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土著与穿越者日常 > 第一百二十九章 神秘布帛

第一百二十九章 神秘布帛

雁门郡。

王贲亲自率领十万偏师的主力部队,始于雁门关,北上奔袭,行军目标是北面大草原,经过连续数日的急行军,最终赶到目的地沙陵城。

沙陵城,前方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军队行军数日,士气不高,身心俱疲,王贲决定先在城外扎营。

中军大帐。

王贲端坐正中,手中翻阅着一份份简牍,那是探子送回来的急报,双眼有神,专心致志,希望从眼前的简牍中,寻找最有作用的信息。

无意中翻起一块简牍,这是捷报!王贲眼前一亮:"蒙济不愧为后起之秀,年轻人冲锋势头很猛,还真让他在数日之内,收回了两座城池,杀敌数千,这第一战算是打响了!"

蒙济是王贲带领的这支偏师中,第一个出兵的将领,蒙济率领的部队,算得上是偏师里的优秀部队了,奔赴云中的速度很快!

捷报传回来的速度更快,超乎了王贲的想象。

三十出头的蒙济,正值军旅生涯的壮年,后劲十足,王贲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看来,云中郡的战乱,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了。

匈奴右王率领的数万部队,在云中郡烧**掠,百姓苦不堪言,蒙济率领的秦军到来后,迅速收复了两座城池,暂时稳定了民心、军心!

接下来秦军再打两场胜仗,就能把匈奴右王的祸乱压制下去,随后稳扎稳打,想要彻底解决匈奴右王这支部队,基本上只是时间问题。

只要把现在的战局维持下去,王贲认为蒙济的能力完全能够胜任。

这样一来,王贲所率领的主力部队,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可以放心正面对敌匈奴大汗。

"什么情况?怎么陈牧带人停留在美稷城?"

王贲翻到了别的简牍上,一眼瞄过简牍中的内容,眉头紧蹙,神色疑惑。

美稷城的地理位置,就卡在河套平原的北部,是西河五原的交汇之地,难道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成?

匈奴人会不会在这里有布局?不对呀,匈奴人的部队都在北地郡、云中郡,剩下的全在朔方!

"王将军!"

这时候,护军都尉一脸疲倦,掀开帐帘,从外面走了进来。

"都尉,来得正好!正有事要问你!"

王贲满脸疑惑,把刚才那份简牍递到了都尉手中:"陈牧那支部队不知为何,卡在了美稷城,始终无法进入九原郡的地界,如果九原城没能早日攻破,会对接下来的军事布局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件事情我刚了解到!"

都尉坐下来,把手中的简牍放回案桌,道:"陈牧不是在美稷城驻扎休息,而是摊上了大事情!"

"碰上麻烦了吗?"王贲皱眉。

"没想到匈奴王庭对这次战局布局得如此精密咱们还没出兵,美稷城中就有数万军马,在那恭候多时了!"

王贲道:"据城而守?这不符合匈奴人的作战风格啊,匈奴人仰仗战马,来去如风,善掠夺,守城不是他们的强项!"

"这个举动让人捉摸不透,在美稷城屯兵有何意义?"

都尉眯着眼睛,心中诧异,很是不解:"就算他们守住美稷城,对这次战斗没有任何帮助,城防无法发挥骑兵的战斗力!"

匈奴军作战如风。

骑兵讲究聚合而战,散开而逃,利用极高的机动性,让敌军疲于应对。因此没有哪个骑兵统率会选择狭窄的作战地点,像大草原这般广袤无垠的宽阔战场,是骑兵的最佳战斗场所,更加利于骑兵发挥战斗力。

自古以来,战争都撇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匈奴军队的每次入侵,都占据着极大的地利,能让匈奴将士发挥长处的大草原,就是最佳地理优势。

匈奴人不可能没意识到这些因素啊美稷城根本就扩展不开,对骑兵来说就是自缚手脚,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与找死何异?

"反常!非常反常!但是对照一下这份布帛,好像美稷城这个举动,就说得过去了!"

都尉从怀中掏出一份布帛,双手递给王贲。

"这布帛写的什么?"王贲接过来后,一边打开一边询问。

"匈奴军队的兵力分布的详细说明,文字清晰,行军意图、方向标记得极其明显,敌军的所有作战方案暴露无遗!"都尉道。

"你说什么?这块布帛,你是从哪里弄到的?"王贲心中惊起滔天巨浪,虎眸瞪大。

有了布帛,这一场对战匈奴的战争,秦军就已经处于先天不败的地步,两方的兵力分布尽在眼中,敌军岂不像是被扒光衣服的女人,任人蹂躏?

"这是我军探子拿到的!"都尉回答。

"探子有这样的本事?"

王贲已经渐渐平静下来,语气略带谨慎与怀疑:"认真研究一下才行!"

"王贲将军,我觉得这份布帛极有可能是真的,兵力分布虽然和我们探子回报的情况有些许出入,但细想之下,眼前布帛中的兵力部署才更加令人信服,解开了不少我们的疑惑!"

都尉的话,让王贲陷入沉思,这份兵力部署,让他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敌军的兵力布置带着很重的中原味道。

如果这份布帛是真的,这个替头曼出谋划策,布置兵力的人,极有可能是,中原人?那秦军之前的作战部署,也许要重新规划了!

按照布帛中的军事行动意图,匈奴人放弃了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全军出击,夺取河套平原这块肥沃之地。

王贲之前作出的突袭汗弹山和攻陷受降城的军事作战计划,起不到任何作用!

王贲开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这是他的习惯:"探子有没有说清楚这份布帛是如何到手的,是我们渗入敌军中的暗子描绘的,还是..."

情报的真假,能够直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

负责收集情报的是探子,但主将必须有辨别真伪的能力,信与不信、以及战争胜负,都源自主将的一念之间!

"这样吧,我把得到布帛的探子喊进来,你亲自问一下便知!"

都尉转身出去。

没多久,帐营外走进一个年轻人,一进到帐营里就对王贲行礼:"探子李文,见过通武侯!"

李文,赵国人,赵国灭亡后,在秦国里,当上了斥候。

秦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他和一部份人选择投降,归降秦国。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