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田园娇妻娇滴滴 > 第一四一章: 控制住灾情

第一四一章: 控制住灾情

安心在回程的途中,青阳国北方干旱的消息已经传遍,她很有先见之明的在路过南方的城镇时快人一步,将粮食按市场价收购,如果是现在的话,那粮食的价格就不止翻一倍那么简单了。

不知道那些兴致冲冲的将粮食卖给安心的粮铺老板会怎么想,反正她买完就走,从不逗留。

京城的城门外,由于朝廷的出兵镇压,那些逃难闹市的难民们终于安静下来,袁怿领着军营里的将士过来给他们搭了草棚子,白天的时候能遮遮强烈的日头。

难民的数量果然如慕屹所言,一天比一天多,好像这些受灾地区的难民们都喜欢往京城跑,因为国库的粮食就在京城,他们生怕朝廷将他们遗忘了。

殷离已经派了凤吾南下,拿着他的手令去争取一切能争取的资源,大队人马下去,路途遥远,恐怕要花比平时更长的时间,希望京城里的物资能够支撑到他们回来吧。

城外已经如此了,可京城城内却依旧繁华升平,大家都若无其事的生活着,好似这次的旱灾对他们来说毫无影响。

安然也每天待在小店里,给那些千金小姐做着甜品,听她们谈天论地,莺歌笑语,即使他心里着急,又有什么用呢?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

慕屹每天去城外都会路过“一点时光”小店,每次他都进来和安然说说现在外面的情况,因为他知道,是安然最先发现北方干旱问题的。

“这次的受灾范围太大,皇上已经派人将粮食运到各个地方的县衙,分给下面受灾的百姓了,只是这些粮食本就不多,不知道能不能够撑一个月”。

慕屹脸色复杂的说道,他这些天在前线忙活,所有的情况他都清楚一二,国库里的粮食更是众人关注的重点,他怎么可能不清楚。

就是因为众人都清楚,所以即使现在已经为难民们设了粥棚,搭了草屋子,但他们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控制住了,一旦国库里的粮食用完,那将会掀起新一轮百姓暴动。

“京城里那么些朝廷官员,难道还不能凑出点粮食?”在朝中当官的,哪个家里没点田地,难道皇上会就此放过他们?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粮食会发霉,可是银子不会,有钱还担心买不到粮食?”慕屹跟他普及那些当官的人的思想,存粮食的那都是下面的小官才会做的事情,京城里那些老狐狸才不会随身带着粮食呢。

“唉,这次啊,仲离不知道能不能挺得过咯”,慕屹忍不住唏嘘,他们心知肚明这次的事情有多严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水源问题呢?”安然心中自有思量,粮食的事情他们还有底,只是干旱带来的除了缺粮之外,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缺水!

慕屹耸耸肩,好似对这个并不是很担心,“仲离已经让人去做蓄水准备了,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蓄水!现在?”听了慕屹的话,安然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对啊,怎么了?”慕屹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惊讶,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安然轻呵了一声儿,感情他们是干旱了才想起来蓄水,所以旱情才会越来越严重,“没什么,你们开心就好”。

“莫名其妙”,安然一副嫌弃他们是智障的表情结束了两人之间的对话,慕屹被他搞得莫名其妙,只能找借口出去干活儿去了。

“星星来,三号桌”,安然做好手里的甜品,对着一直在帮忙服务星星点点喊道,安心不在,这两个小鬼头倒是帮了他很大的忙。

殷离一直在外负责安排处理灾民的事情,皇宫里的老皇帝因为灾情的事情憋了好几天的怒气,最近几日他用他强硬的手段将涉事阻拦奏折的所有官员揪了出来,一天一个的在哪儿审着,将他的怒气全部发到他们头上,这才顺心了些。

此事几乎牵连了户部大大小小的官员,这一下子户部就空了下来,刘鸢鸢作为户部尚书的女儿,即使嫁到了太子府,也难以幸免,在京中受尽了冷眼。

刘鸢鸢一直想找机会去求求太子,让太子去跟皇上为其父亲说说好话,将他们刘府一家从大理寺的天牢里救出,可太子这几天连个人影都见不到,她真是求助无门啊。

殷离每天守在城门口的将军亭里,吃住几乎全都在这儿,一来他想与百姓同甘苦,二来是想尽自己所有的能力,安抚好这些难民,也试图劝说他们,让他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去。

可他的办法似乎没有什么作用,除了前几天他还出现在难民营之外,这些天他是跑上跑下,为了粮食的事情想尽了办法。

“殿下,城门口的难民已经累计达到一万五千多人了,要不是国库里的粮食下乡及时,怕是不止这个数”,袁怿皱着眉头跟殷离说道。

每天看着城外一大片一大片喊饿的难民,简直比打仗时看到对方五万精兵都还要心累,看到敌人他们还能提剑杀敌,可面对难民,他们只能供着养着,还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定要保证粮食准确无误的下乡,先紧着那些相信朝廷的百姓”,殷离也是没办法,下乡的粮食比较重要,这是保证难民不会再增加的唯一办法了。

“殿下,国库里的粮食只怕不够撑一个月了”,袁怿低下头无奈的说,这无疑是在逼他,就是太子也不能凭空变出粮食啊,他只是无时无刻在提醒自己,也提醒太子罢了。

“凤总兵走了有一个月了吧,现在......”,殷离自顾自的喃喃自语,这个时间凤吾那边的人吗怕是刚到南方,收购粮食再回程,无论如何都来不及。

他现在有点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听安然的,如果听安然的早有准备的话,他们现在也不至于这么被动了。

“殿下!”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马还未完全停下,一个皇宫侍卫模样的男子便飞快的从马上跳下来到殷离身边跪下,“殿下,皇上有请!”

得到传令,殷离匆匆离开了城门将军亭,马不停蹄的往宫里赶,难道是又出了什么事儿?

一路毫无阻拦的来到御书房,拜见的话还没说完,老皇帝已经将问题拿出来了,“太子,这是朝中最新的折子,你看看”。

殷离接过老皇帝手里的折子用眼睛扫了一下,他的眉头越来越紧,脸上的沉重又多了一分。

折子里禀报的是关于水源的问题,京城五月余未有降雨,京城里外的河流逐渐干涸,眼看就要干透了,如果老天再不降雨,青阳国怕是要完!

“父皇,儿臣一个月前已经派人在贝川河上游截流,应该还能应付一阵子!”贝川河是京城外围的一条大江,是京城百里开外所有百姓的主要用水流干之一。

所以在发现旱灾的时候,他就已经让人去做蓄水准备了,现在应该能留住一些水源。

老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才稍微宽慰了些,总好过什么也没准备好吧,“一定要确保贝川河不断流!”

“父皇,粮食这边可有进展?”目前最刚需的还是粮食,老皇帝这些天见了那么多户部的人,不知道有没有从那些人嘴里抠出点粮食。

提到这个老皇帝又是一副恨不得杀了那群官员的表情,“朕当初真是看走了眼,那几个顽固老头,竟没一个能给朕好消息的!”

这么说来,想要从户部那边再抠出粮食是不太可能了,既然户部希望都不大,那其他的工部就更不可能了。

现在只剩下那几个有百年家业的侯府没问过了,希望他们能给点好消息吧。

京城中的那几个侯府都是历朝历代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家族,在朝中他们有的人谋了个一官半职的,有的即使身上无官职,在这京城之中地位也是高高在上的,就连皇上做事也要考虑他们三分。

这些百年侯府中,辅国公府、慕府、程府和叶府这四大家族最为有实力,他们在青阳国各自领跑某一产业,而与粮食有关的产业当中,非程府莫属。

据记载,程府每年上交的粮税都是青阳最多的,单单他一个程府所交的粮税,就占青阳国所有粮税的两成多,粮食产量可想而知。

这么大一个家族产业,若是程府能够将粮食用于这次的救灾,皇上和太子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可是灾情都发生这么久了,那程府的人可是一个都没到宫里露过面,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可把老皇帝气坏了。

他又不能直接下旨去将人请来,程府的老太君是个厉害的角色,她经历了两代君王,曾两次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她手上现在可是有两朝先帝的圣旨,谁也不敢对程府不敬。

正因为如此,程府现在的小辈们一个个眼高于顶,家中即使无人在朝中任职,那也是走到哪儿都不落人下风的主儿。

不过,即使是先皇,想要请得程府出手相助,也是花了不少代价的,只是不知道到了他这儿,程府的老太君会出个什么样的条件。

“太子,这几天你找时间去一趟程府,听听他们有什么要求!”老皇帝不得不亲自派太子过去,这么做他们皇家的脸自然不会太好看,但这个诚意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是,儿臣领旨!”殷离也听说过一些程府的事情,以前他从不关心这些,以为他太子府怎么也不会和程府有关系,但是,他错了。

现在,他不正是要主动去程府了吗?(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