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那一场不算约会的约会 > 第二十二章、国企与私企

第二十二章、国企与私企

张晓东见旁边问话的师兄脸上露出了疑虑的神色,不禁问道:“怎么了?师兄。有什么问题吗?”

“呵呵,没什么!”那位师兄随口说到。

“只是你们几个煤矿院校的毕业生,居然能被招聘进入咱们这家石油背景的国企,公司看来下了大决心和大力气啊……”那位师兄感叹到。

“哦,是吗?”张晓东感觉这位师兄话说了只有一半,并没有说透。

“不会又是虎头蛇尾,不知所终吧,呵呵,谁知道呢……”那位师兄自顾自的说道。

张晓东本来打算追问一下,但看那位师兄已经转身忙去了,看这情形,并没有要深聊的意思,于是也就作罢,转过身继续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忙活了一会,他不禁停了下来,思考起一些问题。

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制度死板,流程繁琐,等级约束严重等现象,国内某些民营企业却因为制度相对灵活、流程简洁高效,从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的相当抢眼和成功。

张晓东在实习期间,确切的说早在学校的时候,他就对全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做过一定的了解。

机械制造业在国家行业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支柱型行业,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机械制造业水平都会对该国的经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我国自然也不例外。

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经济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机械制造业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它也是判断国家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主要角色,一直都是由国企所担当的,民企发挥作用,更多的是要到改革开放以后了。

这其中给他形象最深的,却是湖南长沙的一家民营企业。

该企业在开拓某一领域的市场和产品时,常常不惜以重金引进人才,尤其是该领域的顶尖人才,专家翘楚,几乎都被收入囊中,再加上机制灵活,抓住了战略机遇,从而在短短的几年内,从一个初入行业的新丁一跃成为该行业的龙头老大,公司也由一个地方性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一个集团性的跨国公司,发展之快,简直是一步千里,让人瞠目结舌!

当时曾有媒体总结到: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两股力量:

一是有一些多年来全力以赴在产品技术工艺上钻研积累的老牌企业,他们推动了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其代表为徐工、柳工;

二是一些体制优、机制活、能够快速集聚产业资源新兴的民营企业,他们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实现快速扩张,其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长沙的这家民营企业。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抨击这家企业的做法,认为该企业只是利用体制优势占据行业资源,并没有做出技术积累,也没有做出产业贡献。

该企业发展的速度很快,是以产业资源的简单“拿来”为理念的,多年来,每一个新发展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从优势企业、积累深厚的企业,拉来技术团队,拿来成熟图纸,得以快速实现的。

这样做优势很明显,能够保证快速形成行业内已有的产品,但缺点也很明显:很难再进行创新。

因为拿来的成熟的图纸中,包含着原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非显性的原始创新成果,这包括解决过的难题,突破性的方法。所以成熟的图纸只是答案,而一个个答案为什么能够解决难题,解决的是什么难题,却是隐性的。

该企业自主创新的某型号产品推向市场后,曾被业内专家批判为,“只是原有产品的简单放大”,产品技术和工艺中的核心技术,自己并没有吃透,说白了,缺乏核心技术。

几十年来,关于国企与民企的孰优孰劣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过。其实,不管是国企与民企,两者均有各种的优点、缺点。

首先,国企的优点是很多的:

1、国企薪资待遇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加上各种补贴、福利,这些看得见得看不见的加起来一般比私企的高。

2、国企比较稳定。一般情况下,只要员工不是做错大事,不要犯原则性的错误,都不会轻易开除辞退员工。

3、“铁饭碗”,很多大型国企都是垄断型的,比如电网、烟草、三桶油、三大运营商等,员工薪资高且稳定。

4、国企声誉好。很多国企都掌握着国家的命脉,负担着国家的安全、经济、政治等的稳定,比如石油、矿产、军工、通讯,在这样的国企工作经常会冠以献身祖国“某某事业”的神圣使命。

但是,国企的缺点也很明显:

1、人事关系复杂,需要一定的职场情商,懂得一些与领导的相处之道。

2、工作比较单一,简单,对工作能力要求不高。

3、比较看重工作资历,所以想要晋升需要一定的时间。

反观民企,其优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

民企的优点在于:

1、机制灵活,能够紧跟市场应变,讲究实效,注重员工的业务能力,对学历、学校、专业等“硬件”看得较淡,关注员工忠诚度。

2、应届毕业生素质高,学东西快,对工作很投入,一旦工作能力和业绩获得老板认可,有望迅速获得晋升和加薪机会。

民企的缺点是:

1、相比国企,稳定性差,风险大,压力也大。

2、某些小民企不规范,甚至存在故意坑骗员工的现象。

那么,国企与私企,到底哪个更适合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呢?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恐怕当今社会的相关专家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吧。

正式进入研发部后,张晓东、陆剑飞、郑耀东和董乾坤等人都被分配到了新能源开发室,而一同进入研发部的其他研究生,也是三三两两的被分配到了其他研究室。

少不了有一些原来关系相处的好的,还有一些情侣,却都是被分开安置到了不同的科室。不过,好在大家都还在研发部的大楼里,相距不远,彼此相见还是很方便的。

张晓东四人由于特殊的原因,进入新能源开发室后,却是都被分配到同一个科室,并且安置在同一个大办公室里,这也让他们四人倍感高兴。

而这个办公室的规格,差不多有一个篮球场的面积那般大小。办公室里面错落有致、整齐划一的布置着二十几个办公卡位,每个卡位就是一个人的办公位置,相互两个卡位之间大约都相隔了一两米左右。

张晓东与董乾坤的卡位比较靠后,陆剑飞和郑耀东的卡位也想对靠前一些,但是四个人的卡位都是交叉布置。

科室应该是考虑到他们几人是新来的,便在他们每个人的旁边都安排了一个老员工。说是老员工,其实也就比他们四个人稍微大一两岁,早入职一两年而已。

新能源开发室,竟然是一个年轻人的科室,不过想想也是正常的:公司提出的多元发展战略,目前也只是处于试运行阶段,虽然现在是把摊子已经支起来了,人员也基本到位了,但是具体的效果如何,还要看后续的发展情况。

发展趋势符合预期,自然会加大人力物力,调配优势资源继续跟进,扩大战果。但是,如若发现效果不如预期,或者停滞不前,迟迟打不开局面,那么,公司则会考虑减少相关资源配置,甚至撤销相关机构设置。

目前情况下,尚属于新能源开发室开拓初期,具体的业务、市场等还处于摸索阶段,这个时候,也不适合上过多的人手,甚至是一些专家的跟进。

而且,从煤矿背景的专业院校招人过来,这些新入职的职员不但能够支撑前期的开拓市场业务的任务,而且他们可以利用自己以前的在矿业背景方面的资源,简直是一举两得。

记得在公司的新入职员工见面会上,公司总经理张总亲自莅临指导,并做了重要发言,表达了公司对多元发展战略的美好期许,并且鼓励他们这些新入职的大学生,要勇挑重担,继往开来,早日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为公司的明天奉献一份力量!

当时张总的讲话慷慨激昂,台下的人都是热血沸腾,磨拳擦掌,跃跃欲试。有公司一把手的大力支持,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

直至今天,张总当时的音容笑貌还一直浮现在张晓东的脑海里,让他激动不已。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