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周将军传 > 第六章 理想不过一只鱼

第六章 理想不过一只鱼

“你几岁来的不回寺?”

“好像一岁不到吧,听师父说,送我上山的那位先生,明显非富即贵。”

“你师父肯定瞎说的,非富即贵怎么还养不起你。”

“我师父为人正直,除了爱骗方丈偷喝两壶酒以外,肯定不会说谎。”

“那你有没有想过下山找他们?”

小酒窝摇头否定,真诚地说道:“我喜欢鹿山,喜欢不回寺。”

“可是......可是他们若是再见到你一定很开心。”

小姑娘年龄尚小,理解不了这样的想法,心想怎么会有人不想念自己的父母。

“既然他们送我上山,必然有着难言之隐,我下山寻他们不过是徒增业障。”

小酒窝与钟小冬两个小家伙,又坐在了那块大石碑上,晃着小脚聊着天。

“你呢,你为什么来大周国,怎么又上了鹿山,还来了不回寺?”

小酒窝难得主动抛出一个话题,藏在木屋里的韩小屋师徒闻言握紧了拳头,表示好样的。

好小子,终于开窍了,知道该怎么和女孩子聊天了。

“我是跟我爷爷来的。”

“你爷爷是是?”

“我爷爷可是宁国镇南大将军,钟公允。”

元来听闻脸色微变,转头看向韩小屋,想弄清楚钟小冬的爷爷是不是自己印象中的那位。

韩小屋却是神色澹然地,轻点一下头。

元来有此反应实在情有可原。

大周以武立国,建国已有数百年,坐拥天下十三州。

大周人皆知,宁国是大周的头号大敌。

宁国位于北境以北,土地辽阔,人口众多。

宁国很大,比大周还大。

宁国以百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乌尔河作为天堑,与大周北境幽州,大周的附属国金帐汗国接壤。宁国在历史长河中也曾占领过中原诸地。最终因其统治始终不得中原人心,导致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周太祖便是在那个时代率领义军,征战四方,最后以势不可挡之力结束战乱。

周国天生就是宁国的大敌。

宁国虽然土地广袤,却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无法种植粮食,再加上气候寒冷。导致宁国根本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只能掠夺资源,侵略他国。

自从大周屹立在这片大地上,世间变得有秩序起来。

大周之存在,使得宁国无法踏进中原土地一步。

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得知,宁国贼心不死。这么多年一直在尝试入住中原。

两国交往的岁月里,最和平的年代都打了两场大仗,无数次小仗。

先帝李长歌在位三十一年,五十岁驾崩,属于大周朝短命的那一类皇帝。

李长歌在位期间虽说没做什么坏事,可也没做什么好事。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什么也没做往往就会濒临亡国。李长歌前二十年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可就在第二十一年,他突然对皇后说:“朕枉活数十载,到今日才活明白。:”此后,除了每天正常上朝议事,白天他在宫中大邀天下词人,唱曲填词;到了晚上,就关上御书房的门,连贴身太监也不让进,自己在里面倒弄木凋。几乎把所有能丢的事都丢给内阁和自己的弟弟——楚王李长书。

李长歌虽从不把自己的兴趣带到明面,或特意让臣民歌颂自己的才华,但总有有心之人投其所好。后十一年,每年宫中都会传出不同的故事:谁谁谁又让大周皇帝大感佩服了,竟然能让皇帝的贴身太监魏公公为其脱靴;大周皇帝又赞美某某某心怀百姓,有上古圣人之风;又听闻有工匠入宫,做出了一件能飞的物件使得龙颜大悦,皇帝特赐黄金百两。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点:受赏出宫后不久,都做了一方大员,最不济也是六部中的一个员外郎。

先帝驾崩后,大周表面上一片祥和,明白人都知道,大周,已经长了一块腐肉,若处理不好便会国破人亡;即使剜掉腐肉,国力也会下滑。

大周内政不和,军队自然不稳,老是有人调回调出。军营似乎成了一个用来给官员们镀金的场所。在这样的制度下,大周军队战斗力自然下降,甚至一度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

大周的部分官员只知贪功进位,而不知为国出力。

在如此局势下,南边五个原本是大周附属国的小国,竟然不远万里向宁国修书一封,表示愿意向宁国称臣结盟,共敌大周。而宁国也乘虚南下,攻打幽州,连攻三城。

天启元年,为混乱的世界与慌乱的朝廷带来了无限曙光。

天启皇帝李和平,人如其名,很爱好和平。

不过他只爱属于他自己的和平。

李和平登基后,革除大周三分之一的官员,根本不顾数位大臣的联名上书。当天李和平上朝,御史大夫周柯夫首当其冲,就满嘴唾沫地大骂他是昏君,竟然要革除如此多的官员,并以死相逼,说如果不收回诏命,他就以头抢地,血溅奉天殿。

李和平看都没看周柯夫一样,随意一招手,大殿两侧就冲出来两队身着黑色军装的卫兵,帮助周柯夫实现了他的愿望——

以头抢地,血溅奉天殿。

完成任务的卫兵面五表情地走回大殿深处,再次融于黑暗之中。

黑色的军装,衣服右臂处绣某个图桉,仔细一看,那是由三把剑组成,一个“米”字一样的标识。那标识代表着大周最具神秘的军队,亲军都尉府。

都尉府是皇帝的亲卫组织,只尊帝命。

群臣们认得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卫兵,全身上下似掉入冰窟一般,忍不住地颤抖,大家出奇地一致,保持了沉默、

李和平大裁官员的目的很显然,节省出北伐的军费,顺便挑一些腐肉剐掉。

天启二年,大周军队建屯田制,来赚取军队的正常给养与税粮,利用士兵和无敌农民大范围地开垦荒地。军队组织性强,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特别是边线的战兵们,一年之间就恢复甚至盈出了一年中本该生产的粮食。其次,派出能臣贤将去往各大边军整治军纪,特赐先斩后奏之权。

这些人大多来自李和平还是太子时所住的东宫。

他不怕世人骂他任人唯亲,因为他派出的确实是有才之人。

他更怕后世称他亡国之君。

天启三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大周国上下形式上已经君臣一心。

李和平确实也需要形式上的统一。

此时边境军情已至长安:幽州被破,痛失三城。

天启四年,李和平亲率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讨伐宁国,势必夺回幽州三城。因为彼时李和平并无子嗣,便令内阁首辅董辄监国。同年中秋,皇后为李和平诞下一名皇子,然而皇后也因难产而死。皇帝得到消息后,悲痛至极,为皇后所诞皇子取名为良,当即封为太子,命人千里奔走,回到长安城颁布旨意。

天启五年,李和平已经夺回所失三城中的汉城、漠城,大军在漠城安营扎寨。

天启六年初,仅剩的被夺之城——雄庄,也回归了大周的怀抱。至此,卫国之战大获全胜。

可李和平仍不满意,自己率十五万人凯旋归京,留带来的五万人留守北境,以充实边防力量。又命此次北伐主将之一的江明月留至雄庄,封侯爵,任北伐大将军。

天启皇帝已经不再想着守卫大周,而是想着如何拓展国土了。

从天启六年至今年天启十一年,江明月战略上采取游击战术,总的来说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战术上无所不用,夜袭,攻城,诈降什么都用。最可怕的是江将军采取的是“真假并用”。在每年都会挑几个的夜晚,派几支斥候在宁国的黍城下摇旗呐喊,营造出夜袭攻城的假象,使得海月城的宁国将士们越来越疲惫,甚至对大周战兵产生了厌烦情绪。日积月累,黍城的哨兵已经不在乎城下是否有人在摇旗呐喊了。

天启十一年春,江明月率领数万大军兵临宁国的黍城下,城下击鼓声起,呐喊声起,象征江明月军队的大纛都升了起来。

然后。

然后黍城就破了。

可江明月意犹未尽,想起史书上记载的那位少年将军封狼居胥,整顿军队后意图继续向北开进。

宁国本来资源就不足,这几年边境贸易因为战争的缘故十分惨澹,再加上战争失利,民生更加吃紧,皇城脚下竟然还发生了易子相食的事情。

大周可不会像某些小国一样,打了胜仗还给输方钱粮。

无奈,宁国只好向大周派去使团,去往长安议和。

宁国求和一事传遍了长安城。

小酒窝下山时听人们偶尔提及,只是他毕竟是方外之人也就不太关注。

韩小屋很诧异,他没想到钟公允这老小子竟然也会跟着使团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争是由钟公允南下打响的,只是他来不及向万里之外的宁国国都请求军令就浩浩荡荡地拔营进军。他明白,要是等朝廷里那对腐臣讨论个几十天再做决定,战机必定已失。

钟公允以雷霆万钧之势连占三座大城,抢夺金银粮食无数。

只是当国都的权贵们听说战事已开并取大胜,当即上谏宁帝,说钟公允未有军令还先行开战,疑有不臣之心。宁帝不信,但也扛不住王公贵族的糖衣炮弹,三人成虎。于是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钟公允,令王族子弟前往前线督战指挥。

钟公允坐在中军大帐看着面前由宁帝的贴身太监亲自送来的第十二道金牌,扼腕长叹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城,一朝全休啊。”

说完,出营上马,只带着亲兵营回了宁国国都,准备被朝廷问罪。

说起来,大周皇帝能够势如破竹夺回三城,也有宁帝的一份功劳。

小酒窝并不知道钟公允是谁,只明白宁国将军二字,再结合最近闹得满城风雨的宁国使团进京一事,心中豁然开朗。随即安慰钟小冬道:

“没关系的,这样的不义之战输了也没什么。”

“周国不过小胜一场,等我长大成了将军,必定大败周国,为爷爷雪耻!”

小酒窝听钟小冬神情激昂地明志,清脆空灵的声音响彻后山。他笑了笑,也不回话。

钟小冬见小酒窝并没有因为她的志向感到振聋发聩,小姑娘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

“喂,你就不害怕吗?我将来可是要打周国的”

“啊?你喜欢吃烤鱼吗?”

“当然喜欢!山上莫非有烤鱼吗!“

钟小冬说完面色微红,意识到自己刚刚明明是在宣告一件大事,怎能想吃烤鱼。

“那跟我下山怎么样,我抓鱼可厉害了,溪边的鱼又大又肥。”

“有多肥?”小姑娘眼中闪闪发光。

“很肥很肥。”

“快走快走,等会儿鱼跑了怎么办。”

钟小冬牵着小酒窝就往山下跑。

小酒窝心中的那只小鹿再次开始奔跑,跑得比那两个小家伙还快。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