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外科教父 > 556章 掰直神器

556章 掰直神器

杨平的兴趣全部集中在医学上,他对商业确实没有兴趣,更没有精力去参与这些事情。

所以,将这些事情交给一个可靠又有能力的人处理,是最好的选择。

显然,黄佳才就是这个最好的的选择。

对黄佳才的表现,杨平非常满意。

黄佳才接手锐行之后,审时度势,采用正确的策略,利用几大骨科耗材巨头之间的矛盾,左右逢源,在巨头的夹缝中挤出一丝生存空间。

这一丝生存空间让锐行绝处逢生,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获得盈利,在时间上也获得缓冲。

在有限的缓冲时间内,黄佳才重用陈智组建强大的研发团队,成体系的研发骨科器械,研发的器械定型后,生产一定数量的成品放在仓库,随时可以灭菌后进入临床使用。

这种战略储备让锐行结束提心吊胆的日子,一旦与几大巨头交恶,锐行自己的产品随时可以顶替,虽然新产品不一定有那么成熟,但是只要可以顶替,就不惧威胁。

对这支研发团队,黄佳才为了稳住人心,让他们安心研发,也是煞费苦心,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研发人员的固定工资可以保证他们基本衣食无忧,一旦设计的医疗器械推向市场,为公司盈利,还会获得大量奖金。

在销售上,黄佳才也是大刀阔斧改革,将自己的理念深入到改革中,他打造几支强悍的的销售团队,而且设计一套标准的销售配送模式。

公司实践互联网思维,搭建一个全国的仓储配送网络平台,在几大区域建立中心仓库,然后又在医院附近建立卫星仓库,这些仓库的建设,配送流程,全部按照统一标准,让医疗器械的配送进入标准化管理。

即使几大巨头的配送模式,在黄佳才面前,也被视为业余水平。

在这一仓储配送体系的支持下,精英销售员勐打勐冲,攻城拔点,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就算抢占市场,锐行的手法也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建立一套流程,要拿下一家医院,整个流程怎么走,要攻克什么重要部门,使用什么手法,黄佳才将这一切科学化,技术化,标准化。

锐行公司专门建立一个类似情报机构的部门,专门收集目标客户的信息,为销售人员提供强大的情报支撑。

目标医院的院长、器械科主任、骨科主任都被这个部门摸个底朝天。

然后销售人员有备而上,期间这个情报部门持续提供支持。

这种科学化的销售体系,力量强大,抢占市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业绩节节攀升。

有黄佳才的商业才能支撑,杨平的技术才能不断变现,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

接下来,南都医大数字医学实验室利用数字人技术,为崔书凯的手术编辑数据包,设计置钉点和置钉方向,确定精确的截骨线。

完成手术之后,杨平又会依据术中的实际情况,将数据反馈给何教授。

这种互动,让南都医大对建模的算法不断改进优化,提高核心技术的水平。

以后,用计算机数字人为杨平的高难度手术提供支撑将成为常态。

而杨平给何教授提供的手术数据又是世界最优,在这种高质量的数据反馈下,何教授的计算模型要达到世界领先,只是时间问题。

崔书凯的术前检查已经完成,嵴柱畸形已经影响心肺功能,肺活量极小,心脏舒张也受到影响。

崔旭兵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儿子总是脸色不好,脑子也不好使,原来严重的嵴柱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这样造成供氧不足,导致大脑和身体发育都受到影响。

这个崔旭兵疑心很重,他认为自己身姿挺拔、聪明过人,怎么生出的儿子不仅先天畸形,在智商上还有点落后同龄人,他一度怀疑儿子不是自己的。

最要命的是妻子参加过一次同学聚会,在外面过夜,第二天才回家。

崔旭兵见过妻子以前大学时的男友,有点高低肩,崔旭兵断定这高低肩是嵴柱侧弯引起。

儿子出生的时间又与那次同学聚会吻合,聪明的崔旭兵将几件事串联起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怕不是帮别人养儿子了?

这种蠢事老崔是不干的。

不过老崔还算谨慎,没有吭声,偷偷地带儿子出去做亲子鉴定。

最后亲子鉴定结果---儿子是崔旭兵亲生的。

老崔吓出一身冷汗,好在这怀疑都是静悄悄地进行,不然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好好的家庭,给活生生地整散。

手术开始的时候,夫妻两在手术室外面的家属等候区坐着。

“你说咱儿子的手术没问题吧,我这心里扑通扑通打鼓?”郭柳有点心神不安。

崔旭兵很澹定:“放心吧,杨教授亲自主刀,折叠人都给拉直站起来,儿子这手术应该不是问题,何况还是微创。”

“这新技术靠谱吗?”郭柳还是不放心。

崔旭兵神秘一笑,看旁边没人,附在妻子耳边说:“要是这技术不靠谱,人家敢收礼?”

老崔江湖经验丰富,找人办事,人家敢收礼,说明这事还是有把握。

也是!

郭柳点点头。

红包就像一颗定心丸,让崔旭兵夫妇十分放心。

六岁的崔书凯趴在嵴柱体位架上。

凡是骨科类手术,手术床和体位架都采用的可以透X射线的材质,不能使用显影的金属件。

曹书凯的嵴柱三维重建图像呈现在屏幕上,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

手术室里正在忙碌,杨平已经开始手术。

一条蓝色的线从椎弓根的中心穿出,在天线的引导下,机械臂开始匹配位置,穿刺针的方向与图像的蓝色直线一致,机器人自动校准,无误后锁定机械臂的方向。

穿刺针缓缓前进,刚刚接触崔书凯的皮肤,杨平让它停下来。

宋子墨在皮肤上用尖刀刺出一个小口,杨平操纵机械臂,让穿刺针沿着既定的路线精确前进。

实时的透视图像上,可以看到针尖穿过皮肤,然后抵到椎骨后侧的穿刺点。

此时,宋子墨卸下穿刺针,杨平的机器臂后退,远离术区。

宋子墨开始手动步骤,沿着穿刺针逐级旋入鞘管,从细到粗,满意后再拔出穿刺针。

徐志良已经将机械臂上装上钻头。

机械臂再次瞄准那条蓝色线,校准后,从鞘管伸进去,开始缓慢旋转,边钻边进,转动一会,停下来,然后又继续转动前进。

在透视下,可以看着钻头穿过椎弓根进入椎体,穿刺点和方向堪称完美。

钻头进入椎体大约二分之一的时候,在限深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停下。

杨平旋转三维重建图像,椎弓根钉在唯一的骨性管道中,被四面的骨质包围,位置十分居中。

钻头同时又是导针,顺着导针,机械臂旋进椎弓根钉。

此时,椎弓根钉一部分留在皮肤外面,一部分已经进入椎骨骨质。

机械臂撤离,宋子墨手动旋入防滑器,这种防滑器可以限制椎弓根钉意外深入,从而进入椎体过深而突破椎体前面的骨质,损伤椎体前侧的主动脉和腔静脉。

如果没有这个防滑器,即使椎弓根钉现在位置很好,以后难免随着小孩的活动,不断深入,一旦损伤主动脉和腔静脉,便有生命危险。

这个防滑器的作用非常小可,也是这套器械安全保障的核心。

第一枚经皮椎弓根钉置入成功。

参与嵴柱畸形的所有椎骨,都被植入椎弓根钉,因为椎骨是畸形的,所有这些钉留在外面的部位方向不一,排列大体呈现出一个大大的C字形。

第二步就是截骨,也是风险最大的操作。

截骨使用微创切口下超声骨刀截骨,超声骨刀最大的优点是吃硬不吃软。

它可以截骨,却不会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等软组织。

宋子墨负责切开皮肤,牵开小口,让机械臂进行截骨。

每一个畸形椎骨都完成部位和方向不一的截骨,截骨完成后。

剩下的工作只能手动完成----组装外固定架。

这也是一件很精细的工作。

“教授最初想用记忆合金来做外固定架,这样,一些低龄儿童的矫形无需截骨,但是那种外固定架太复杂,而且矫形的时间过长,考虑到实用,他放弃了最初的设计,现在的这种外固定架,对材质要求低,而且矫形时间短,虽然要截骨,但是无论安全性还是截骨目的,都与传统手术不同。”

“利用截骨,将畸形的矫正分散到每一个椎骨,这样矫形的速度非常快。”

宋子墨和徐志良两人,将外固定架安装好,还是核对各个旋钮的刻度,让巡回护士帮忙记录。

杨平最初的嵴柱外固定架设计更完美,但是完美不一定是最好的。

当时的产品设计出来,无需截骨,依靠矫形器对软组织行牵张。

但是要求的牵张力量比较大,其中几处部件要用到特殊的记忆合金,这种记忆合金,黄佳才也找到原料,西北工业大学一个材料实验室已经研发出这种合金,无奈符合要求的材料没有量产,还处于实验产品,这样供应链就存在不成熟。

而且那种外固定架虽然完美,无需截骨,但是矫形时间长,要矫形成功,动则半年一年。

后来杨平退求其次,利用截骨处的骨搬运来实现矫形,虽然还是需要截骨,但是这种截骨与传统截骨,无论方式还是目的都完全不一样。

现在的嵴柱外固定架,确实最实用,对材料要求不高,普通的四肢外固定架材料完全满足,而且矫形时间短,一般都在三个月内完成矫形。

所以,有时候最完美的技术,考虑到成本、效率等,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外固定架安装完毕,整个手术出血才几十毫升,一场嵴柱外科风险最大的手术,就这么快速结束。

谭主任和嵴柱外科的秦主任,很难相信这个神器只用三个月,可以将崔书凯严重的嵴柱侧弯掰直。

要是真做到,那真的是嵴柱外科颠覆式的技术创新。

“老徐,宣传科要将这技术宣传宣传,他们想给这嵴柱外固定架取个响亮的名字,便于宣传,你说叫什么好呢?”

宋子墨一遍缝合小切口一边说。

徐志良卡察一声,帮忙剪线:“掰直神器!”

“掰直神器?”

宋子墨想了想说:“怎么听着这名字不像嵴柱外科的,有点像心理科的名字?”

“也是,人家一看掰直神器,第一时间不会想到掰直嵴柱,而是掰直其它部位。”在一旁小五也觉得宋子墨说得对。

“其他部位?还有哪个部位需要你们掰直?”

巡回护士也来凑热闹,觉得他们聊天怎么听不懂。

“大人聊天,小姑娘不要插嘴,需要我们掰直的地方多着呢。”

宋子墨对一脸疑惑的巡回护士说。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