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青山深处 > 第三十七节 福泰楼

第三十七节 福泰楼

枪有点冷。

或许是多年没有真正拿过枪的缘故,封常清上楼时忽然有一种怯场的感觉,就像当年在新兵连第一次打靶一样。

这只是又年轻过一回的感觉,50岁的封常清安慰自己。

他把并没有松掉的十五公斤消防包的带子重系了一遍,沿着逃生通道残破楼梯,一层一层往上爬。每一层楼,他都停留五到七秒,观察地上的废墟和灰尘。楼顶部署着CB师IE团三营的观察哨,在IE团团指报备到的情况里,观察哨有一个炮兵、一个防空兵和两个步兵。脚印很容易辨别。当爬到心脏开始不堪重负时,他突然看不到脚印了。脚印不是被抹去,而是通过某种人为制造的正常事件,巧妙地掩盖或打乱了。如此手法,对84年的“成都军区优秀侦察兵”来说并不陌生。

总参二部五局(特勤局)喜欢用有实战经验的教官,但中国这支军队已经很多年没打真仗,所谓“实战经验”无非就是84年到老山转了半圈挨完两枪回来、86年穿插越境途中跌破脑袋或者九十年代与印军边防部队遭遇时严守不开第一枪纪律被打断腿之类的,真正身经大小十余仗的老侦察,要么像李正太、封常清一样老老实实挂着勋章到部队谋个好差,要么因为话不投机半句多,早早领完17块钱解甲归田。正是那些所谓“经验”经前南斯拉夫或以色列观摩归来的少壮派之手,经一番现代化改造,便成了金科宝典。

观察完这些看似老道的手法,封常清关掉81-1自动步枪的保险,就在做完这个动作后不久,一根枪管突然抵住他的腰。

“谁让你上来的。”拿枪的人问他。

这个问题简单直接,过滤了太多可能会浪费时间的信息。他感觉此时用枪对准他的,可能不仅一人。

“中队长刘‘大炮’。封参谋长给中队值班室打电话,说这里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消防特勤队员,我是三中队二排一排班长李荣,三级警士长。”

武警丽江消防支队支前特勤中队真有个名叫李荣的三级警士长,这名老消防员在一次防空洞倒塌事件中因为对施救方案存在异议,与现场指挥的某步兵营长当面顶撞,结果被调到城郊守仓库。花莲消防指挥所将处理决定送到CB师司令部军务科报备时,封常清正好在场。至于那个电话,封常清在失踪以前的确打过。

“为什么不是作战科长转达命令?”

“不清楚。”

不清楚很正常,区区一个班长不可能闲着没事去关心机关里的办事程序,更不可能知道师参谋长已经失踪。拿枪的人不再问。却有另一只手,拿走了封常清的枪。

“没开保险。”旁边那人说。

拿枪的人将枪管绕着封常清的腰,走到前面来,摘下消防盔。

这张脸脏得不能再脏了,油烟,烫痕,以及每次刚要好好擦一把就要马上投入火场的焦躁神情。

拿枪的人在打量着封常清,封常清却不耐烦看他,而是将目光放在摇摇欲坠的窗台,和已经堵塞的通风口上。

其实封常清认识这个人,他叫陈诚,原本只是ID团里最普通不过的新兵,因为林兰亲信肖杨的赏识,现在是CB师里最有前途的连职干部——没有之一。封常清不明白,肖杨那个小青年怎么真敢把红蜘蛛交给这么一个小屁孩。

这小屁孩子现在正学着老兵的口吻,老气横秋地对封常清说:

“回去跟刘大炮讲,这里如果再有需要,会由杨副师长或肖副参谋长直接下令,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仍是作战科长转达。下楼悠着点,老兵,遭遇敌特来不及开枪的后果可比走火严重得多。”

封常清从陈诚手上拿回枪,发现保险已经打开。

“从19岁起,我每天都在打仗。你们的战场不会比火场更复杂。”封常清说完,扭头下楼。

标准的老消防员的口吻——陈诚对此深信不疑。

花莲工作队B队指挥组就设在警戒组拦下封常清的楼层里。

肖杨将“林指”明确由工作队直接指挥的单位和人员分成了A、B两队。A队由师直警卫连四排即原ID团荣归人员组成,由肖杨亲自带领,随车护卫吴品;B队由师通信科副科长陈天华、ID团特务连副连长陈诚、工作队通信军士李雷、“红蜘蛛”花莲特遣组以及从花莲驻军抽调的专业骨干如火箭筒手王海龙等组成,陈天华领衔,陈诚辅助,负责高空监视和定点支援。

高空监视是陈天华少校的专长。

这位原属伊犁市国家安全局的“警转军”干部有多年的反恐怖侦查与行动经验,从波澜暗涌的内地到明火执仗的国境线,从人员庞杂的多民族城市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滩,都留下他的足迹。用王达明少将的话说,“当庭车常在京东唐人街醉生梦死、肖杨在高校讲台慷慨激昂的时候,陈天华正在飞机上拉屎、火车站泡面、越野车里补觉,每天身上两条枪,醒来就红着眼死盯热成像。蹲点枯守时间长了,说话不太利索,但盯人盯点没问题。”

陈天华从堵了半年的卫生间里面色惨然走出来的时候,陈诚看到蹲坑旁多了几滴鲜艳的血。

“前天不是给过你化痔丸吗?”陈诚问。

陈天华没答话,只是报以询问的眼神。

陈诚讪讪道:“就楼道口。上到5层就被摄像头发现了,我观察他上楼的样子似乎没有警惕性,对了,连保险都没开。原计划里有调消防员,后来参谋长失踪,肖团长临时改了。作战科可能还没来及取消调遣。最近师机关累趴、饿趴了不少人,信息上传下达存在漏洞,你知道的。”

陈天华一边听着,拿起轻飘飘的水壶,舔了舔盖子,又放回去。放下水壶,他喘了两口气,指着靠在墙边打盹的红蜘蛛们。

“1号、5号,把他追回来。”

不等陈诚反应过来,屋里已少了两人。

“哪里发现的问题?”陈诚不安地问。

“暂时没发现。”

“........”

“没有让进来就放出去的道理。”陈天华终于肯多说几个字。

“追回来怎么办?我们人手太少,不可能分心盯着。”

陈诚说的是实情。B队不到十个人,却盯着至少七处可以威胁到护卫车队的位置,还得提防刚刚从“海鹰”舰载直升机上下来的不速之客。整个CB师、整个花莲都缺人,有些减员严重的连队甚至把伤员都算上也凑不齐半个编制。为了确保物资空投计划能如期完成,师级预备队已缩减到连级规模,连应付一场预料之外的小战斗都倍感吃力。敌人的情况其实也没好到哪去,据情报科汇总的资料,高雄兵变的内耗已使叛军基本丧失机动能力,A国海军陆战队不得不一再压缩东线预备队的规模,抽出更多兵力来填补高雄城防的漏洞。花莲战况无论对敌对我,都可以用“糜烂”二字来概括。

“少塔玛费话!我说怎样就怎样!”

陈天华突然神经质的咆哮,惊醒了正在梦中与敌人搂火的火箭筒手王海龙。几乎是在眼皮跳起的那一刻,王海龙操起火箭筒,跌跌撞撞地朝预设射击位跑去。

“来了!敌人来了!我看见好多坦克!”王海龙这么喊。

当陈诚想要阻止时,已经晚了。

“猛虎”师配属CB师装步分队的一名年轻排长正敞开步战车顶盖,向空中低空通场检视而过的“小羚羊”轻型直升机挥手致意,却不料一枚*俯射而下。这场来自防御圈内部的爆炸,惊呆了信义国小周边所有的人。当负责现场指挥的IE团三营营长撕声裂肺地怒问观察哨“敌人从哪冒出来”的时候,部署在福泰楼附近街头固定工事内的87式25MM双联高炮已调转炮管,对准那个刚刚发射一枚*的窗口,突突突突.......

“三营、三营,是敌人反补了吗?”

“还不清楚。我正组织火力......吱、吱......对,我正组织火力压制......嘎......”

“真机八操蛋。”肖杨摘掉话筒,从特护坦架旁挪到驾驶舱,拍了拍车长的后背,“停停,先停一下。”

“现在不能停。”

“我叫你停车!停车——马上!”

车长将车载电脑显示屏转过来,指着说:“连指挥车发回来的数据,你看。前面的固定25mm高炮正跟旁边的福泰楼搂火,有可能是敌人老A的渗透分队。我们正在通过的这一带,环境比那边还要复杂,可能也有预埋火力。这时候停车就是找死。师长就躺在我们车,我不能让师长出任何问题。”

“你肯定是福泰楼?”

“是福泰楼。刚才我们连在前面有一辆车被*击中,车载信息系统直接就来了反馈。”来自“猛虎”师的09式步战车车长解释道:“我们连的数据链跟CB师的老系统不匹配,所以连里各车比三营长更早知道情况。我肯定是搂火的是福泰楼。”

“那还愣着干嘛?赶紧通知三营——算了,给我。喂喂!三营长、三营长,马上停火.......草,我知道这是装步连的频道——我是肖杨,刚才用15瓦单兵电台跟你说话的肖杨——我命令你马上停火.......我说停火没听见吗?楼上是自己人!”

“你搞错了吧?副参谋长。楼顶是有我们的观察哨,但其它楼层没自己人。敌人一动手就摧毁了我们一台车,打得很准,一定是渗透进来的老A。”

“出问题我负责!我叫你停火!马上停火......快!加速,各车加速向前!”

“停车还是加速?”车长一时没反应过来。

“李.......”

“加速——混蛋!”

“......李......”

“刚才谁在说话?停车!停车!”

2辆装甲救护车、2辆09式步战车和5辆“勇士”越野车,在距信义国小预设空投场约两公里的地方,骤然止步。

由原ID团荣归人员组成的师直警卫连四排一下车,便挥舞着“纠察”标志杆,将零碎部署在街道两侧的步兵赶出“警戒圈”。两辆装甲救护车同时打开后舱门,卫生兵在军医的指引下,将躺着假人、挂着吊瓶的坦架推出来,进行车辆互换。其中一名军医则拎着医护器械箱,从三名并排站立的警卫连战士身后跑过,飞快地钻进担负武装护卫任务的步战车。

“教授。刚才师长说话了,好像是一个‘李’字——这很重要。”

“肖杨同志,不管他说了什么,都有可能引起误判,因为他的脑电波极为杂乱。另外,心率仍然很不稳定,如果此时加大镇定药物剂量,很有可能刺激到心脏,加重伤情。”

“他活着比任何事都重要。”肖杨果断打消用药物“叫醒”的念头。

这时,吴品的嘴唇又动了。

“李.......”

“各车发动机全部关掉!”肖杨下令。

引擎熄火后,军医将耳朵凑近全身插满管子的吴品,一边看着显示屏上跳动的曲线,一边轻轻呼道:

“吴品、吴品......师长、师长......老吴、老吴......”

“李......”

“老品,我是李正太。”军医说。

吴品的手抖了一下。脑电波在爬升到一定高度之后,迅速回到之间的位置,平缓地,继续下沉。

军医看了肖杨一眼。

肖杨想了想,小声说道:“吴师长的夫人也姓李,叫李茹。”

这时,卫生兵找来了纸板和笔,递给肖杨。

军医把手探上去,缓慢地摸索着吴品的每一个指头,一指一指地轻柔地交错。尔后,他又继续用同样的节奏和相应的口吻,试探着呼唤。

吴品的手开始动了,不像之前那样反应激烈。

“雪儿。”吴品呢喃。

“........”

肖杨飞快地纸板上写道:“女儿吴雪,母亲其其格,父亲吴雄。”想了想,又补充了一项,“幼名,乱乱。”

军医稍微提高了语速和节奏,继续回应道:“乱乱、乱乱、乱乱。”

“阿爸。”吴品回应。

军医感觉到他开始有些紧张。

“马......阿爸.......马。”

军医将脸微微侧过来,看着肖杨。肖杨写道:“马镇山?”想了想,又在吴品父亲的名字旁边加了几个字,“骑兵团长。”

“乱乱要骑马,是吗?”军医慈祥地问。

“马.....呵.....骑马......乱乱骑马......阿雄骑马.......找其其格。”

军医犹豫了一会儿,说道:“其其格,不见了。阿雄,去哪?”

“去哪?”

军医面露喜色,“其其格不回来了,阿雄也不回来了。”

“不回来了?”

“心跳加速了!”卫生员低声提醒。

军医无动于衷,继续说道:“回不来了。死了。”

“杀!”吴品突然说,“杀杀!”

肖杨已脸色铁青,军医仍恶狠狠道:“杀谁?乱乱,最想杀谁?”

心率警示灯“噌”地亮起。

肖杨一把把军医拉开。专业技术大校、前方医疗组组长、总后卫生部专家等等,没有一种身份能阻止肖杨这么干。若非卫生兵眼疾手快,这位五十多岁的教授差点就在冷峻坚硬的装甲车里摔个头破血流。

“各车继续前进,不到国小操场不要停!”下完这个命令,肖杨中校才对专业技术大校说:“你不是医生,请回吧。”

工作队B队是秘密进驻福泰楼且受肖杨单线指挥,不与驻防信义国小附近的IE团三营发生直接联系。为避免发生误会,肖杨事先也给三营长下过明确而简短的封楼命令。

三营长对福泰楼上除观察哨以外的一切毫不知情,但停火命令一下达,他马上就意识到这可能是严重的误击事故。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的。战况最激烈时,或战场突然平静过一阵后,往往会有一些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突然“断弦”,导致误伤。

然而,当25MM高炮、12.7MM重机枪和几十条5.8MM自动步枪相继停火之后,福泰楼里却传出短促而紧凑的枪声。

不是说自己人么?怎么外面已经停火,楼里却打成一片?

三营长表示费解,离福泰楼最近的三营九连连长绕东昂直中尉更加迷糊。

福泰楼是信义国小空投场周边乃至整个东一区最高的建筑,上可威胁中低空的攻击或空降机群,下可压制地面,表面上看,是兵家必争之地。实际上,正是因为它太高、太显眼,从战争爆发初期空降15军急袭花莲时起就被敌我双方的武装直升机、加榴炮、坦克炮、高射炮(平射状态)、火箭筒及各式步兵单兵火器掏得千疮百孔。CB师换防进驻花莲后,主持花莲某地下仓库秘密施工的总参直属某工程旅首席工程师,曾专门对这幢楼进行过战术利用可行性评估,得出了一个与工科格格不入的艺术化结论:“可能一枚155炮弹就塌了,也可能一千枚都搞不定,反正我看不明白”,总结起来三个字——“天知道”。

花莲保卫战持续至今,东一区控制权已几度易手,敌我双方在对待福泰楼上存在惊人的相似:进攻时象征性用中大口径火炮轰几下,布防时用一至两门(辆)小口径高射炮或骑兵战车盯着,撤退时在主要楼道埋几颗*走人。对于这幢“鸡肋”楼,敌我双方都不敢派兵进驻,也舍不得耗费人力、物力击垮,但又不得不重视它的存在。

战司向花莲守军下达空投计划后,CB师为确保空投场周边中低空机群和吴品护送车队的安全,从驻防部队中精挑几名分别来自炮兵、防空兵和步兵的敢死队员,组成了福泰楼观察哨。观察哨登楼之际,第二副师长杨希山拎着从QI旅带来的最后一瓶茅台酒赶到前沿,为观察哨成员壮行,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势。消防特勤中队完成踩点和部份楼道清障作业后,观察哨开始登楼,哨长扭头便对站在87式25MM高射炮前的三营九连连长绕东昂直喊道:“如果敌人老A摸上来,你们可千万别上当,也别当哥几个是自己人,直接用双25狠狠干!哥这辈子赚他一队老A也值了!”

自观察哨登楼后,福泰楼上不再有自己人,这是我东一区驻防部队内部的约定。一旦楼上发生直接威胁到空投计划的情况,正确地说法,是直接用分别部署在南北两侧的两门双25高炮逐层清扫。

可现在楼上搂火了,一搂火就干掉地面一辆09式步战车,三营九连憋着一肚子火奉命无条件停火后,楼上仍然打得激烈。更为诡异的,部署在楼上的观察哨却说一直没有遭到攻击。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搂火的是8层、9层,敌人的枪声比咱们的多,”连指导员听出了情况,“既然不让开炮,那就只能增援了。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看车队开过来就火箭筒被干掉。”

“增多少够?我把一个连全压上,你能在上面全部展开吗?如果上去后只灭了几个炮灰,敌人加榴炮群趁机干上几发,你能撤得下来?”

“真塔玛操蛋!副参谋长不给开炮,也不让增援。明知道已经封楼还有人上去——这到底是哪部份?”

连指导员拎着95式班用机枪,在双25高炮旁边急得直打转。

“关键是敌人这股老A的胆子也很大。”绕东昂直摘下头盔,掏了掏头发里的灰尘。

连指导员嘀咕道:“敌人老A也有肯当炮灰的。”

“敌人老A什么时候上去、上了多少人,就没有人看到?”绕东昂直问部署在附近的暗哨。

“看到了。”一个兵抢过来说,“不对,就一个老消防上去了。我们一直在这盯着,再没有其它动静了。除非他们是从另一边挖墙进去的。”

“车队还没上来,再等等看。”

绕东昂直做完这个事后证明非常正确的决定,咬咬牙,扭头钻回交通壕。(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