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历史正能量 > 穿越红楼 第96章 亲民作秀

穿越红楼 第96章 亲民作秀

给那些说书人这么一弄,忠顺王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这就是让他暴跳如雷怒发冲冠的根本原因。

而他之所以差点要将李旦这儿子打死,则是因为李旦当初非得派袁六过去城外“监工”,跟幽冥派那帮杀手混在一起,刚好被贾琮那边抓了个现行。更可恶的是袁六被抓后,居然将他这个主子给供出来。现在袁六是死了,连他的家人也是不见了踪影,也只有李旦这儿子才能忠顺王解气。

忠顺王妃等人还算赶来的及时,才救下了李旦。也难为了忠顺王,他一米七不到的身高,体重有一百八,亲自拿着棍子执行家法,打了足有几十下,还是用力打的。被人拦下后,他喘气了好一阵后,才缓过劲来。

看着王妃等几个家里的女人哭天抢地,李旦一副出气多入气少的样子,忠顺王也意识到自己下手有些重了,摆摆手让人将李旦抬下去救治。

将已经撤职的长史官郑瑜留了下来,其余人都被他轰了出去。

郑瑜三十多岁年纪,三甲进士出身,担任忠顺王府长史已经有十余年了。尽管他这个长史是朝廷任命的,但他过来任职之后,几乎就成了忠顺王的家奴。这跟忠顺王这些年的极力拉拢和器重不无关系。忠顺王非常器重他,甚至在他正妻时候,将自己一个侧妃的亲妹子嫁给了他,做了连襟。

有这层关系,再加上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郑瑜就彻底倒向了忠顺王。原本按照历朝潜规则,他这个长史官实际上有着暗中监督王府,定期给朝廷做述职报告的职能,但到了他这里,这一条当然就没有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忠顺王在朝中的地位非比寻常,他是太上皇和皇太后最疼爱的幼子,皇上的亲弟弟。有了忠顺王的庇护,郑瑜在这王府里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忠顺王本人,他权利是最大的,管的事情也是最多的。历朝长史官的那些潜规则自然就不被他放在心上了。

这次郑瑜被撤职可说是完全受了无妄之灾,原本忠顺王想要弄死贾琮,他本人就极力反对。尤其忠顺王还打算买凶杀人,他更是几次苦劝。但忠顺王一意孤行,他最终也是没法,只好传达了命令让袁六去做这件事。

谁知道到头来,他这个“无辜者”反而成了替罪羊,被皇上下旨撤了职,可说以后是前途尽毁,不大可能有起复的希望了。

在心里面,郑瑜要说没有埋怨忠顺王是不可能的。但如今他被撤职,只能更加抱紧忠顺王这根大粗腿了。

“王爷,事已至此,你再生气也没用。我们只能想办法尽力化解罢了。”郑瑜开口劝慰。心里面却是有些解气的,当初不听自己劝,结果却是闹到了如今这地步。只可惜自己被他无辜牵累。

“本王让你留下来,就是想跟你商量出一个对策来。本王怀疑,这件事是贾琮那小子搞出来。别看他小小年纪,但鬼心眼却是很多,那些话本很有可能就是从大文堂里出来的,不然怎么可能一下子在市井流传的这么快?更可恶的是那些酒楼茶馆的说书人,居然改头换面的将这话本拿出来说,个个该杀!”

郑瑜虽然心中也是畅快,但表面上却是不露分毫,反而跟着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说道:“王爷,贾琮此子近乎妖孽,年纪虽轻,却是不容小觑。属下也觉得这件事八成跟他脱不开干系。为今之计,我们也只能见招拆招。首先,就是你马上上表参贾琮一本,将这件事扣在他头上,若不是王爷你现在被禁足,亲自跑一趟皇宫是最好的;其次,就是派人去那些酒楼茶馆严厉警告,不让那些说书人继续说这个话本。双管齐下,属下觉得应该还是有用的。”

忠顺王皱眉道:“这么一来,尽管有些效果的。但本王现在的名声都毁了,以后还如何出去见人?”

郑瑜心说,你本来就没有什么好名声。嘴上却说道:“王爷,那些市井小民对你的诋毁又算得了什么。他们这些人个个都是见钱眼开,有奶便是娘的小民,愚昧不堪。想要收买他们,改善一下名声再简单不过,无非就是出点钱罢了。”

忠顺王马上追问道:“怎么出钱?怎么改善?”

郑瑜也没卖关子,马上回答道:“很简单,修路施粥。我们王府去往宝大坊那边有段路非常破旧,几十年没有修过了,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坑坑洼洼,若是修缮一下,那边宝大坊的百姓肯定非常的感激王爷。而且,宝大坊那边的居民可不少,少说也有五六万人。这么多人感激王爷,对王爷的名声改善自然大有好处。施粥的话,就不用说了。如今正值寒冬,京城之内到处都有吃不上饭的人,若是在我们王府门前开设一个粥铺,每天定量施粥,这些底层的百姓必然会个个感念王爷的大恩。若是王爷想要扩大影响的话,还可以去城外城门口那边开设粥铺施粥,那样影响就更大了。只是……属下就怕朝廷这边会有人因此参劾王爷你收揽民心,所以,属下觉得还是只在王府门前施粥为好,而且每日不能施舍太多,只施粥两大锅足矣。”

忠顺王闻言却是摆手道:“如此小打小闹的,如何才能挽回本王的名声?修路的话,本王记得去往明石坊和崇文门那边的道路都不好,都修缮一下。那边居住的人也很多。不过,你一定要记得让人知道是本王出钱修的。施粥的话,照你说的,在我们王府大门前设粥之外,在京城北大门外和南大门外也都设粥。每天两大锅太少了,每天十大锅。本王是皇上的亲兄弟,太上皇的亲儿子,他们难道还会怀疑我此举收揽民心吗?”

郑瑜赶忙劝道:“王爷,正因为你是皇上的同胞兄弟,才更加要懂得一些避讳。这修路设粥无一不是收揽民心之举,若是规模大了,难免皇上心里面会有不好的想法。”

“你知道什么?本王与皇上一母同胞,从小就感情深厚。当年要不是本王出钱出力出力,苦苦劝说父皇,皇上如今还不一定能继承大统。本王此举也是做好事,替他分忧,他不会因此责怪本王的。”

郑瑜有种想要开骂的冲动,上次就是因为忠顺王不听他劝,一意孤行,还得他如今成了白身,留在这王府里也是无名无分的,顶多就是忠顺王身边的一个清客身份。这次,他又不听劝,偏偏他现在的身份还不如以前的长史官,这劝说的份量就更加小了。

本来郑瑜还想再劝,但他知道忠顺王的脾气,若是再劝反而自己讨不了好去。何况,他内心里也不无一些阴暗的想法。那就是等着忠顺王再次吃瘪。

所以,他收起了再次苦劝的想法,只是长叹了一口气,愁眉苦脸道:“王爷,你若是真要这么做。属下觉得还是先上表请求皇上同意才行,只要皇上那边同意了,你就是开设十个八个的粥铺施粥,修缮十几条路,也就没事了。”

忠顺王当即皱眉道:“若是先上表皇上了,这功劳可不就成了皇上的了吗?别人知道了只会说,这是皇上让本王去做的。这不行。本王要挽回受损的名声,这功劳必须独占。皇上那边肯定不会因为本王修路施粥而责怪本王的。这件事,你速去办。”

郑瑜见自己该说的都说了,忠顺王还是不听,心里面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暗暗有些幸灾累祸的意思。

反正他该说的都说了,该劝的也都劝了,忠顺王自己不听,到时候皇上怪罪下来,也不能说他这个属下不好。

“王爷,这事我现在一个清客的身份不好去操作。我看还是让王喜去做吧。”

王喜是王府十大管事之一,是王府里资格最老的管事。除了王府里几个王爷的心腹太监之外,权利也是很大的。即便是以前长史官的郑瑜都有些指挥不动他。而且隐隐跟他有着一定的矛盾。只是没有公开化罢了。

现在郑瑜被撤了职,王喜上面少了个名义上的上司,无疑是最高兴的一个。

郑瑜将他推出来,显然是有些不安好心的。这件事到时候若是闹大了,这王喜显然也不会好过。而郑瑜已经栽过一次了,当然不想再栽一次。

忠顺王想想也是,毕竟郑瑜已经被皇上下令撤职了,自己现在将他继续留在身边也就罢了。若是还让他出来抛头露面的确实有些不妥。于是,他便让人叫来了王喜,将这件事交给了他来做。

王喜可没有郑瑜的见识和政治头脑,他完全察觉不到这件事如此高调去做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反而非常的兴奋,拍着胸脯表示一定将这件事做好。

当天下午,先是在忠顺王府大门前就搭建了一个粥铺,开始对外施粥。即便就在王府大门前,这粥铺对外也打出了大大的忠顺王府旗帜。让很多风闻过来吃免费粥的老百姓们,都能清楚的看到忠顺王府的旗帜。

次日,在京城南城门和北城门外都搭起了忠顺王府的施粥铺,一时间过来领粥的人络绎不绝。让很多人都知道了忠顺王府施粥。

同时好几条道路也是马上进行修缮,忠顺王府出高价募集劳力去修路,一天包两顿饭不说,还给十文钱,可说是高价了。应募者一下子就突破了一千人。

而忠顺王参劾贾琮的奏本这天也到了永顺帝的御案前,按照正常流程当然没有这么快,忠顺王这是走了捷径,直接让宫里的太监呈上来的。当然,他是亲王也有一定的特权,他上的奏本都要尽量排到前面来。

永顺帝看完这奏本,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外面现在传播忠顺王买凶杀神童的段子他昨天下午就听戴权说起过了,这件事他的第一感觉也觉得是贾琮这小子搞出来的,不然这才多久,不可能传得满城风雨。其中很多细节,当时就他这个皇上,还有李焯这位五皇子,以及贾琮、忠顺王三个当事人知晓。除了贾琮这个当事人泄露出去的消息之外,还有谁?

当然,直觉是直觉,这件事真要查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这件事确实是事实,贾琮要不是身边有一群贾府老兵护卫,还真的就死了。他有怨气也是人之常情。何况,他年纪才十一岁,真要做出什么过火的事情,永顺帝也能理解。

因此,永顺帝看完自家这亲弟弟参劾贾琮的奏本之后,也就放到了一边,便不打算去追究或者给忠顺王“主持公道”。

忠顺王尽管是他的弟弟,但他什么德性,永顺帝也是知道的。更何况这次的事情,忠顺王理亏,即便贾琮用这个办法报复一下他,也是理所应当。最多就是名誉上的损失。他这个亲王要那么好的名声干嘛?损失也就损失了。

所以,这件事永顺帝便不太当一回事。

到了这天下午的时候,戴权却是突然给永顺帝送来了贾琮的奏本。贾琮也是走了捷径,直接通过李焯将奏本递给了戴权这位内相。

至于奏本的内容则是贾琮参劾忠顺王的。

早上忠顺王参劾贾琮,就有司礼监亲近李焯的太监将这件事告知了李焯,而李焯自然第一时间让人通知了贾琮。

贾琮当然以牙还牙的也写了本子参劾忠顺王。内容很简单,就是参忠顺王在京城大肆修路施粥收揽民心意图不轨。

当皇帝的最敏感就是底下的人意图不轨了,永顺帝当即就让人去查一下,很快反馈过来消息属实。

永顺帝即便心里面知道自家这弟弟应该不至于意图不轨,但也难免很不舒服。至少感觉自家弟弟被自己禁足了,还在京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对他这个皇帝不尊敬。

于是,永顺帝当即就下旨让戴权过去狠狠申斥了忠顺王一通,并且加大了处罚力度,罚俸两年禁足四个月。(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