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明从揍了武宗开始 > 第231章 借口

第231章 借口

豹房,朱厚照依旧懒洋洋地斜靠在软塌之上。

杨廷和等六部朝臣站于朱厚照面前,朱厚照则是极为不平地道:“陛下,此番笔试名列前茅者皆是东山书院在之人,其中必定有猫腻,此事定要严查,方才能够平民间的悠悠之口,如今,不少士子聚集在贡院门口,民意颇为沸腾,若不及时解决怕是要出大乱子的。”

谁都知道,考试之前跟着杨廷和这些人的士子并不少,而那些民意颇为沸腾的士子当中应该有不少是他的门生吗?

他的门生闹事与他们就没有一点儿关系?

听了杨廷和这些话,朱厚照依旧懒洋洋地坐着,许久才终于漫不经心的吐出一句,道:“依极为卿家之言,往后科举凡是子有考不中者闹事,不能惩治闹事者,不能怪闹事者本事不精,扰乱朝廷纲纪,还得朝廷出面安抚?”

当初洪武时期,北方士子无有中举着,而南方士子中举着颇多,被士子闹事称之为大明朝只有半边天下。

老朱为了平息北方士子的怨气,直接又单开恩科,专门以北方士子为主。

参考的都是北方士子,无论北方士子本事如何,最后中举着不都是北方士子吗?

而现如今朱厚照弄这场史无前例的科举,情况完全与当初的不同。

从一开始,朱厚照便想着能够去除这些文人的影响,这些人没考中更好,岂会再单开恩科录取这些人。

杨廷和一时想到回答之词。

片刻后,一旁的王琼立即出面道:“陛下,杨公此言的意思乃是此番中举着皆为东山书院的学生,是怀疑有人作弊,毕竟出题的内容是忠义侯定下的,而当时考试的试题也是由忠义侯负责的,现在中举者又皆是东山书院的学生占据多半,这种种一切,难道不都透露着东山书院的学生有作弊之嫌吗?”

王琼这个观点倒也没什么问题。

王琼当初因为与刘瑾为敌被发配到了南京。

那地方虽说是陪都,官职什么的都仿造京师。

其实,到了那地儿就与养老差不多,游走在边缘,没有丝毫的话语之权。

随着刘瑾的倒台,那批被刘瑾流放的大臣也慢慢都回到了京师的中枢位置上。

刘瑾是张浩一手扳倒的,怎么说他们都应该感谢一下刘瑾的。

怎奈,好像并没有觉着他们能回到中枢是得意与张浩的。

王琼身为兵部尚书,却在平倭之时没发挥出任何光和热,对张浩的抱怨自是极大。

“哦?王卿等人的意思竟是觉着忠义侯协助东山书院的学生作弊了?”朱厚照一幅恍然大悟的样子。

片刻,起身道:“既是如此,那便请各位卿家随朕前往浙闽一趟吧,到了那里选中的那些士子便要当着全浙闽的百姓演讲了,行与不行的,各位卿家亲自来瞧瞧,此番参加考试当中有不少都是各位卿家的门生,相信各位卿家能秉公看待自己门生的差距。”

杨廷和来找朱厚照,本是说东山书院作弊的事情。

哪成想,朱厚照不但无条件肯定了东山书院学生的能力,还要亲自往浙闽之地。

哪里即便没有倭寇,但皇帝出巡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再准备上一段时间,浙闽的百姓能等得及吗?

“君子不利于危墙,陛下随便出巡,实乃不妥。”

本来只是讨论东山书院作弊之事,朱厚照提了句去浙闽的事情,所有的炮口立马都转到了这个事情之上。

“是啊,陛下,出巡之事岂可轻易行动,浙闽两地倭寇刚刚平息,陛下贸然出去那两地,万一有余孽伤了陛下,那于大明基业又将该如何办?”

“陛下出巡,各地官府皆得耗费财帛接驾,只为选官,着实劳民伤财,再者说来,陛下銮驾一路走走停停,到了浙闽之地怕是需耗费数月时间,浙闽之地的百姓怕是也等不及了,俺那么久无官吏管辖,怕是要出乱子的。”

说了这么多,反正就一句话,朱厚照不能随便离京。

听了这么多反对意见,朱厚照的脸色比刚才的还黑。

在所有人的理由都说客一遍之后,朱厚照这才没好气地问道:“怎么着?都说完了吧?明日,所有选中士子随朕一同前前往天津卫驾船前往宁波,正好于富那些商贾制造的海船已经完成,朕算是为他们试航了,各位卿家若担心海路不甚安全,可自行沿着陆路前往,不过,朕可要提前与你们说好,朕可不会等着你们,朕到了之后第二轮考试随之开始,各位卿家若赶不上的话,可别怪朕了。”

朱厚照这番不容置喙之言,让几人只觉心累。

这些大臣最喜欢的就是那种能够游走于各方势力的皇帝,这样的皇帝一旦在持有反对意见占据多数的情况之下,便会立马妥协。

当然,这个多数要全部是文臣。

而像朱厚照这种,不管人多人少,只按自己认为正确意见的,那便将变成昏君暴君了。

即便皇帝本人不是这样的,那也是皇帝身边出现了奸佞之臣了。

丢下这句话,朱厚照直接便走,道:“去仁寿宫,明日朕便要离开京师一段时间了,与母后吃个饭,也算是朕尽孝心了。”

朱厚照离开,明显已无回旋余地。

杨廷和等人在不情愿,也没什么办法再做阻拦了,要不自己沿着陆路去宁波。

这样的话,等他们到了宁波,怕是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这样的话,他们也就更没有掌控之权了。

既然没办法阻拦,最好的办法也就只能是听朱厚照的,随着銮驾一块前往浙闽了。

不过,似这种不受他们掌控的情况,怎么着都还是应该想办法改变一二的。

仁寿宫中,朱厚照直接与张太后提及了明日启程去宁波的事情。

张太后也没做反驳,只要朱厚照能够试着做好这个皇帝,那她便再无其他要求了。

“一路小心些,主意安全!”

朱厚照剥下橘子外衣递给张太后,笑着道:“母后放心便是,锦衣卫会遣校尉保护着朕,另外朕也已经遣金吾卫提早过去了,去了宁波,自有他们护着朕的安全的。”

现在的朱厚照重用金吾卫,多少也是因为张浩的关系。

张太后接下朱厚照递来的橘子,微微一笑道:“那哀家便放心了,皇帝大了,一些事情也知晓该怎么做了,哀家也就不多说了,总之皇帝一路主意安全便是。”

张太后再怎么不知道外朝的那些事情,也多少知道些这些年皇权被文人所制衡的些事情。

摆脱这些文臣,是多少皇帝愿意看到的。

宋朝时候优待士大夫,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士大夫多有忧国忧民之心,范仲淹,包拯,欧阳修...

更有把提出读书人最高境界四句名言的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试问天下读书人中,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些。

若有明一朝的文人皆能做到这些,那些皇帝为何还要多次与宦官制衡这些文人。

那些以文人为后盾的商贾,家中的银钱都快发霉了,朝廷却因国库空虚,连赈灾都没办法办。

后来,女真都已经打到家门口了,朝廷依旧没有养兵的银钱。

最后,这些抱团取暖的士绅大族,在敌寇入关之后,被抄家砍掉脑袋的不胜枚举。

若泉下有知,也不知是否会对生前所做之事后悔。

在仁寿宫那里也没多待,朱厚照便直接离开了。

在杨廷和那些人说的那么简单,好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实际上,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

不能在他离开京师这段时间,使得京师乱了套。

因而在此番出行中,朱厚照并没带着张永,就连张浩负责京师情报等事情的罗光也一并留了下来。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