,去武英殿关心了儿子的功课,回头翻户部报上来的关税,在文华殿里大骂了半个时辰——明着遵从祖制,其实就是暗地里搞走私偷逃税款!

和于谦等人商讨了刚刚呈上来的建极制钱,提出了修改意见;接着批阅有关宗室的处理文件,回头还要料理那些不长眼睛的人——宗室们被逼急了,自然要想办法。勋贵和书呆子门就别说了,等着找茬回去表功呢;汪太后和大臣那里也别想了,肯定走不通,但还是有办法。

一是上疏痛骂提建议的阁老翰林们,都是祸国殃民的妖孽,离间我们骨肉的关系,这是要坑死我们,太后皇帝你们要醒醒,别被他们骗了!看看才两个月,他们逼死多少条人命了!

——这种简直就是打汪太后的脸,立马下诏书骂,你说我是老糊涂了吗?还是说那些证据都是别人编的,我这么好哄?正在干活的勋贵言官怎么可能放过,可是要这么除国也是不可能的。没办法,找证据吧,侵虐百姓(这个表现比较多)、僭越逾制(房屋车马服装什么都好好查查)、心生怨望(敢骂太后皇帝?我们可以,你不行!)等等,洋洋洒洒罗列了几十条,送上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啊!当然宗室是不能杀的,反正侍卫都消停了,除了国送凤阳吧。藩王是不会这么干的,先锋官总是小将,于是好几个郡王被夺爵送凤阳了,有多少人受牵连去海南,可以想象。最近从广州出发的海船,除了去外海的,去那儿的也特别多。

考虑到都是宗室,为了防止串联生事,汪舜华下旨,把琼州府升级成海南省,澎湖巡检司安心巡海,某岛从泉州剥离出来,设台湾府,还是归福建管,以后宗室也要发往那里,不能只往海南扔——这个动作有点大,需要的官员有点多。王翱已经焦头烂额,好在人员配备不用马上到位——反正那边有卫所监视,料想出不了大问题,等别的地方事情忙完,再把人派过去也成。

硬扛不是事,那就走温柔路线。皇帝年纪小,大权在汪太后手里,但她也不是孤家寡人,荣王不是亲生的不说,除了还有个小儿子齐王,还有娘家,当然现在很明显说不上话,这回削藩都没把她爹放出来;但是头顶上还有个太皇太后。如果太皇太后说了话,汪太后也不好意思忤逆吧。

果然,太皇太后收了重礼,就到汪舜华面前去哭了;其实倒不全是因为收礼的原因,毕竟天下都是她家的,娘家也得到了安抚。只是听说汪舜华这次力行削藩,削了很多人,大家都不满意,怕再出个靖难,于是跑去哭了。

汪舜华当然不会动摇——开玩笑,怎么可能动摇。别说这是她计划已久的事,就是现在这个架势,要把人喊回来,还不如先自挂东南枝,免得被人骂。

当时认认真真的跟太皇太后分析了一把:“现在国家非常困难,而宗室繁衍无度,如果不及时规范,以后会更加难以收拾——至于荣王齐王,都是我的儿子,我会亏待他们吗?”

太皇太后还是不放心:“只是怕藩王们不依,闹腾起来。”

汪舜华心里其实也有点不安,但还是要给太皇太后打气:“这件事我和群臣商量了很久,现在藩王不比开国的时候,不会有问题。”

太皇太后见这样,知道没法劝说,只得带着齐王回宫去了;只是叮嘱她:“我知道你志气高,可是也要仔细着,这天下毕竟不是你的。”

出了后宫,汪舜华马上找锦衣卫和东厂调查,到底是那些不长眼的东西走这条门路,使劲查!

结果很快就报上来——人还在北京等消息呢。

汪舜华心里窝火,但不能扩大,也不能以此治罪,否则不仅吃相太难看,而且暴露太皇太后的担心,会有更多的人扑上来,这时候,统一思想哪怕统一口径是非常重要的。

马上传旨正在办案的内官勋贵言官,好好找问题,别敷衍!顺便把太皇太后的家人叫来,不许接受人家贿赂,别让督察院反你们的腐败!

汪舜华都这样说了,银子也到手了,大家低着头请罪。

——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又有几位郡王被夺了爵位,牵连了一堆人;不去海南,改去台湾了。

这回大家知道汪太后是认真的,老实了。

内阁大臣们倒是没怎么意外,毕竟事情其实是汪太后自己提出来的,而且现在除了宁王闹腾了一下,几个郡王级别的撒泼打滚,掀了圣旨之类的,基本都是砍瓜切菜的局面,顺利推进,她也没有必要反悔;倒是原来犹豫还没想好选边站队的也回过味来了,这是认真了,削藩是不可逆的大势,那就顺势而上吧!

兵部目前的重点放在了海上。倭寇比较麻烦,但关系到海运,必须重视。其实倭寇从元朝就有,日本国内南北封建割据,为了取得财富,勾结海盗商人骚扰沿海地区。太祖时期曾经派使到日本,要求恢复两国关系,联手消弥倭患,但是毫无结果。洪武末年,日本国内统一,被打败的南方武士、浪人流落海上,盘踞海岛,导致倭患日渐炽盛。太宗时期,中日恢复勘合贸易关系;但不久又被破坏。这时明朝国力强盛,重视海防,因此未能酿成大患。正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气焰便日益嚣张。嘉靖以后,一些海商大贾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海禁,大搞海上武装走私,甚至跑到沿海劫掠。这才有了戚继光等人的抗倭。

总的来说,现在倭寇虽然嚣张,但还不算喧天,毕竟没有带路的内鬼,也就在外海打打游击,上岸也就正统四年一次。

孙原贞对日本国了解不多,也没多少兴趣去了解,他一向不喜欢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要是礼部通过外交途径就能解决问题,那还要我们兵部干啥?

他的原则很简单粗暴:杀!——别怀疑,这位虽然是进士出身,但从正统八年担任浙江左布政起,就和各种叛军、山贼打交道,甚至曾经几次亲自带兵深入巢穴,擒拿贼首,是个不折不扣的猛人。

此次开放海外贸易,主要是针对民间,官方的朝贡还是老规矩;萧镃等人为了防止汪太后好大喜功,再来一回下西洋,还进一步紧缩了朝贡贸易政策。

现在孙原贞就抓住这一点,毫不留情。敢袭扰商船,杀!敢伤害渔民,杀!甚至说不出来历,也杀!

——以前这帮倭寇,路遇官兵,则矫称入贡;乘其无备,则肆行杀掠。

——你说你是朝贡的,贡品清单拿出来!

——拿不出来?那就是倭寇,杀!

——你说你是经商的,那我就登船看看都有些什么货,这么小的船,能装多少东西,知不知道关税很高,大家伙拼命的运粮?

——肯定是倭寇,杀!

杀人的政策定下来,就该说怎么整了:明朝是有水师的,沿海地区卫所也有针对海上的作战任务,比如著名的戚继光,家族世袭登州卫指挥使,只不过这些年来倭寇不来,大家就都猫在家。以后不行了,全部给我到船上去,巡航!

各自为政肯定是不行的,没关系,设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巡检司,琉球巡检司并入东海,各以伯爵提督,下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常备水军一到两万人。

主要是海防这一块朝廷还不够重视,要领导职数和编制有困难;目前国内局势太复杂,也腾不出人手。其他的经历司、断事司、司狱司与各省行都司相同。渤海巡检司驻守天津,黄海驻守青岛,东海驻守杭州,南海设在广州。划分区域范围,各管一摊,盯紧点!

“遇到了就杀,别客气;还不是只把船上的海贼杀光就行,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人家打游击,你大船追不上,见子打子,被几个倭寇牵着鼻子走,一万年也搞不定。怎么办?把老巢捣了!留心一下人家盘踞在哪里,找准时机一股脑全灭!别留活口,否则就是对本国人民不负责任;要是逃回日本本岛怎么办?追上去!大炮轰!直到日本国把海盗交出来为止。畏威而不怀德,想捅了我的人赔两句好话、说跟我没关系就混过去,没那么容易!谁知道你们是不是一伙的?搞不好海盗抢完了回去还给政府份子钱!你自己管不了,我来替你管!”

——这是孙原贞跟汪舜华请示的时候,汪舜华的原话,当着朝臣,一字一句是要写进史书,流传千古的。

——要不是现在没有蒸汽轮船,木船只能在近海活动,汪舜华真想把水军改成海军!这么好的机会,如果只在自家池塘里扑腾,简直愧对先人、遗羞后世。

不急,慢慢来!先把国库充实了,再努力发展军备。一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我就不信大明的军队不能横渡太平洋!

顶层设计搞定,就该说怎么执行了。

人从哪里来?在天津、南京、福州设三大水师培训基地。渔民居民里面招不到多少人;最近不是出了几万藩王侍卫吗?挑!还有那么多流民,只要有口饭吃,还不赶紧来?——另外贱民还没有除籍,现在跟着我走,就是良民了;主人不许拦,我还没问你要遣散费呢!

然后是海船,江渊其实更喜欢做商船,但是没办法,兵部说他要战船,工部还得优先;好在户部没有多少余粮,兵部定的数量有限。

孙原贞回头就跟于谦商量,兵部自己也要建造船厂——废话,钱不能总让别人赚,咱们每天在海上漂,还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船!

然后是火炮,兵仗局、军器监已经开工了。汪太后执政后,加大了兵器研发的力度。但她的武器常识匮乏得让人伤心,别说图纸,连大致的形状功能甚至名字都说不出来,好不容易知道几个,东风巨浪五九丝带姬啥的,算了,还是闭嘴吧。

不过此前设立科学院,武器研究是重点;当然不够,兵部还设了几个军器研究所,从各地调来专家,又从军队里面找懂行的,并鼓励官兵多提修改意见,同时从民间大量选拔有兴趣有见解的高人——当然现在没有系统的理论,全靠专家摸索,进展有限,但好歹有希望了。

海上要防,陆地上也要加强。各卫所的火炮和炮台力量都要加强,别在阴沟里翻了船!——如果不是因为现在太忙,汪舜华简直想在把钢铁厂办起来,就在唐山!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