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历史正能量 > 穿越红楼 第99章 爱民如子

穿越红楼 第99章 爱民如子

运州是漕运的一个重要枢纽,无数漕运船只在这里停泊和出发。在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货物在这里装卸。简单一点讲这里就是运河的一个大码头。

运输五千归来北民的船只是漕运的大船,一船能够装满五百人。但为了安全起见,这次每船最多只装了00人,有些船只只有两百多人。如此,一共调用了,18只大船,可说是一路浩浩荡荡的。

好在这些费用都算在漕运花费上,倒也不用漕帮贴钱进去。这十八条大船到了运州之后,本来完全可以继续前进,一路抵达京城交差就是了。

这一路上无论是护送的官兵,还是漕帮诸人都可说是操碎了心,都非常想早点交了这差事。

但他们这一路行程上千里的,虽说大家都坐着船不是很疲累,但精神面貌肯定都好不到哪儿去。有些那些北民有些人一辈子都没乘过船,这次乘船长途跋涉,给他们感受可不好,可说让他们一个个都精神疲累,甚至萎靡不振。

所以,他们到了运州之后,商量了一阵子,便决定暂时靠岸休息,并让这些北民做好清洁。总不能一群乞丐似的进京吧。那样传出去,他们面子上不好看,朝廷和皇上面子上也都不好看。反正也是花公家的钱,尤其每年漕运的费用就是上百万两银子,所以给他们这些北民买身干净的衣服什么的,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何况通过做账,他们还可以从中赚上一笔。比如一件普通的衣服市价要一钱银子,但他们一次性买几千套,最多半钱银子,但做账的时候还是一钱银子,其中就有两千多两银子的回扣了。

五皇子和贾琮这边倒是不知道这群人会“好心”的将船只停靠在运作,让那些北民休息、清洁和换衣服。

他们两人接到命令之后,就马上去往京城城外的东便门码头。这是漕运到京城的最后一站,也是京城水路通往全国各地的最大码头。

两人乘坐马车到达这里的时候,只见这里船来船往,码头上人头攒集非常的热闹。

两人很是无聊的坐在马车上,等着船只的到来。尽管一路上两人已经聊了不少,但李焯还是谈兴正浓,跟贾琮商量起玻璃球生意的事情。

“贾琮,你跟我说实话,你是如何知道这玻璃球的。我以前可从来没有听说过此物。”

显然李焯对于贾琮先前在永顺帝面前的那番解释便不是相信。

但在这点上贾琮可不会承认自己撒谎,只是说道:“我当初是在市集上确实见过有人卖这东西。我有些好奇,就特意找人去了解了一下,所以就知道了其中的内幕。你放心,到时候我们去找那些洋人谈判的话,肯定能够拿下来的。”

“你就这么有信心?”李焯马上反问。实际上他还真有些担心这次办不好差事。毕竟他也是参与者之一。何况,他也知道自家父皇,真的非常看重这次的谈判。至于原因吗?就是因为穷。

没错!永顺帝这个皇帝很穷。原先因为蜂窝煤的项目本可以有一笔收入,结果却是被太上皇挪用去修建花园子了。皇宫的内帑如今依旧只有几千两银子,想想就觉得可悲。真要说起来,这还多亏了贾琮蜂窝煤的生意,不然这几千两银子可能早就被太上皇给弄去嚯嚯掉了。

如今,皇宫内每个月妃子们、太监宫女们的开销就是上万两银子。眼看着再过十天半月的就到了发工资的日子,到时候内帑里就有些捉襟见肘了。永顺帝能不急着赚钱吗?

他也算是个好皇帝,若不然他一个皇帝有一千种来快钱的方法,比如卖官卖爵什么的,随便轻轻松松就能几十万几百万的入账。

但他是个好皇帝,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干不来这种事情。剩下的,他倒是想合法的抄一下哪个富得流油的王公大臣家的,只是上面有个太上皇压着。而且这些王公大臣们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比如贾家,不说四大王八大公,就单单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相互联姻,一个鼻孔出气,想要动他们哪一家都不行。

说到底还是他这个皇帝的帝位还不是很稳固,皇权还没有牢牢把控住。上面还有个太上皇压着他。

他也只能想点比较正当的手段来充实一下自己的内帑和私房钱,不然他堂堂一个皇帝,却没有多少钱,做什么事情都不顺手,后宫都可能不安宁,还怎么去做个千古圣君?

这些内情李焯都知道,贾琮也能大概猜得出来。像太上皇这么挥霍,皇宫里有多少私房钱都被霍霍光了。

“殿下,这群洋人都是唯利是图的商人。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另外,不得不说,他们都是非常有契约精神的,只要我们跟他们签订了正式的契约,他们基本上都不可能会违背。所以,只要到时候,我们跟他们谈好价格,签订契约就行了。”贾琮说得很轻松。

李焯尽管相信贾琮的能力,但毕竟对方可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西洋人,忍不住皱眉道:“你真的能够将价格压到每个玻璃球一钱银子?”

贾琮自信点头道:“一万个以上的话,一钱银子他们完全有得赚。而且这是一门长期生意,甚至只是很多项生意当中的一项生意,他们当然会同意。当然,若是你向他们表明皇子身份的话,我觉得这个价格还完全可以再压低一下。”

“真的?”李焯有些期待的问道。

贾琮点头道:“当然是真的。你可是我们大坤的皇子,而我们大坤土地辽阔,比起那些洋人的国家,我们这边一个州省都要比他们的国家大上许多。所以,他们肯定都会非常尊敬你,甚至觉得跟你这样的皇子合作是他们的荣耀。压价当然就非常简单的。而且,只要我们透露出跟他们长期合作的迹象,我甚至怀疑他们会直接以成本价将玻璃珠卖给我们。当然,前提是我们要让他们看到足够的利益。财帛动人心,他们也不例外。”

李焯虽然也是少年天才,但可不比贾琮妖孽,说到底他是真正的十岁天才,而贾琮却是假冒的,他的灵魂都快有百来岁了。李焯再天才,但对商业谈判什么的,可就不懂了。

“好。那这件事就全部交代给你了。到时候,就跟上前去会同馆找那北庆人一样,以你为主。”

“行。到时候就由我出面跟他们交涉。这事情很好办的。”

李焯见贾琮一脸轻松自信的样子,心情也是不由放松了下来。若是这次跟洋人做买没的事情也谈好了。那他在永顺帝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就更高了。他这个准太子自然地位也就越加稳固。只要找到合适的机会,让朝廷再谈议储的事情,说不定就能顺水推舟的推他上位。

李焯也没有再谈公事,反正跟贾琮坐在马车里无聊的很,便跟贾琮聊起了诗词歌赋。

这一聊时间倒也很快,半个多时辰就过去了。只是依旧没有见到了北民乘坐的船只出现,两人多少有些不耐烦起来。两人都不是那种可以坐下来等人等个一两个小时的。

李焯当即让人去查探,也就这时候运州那边来人禀告说,他们的船只停在运州休整了,可能要再过一两个时辰。

李焯和贾琮闻言差点骂娘。他们可不想再在这边傻等。贾琮当即便建议先去一趟曹府,让曹金亮先去联系那群洋人,先约好明天下午见面。

李焯当然没意见。于是,两人便乘坐马车去了曹府。曹府距离东便门这边可是不近,即便坐着马车也走了大半个小时才到。

听说李焯这位五皇子上门,曹府大门大开,曹金亮夫妇俩一起出来迎接,给足了李焯面子。贾琮也跟着沾了光,马车从曹府大门长驱直入。

到了曹府大厅门口才停下。

在客厅里落座之后,贾琮将事情跟曹金亮一说,曹金亮不由大惊失色。他真的不知道洋人的“水晶珠”是玻璃做的,毕竟这时候大坤的玻璃还没有普及,即便是他们这些富贵之家和王公大臣都不怎么知道玻璃是什么东西。

贾琮也算是给曹金亮一个面子,将这件事详细给他了解释了一遍,毕竟当时他可是非常看重他这个人的,死活要将女儿嫁给他,还要倒贴不少嫁妆。

曹金亮真没想到这件事皇帝亲自过问了,而且还差点闹出了大祸来,当即也是骂咧咧道:“这群该死的洋鬼子,一个个都装出老实人的样子,我还以为他们真的老实呢。原来是骗子。”

贾琮笑着摆手道:“他们倒也算不上骗子,毕竟做生意嘛,就是低买高卖。只是他们被我们识破罢了。所以,这次由我来跟他们谈的话,应该是非常顺利的。你今天就先过去跟他们说一下,约好了明天下午,我们去跟他谈。你也不要跟他们说明这其中内情。明天,我来跟他们说。”

“好。我待会儿就去跟他们说。”曹金亮见贾琮侃侃而谈,而且如今被五皇子甚至皇上其中,心中越发的喜爱和赞赏。暗想当初那个跛脚道士和癞头和尚倒是没说错。此子果然是人中龙凤,年纪轻轻就如此这般厉害,长大了自然更加厉害。

两人主要就是跟曹金亮说这件事,同时也是为了打发时间。事情谈完之后,他们谢绝了曹金亮的留客。从曹府出来,重新坐上马车,慢悠悠的往东便门外的码头而去。

这次两人到了码头,只等了盏茶功夫,总算是见到了长长的一条船队。

一直驻守码头的禁军马上便开始行动,驱赶和清理在码头上的人群,还没下船的人员或者还在卸货的船只一律都先留在船上,不准再下船。

码头维持秩序的巡检人员也开始清理出一大片可供停泊的位置。

十几分钟后,十几条承载五千北民的船只终于都顺利停靠在案,然后一船船的北民从船上下来。一些人到了岸上之后,直接跪地磕头,亲吻土地,失声痛哭。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人。

这番情形看得周围原本很有怨气的其他旅客商人都是一阵感慨唏嘘。滞留北庆为奴几十年的北民归来,这个消息也是很快就扩散了开来。

等这五千人集体簇拥在码头上,还真是黑压压的一大片。贾琮和李焯当即指挥着禁军,护送着这群北民往城外的安置村出发。也就十来里的路,真的体弱多病走不动路的,也有随后预备的马车等候,他们做为最后一批出发。

不少好奇心很重的人,都一路尾随而来,看看这群北民到底安置在那里。

等到他们到了安置村,看到那一排排整齐的建筑,霎时都震惊了。这样的建筑结构,在这时代还是第一次出现的。他们即便看不大出来其中的究竟,但单单看那砖瓦结构,就知道这些建筑很结实很保暖。等到他们知道这些建筑里冬天还有蜂窝煤取暖之后,就更加羡慕了。

比起京城外那些还住在真正窝棚里的人,这群北民实在太幸运了。要知道,这时代京郊很多乡村都还只是泥房子。砖瓦结构的房子无疑都是村子里的富户。

这消息迅速的传开,这些从北庆国归来的北民的待遇让很多人都非常羡慕。

永顺帝爱民如子的名声也是随之迅速的传播开来。这里面主要还是底层的百姓们自发传播的。少数当然是类似黑羽卫的特务组织帮忙传播的。

这也是永顺帝非常乐意看到的情形。他现在急需让满朝文武让天下人都服气的政绩。

这次解救回来五千被困北庆的北民无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政绩,而且比之太上皇还要过之。

此外,当然他也想赚个爱民如子的名声。不然,他当初可不会心甘情愿的给北庆皇帝写感谢信。毕竟,那么做多少有些低头服软的意思。但他这么做可是为了救回这五千大坤子民。那么他这“低头服软”就是爱民如子的一个更加有力的证明。(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