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逆流天下 > 第二卷 南方 第八十一章 前夜

第二卷 南方 第八十一章 前夜

天雄军的大战略就是在曾志国方寸之间决定的。与左营和浙东兵相比,芜湖的黄得功一镇与京营兵要好对付的多。

论起战力,当然是黄镇比左营强的多,论起忠义之心,也是黄得功远远超过左营上下。不过,曾志国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决定先击破黄得功一镇和京营,在南京方向寻取突破。

以江南来说,不论是镇江还是苏州都不适合做为抵抗建奴的大本营。这个大本营放眼东南,放眼全国,只有南京最合适,也只能是南京!

狂澜之下,天降大任于南京!

原本,按着大明成祖皇帝的规划,地处燕地的北京将负有抵御胡尘的重任。在北京之西是天下雄关,一面临水,三面环山,和宁远一起,雄关劲兵成为北京的一道屏障,关宁防线,如果不是吴三桂打开关门,建奴绝无可能正面叩关而入。

绝无可能!

北京北面,则是蓟镇防线。建奴也好,北虏也罢,想入寇京师,都得从蓟镇防线通过,而蓟镇防线则是建立在大山与长城协同的防线之上,无数的敌楼锋火台和险峻的大山构建成了无可潜越的边防重镇。

至于京师,古之燕国国都,唐幽州,中国之人失去它长达四百多年才又收回,大明成祖将国都迁至于此,定下以天子守国门的策略,二百多年,以京师制九边重镇,哪怕是也先兵临城下,大明也是稳若磐石,皆是此国策之功。

现在却是说不得了,京师已经丢失,放眼天下,能在战略上影响大势,然后推动国运,转变国运的,唯有南京这座六朝古都金陵形胜之地了。

这就是曾志国早就盘算好的计划。除了他自己之外,在一开始决断之时,甚至连吕承志和张广仁这样的心腹也不知道他的打算。而在曾志国后来向他们说出自己的打算之时,这些心腹们也是竭力反对。

毕竟,让出江南战略纵深,把原有的地盘全部拱手让人,甚至连镇江也不守,国门大开,地盘尽失,这样的话,天雄军原本的地盘和势力等于全部白费了功夫去经营,如果失了大势,以曾志国得罪了整个大明文官阶层和在江南士绅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想再把这个地盘拿回来,却是难了。

曾志国却不以为然。究竟是存人失地,夺回失地,还是人地两失?放眼整个江南,不论是在地形或城防上,仓储物资,还有天下郡望上,不论是苏松还是常镇,甚至是杭州、长沙、九江、武昌、襄阳,又或是广州,桂林、昆明,把当时的天下重镇挨个过一遍,再看看北地名城,唯一在战略层面上,战术层面上,经济、文化、地理人文和天下民心士气上能与北京相抗衡的,也唯有南京了。

得南京,保而守之,拖过弘光二年到三年这一段关键的时间,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屯甲士和粮草于坚城之内,坐待人心时局变化,这,是唯一自保和翻转大局的希望所在!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皆在方寸之间,大约说的就是这么一种情形了。

与拥有几十万人和骄兵悍将的左营相比,额兵三万的黄得功无疑来说更好对付。虽然黄得功向来忠义,不过他的忠义也就成为更好对付的弱点。对朝廷的调度黄得功一定会言听计从,等黄得功一来,南京侧翼唯一一支忠于明朝,而且还有相当战斗力的部队也就没有了。

只要让敌人大势运成,然后信心爆涨,接着天雄军挑逗邀击,在南京城下把黄得功一镇击跨,这一路的威胁就彻底消失,接着,就是和左营周旋的事了。

先并不会弃守镇江沿线,扼住长江对岸扬州一带建奴的喉咙,使其不能轻易渡江,这样的话,大局上天雄军就游刃有余,轻松的多了。

“对不起了,黄帅。虽然你秉持忠义之心,是难得的豪杰好汉子,不过也只能对不起了。”

曾志国对黄得功当然没有真正的故主之情,不过,当清兵南下之时,江北四镇高杰先死,余镇皆降,然后左营降,京营降,文武操江降,杭州降,湖北江西降,当此之时,汉人之中能有一个黄得功力战不降,不肯辱没自己的先人,不肯出卖自己的良心,曾志国认为不管如何,对黄得功这样的人应该保有一点尊重才是。

“不过到了战场上,我也并不会因此而心软。”

黄得功所部的实力曾志国清楚的很,虽然黄得功在四镇中以忠义闻名,虽然黄得功在四镇将领中以武艺高强闻名,虽然黄得功在四镇中以胆大敢战闻名……虽然是这样,黄镇所部的实力还是太弱了一点。

当初立江北四镇,史可法上疏为四镇请饷,人员和饷银都是固定,请饷六十万,每镇按额兵三万来算。

数字当然有出入。四镇中,刘良佐和黄得功实力稍弱些,真正的兵员与朝廷定额差不多少。倒是刘泽清与高杰所部,其部下则绝对不止朝廷愿意下发军饷的这三万人。

仅以高杰一部来说,他的部下总兵就有八个,副将十三人,其余差遣将官无数,他与刘泽清不对付,几次大战,甚至在开始时还把史可法关在自己的军营里不放,后来还是史可法用大义感召,这个实力强劲桀骜不驯的镇将总算幡然悔悟,一心抗敌。

高杰实力强,对清兵也并不放在眼里,军神阿巴泰镇山东,当时清兵也对镇守徐州的高杰极为忌惮,为了怕触怒高杰,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特别下令,有南明官员将佐来投,暂且不受,以免得触怒高杰,引起兵端。

可以说,当时在宿迁的史可法,还有在徐州的高杰如果能排除内斗,一心北上的话,河南山东两省的清军加起来不到一万人,就是清军解决了李自成的主力,派多铎南下的时候,高杰还判断建奴的主力不过几千人而已,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

可惜,高杰死了,刘泽清和刘良佐无耻一对,下流成双,两人一个只会残民以逞,一个早早就管多铎叫干爹……在原本的历史上,刘良佐还成为攻打江阴城的主帅,他和原本江北的明军一起投降,其中还有赫赫有名的李成栋等总兵,南下之后,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的大屠杀中也少不了这些原本明军将士矫健的身影。

是谁在叛卖?是谁在吞噬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肉?又是谁明知绝望,却依然坚守着心中的信念?

黄得功与这些人比起来,当然也曾经有过让江北百姓“助饷”的不光彩的过去,不过,在华夷之防与国家民族大防的大事大非面前,黄得功在个人品德上就是一个高尚的完全没有瑕疵的高尚君子,和刘泽清等人比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无暇的圣徒。

不过虽然是这样,还是没有办法啊。

距离年关只有十几天了,往年在这种时候哪怕是穷凶极恶的建奴也没有发起过进攻。不过在礼崩乐坏国家法统都荡然无存的今天,一切约定俗成的旧日传统与思维都被抛到了一边。

就在阴沉沉的黑云之下,天雄军誓师出征,喊出了清君侧,诛奸逆的口号。

“清君侧”意味着什么,就连普通的大头兵和小老百姓们都知道。活见了鬼,不成想,大明几百年了,临了临了,皇上身边已经被人清了几回君侧了。

上回是弘光元年的时候,左营的左帅左良玉带着几十万大军从武昌出发,号称要到南京清君侧,那会子南京城内大乱,那些皇亲贵戚达官贵人们不知道左良玉和左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是清君侧,说是和东林合作,其实左营腐败不能战已经到了连大顺军的余部也打不过的地步了。所以所谓的清君侧不过是一场闹剧,京营和黄帅一出兵,左营大溃,威风了几十年的左良玉也一命呜呼一病不起了。

那场乱子时隔不远,好象就在昨天一样,结果没隔多久,又有人来清君侧了。

说起来也真是尴尬,镇江这里已经早就坚壁清野,稍远点的地方军司已经撤了回来,军队又没有到,地方官府早就失去统治效能,一时间,就立刻形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消息一传过来,当时情形,原本是北方是教门地盘,南方统治靠士绅。不过,现在这个时候儿士绅的力量已经被曾志国和天雄军荡涤的差不多了。

在几次大扫荡和无数次清算中侥幸没事保有身家财产和首级的,必定也是滑不留手两面逢迎之辈,甭看现在天雄军有点狗急跳墙的味道,甭看现在朝廷势大,事情尚未水落石出之前,这些士绅却是再也不敢出来多事。

如此一来,从南京到镇江一边相隔,一边是几十万的大军,磨刀霍霍,黄镇前锋与京营一部一万多人的前锋已经进入丹阳,另外一边,也是全军誓师,要与南京来敌决一死战,而夹在两边的丹阳与京口等地的百姓却是惶惶不可终日。

天雄军是主动放弃,朝廷大军却也是得不到什么支持,地方百姓和缙绅们一起当了缩头乌龟,不管你们打生打死,百姓与士绅却都是作鸟兽散,原本指望的百姓箪壶以奉迎王师的场面,却是没有出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