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书圣之道:王羲之传 > 玉汝于成

玉汝于成

王羲之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政务,操办司法,防灾救灾,兴修水利上,公务耗去了大半的精力。最难办的事,就是朝廷不断下达的征兵和赋税指标。自庾亮北伐到殷浩北伐,大量征发江左及会稽一带农民去打仗,劳动力的缺失直接导致农业的减产,而军需费用却不断增加,基层州县不得不加大赋税征收额度,人民不堪重负。有些农户不得不破产,像毋丘俭、卢循那样的大小起义此起彼伏,社会极不安宁。王羲之既同情农民的疾苦,又不能违抗朝廷的指令,身心如处夹板之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工作很难做。

殷浩北伐失败后,国家暂无征伐大事,山阴一带在征兵服役方面稍得喘息。羲之上任后,上书朝廷,陈述百姓难处,赋税得以减轻。对于大量犯罪者(其中很多是战争中在前线败散或开小差的),王羲之都给予从轻处罚,多数都是一边从事生产活动一边服刑,这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在前章所述《致谢尚疏》一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都邑人口稀少,以至于不像城市。经过治理,会稽一带的经济有了重生的气象。

政务之余,羲之的兴趣在书法和养生上。经过多年积累,切磋琢磨,心领神会,不断完善,他的书法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存世的王羲之书法理论著作主要有《自论书》、《题卫夫人笔阵图》、《书论》、《笔势论十章》、《笔势论十二章并序》、《草书势》、《用笔赋》、《天台紫金传授笔法》、《笔经》等。按照这个顺序,我们大体上可以看到羲之在书法艺术上强调什么,提倡什么。这也是魏晋时期中国书法史的发展脉络。

《自论书》可能是羲之写给一位亲友的书信,其中虽有“不让钟张”的意思,但也算不上自诩。羲之对自己的书法有恰当衡量,虽为夫子自道,其实很中肯。在说到前辈学书的刻苦勤奋时,羲之自语道:“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这也是实在话。从《题卫夫人笔阵图》,可看出羲之在书法上不断创新的胆略,而其舍弃姿媚、力求淳古、寄情拙朴、涵蓄气韵的审美取向,是从卫夫人的书法基础上完成的超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艺术本身的基因推动着王羲之去追求更高的境界。正所谓: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

《书论》则强调了创作的基本要领和心态:“意在笔先,字居其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该篇文字对字的大小、长短、强弱、偃仰、疏密、曲直、欹侧、起伏以及横竖相向、明媚相成,都作了富有辩证意味的阐述。《笔势论十章》、《笔势论十二章并序》,则详细讲解了形态、节制、观形等有关书法艺术的方方面面,而他所强调的,是悟性。至于《笔经》,强调的则是神采和气韵,不再提及具体的笔画、结构、字距、行距了。

以上作品的真伪,有些争论,仁仁智智,各有说辞。

下录的三篇,是争论较少的。(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