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渭北春雷 > 51回看遗书夫妻倍伤感 说姻缘媒妁再进门

51回看遗书夫妻倍伤感 说姻缘媒妁再进门

年年种田多辛勤,偏偏爱好写作文。

废纸再写无用处,遗书早留予何人?

媒妁凭嘴有小车,农民弄笔没大为。

前途美景望不尽,工厂产粮梦中寻。

教师看作文,媒婆来说媒,专业虽对口,怕热不进门。

写书凭心神,说媒靠嘴唇。不管钱多少,皆是过眼云。

几句闲言不算文,书归正传接上回。上文说道:桃花从县城回到自己家里,坐在门道乘凉说闲话的几个人都很惊讶,少不了问着问那。

桃花说自己在县城找到了工作,急着回来给家里说说。没想到这话使几个老年人更加担心,都害怕她在外边胡碰乱撞,吃亏上当。

三快婆还说她娘家东土村,有个家庭妇女没出过门,由于经济紧张,就跑出去找工作,自己没有社会经验,结果上当受骗,被人贩子卖到山里去啦。白天看着,晚上拴着,多年都跑不回来。

还有些国家屡禁不止的传销组织,就是以招工蒙骗人哩,一旦上当就出不来啦。有的想跑跑不脱,抓回去打得不像样子,还有从楼上往下跳的,两条腿都摔断啦。劝她千万不敢冒险,家里要啥有啥,几个人都有固定工资,吃不完用不尽的,为啥要出去冒那么大的风险?

出去打工的都是日子过不前去,没办法才走那条路,你们啥事不得过去啦?还叮咛她一定要慎重,钱多少是个够吗,就是要图个稳当哩。

玉柔还强调着说:“咱干脆别出去了,只要平平安安、喜喜欢欢的比啥都好。不要看人家的样子,杏花一走你就停不住啦,他们是两口-------。”

桃花连忙争着把情况说清,大家这才放了心。玉顺首先表示同意,玉柔也表示支持,三快婆还叫把她介绍去做个服务员,说自己端饭、洗碗、招待人,啥都能干,比年轻娃还中用。四慢叔听见后极力反对,桃花叫他放心,他老伴就是再能干,人家也不敢雇佣老年人。

桃花又说起隔壁大伯,自己答应替祥合、杏花关照哩,这一走那就说话不算话了。玉柔叫她尽管放心,两个孩子和他,我们都能关照。

玉顺也说:“你就放心去吧。咱隔壁、对门这几个老年人都能互相关照,料想不会有什么问题。现在这社会害怕啥哩?信息时代,交通方便,万一有什么意料之外的事,只要一个电话打去,你们一会就能回来。”

玉柔还催着她说:“啥话都别说了,不会有啥问题,快去做准备吧。”

桃花又说:“还有一事需要二老帮忙,就是我大伯写的那些文章。我前些日子实在闲得无聊,就过去和我大伯说,想看他写的文章,帮他系统地整理出来。文章已经拿过来了,装了一袋子在书房放着,今天上县还买了这么多稿纸,油笔,还有学生需要的作业本。我这一走,这项工作就没法做了。我想拜托二老把这项工作做下去,不要让我失信于我大伯。”

玉顺尚未开言,玉柔满口答应着说:“好,好呀!我正想看看你大伯写的文章。他可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呀,常年和粪土打交道,里里外外就他一个人,他还能写文章,不知哪里来的时间?

文章可不是随便写的,首先要心态好,其次就是环境好、基础好、经济条件好,还得有充足的时间,这些条件他都没有,能写出啥好文章呀!”

玉顺看了她一眼说:“你可别门缝里看人,我哥的写作水平不比我低,他给广播上投了几次文章还得过奖哩。我这个自命不凡的知识分子,一辈子跟书本文字打交道哩,在写作方面未必能及。”

玉柔大感兴趣,马上朗声说道:“那好,咱两个都是舞文弄墨、教书育人的教师,现在退休没事干,就在家里把农民写的文章读读,帮他整理抄写,既能打发咱们的闲暇时光,省得闷得发慌;又能帮大哥整理文章,说不定日后遇机会,还会有用场。你想,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要是能出一本好书,影响一定不会小,咱们就把这项工作承包下来。”

玉顺说:“行么,咱就当复习哩。这几年没有看书学习,字都快忘完啦。今后,咱两个就跟过去上学的时候一样,在一起学习体会、研究讨论,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生活上相依为命,文章上抬杠辩论,咱们的晚年生活,便不会枯燥乏味,说不定还能把失去的青春找回来哩。”

桃花见他们答应得痛快干脆,她就高兴地说:“那好,我想明天就走,家里的事就给你们留下了。你们也要多注意身体,有啥事就打电话。如果有兴趣到县里来,就到咱们的食堂来吃饭。”

三快婆立刻插嘴说:“那当然啦,肥水不流外人田,有钱就要叫自己人赚哩。难怪老队长当年把好事都给了他的自己人,大拇指离二拇指就是近吗。我要是有幸到县里去,也会到你们食堂去吃饭,能不能优惠点。”

桃花笑着说:“你快婆要是能去,别说优惠啦,一分钱都不要。”

三快婆也笑着说:“那好,我就带上老汉天天去,就不用熬煎日子过不去啦。也省得叫老汉经常割草喂羊,靠羊奶钱打发日子。”

桃花说:“行么,你们就天天去吧,我就当为社会搞公益事业哩。”玉柔催着她说:“哎呀,快去准备,你快婆请都请不去。”

桃花又说:“我大伯的文章我看过一点,水平不错。你们闲了先看看,把有价值的挑出来,分类整理,都需要正规誊写一遍,工作量不小。”

玉顺忙说:“这我知道,他写的都是初稿,需要删改另写,工作量肯定小不了。我们闲了就看,有空就写,它就是一座山也会搬走的。”

第二天一早,桃花揹上自己的行礼,告别了公公婆婆,告别了生活了多年的家庭院落,再看看吃饭的碗,做饭的锅;走出了红漆大门,走下了门外的坡;走出村庄上班车,要进县城去生活。

桃花走了以后,玉顺夫妻很少出门,每天喝罢早茶,最多就是在村里走走转转,到处看看。二人感情很好,从不争吵,家里无人打扰,早饭后就坐在书房里专心看文章,高兴了拿起本子念念,有趣了张开嘴巴辩辩。

二人看着、谈着、评论着,玉柔一个劲地赞叹常大伯的文笔不错。说他的文章通俗易懂、大含细入,平平常常地粗浅文字,却能运用得尽善尽美,比那些咬文嚼字、故弄玄虚的文章强多了。她就是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文章,每天吃过早饭就催玉顺抓紧时间进书房,全神贯注看文章。

玉顺却说:“他写的这些东西,主要以顺口溜见长,用的全是方言韵律,虽然通俗易懂、朗朗爽口,用普通话读起来就别扭了。这样的文章即便整理出来不一定有用,目前没人欣赏,怎么会引起文坛注意哩?

现在的读者都爱看爱情、武侠、侦探、刺激方面的小说。在这电视盛行,网络纵横的年代里,谁会去看这样的文章?

况且,现在的文化界,讲究的就是名气,不会有人关注一点名气都没有的农民文章。可惜大哥没有基础,对这方面爱好却没有时间学习,词语不甚深奥,很少引经据典,他可能一辈子没读过多少经典著作。”

玉柔对这些文章则是爱不释手,她拿起一个本子说:“我看他这文章就很不错,文不甚深,意不甚浅,很有自己独到之处。也可以说它填补了文山书海里的一个空白,在文化领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你细看他这文章,能把普普通通的词语运用得如此巧妙,比喻切实恰当,内容积极向上,意义新鲜明亮,思想明确坦荡,读起来这般顺口,确实是难得可贵的。这样的文章要叫我写,我是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你说他很少引经据典,我却不以为然。创作,创作,就是要有独创精神,就是要以自己的风格见长,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如果写篇文章,引用古人的文字太多,反倒有点抄袭之嫌。文章表现不出新的东西,那还有什么意义可言。总之,这项工作我乐意做,不管有用没用都要做下去,就当是消遣光阴哩。你有事了出去忙你的事,没事了回来和我商讨文字。反正咱又不会打牌,不爱看戏,做好这项工作,最合我的心意。”

在这段时间里,学校放了暑假,祥俊和桃花回家看了一次,两个老人生活得很好,自己不愿打搅,仍旧住在学校里。祥俊放了暑假没有事,就把小平、小凡一起接到学校里,辅导他们学习。桃花下了班就带着吃的回学校,过起了他们的小日子,家里成了真正的二人世界啦。

玉顺有时出去办点助学会的事情,回来就和玉柔一起整理文章。玉柔每天除了吃饭、做家务而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书房里,埋头于那些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作业本子当中。

光阴荏苒,十来天时间很快就过去啦,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说到就到,普通人的家里跟火炉一样,黑名昼夜热得停不住人。大部分人晚上就睡在街道里、平房上,皂角树下彻夜都睡满着人。

玉顺家里装着空调,一如既往,再热的天对他们来说,并无影响。这天中午,书房里的空调开着,温度不热不凉,玉柔翻到了几本打工日记,看着看着就对玉顺说:“你看他这打工日记,真正写出了打工者的酸甜苦辣,里边有许多句子就像是美味佳肴、百年陈酿,真是香醇可口。你听这几句:‘端谁碗,受谁管,老板天天吊着脸,为钱干活力用尽,老板还嫌人偷懒。’还有‘下有虼蚤上有蚊,两边夹攻中间人,彻夜征战睡不好,天明还得去出勤。’啊!多啦,我看这篇篇都是好文章。只听这些题目就非比寻常,什么《水底的火焰》《六月的红梅》《黑色电杆与白头老汉》《蚊子,你尽情的咬吧》《白雾与红鱼》《血手围鱼》《和谐得有点离谱》《套袋的砖头》《水面上飘着红裙子》《天才的歌唱家》---------。”

玉顺听到这里就奇怪地说:“什么,什么,天才的歌唱家。打工者里边还有歌唱家,怎么可能哩?歌唱家一开口就是金子,谁会去打工哩?”

玉柔说:“那我给你把这篇读读,你听咋样?他是这么写着:

啊!我的神,好烦人,演唱会彻夜不休,声震星云。歌唱家如此之多,不知出自何派何门?浑厚洪亮的嗓音,怎么就那样超群?压倒了潘长江,超过了蒋大为,你们那经久不衰的功力,盖过了所有唱歌的人。

自从夜幕降临,直到东方发白,你们那响彻夜空的歌声,一刻也没有离开我的耳门。没有专家们打分点评,没有粉丝们奉承恭维;也没有鲜花奉献,更没有靓女献媚;只有些杂乱无章的声响,极不协调的伴随。

歌词复杂无人懂,音律简单太单纯,你们唱得真起劲,直到东方红日临。虽说是,彻夜听歌不买票,未免有些太强人;喜欢听的自然听,不爱听的也得闻。时间已过午夜后,蒙头塞耳收效微,小庵简陋不隔音,仰卧床板看星辰。歌声不停难入睡,脚蹬手抡战蚤蚊。啊呀呀,这该死的眼皮呀,强迫接吻难入神,腰酸腿疼脑袋涨,歌声如刀在杀人。

罢罢罢,歌手们,大发慈悲把刀抡,先杀岸上睡觉人。因为,他盼望红日来临,到那时,你们才会把家回。但他又怕东方白,因为,还没有睡着的他,又该起床去出勤。去迎接新一天,干那十四个小时的工作时辰。”

玉柔一口气读完这篇日记,放下本子说:“玉顺,你听他这像日记的写法吗,你能说他写得不好吗?我看他写得既形象,又幽默,把一个在池塘边睡觉的打工者写得逼真极了。把他那失眠的夜晚,矛盾的心理,厌恶而又无奈的心情,无不写得淋漓尽致。文章短小精悍,通顺流畅,全文就跟谜语似的,看得我佩服极了。其实,他有许多散文读起来都跟诗歌一样,我看比那些所谓的诗歌在上得多,如果埋没下去,真的太可惜了。”

玉顺说:“这可能是他那年出去打工写的日记,虽然都是实情,可能没有什么政治价值。哪家出版单位都不会刊登这样的文章。”

玉柔说:“不见得吧,文章贵在真实,他这文章就是写出了打工者的真实感受吗。而且,其表现手法别具一格,真可谓龙行虎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还要啥政治价值哩?难道每篇文章都要把政策英明、领导伟大,挂到嘴边才算好文章吗?作文就是要实事求是的反映现实生活,作者只有经过亲身体验,才能切合实际,把文章写得入木三分,表现深刻。”

玉顺又说:“话是这么说,你要知道,自古到今,文艺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文章写得再好,必须在为政治服务的前提下才能茁壮成长,如果脱离了这个前提,就会像秃子的头发,没有攻出头皮的希望。”

玉柔果断地说:“咱就当它是秃子的头发,长与不长,先不去想,有用没用,听天由命。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咱又不抱什么希望,也不想兴风作浪。整理它就当是给自己找点工作,对咱也是有益无害呀!”

玉顺看着看着也说:“你听这几句,‘活重饭量不用说,一碗下肚没感觉,肚子在叫饭太少,老板只嫌吃得多。’他读着没听见玉柔有啥反应,抬头看去,只见玉柔手里拿个本子,两眼瞅着直发呆。

玉顺看出她的神情有点不对,急忙问道:“玉柔,玉柔,你怎么啦。”

玉柔回过神说:“你看这篇文章,题目是《我死之后》,难道是他写的遗书不成?”玉顺吃惊地说:“怎么,他几时就把遗书写好了?”

玉顺说着放下手里的本子,过去和玉柔一起看着那篇遗书。写的是:

我是个仔细了一辈子的农民,平淡无奇、未建功勋,今天,我要提前告诉我的儿女孙孙,我死之后,不要难过,不要伤心。

人死了,就像是远方的游子,回到了村;万丈的落叶,归入了根。用不着聘请乐队唱又吹,用不着悲悲切切流眼泪;用不着打搅乡里乡亲,用不着麻烦弟弟妹妹,如今有了火葬,就让我化成骨灰。

不用人抬,不用车啦,也不用装进那厚厚的木匣匣;只用那件退了色的中山服,包成一个小疙瘩。我不想听噼噼啪啪的炮声,不想看五光十色的纸花;也不想听唱戏的嘻嘻哈哈、吱吱哇哇,更不想听房顶上的高音喇叭。我不想把有用的钱财,白白糟蹋;我要把它留世上,培养美丽的花。

就让我安安静静、清清闲闲,走出住了一辈子的家。儿子扛着一把铁锨,孙子抱着骨灰疙瘩,默默走出村庄,埋在地头的渠岸底下。不侵占土地少种庄稼;不影响渠里,流水哗哗;不用烧那些无故的黄纸沓沓,不用怕污染环境,空气质量变差。生命到头没有啥,就是回到自然家,钱财是为活人用,勿于死者胡乱花,生前不做缺德事,死后永远笑哈哈。

久住田野不寂寞,遍地蛐蛐和蝈蝈,野兔匆匆眼前过,青蛙突突舞姿多。飞蛾翩翩空中舞,蟋蟀窃窃地面说,有伴无忧虑,心情不会错。

田野风景亦可夸,睁开眼睛见铁塔,天上白云飘呀飘,地上庄稼都开花。听得见,吹来的风儿飒飒飒,落下的雨点唰唰唰;流来的水儿哗哗哗,滴下的汗水嗒嗒嗒,丰收的喜悦乐开花,庆祝的鸟儿叫喳喳。

看吧,看吧,都看吧,直到看得两眼花,永远永远看不尽,前进步伐叫呱呱。社会和谐快发展,科学飞跃登峰巅,有田不种全扭转,广阔大地工厂满,楼台林立光华闪,机声悦耳把粮产。流出来的麦子金灿灿,滚出来的黄豆像龙眼;造出来的谷米颗粒满,瓜果蔬菜皆新鲜,质优色美品种多,营养丰富味不减。农民工作全扭转,从此端上铁饭碗。

再不用,头顶烈日汗满脸,黑背朝天粗皮捲;蓬头垢面两手茧,腰酸背疼双腿软;张嘴呼呼粗气喘,挥拳连连捶腰杆。莫道农民铁身板,虫咬蚊叮疙瘩满。国家从此负担减,农业投资没深浅。

再不用,为了三农考虑长远,再不用,制定政策通宵达旦;再不用,为脱农寻人看脸;再不用,遇天灾愁眉不展;再不怕,农资有假不保险,上当受骗没人管。从此和谐到永远,人人平等没长短;前进道路皆平坦,涉农字眼出词典。人类坦荡没遗憾,生死自然有早晚,有钱没钱无人免。

再留几句供借鉴,生活没要把人赶。古代一人坐龙辇,今天遍地是老板。数字往上上不尽,安居乐业最温暖。国无昏君天下幸,民有活路不造反。不用种地去上班,假期出外看景点;儿女活泼把手牵,娇妻美丽挽臂腕。当官为民都一般,人前少把威风展,别说怀抱铁饭碗,遵纪守法才保险。一心为公无贪念,因私谨记用公款。别看一时无人知,天网恢恢有法眼。人非圣贤谁无错,有过速改莫迟缓,能上能下不自弃,换个舞台再表演,名角大戏唱不来,就作小贩沿街喊。各项工作要人干,无事也能捡破烂。大户钱多难事多,小家日子靠节俭。寒窑十八传佳话,扛活百日亦美满。每天洗净自己脸,一生恶习不沾染。监狱无犯管,平安是永远。

二人看到这里,玉顺就说:“这不算什么遗书,没有交代后事,没有分配财产,倒是尽说了些社会问题,像对自己儿女说的,也像对世上所有人说的。主要谈了些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可能是他今年正月写的。

春节期间,村里埋了个老队长,确实搞得太浪费了。他当时写了一篇告别词,在老队长坟上就发了一番感慨。说什么‘尸体也是资源,可以利用开发,能够制作肥料,回报庄稼,也能制作饲料,养鸡喂鸭-------。’和这篇遗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不失为好文章。我就是觉得主题太偏,含义太宽,理论不鲜,思想简单,尽说了农民的辛酸,幻想着一步登天。

什么工厂产粮、土地不种,世上没有农民,人间没有弊病。说这些话可能吗?无异于痴人说梦。社会就是再发展,也不可能到那种地步。写得也不正规,错字别字不少,标点符号不准,还有些句子不合语法。”

玉柔忙说:“他这不过是初稿,怎么可能正规哩?混乱自然是难免的。就是出名的作家写文章,也要经过几次改写才能定稿。他能一次写成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我看你有点吹毛求疵、谈嫌鸡蛋没毛了。

我觉得他这文章结构独特,意境优美,构思巧妙,意义深刻,字字连贯,句句通顺;而且前后押韵,读着真是有味。我以前也看过好多书,读过好多文章,还没见过这种类型的文章。

就他这篇遗书而言,我认为中心思想就够鲜明啦。重点是说:人间固然好,死亡少不了。死了就死了,丧葬莫大搞,不要多浪费,旧俗全打倒。

他希望以工代农,这不过是美丽的幻想而已。或许到不久的将来可以达到能量来自空间,口粮出于工厂,实现他这一远大理想。人类没有干部农民之分,就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达到平等、平衡,互敬、互爱。这些都是思想向往,至于能不能实现,咱们可能等不到了。

最后又告诉后人,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尽职尽责,不要攀高比低,不管干的事情大小,钱多钱少,日子都能过得幸福美满。还希望人人都能够洁身自爱,不做违法犯纪的事,社会上就不用设法院、监所等机构啦。”

玉顺又说:“他这想法是美好的,可惜都是梦想,是天方夜谭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成为现实哩?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永远消灭不了。”

玉柔又说:“那也不一定,幻想当时看着不可能,往后就很难说了。不论什么事,都是先由想象开始的,过去不是就有许多幻想,现在都变成了现实吗。也许他这幻想,将来也能够成为现实。”

玉顺感慨着说:“也许吧,就是将来变成现实,可惜他也见不到了。”

玉柔说:“世事就是这样,前人栽树,后人歇凉吗。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革命成功了还不是后人享用吗。咱们的祖先过去也有许多幻想,他们也不是没有看到现实吗。人活在世上,都是为子孙后代辛苦哩。”

玉顺赞同着说:“可不是吗,就是大哥写的这些文章,咱们劳心费神地整理出来,就算日后能碰上机会出版,咱们这代人还看得到吗?”

玉柔符合着说:“是呀!任何一套名著留在世上,享用的都是后人,至于作者本人,为此辛苦了一生,很少享用自己的成果。”正所谓:

幻想能够变成真,享用也是后来人。

工厂出产活命粮,土地从此不耕耘。

五谷不经小苗过,田野没有老农民。

收种管理全不用,后代都是逍遥神。

玉柔说罢,抬头看玉顺的脸上像有不悦之色,自己不知何故,随即开口问道:“玉顺,你怎么不高兴哩?莫非我把什么地方说错了?”

玉顺忙说:“不是,不是,你说得都对,事实的确如此。你看四大名著的作者,哪一个享用过自己的成果,听说曹雪芹没写完就死了。他们的传世佳作,不都是后人在享用吗。我看了大哥这篇遗书,心里又伤感了。

你不知道,我哥这人,对我们众姊妹的付出,那真是太多太大了。我们现在的情况都好,我没了老婆才几天时间,就能够成双作对、恩恩爱爱地过日子,而他还是一个人孤苦伶仃、艰艰难难地生活着。唉,都那么大年纪啦,还能活几天吗?今天再看这篇遗书,心里一时又难受啦。”

玉柔看他说得眼眶有点湿润,连忙劝着说:“你弟兄之间的事,我以前就听人说过。你们过去家境不好,主要是老大从哪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扛过来的。你现在有工资,日子过得好,多帮帮他也就是了。

你放心,我没有一点意见,你想咋帮就咋帮,我全力支持。你要是有啥困难,经济紧张,我的就是你的,你完全可以随便使用。”

玉顺说:“你的为人我还不知道吗,如果在这方面有意见,咱们就不会走到一起啦。我是想帮他却没法帮,他这人太耿直啦,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给东西给钱,他都不要。我上回托人给他说个女人,人倒是很不错,家里经济困难,还有一个儿子正上学哩。她嫁人的目的就是为了供儿子上学,我没和大哥商量,私自答应每月出一千元供她儿子上学。

大哥知道后气得半死,不但不答应结婚,还骂我是趁人之危,用钱要挟人家。最后劝我创办助学会,先资助她儿子完成学业,然后再说结婚的事。我就是在他的开导、启发下才出面倡导助学会,就算做了点有益于社会的工作。今天看了这份遗书,心里真是感慨万千呀!

时间不等人,生命毕竟是有限的,若等她儿子完成学业,起码还得五六年时间,大哥都是近七十岁的人了,他还有几个五六年吗?要是再等五六年,那还办人干啥呀?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想帮没法帮,只能干着急。只说尽快尽快把这事办了,让他晚年生活过得舒心一点。可是,就这点心愿,多年来总是办不到,到现在还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你说我这心里咋能平静哩?唉,这农民中途死了老婆,想办人怎么这般难呀!”

玉柔说:“在经济社会里,人的意识形态首先考虑地就是经济条件。农民没有工资,自己生活没有保障,老了干不动就得依靠儿女,他有啥能力养活老婆哩?这种情况要想再婚,肯定困难重重,没有人愿意陪着啥都没有的老农民受苦。咱们有啥办法,只能尽力而为了。

不过,你也不要太悲观,这种现象很快就能改变。听说国家准备给农民实行养老保险,明年开始在少数地区试点,很快就会在全国实行。这样一来,老年农民有了生活保障,目前这种情况完全可以改变过来。”

玉顺说:“这话我也听说啦,可能实行起来不太容易。农民数量大了,国家如果都当干部对待,一定养活不起。这话现在看来,就像镜中之花似的,不知牛年马月才能出来,远水解不了近渴呀!”

玉柔又说:“就算没有这项政策,以咱们现在的情况而言,凭咱两个的经济基础全力帮他,也没有多么太难的。既然他们双方没有意见,她儿子上学有你们助学会供着,她一个人住在那边也是管着一个人的生活。学生上学一走,家里就只有她自己啦。与其孤孤单单地熬着,不如热热火火地过来。咱们现在就叫他们结婚,住在这边也可以经管学生呀。只要他两个人合得来,还有啥困难克服不了。咱马上差人去说,很快就能解决。”

玉顺又把常大伯前几天对他说的话说了一遍。玉柔指了他一下笑着说:“你这么聪明的人怎么这般老实,他那是为了催你快走,先把咱们的事办了而故意找的借口。你想想,柳枝女儿再多,人家都有自己的日子,谁会经常来和她妈住在一起,即便有时偶然来看看母亲,无非管顿饭的事。凭咱大哥的为人,他会在乎这个吗?你怎么能把这话当真哩?”

玉顺恍然大悟,马上收拾着本子说:“对,对,你说得不错,他那话是为了催我快走才说的。咱现在先收拾起来,不看了,进厨房做点吃的,让我吃点就去找那个胖媒婆。我和他再去一趟柳絮弯,和柳枝当面锣、对面鼓把话说清楚。不行了多使点钱,非叫他们赶快结婚不可。”

玉柔说:“也好,咱现在就去厨房做饭。不过,你去了也要拿稳哩。不能老把钱挂在嘴上,小心适得其反,要记着‘欲速则不达’。”

他两个大概收拾了一下便走出书房,还没走进厨房就听自家门口有人大声说话。玉顺急忙跑去打开大门,啊!门口停着一辆明晃晃的高档小车,三快婆站在旁边,正和车里的人大声说话。

玉顺只听车里有个女人的声音说:“老嫂子,麻烦你给我把人叫一声,我就不下去了,车里有空调,不冷不热,舒服哩很,下去要受罪哩。”

三快婆说:“大妹子,来了咋能不下车哩?哪有在街上说媒的道理。”

车里的女人又说:“你看这么热的天,他那家里实在去不成。为了这几百元的小事,要是把我受了热划不来,耽误的大事就多啦。”

玉顺听声音像是胖媒婆,急忙走过去,弯腰朝车里一看说:“啊呀,鸳鸯来了,快下来屋里坐,我这边也有空调,保证让你受不了热。”

车里的女人说:“那就去你这边,没有空调的屋里可不敢去。咱这胖身体不耐热,它就是我的本钱,不保护好不行呀。”

玉顺说:“好,好,你下来吧,本钱再重要也得用呀。下来走几步路只用几分钟时间,你有这么厚的肉包着怕啥哩,一时半会热不进去。”

胖媒婆打开车门,艰艰难难地往外挤,三快婆双手拉住她一条滚圆的胳膊往出拽着说:“啊呀,大妹子,你咋又发福了,车也换了辆新的?”

胖女人好不容易挤出车门,脚刚踏在地上就拍拍车门说:“我这是宝马车,啥都好,就是车门有点小,上来下去不方便。你看我这身体,尽量少吃还是一个劲地胖,已经二百多斤啦,用了几种减肥药也不顶啥。”

三快婆忙说:“你这是品种的事,就跟肉鸡一样,专门长肉的东西。不用怕,现在有的是办法,听说有些胖人开刀取油哩,你也可以动手术取肉呀。牛肉最值钱了,人家的猪肉一加工就可以当牛肉卖,你的肉------。”

玉顺急忙打断她的话说:“快进屋吧,在这里说话不怕热吗?”

胖媒婆关好车门说:“玉顺,那就去你家吧,你哥那边太寒酸啦。都啥年月了,到现在连个空调也买不起。唉,我要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说啥也不会揽这瓷器活,挣不了几个钱还得受罪。”

玉顺忙说:“那是,那是,事看谁给谁办哩。挣钱固然重要,人情还是要尽的。快走,快走,到屋里把空调打开就不热了。”

三快婆就跟公公领慈禧太后似的牵着她的手往进走,眼睛却瞅着她的车说:“大妹子,你这车好像比上次那辆还漂亮,多少钱买的。”

胖媒婆走着说:“谁知道多少钱,别人送的,听他说要值七八十万哩。我开始不信,后来一打听,人家没哄咱,的确值那么多。”

三快婆愕然一惊,嘴里的舌头伸出好久才缩回去,摇着头在自己心里说:尽吹牛勾子哩,七八十万,别人送的,谁会把七八十万送给你?

玉柔已经打开了客厅里的空调,招呼了来人就倒饮料。胖媒婆目不转睛地瞅着玉柔问:“玉顺,这位是谁呀?我好像还没见过。”

三快婆抢着说:“这位是玉顺才娶过门的夫人,你当然认不得啦。”

胖媒婆斜着眼看看玉顺说:“怎么,你也离婚啦?赶时髦哩。这就对了,你们这些有钱人,营养要全面,不吃重样饭,穿戴要保健,老婆经常换。身体结实靠锻炼,老婆越换越好看。唉,可惜呀!

你要换老婆,怎么不给我打声招呼?就凭你这条件,找个黄花闺女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叫谁给你说的啥媒吗?怎么娶了个老婆子?唉,你也真是的,咋看得上哩?难道,难道她还有什么特异功能不成?”

玉柔倒好饮料,没给她递就出去了。三快婆忙说:“哎呀,看你这张嘴,说话太随便了,看人家生气了没。他两个可是几十年以前的老同学、老相好,直到现在才好不容易走到一起。你不了解情况就胡说,谁也没有本事给他们说媒,他两个是自由恋爱、玉顺自己带回来的。”

胖媒婆自己端过饮料喝了一口,笑嘻嘻地说:“这有啥哩,我说的也是实话。现在这社会,别说是什么老相好,就是自小光屁股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也一样的离婚哩。我这张嘴怎么啦?它可是我这辈子最值得自豪的资本,你别小看它,用处可大啦。

能吃东西能喝水,凭它挣钱真叫美。不用辛苦流汗水,不用吃苦不用累,轻轻只动两片嘴,吃香喝辣收入稳。高档小车你钦佩,钱财如水往进滚。活在世上不后悔,死了也是财东鬼。

老嫂子,不是我给你吹哩,现在这时代,只有凭嘴吃饭的行道最美啦。既轻松愉快,又舒服自在。周瑜打黄盖,莫问该不该,挨者愿意挨,受疼也快哉。我也不是把你诓,干这一行最吃香,只要嘴 巴张一张,整扎票子腰里装,只要舌头转一转,收入就是几十万。

你看现在的人,大凡有识之士,都在用嘴这种行道上下功夫哩。有的人也不看自己有没有那份天赋,一天到晚跟学驴叫似的练功夫哩。只有那些笨蛋才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地靠劳动发家致富。唉!富得了吗?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如人家一阵子。他们凭力气挣钱,劲大落个肚肚圆,赚钱看得见,发家致富从何谈?苟延残喘熬日月,看着别人害眼馋。”

这胖媒婆的两片嘴的确不同凡响,说起话来没完没了、滔滔不断,三快婆的快嘴望尘莫及,玉顺不好意思阻止,只用眼睛向三快婆使眼色。

三快婆好不容易插上话说:“大妹子,别只顾着吹啦。你说的那种本事,对我们来说就是秃子头上的毛,它不长,我不想,先把正事讲一讲。

我们都是天生的下苦命,没有本事凭嘴吃饭,平常的小日子也能过。只要有点油盐醋,不要鸡鸭和鱼肉。手脚灵活能劳动,双腿结实会走路;身体健康没有病,多少挣点就够用。农民就是把地种,不管利润薄与厚,财富多少是个够,田园自有风光秀。早起晚睡把日度,富贵贫贱在天命。

他两个一个巧嘴,一个快嘴像比赛一样。玉顺看三快婆也说得离题太远,自己只好插在中间说:“你两个别谝啦,鸳鸯今天来一定有事哩?”

胖媒婆这才接连喝了几口饮料说:“有事没事你还不知道吗?人常说:‘是话不是话,提起搁不下’。你叫我给你哥说的那个媒事,见面的时候你旅游去啦,他两个当时都表示没有意见。就这样放了这么多天,怎么风不见吹,树不见动,没云没雨,平平静静,难道说这事放凉了不成?我胖鸳鸯说媒办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管保来回,不做不明不白、半途-----。”

三快婆连忙打断她的话说:“哎呀,大妹子,常言道:‘是媒不是媒,先吃几十回’,你不过吃了一顿凉麺就不想吃啦。老常原先不是说赶八月十五,花好月圆才结婚哩。时间还有两个月你就急着要那五百元的介绍费呀?别害怕,馍不吃就在笼里放着,别人谁也拿不去。”

胖媒婆从鼻孔里哼了一声说:“几百元的介绍费微不足道,那也算是钱吗?就你那为吃嘴说媒的话,也是过期的老黄历了。现在这时代,不论干什么事都不是为了吃嘴,最重要地就是名望,讲究地就是办事效率。如果说一个事迟迟没有结果,那就影响我说媒的成功率啦。

我给他说这种媒事,不过是放羊娃拾酸枣——捎带着捡点。指望说这样的媒事挣钱,一年就是说成一千,也不如偶然帮人说散一件。我说这样的媒,主要是图个名望罢了。人们都知道我胖鸳鸯会办事,一年之间就能办成多少件婚事。名气大了,各种各样的客户越来越多,钱财就会像洪水似的,哗啦哗啦地向我流来。老嫂子,这就叫:诚信是根本,名望值千金”。

三快婆又说:“大妹子,你的嘴就是能说,我老婆在你面前甘拜下风。咱们不要说闲话啦,抓紧时间说正事吧,是不是让我去把老常叫过来?”

胖媒婆说:“是呀,他那屋里现在正热着,就在他兄弟这边说吧。”

三快婆起身就走,玉顺却挡住她说:“我看你就不用叫了,他这时可能不在家里,咱们说说就可以了。”

三快婆迟疑着说:“他是主角,不叫咋说里?人没在家我就去地里找。”

胖媒婆也说:“是呀,现在不兴包办代替,咱可不能做那违犯法律的事。必须把他叫过来,当面锣,对面鼓地把事说清楚。”

玉柔这时走进来说:“如果把他叫过来,只怕说不清啦。”

玉顺接着说:“他过来肯定会说:‘急啥哩,等她儿子上完学以后再说。’一杆子就把咱撑远啦。你能有个啥办法,只能按他说的来,等吧。”

三快婆着急地说:“那你说咋办呀?咱就啥话都不说啦?”

玉柔又说:“话还是要说的,但不是和他说,这话有他还不好说。”

玉顺又说:“这话应该先和柳枝说,只要她同意早点嫁过来,咱就能给他把事定了。她那边不是因为有个四宝上学吗,咱就跟她说清楚,嫁过来也可以照管四宝上学,而且这边比她那边方便得多。我和玉柔都是当过老师的人,顺便辅导四宝学习,自然不成问题。

只要柳枝思想通了,咱就可以把人领回来。到那时,他就不好再推啦。他们是见过面,明确表示同意了的人,这样做也算不得包办。”

三快婆马上赞同着说:“对,就这么办,给他来个先斩后奏,把人拉回来往屋里一放,老常那颗榆木脑袋不通也得通了。”

玉柔也说:“只有这么办才又快又省事,过来以后再去办个手续就万事大吉了。咱要是提前给他说,他又会找种种借口推三阻四。”

三快婆推推胖媒婆说:“大妹子,事不宜迟,你就辛辛苦苦,抓紧时间快去吧。事情办成了,你的名气就能提高半截子,挣钱比拾钱都容易。”

那个胖媒婆却一动没动,她那大屁股就像生根似的和下面的沙发连在一起,一只胖手很灵活地去端饮料杯子。

玉顺急忙起身,拿起饮料瓶子给她把杯子倒满,胖媒婆端起杯子慢条斯理地喝着,根本看不出有丝毫动身的意思。

三快婆着急地催着说:“哎呀,大妹子,你倒是快走呀!没喝够把瓶子带上,坐在你那车上边走边喝。快把这事办成,也算功德一件。”

胖媒婆慢慢吞吞地说:“只怕没有那么简单,柳枝提出的条件你是知道的。她要求把后边的土屋换成平房,老常也是满口答应的,到现在连个鸡窝也没盖起,你叫我去了咋说哩?”

三快婆无奈地摇摇头说:“是呀,再能的嘴也不可能把没有说成有呀!唉,老常这人也真是的,自己的事不考虑,硬把盖房钱给地震灾区捐了。没有钱房子咋盖得起呀?答应人家的话没办到,去了嘴粘得咋说哩?”

玉顺沉默了一会说:“这个问题不要紧,我可以和你一块去。她要是坚持盖房以后再结婚,我就给她说盖房是用人的时候,祥合、杏花、桃花都不在家。房子就是包出去盖,也得给人家管几顿饭,何况还要管烟管茶,每天都是七事八事的,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让她过来后盖房,我哥就有了帮手。这事由我给她作保,想来问题不大。”

胖媒婆动了动身子说:“要这么说或许差不多,你解决了她儿子的上学问题,可以说对她有天高地厚之恩,这点面子她还能不给你吗?”

三快婆又催着说:“那你还等啥哩,赶快走吧。你两个一同出马,一个用钱,一个用嘴,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你又有那么漂亮的车,空调开着不热不冷,用不了半个钟头就到啦,你还磨蹭啥哩?”

胖媒婆还是坐着没动,扭头看了看三快婆说:“你急啥哩,又不是给你娶媳妇。你老婆没听人说:‘性急不耐老,儿多孙子少’吗。”

三快婆又说:“我就没有儿,只有一个女子还嫁到青海啦。孙子就更不用说了,有没有都没有啥,不就是死了以后,坟上少插几个纸棍子吗。”

胖媒婆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没有儿子,不知者不为罪,还望老嫂子不要见怪。其实,我胖鸳鸯最佩服你啦,你可是个有本事的人呀!我上次来的时候,你在老常家做的凉麺真是好吃极了,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呀!到现在还是回味无穷,想起来馋得直流口水。老嫂子,你不是个平凡人物,要是在过去,你完全可以给皇上当御厨啦。”

三快婆听她直捧自己那次做的凉麺,知道她还想吃顿饭。她就不客气地笑着说:“哈哈,还御厨哩。我老婆只会喂羊,喂猪也是偶然一半次,咋能有你说的那么好?猪把好料吃惯了,有时吃顿青草也觉得是好的。”

玉顺、玉柔何等人也,早就看出胖媒婆想吃饭哩。玉柔怕三快婆把胖媒婆骂脑了,急忙插话说:“啊呀,你想吃凉麺这有何难?我马上就擀面去,先煮出来晾着,一会凉了,让快婶帮着一调,不是又有人间美味啦。”

玉顺站起身说:“哎呀,别做饭啦,咱得抓紧时间。吃饭的事好办,口袋把钱装上,几时饿了几时吃,想吃什么买什么。现在这社会要啥有啥,到处都有吃饭的地方,出去随便进个食堂都比家里的凉麺强。”

胖媒婆这才挪动了一下屁股说:“那是,那是,早就不是拿钱买不到东西的时候啦。只要口袋有钱,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结的、中国出的、外国产的,啥都能吃。出去进饭店,当然比家里的便饭高级得多。我胖鸳鸯这张嘴呀,有了好肉就不想吃烂豆腐啦。”

玉顺马上回里屋取了钱,胖媒婆手抓沙发扶手就要起来,三快婆看她好像有点困难,急忙过去伸出双手,就要帮她站起来。

不料,正要站起来的胖媒婆又提起了一件大出所料的事,竟使自己坐下不动了,玉顺要走又停了,快婆心里不急了,众人听得入迷了。真是的:

别说事紧急着走,提起闲话兴趣有,欲知所言什么事?接着再把下文瞅。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