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拨乱反正在宋朝 > 第六十三章朝堂

第六十三章朝堂

[[[CP|W:250|H:396|A:C|U:http://file1.qidian.com/chapters/201212/19/2385196634915269847978750343641.jpg]]]

鲁智深与林冲两个深知朝廷兵将的人将这原本不为下层普通人所知道的事情这么一说,顿时这分金大厅之上一片寂静,这时那坐在上首的周宇又开始说话了。

且不说这周宇等人在梁山之上商议那晁盖来投的事情,在那大宋的心脏,东京汴梁的朝堂之上,一场关于剿匪的事宜正引起了那安坐天下许久的皇帝赵佶的注意。

这一天皇帝赵佶朝议,有江南之地的表章已经传了过来,上面说的是由于那花石纲之事,这江南民心沸腾,多有不稳之式,多有乱民借口花石纲之事落草为寇,对抗官府,如今在江南一地,这草寇居然在青溪全歼两浙路常驻宋军五千人,击杀该路睦州兵马都监蔡遵,唯有颜坦只身一人逃脱。(在真的历史当中这一件事情是发生在方腊起义的时候,为了剧情的需要所以提前出来,还望各位行家不要见怪!)

这赵佶看了表章,脸色大变,也不知是怒还是怕,这道表章一上,让自己满以为天下太平的景象完全破灭了,旁边御史自有那忠耿之人,立刻有了动作。

这御史乃是赵挺之门下,这赵挺之本是当今的清流领袖,早就与那太师蔡京势成水火,势不两立,想那花石纲本就是蔡京所操控的,如今惹了大乱,怎么会放弃这么一个打击政敌的好手段,所以早就有了准备。

那御史之前就得了赵挺之的告诫,看准机会就立刻跳了出来,大声奏道:

“陛下,青溪一战,兵马都监五千余精锐出战,不想全军覆没,此为大罪,若不降罪,只恐寒了天下臣民之心,蔡遵以死,这颜坦当为死罪,还请陛下立刻下旨捉拿颜坦!裁撤苏杭应奉局,停花石纲!”

这御史话未了,那坐在宝座之上的赵佶的脸色就有一些微变,这捉拿颜坦是没有问题,现在正缺一个替罪羊,但是裁撤苏杭应奉局,停花石纲这是绝对不行的,而还没有等赵佶说话,就有一人跳将出来,大声喊道:

“李御史此言差矣,虽是兵马都监统帅兵马出征,但兵马都监终是知府的属官,此战之败,知府难辞其咎!要知道,如果不是那直府下令让其带兵出城,如果依城据守,恐怕还不会有此大败,况且兵马都监统率千余男儿,浴血奋战,虽不敌青溪贼人,亦不曾弱了我大宋官兵的名声,直至战死沙场,仅有一人生还,若因为这样的原因见责,还要降罪,那天下将领哪个还愿意统兵出战?”

这人当真厉害,三言两语就将那两浙路睦州兵马都监的问题摘了一个一干二净,倒把他们的上司,那份属清流赵挺之一派的,睦州知府给绕了进去,同时将那花石纲的问题给彻底的忽略了。

听这人,这么一说,那赵佶的脸上不由的露出一丝笑意,想那冯御史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看见那赵佶的笑意知道不能在花石纲上再做计较,他便将头一扭,看了对方一眼,冷冷笑道:

“刘大人是糊涂了,还是真不懂兵事?四千余悍卒,百余骑兵,居然让一伙江南草贼打得全军覆没,这可是江南的草寇,又不是北方蛮夷,难不成那伙草贼已经凶悍到连官兵都不是对手的程度不成?若天下的兵马都监都是这般模样,那有朝一日,外敌来攻,我大宋又该用什么样的人来抵挡?难道打了败仗,没有罪过,反倒有功了不成?”

刘大人面色变了一变,嘴巴动了动,却没有说出什么话来,对方的话也实在是太尖锐了点,让他没有什么辩驳的接口,不过对睦州府有意见的人显然不止一个,早有人忍耐不得,又跳出来大声道:

“便是兵马都监有罪,那睦州府就没有罪过吗?打了胜仗是州府指挥若定,打了败仗知府便半点关系都没有。若依着冯大人的话,怕是才寒了大宋将士的心罢。”

众人抬头看去,面色都抽搐了一下,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枢密使童贯。童贯这番话显然说到了武将的心里,在场的武将一个个都面露感激之色,都有还是枢密知道我们苦楚的感觉。

童贯嘴角微露笑意,向众多武将微微点头。他心中算得明白,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文人的认可,如此这般,还不如和武将贴得近点呢。

童贯他自己想的清楚,自己乃一宦官出身,无论怎样做,都不可能融入那清流之中,在那些清流的眼中不过就是一个下三滥的阉宦,还不如一心与那军官打交道算了。

因为只要西北边军依然支持着自己,这么一个太尉,那朝廷中那些只知道钩心斗角的清流便拿自己没有办法。一切,都要靠实力来说话。

这时那殿帅府太尉高俅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的光芒,他有些惊疑的忘了一眼童贯,心中充满了疑惑。童贯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可是将自己放到了天下文人的对立面,他究竟打了什么主意?

而之前一直没有做声,为了这花石纲之事,一直避嫌,低着头,仿佛要沉睡一般的蔡京在听到童贯的话后,身子也不禁轻轻的一震,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的光芒。

要知道这大宋和前朝不同,大宋重文轻武,武将在朝堂上几乎没有话语权,童贯这么做,他究竟打了什么主意?难道他真的下决心要与文官决裂了。

而坐在宝座上的赵佶,听了童贯的话,不由的眼中闪过一丝怪异的光芒,他看了童贯一眼,嘴角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似乎赵佶倒是很希望自己的手下臣子互相敌视,这也许就是帝王心术吧!

听到童贯的突然发言,这让原本心中有数的赵挺之一下就觉得有一些不对,那赵挺之看了童贯一眼,微一踌躇,刚想要说话,那边一人突然大喝道:

“童枢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你说天下文人都抢了武将的功劳不成?”

众人急看去,但见此人威风凛凛,相貌堂堂,正是天子宠臣殿前太尉宿元景。此人既不与蔡京相和,又不是赵挺之一脉,他身边自有一班人马,虽不似前两派那般强大,但因为独树一帜,又得天子宠信,倒也自由自在。

这宿元景对于那兵将也是看不太重的,认为不过是一群靠蛮力的丘八,他心中对于那前代的宰辅韩琦倒是分外的敬重,十分赞同那翰琦打压当时的宋朝名将狄青所说的话,所以如今一见童贯居然要为武将张目,他就要说话了。

那童贯看了一眼宿元景,淡淡的说道:

“宿太尉,现在是朝议睦州府剿匪不利之事,你怎么扯到知府和武将的身上了?我可承受不起,难道你们就文官是陛下的臣子,难道我等武人就不是了么?”

他童贯在天子身边呆得久了,心思深沉,也不刻意攻击对方,反正朝廷中谁都不是傻子,都能听出他的意思,果然不出他所料,他方才那几句话,倒似宿元景在有意挑拨文武将领的关系一般,一时间,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宿元景知道此时不可示弱,若是示弱,自己这一系的人怕也失了锐气,只听他沉声道:

“睦州知府,公忠体国,若因小事见责,怕是失了天下士子之心。”

童贯微微笑了一笑,也不说话,恭敬的退回了班里。剩下的事情用不着他说,自然有人出头果不出他所料,这边高俅重重的咳嗽了一声,慢悠悠的站出来,轻声道:

“如果因为以前的功劳,就可以免受责难的话,那谁都可以心安理得的打败仗了。”

赵挺之眼中闪过一丝凶光,他恨不能将高俅撕碎了。这家伙太歹毒了点,他难道非要致睦州知府于死地不成?又或是他已经有接替睦州知府的人选,才会这般这般积极不成?他再也忍耐不住,重重的咬了咬牙齿,大步走了出来,看着高俅,冷冰冰的道:

“此次大战,睦州府不过镇守城池罢了,睦州军事,都归兵马都监所管,如果说连坐的话,睦州知府倒是大罪。”

说完,他看了其他人一眼,嘴角带着玩味。他身边那些人也都哈哈笑了起来,他们之间什么关系都没有,谈什么连坐?赵挺之面带笑容,接着道:

“不过睦州知府也不是一点罪责都没有。毕竟兵马都监归他管辖,兵马都监吃了大亏,他岂能不负半点责任?”

说罢,赵挺之望着皇帝赵佶,恭敬的道:

“陛下,臣以为睦州知府有罪,但不是大罪,若是因此而拿他制罪,难免寒了天下士子之心,臣以为莫不如让他戴罪立功,剿灭青溪贼寇。如果他再失败,再收拾他也不迟。”

众官见赵挺之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意见,立刻乱成一团。众人心思不一,吵吵嚷嚷,如同市场相似,这时那赵佶轻轻的笑了笑,咳嗽了一声,那些官员的耳朵竟似能和蝙蝠的耳朵相比,听到了这声音,立刻都不再做声。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