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寒门巨贾 > 第二百三十六章 海外新作

第二百三十六章 海外新作

司马立闻言若有所思,出言问道:“此二物吾亦有所闻。然若有这诸般好处,缘何二物所产不多?两淮、京东、京西,乃至益州路、黔州路种不得吗?”

“新作识者少。且亦有弊端。”

司马立点点头。

“虽是连传数路,却多是海商及其亲戚为之。僻远农人,乡贤善绅多不以为然。而且此物性甘、温,可入药,久食必病,需同食莱菔解之。而莱菔多产于北方,南方少种。”

“曹甘薯亩产七石余,不能动农人之心?”司马立疑惑道。

“此谷重也。”

其时检定亩产,概以谷重言之,未经脱壳、晾晒等诸工序,所谓“一斤稻,半斤米”者即是。司马立闻此亦了然,旋即问道:“亦如稻米乎?”

“不及,约四取一。”

“邺山芋呢?”

“相类,惟其口感尚可,广南、福州多有爱食者。其虽亩得一石,亦属白得。”

“福州、广南多有山地,缘何不广种邺山芋?”

“其不耐久储。”陈安平直言道。

他前日去看望外甥,与欧阳慧闲谈说起海外新作,增长不少见闻。对于唐家为何不种新作,也问了详细。

其中利弊皆有,不能纯以亩产而言。而今朝廷乏粮,此类新作不争旧地,便是最大的益处。

这也是司马立所想。曹甘薯也好,邺山芋也罢,说白了是救时之策。

要让百姓能“白得”所食,而朝廷亦有可征买之粮食,免得有人坐地起价,囤积居奇。

不争地,还能酿酒,到时控制酒税,便能省下更多粮食,而将这些新作从速消耗。

那么不耐积储、口味不佳也不算得大事。至不济也可以配属酒额,总能卖得掉。

他边翻那书章,边思量。

倒是司马初颇有疑惑,向陈安平行礼问道:“请教欧阳员外,缘何不种雍玉黍。”

“雍玉黍若用闲地,需耗肥水。否则便与旧作争地,恐百姓、善绅们不喜。引种新作,终要靠各地善绅、百姓。官府能引进良种已是极好。”

“雍玉黍的良种在东雍?”司马立抬头问道。

“不然。”陈安平叉手道:“以某所知,雍玉黍良种多在蓬莱洲。麻逸所植并非上佳,故此中原流传不广,只京东、两浙、陕城略有种植。”

司马立点点头。他家乡耀州也有人种过雍玉黍,所得高于蜀黍。可此物谷雨前后下种,百日而收。

与棉田相冲突,棉花亦是谷雨下种,却要孟冬收结。关中农户多靠种棉得活钱,亦是当地夏税主要来源。故中原种棉之地,便少见种雍玉黍。

如今时节,陕城缺粮,农户改种雍玉黍倒也可为。只是关中棉花若减产,朝廷又得自两浙和买。

百姓衣食皆仰东南,这如何长久?

“改蜀黍为雍玉黍,倒也无不可。”司马立皱眉说道。

既不想棉花减产,又想增种雍玉黍,那只得争地一途。雍玉黍产量无论谷重,还是实重,皆超蜀黍约一成。可虑处便是百姓、善绅们抵触。朝廷若强令种植,只恐反生事端。

“不宜强令改植。”陈安平劝道。

司马立边点头边继续翻看书章,忽地问道:“君言滁州亦种邺山芋,怎地章上未见?”

“此某外甥所见。某虽以为可信,但未作确实。”

司马立对陈安平的谨慎颇赞赏,随口问道:“谁家员外为此?”

“非是员外。据闻是滁州知州募民兴作,于全椒县北辟山地千余亩。”

司马立奇道:“此人是谁?”

“只知姓申,其余不晓。”

司马初若有所思,叉手向司马立说道:“当是申戒之申使君。”

“申戒之?”司马立一时记不起。

“曾任开封府推官,与苏经略有旧。”

“申用休啊。”司马立转向陈安平问道:“滁州那里所得如何?”

“某那外甥不曾亲见,只说与乡人闲谈所知。那申使君去岁到任不久,便即与百姓一同开地,这千余亩邺山芋,前后三季,收了约六千石。”

“一年三季?”

“未得亲见。”陈安平亦有疑惑:“若此兴作,怕是每年都要购种,寻常农户恐难效仿。”邺山芋三五代便会绝收,而购种又得远赴广南东路或者福州路,除非官府出面,否则寻常百姓谁耐得每年奔波千里。

“可知他欲何为?”

“道听途说,恐不足信。”陈安平叉手道。

“直言就是。”司马立笑道:“便是他要酿私酒,某也认得。”

“似是为了招抚强盗。”

司马立笑容敛去。

同安里巷,唐宅。

陈安平连续几日都住在白水潭学院,这日恰逢教授休沐,他才得以回城。母亲欧阳慧正在后堂比对账目,陈安平行礼后,却接过一封书信。

他取来详看,正是何弘禄的回信。内中百余字,多半是问他与卢言轨。看那落款,正是仲秋当晚所书。

“你契兄如何?”

“还好。说是领了海外的差事,可能二三年才能回东雍。”

欧阳慧说道:“行万里路,亦君子所为。今晚乃舅要来,正好一聚。”

“舅舅可是有要事?”陈安平记得之前舅舅就来过一次。

“朝廷要引进新作。你舅舅的书章,右丞相于都省用过。他是求真切实的性子,前几日还派了侠鸥去滁州。”

“滁州?”陈安平一愣:“朝廷要种邺山芋?”

“说不准。许是曹甘薯。”

“阿娘不是说过,若要增产,还是稻、麦实用?”

“新作不争旧地,朝廷也想多些粮食征买。”

“也对。好在咱家不做那囤积居奇。”陈安平笑道。

欧阳慧只是点点头。

左丞相府,右厅。

付道明有些拘谨,端起茶来掩饰。

昨日陆宪文寻到陈州酒楼,与他说有人相请。他本不待搭理,未料陆宪文递来左丞相六子陶与节的帖子。

他虽忐忑,却不敢不来,他问了几番陆宪文,只说是好事,还说他也同来。

谁料今日竟只他一人。

一面暗骂陆宪文,一面收束目光,尽力维持仪态。

陶与节倒未在意,他午觉睡醒,便听陶戌来报,说是付员外已经到府。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