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华夏海权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左右逢源

第二百四十七章 左右逢源

面对慈禧的拖字诀,老李是有充分的准备的。自己提了那么多要求,慈禧要是一口答应了,反而才不正常。慈禧想得好啊,你北洋正在打仗,你的那个得意门生也在北洋水师中。缺了你这个居中调度的大佬,北洋不乱套才怪。我就给你拖着,你耗得起吗?

但是李鸿章也有自己的办法。“既然太后如此对待北洋,难道就不怕我李鸿章从后党变成帝党吗?”看着离去的慈禧,李鸿章心中冷笑道。在这个关键时刻,拉拢李鸿章无疑是壮大帝党的最好的办法。虽然光绪没有这样的政治远见,身为帝师的翁同龢也不愿意让光绪和李鸿章联手。但是并不代表着别人就没有这远见。也不代表着没人给光绪和李鸿章穿针引线。

在清朝中枢的政治版图中,清流也分成两派,一派是翁同龢的南清流,另一派是以李鸿藻为代表的北清流。原本是翁同龢这一派势大。但是自从除了“北海模型展”这件事后,翁同龢可算是走了背字!随后一干门生打手都被维托里奥告倒。免职的免职,流放的流放,使得整个南清流损失惨重。而北清流的地位相对而言就上升了不少。

但是要说李鸿藻为何要帮北洋与光绪联手呢?正如光绪是翁同龢的后台,而李鸿藻则是恭王的后台。”

李鸿章这段回答十分的巧妙。首先点名部队数量确实有7万人,照顾了光绪的面子。但同时指出这些部队并不适合在此时出去野战。而且顺带把北洋部队战力不足的原因和慈禧挂上钩。而把翁同龢撇清。这点让光绪很是满意。到最后,李鸿章强调日军一定会围攻旅顺,这更是让光绪断定李鸿章没有消极避战。所以这些话,让光绪无法反驳。

“那我大清的龙兴之地就任由日军横行不成?”光绪郁闷的问道。

“日军能调集的兵力不下15万。防守只是现阶段的任务,等到日军补给断绝,我军再反攻不是更好?而且我大清还有荣禄大人的西北练军,刘大人的老湘军还有八旗绿营都改拉上去练练了。这是一个机会,一个练兵的好机会。”李鸿章呵呵一笑。

“练兵?”光绪眼睛一亮,是啊,只要能把依附于后党的那些军队拼个七七八八,那后党的实力就会大减,后党能总揽朝政,靠的不就是握住了官员任免和军队这两个大权吗?到时候以作战不利革除一部分人,再换上自己的人。军队方面荣禄一旦被重创,那就只能另建新军。到时候,自己才有机会抓住兵权啊。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和李鸿章一起让荣禄的西北练军和日本人拼都对自己有利。

“那此战之后呢?我大清何去何从?”李鸿章已经表现了合作的意向。这已经让光绪十分满意了。现在光绪想知道。李鸿章大搞西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老臣昨日已经和陛下和太后说过了。如我大清想自强。必须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打开国门学习西方先进之处。否则即使我大清侥幸战胜了日本,也无力抵抗我大清北面的那个庞然大物啊。”李鸿章悠悠的说道。

“嘶,你是说俄国人?他们会进攻我大清?”光绪倒吸一口冷气。虽说对外面的世界很不了解,但是他也知道俄国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工业基础都比日本强的太多了。

“从咸丰朝开始。俄国人就一步步的侵占我大清国土,后来不过有了同光中兴这个虎皮,俄国人才有所收敛。但是现在,我大清对付一个日本都如此费力,那俄国还有什么好怕的?而战争结束后,我大清也损失巨大,俄国人没有理由放弃这个机会啊。”李鸿章目光中带着一丝忧愁。

“如此一来,我大清只有变法自强才是唯一的出路了?”光绪问道。

“变法还有一丝机会,守旧只能等死。”李鸿章回答的相当干脆!。

“那朝廷现在需要从何做起?”光绪有些心急的说道。

“就从鼓励西学。允许民间经营西式产业开始吧。一方面可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我大清国力。”李鸿章说道。

李鸿章的意见很简单,那就是至少要把从民间借贷和颁发经营西式产业许可的权利搞到手,只有这样,北洋才有钱继续打下去。如果光绪连这个条件都不满足的话。那双方就没有谈的必要了。

光绪很犯愁,因为他知道这么大的事情不是他能做主的,场面上还是慈禧太后说了算,自己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更何况,掌握了一部分财力的北洋,同样让光绪也感到不安全。毕竟藩镇强了中枢就弱啊!

“陛下,其实这件事没那么难办。清议都在陛下这边,再加上各省总督巡抚的支持,就是军机处也不能驳回啊,何况这只是权宜之计。”李鸿章走后,李鸿藻看着犹豫不定的光绪帝说道。“就算您不答应,恐怕太后知道这件事后,也会答应李鸿章的,甚至给的更多。”

“那就依你所言。”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一般,光绪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顺便带我向六叔问好,就说朕记得他的好处。”

感谢书友空晨和r的打赏以及书友闲读天下书和qw020884的月票支持。明天结束政治环节,大后天开始海军部分。嗯。

提供无弹窗全文字在线阅读,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高速首发华夏海权最新章节,本章节是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