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怒唐 > 【第024章】 童子登科 下

【第024章】 童子登科 下

群臣之中当即有人出声附和,眼下李漼正在兴头上,谁敢出来搅局给皇帝上眼药啊,而且李漼的宴席大浪淘沙,凡是爱给他上眼药多是没机会来出席了。

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诗这种事对黄盛来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朝,他上辈子初中毕业这辈子蒙学才入,肚子里连唐诗三百首都没装完,岂能有所谓的诗才?

但李漼既然将价码开了出来,便也只能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便起身行至殿外,遥看起天上蜿蜒盘旋的鸢龙,搜肠刮肚的回想有什么现成的诗句可以抄袭。眼下李漼开宴的殿宇坐落在大明宫的太液池正北,此时长安已经开春,太液池早也解冻,坐在殿中就可将太液池的美景尽收眼帘。几名伴当宫人正心翼翼的放着风筝,除了黄盛的鸢龙之外,还有些蝴蝶燕子之类的纸鸢在天上应景儿,也更能承托出鸢龙在天的气势。

也恰在此时,只见一尾怕有二尺来长,全身金红的锦鲤突然从太液池的水面之中鱼跃而出,在空中打了个急转后摆尾甩出了连串水珠儿,在平静的水面上溅起了大片的涟漪。

“有了!”黄盛看着如此景象,脑中灵光一现便脱口而出:“金麟岂是池中物,得遇风云便化龙!”

此句一出,整个大殿皆做默然,就连李保都显露出一副吃惊的表情,显然以他的理解能力也感受到了这句诗中的磅礴气场。

“好!”

好半响,鸦雀无声的殿宇之中,突然有人低声喝好,有如暮鼓晨钟一般惊醒了尚在发愣的众人,黄盛倒是发现叫好的不是别人,正是奸相路岩。

“嗯!不错,果然好句!”李漼也品过味来,口中默念词句,一扫太液池畔,果然众鸢竞飞,只有鸢龙高高在上,黄盛这句真就得了天时、地利、人和。

不过再好也只是半阙,必须还得有更为精妙的下半阙来应题才成,甚至李漼自己都开始琢磨起如果由他来作,当如何行词造句。也在此时,突然听见原本悬挂在应景儿风筝尾部的竹哨突然发出凄厉的哨声,众人抬目一看,太液池上空恰好有一阵强风扫过,不但将天上风筝吹得四处摇摆,也将池畔树木吹的咧咧作响,一抹悬在半天的流云在这股强风的吹拂下快速变幻远走。

却听宫人齐齐发出一声惊呼,只见位置最高的鸢龙突然断做两节,龙头拖着二十余节身躯随风腾空向南而去,剩下的半截龙身由于没了龙头的升力拖拽,瞬间便掉入太液池中。

“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似乎老天当真是要做配合一般,黄盛见此景象便毫不犹豫的将下半阙诗也给挤了出来,并且知恩图报的在心中默默感谢本家的黄易黄大师,不过黄盛却是因为看盗版书的缘故而错把《风云》算到了黄易的头上,到让正主儿马荣成只能干瞪眼。

这一下,整个殿宇中再次鸦雀无声,虽然群臣中不乏有学无术的皇亲贵戚,但也有一些却是真正的诗书承家,毕生都浸淫在诗词歌赋之中。论词情,论诗才,黄盛恐怕再投胎两次也不一定能赶上,可作诗这种事也当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遥想当年若不是李白恰巧喝得大醉却又被李隆基传召,杜甫又如何能做出赞美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绝世诗句?

“金麟岂是池中物,得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李漼也被黄盛的惊世“诗才”给怔住了,这首即兴所做的七言短诗,竟似偶合了今日李保献上鸢龙所带来的风云际会。

“妙!妙!妙!”李漼最先醒过神来,却是扭头看向路岩道:“路卿家,便由你抄录下来。”

路岩领旨,自有宫人取来笔墨,路岩伸出他那双宛如白玉雕琢的玉手刷刷数下便将这首誊写出来,却是看向黄盛道:“黄郎,此诗名目如何?”

这次黄盛不敢托大,学着儿模样抓首挠腮假作苦思,却是好像受人拨了一般向李漼拜倒,道:“三郎愚笨,还请陛下帮三郎想个好名。”

“嗯!如此,便叫做……金鳞叹,如何?”

“金鳞叹!好名儿!”路岩闻言暗自头,三两笔将诗名著上,又叫来黄盛签下名儿,便将这页宣纸呈给李漼,李漼也不是食言,让宫人取来皇帝印信,就在纸上一戳。

“君无戏言,适才朕许下黄郎,只要他能做得好诗一首,朕便赐他个状元名分,列位臣工可有异议呀?”李漼让人将宣纸拿下去装裱,日后赐给黄盛当做传家之宝,便开口向众臣问道。想来这帮人早就知道李漼爱赐官封赏,如今黄盛虽然年幼,但做的诗还真就不错,便无人出声反对。李漼见如此,便口述诏书,赐黄盛进士及第,状元登科的殊荣,不过却在这状元登科的前面,加了一个“”字,拟写诏书的自然还是路岩,他也是心思机敏之人,自然懂得帮李漼转圜,便特地在诏书中注明了黄盛是童举及第。

大唐本就有童子举,童子举亦称“童子科”,是科举考试中特为少年应试者所设的考试科目。唐始置,凡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者均可应试,每卷试诵经文十道,全通者授官,通七以上者予出身。

这童子科可不是玩笑,历年来中此科状元者不过十数人,皆受了唱名赐第、御赐曲江宴、编登科录、刻碑题名等等诸般殊荣。简而言之,若能中得童子举得了童科状元,这辈子也就不必去考制举进士科了。

而且中了这童子科与中了正牌的制举进士科的章程并无二致,所拥有的殊荣待遇一样不缺,大致上主要分为五种:

第一是唱名赐第,唱名赐第均在皇宫大殿举行,其仪式非常隆重。

第二是设宴庆贺,唐代称“曲江宴”,宋代称为“闻喜宴”,又称作“琼林宴”。元、明、清时称为“恩荣宴”。

第三是编登科录,唐代进士及第之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必须再通过吏部考试合格,才能入仕做官。

第四是刻碑题名,将中举者的名字、事迹乃至祖宗八辈刻碑铭记。现存最早的是立于北京孔庙中的三座元代进士题名碑。另外,明代的七十七座进士题名碑,清代一百一十二科进士的题名碑,也都矗立于北京孔庙内。

第五是授官任职,唐朝倒是还要经过吏部考试。但从宋太宗时起,进士及第就可以马上做官,第一甲一般授予通判或知县,其他授判、司、簿、尉等幕职州县官。明、清时,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第二、第三甲优秀者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最低的也授予知县,比宋代所授的官职更高。

制成了诏书,李漼金口再开,命人在玄武殿的正殿设曲江宴,让宫人速去取来童子科状元一应袍服穿戴,又让宫人分三路前去报喜,一路直奔京兆府寻黄盛外父李建,一路去往李建府邸,还有一路却去长乐坊黄家宣旨。

随后,黄盛便被唐朝状元所要承受各类繁文缛节给淹没了,先是被宫人带下去沐浴更衣,换上了一身正好合身的儿童版状元袍,头上戴着大合适的状元官帽,甚至还有人牵来了一匹全身纯白的马驹,马驹背上也套着马鞍。很快宫人便把黄盛交给了几个从礼部赶来的官员,官员们铁青着脸,问了黄盛父母家世的名号字辈,开始为他编写登科名录,又带他就近去了太极宫文庙拜祭孔孟圣像。

由于今年本就是三年一界的大考之期,此时春闱虽然尚未正式开始,但各项准备工作倒也扎实,因此只用了一个时辰便把一些需要完成的礼节都完成了。等礼部的官员牵着骑在马驹身上的黄盛转回玄武殿时,李漼早就带着王公大臣们移架此处,宴席也早就备好,甚至外父李建也穿着一身官服满脸红光的站在殿外迎他。

“好…好…好…好盛儿!”平时话利索的外父突然间话结巴起来,虽不至于内牛满面,可瞧他激动的样儿,只怕他要是身体不好的话真得爆了血管。

待他祖孙见了一面,李漼便按照唱名赐第的全套程序,当着百官的面正式赐封他状元及第的殊荣,来时礼部官员自然教导了黄盛如何应对作答,因此整个程序倒是没有出甚差错。完成了唱名赐第的程序后便是饮宴,不过此时却有一队宫人从外面回来,手中捧着的却是被强风刮跑的半截鸢龙,李漼见了便指着鸢龙问道:“此物何处寻回?”

一名年纪看上去很是年轻的宦官上前去问,回来后便笑道:“回禀天家,来也奇,这鸢龙升天之后,却也没去别处,而是直接落入了长乐坊内。适才儿郎们去长乐坊状元家中报喜宣旨,正巧瞧见这鸢龙就落在状元所居的书房上。”

“吉兆!这是大大的吉兆!”一名大胡子的老臣听了便跳将起来,口中急切道:“天下巧事甚多,老臣却也不曾见过如此巧合之事,此子莫非是上天赐予我大唐的中兴之臣。”

有了大胡子老臣的恭维,谁人还敢乱解此吉兆,李漼也是心中大喜,忙再下旨意赐黄盛金银丝绢若干,又将原本授予的正六品上散官朝议郎更晋一步成了正五品下的朝议大夫。不过朝议大夫虽然也是五品的官儿,比他外父李建正六品下的京兆县令还要高了两级,却也还是铁打的散官,以黄盛七岁的年纪再加行李漼向来极少理政的客观条件,这官授了跟没授区别不大。

但黄盛却也以七岁的年纪,拿到了大唐的国家俸禄,得享永业田五百亩,每年得禄米一百六十石,每月的月俸则为九十八贯钱。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