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298章 即墨、崂山

第298章 即墨、崂山

即墨,最早可以追朔到鲁真公十五年(前1046年),当时的即墨市域西部为夷国封地。

而这也是所谓的先有即墨,后生青岛的缘由。

秦统一华夏之后,即墨始定为县,属胶东郡。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重建即墨县,兼有原壮武、不其、皋虞三县故地,属来州(东来郡)。

而现在,古城即墨属于属河南道来州,不过郭戎知道,这所谓的隶属关系很快就会成为历史。

李诵、李纯已经有将即墨直接升格的想法,也许在此次大战结束之后,称呼就该变成即墨府了。

带着一行人赶到即墨县,远远望去,整个即墨县的轮廓了然于眼前。

严格意义上说,现在的即墨县分为旧县和新县,最明显的区分就是旧县有城墙环绕,而新县没有城墙环绕。

即墨新县坐落于即墨旧县以西、以北的平原之上,由于没有城墙的环绕所以一览无余。

相同的,又有没有城墙的阻隔,在提前规划之下,新县无论是规模还是便捷程度都远远超过旧县。

当然即墨旧县和新县的区分还不仅仅在于城墙,更大的不同在于职责和目的。

城墙保护之下的旧县设置了包括府衙、府库等一些衙门和职能机关,承担了原有的行政任务。

而在广阔平原上分布的新县则设置了航海监、科技监的各级研发机构、培训工匠的学校以及其他与航海相关的机构和配属。

事实上,不设置城墙这本就是郭戎提出的建议,李诵和李纯虽然接受了郭戎的建议,但是为了确保这座科技和航海城的安全,在即墨以及崂山基地周围总共布设的四座用于屯兵的大营。

其中三座由胶东防御使李师道派兵守卫,另外靠近海岸的一座则专门设置一支卫军。

只不过,无论是郭戎还是李诵都没有想到李师道从一开始就不安于现状,守卫即墨的力量反倒成为了威胁这座城市的因素。

不过还好,李师道现在估计应该是不能继续作妖了。

绕着这个即墨县新旧两城转了整整一圈之后,郭戎迈步走入了即墨县之中,然后郭戎收到了远超他预期的热情欢迎。

这一幕让郭戎目瞪口呆,然而,没过多久,郭戎就明白了问题所在。

说到底,这还是所谓的政治在作祟。

如今的大唐总体是积极向上,对于对外也都非常积极,但是在朝廷中依旧是分为两派或者三派。

以山东豪门、关陇勋贵为主导的主张对外,主张改良的改良派。

以曾经二王八司马、新禁军体系、发改部、航海监、科技监为主导的改革派。

如果细分,改革派中因为航海监、科技监设立,地位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的工匠、技术官僚还可以再细分一个技术革新派。

虽然改革派和革新派的势头良好,而且得到了两位皇帝的支持,但是原有的力量依旧占据着绝大部分实际权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即墨是整个大唐境内第一座被改革派和革新派掌控的重要城市。

二王八司马中不少人和郭戎私交良好,禁军体系本就是郭戎以长缨军为班底建立,而航海监、科技监等则同样是因为郭戎的建议而出现。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郭戎都可以算是如今改革派和革新派的领军人物。

而且这一点从之前莫灵均轻而易举的接管即墨以及崂山基地就可以看出端倪。

想到这些,一直不愿意过多牵扯到朝堂的郭戎只能无奈的苦笑,不过换一个角度,郭戎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拥护和支持的力度确实可以给自己提供巨大的便利。

穿越旧城,进入新城,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行色匆匆的身影中郭戎找到了一种久违了的熟悉感。

原本郭戎只是认为即墨的新城单纯占地面积大,然而在即墨当地官员的口中郭戎却顶到了让他颇为震惊的东西。

朝廷从各地迁移而来的专业工匠、船工、技师、水手再加上相关配套的人员,整个即墨旧城、新城、崂山基地再加上周围的几个村镇,以即墨为中心的偌大区域内实际的人口已经超过十万。

在听到这个数字的一瞬间,郭戎是目瞪口呆。

虽然在当地官员的解释中郭戎明白了这些人的来源,但是仍旧被这惊人的数字所震惊。

要知道,十万人在这个时代已经是规模相当惊人的城市了,整个大唐除了长安、洛阳两座百万人口级别的都城,成都府、汴州、扬州也不是这样的规模而已。

不过仔细想想,郭戎很快就释然了。

造船业这东西,从来就是一个技术密集加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没有足够的人口,想要把船造起来,难上加难。

不过对于郭戎来说,充足的人口等同于为自己提供了足够的募兵空间,毕竟郭戎是受命解决即墨防卫问题的。

简简单单的在即墨新城、旧城完成了巡视之后,带着憧憬,郭戎直接南下崂山基地。

所谓的崂山基地,位于即墨城南约三十里,因毗邻崂山而得名,事实上,这座基地其实大致就是后世青岛港的大致位置。

基地之内各种设施完备,包括了一个巨大的生活区,一座可以最多驻扎三千兵马的军营,数座船坞,数座仓库,以及一个可以停泊百艘海船的巨大码头。

一路扬鞭,在夕阳的黄昏中,郭戎来到了崂山基地,翻过最后一道山梁,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码头之上停泊着的一排排巨大海船。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海船在郭戎的眼中越来越大,真正站在海船旁边的时候,郭戎感受到了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大将军,现在停泊在港口的是整整三十艘战舰,全部在千料以上。”

跟随着主管基地的航海监官员,郭戎开始在码头上巡视。

“眼前的六艘是我们最早的一个改良版本,其蓝本为大运河上的漕船,运载能力很强但是在风浪之下容易倾覆,经过改良之后,虽然不能远洋,但是可也沿着海岸线航行。”

“大将军,这边这边的八艘是使用了龙骨之后的第一个版本!”

听到这里郭戎隐隐的记起李诵似乎跟自己提起过、

“是曾经在渭水试航过的么?”

“是的大将军,通过在渭水的试验之后,我们发现有了龙骨之后船只的强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抗风浪的能力也被小幅度提升。”

“然后根据这一型的试验,做出了两千料、三千料的试验船,就是我们右前方六艘船。”

“根据一千料、两千料、三千料试验船反复试验的结果,我们最终制定了两个定型版,大将军请随我来。”

很快,在航海监官员的引领下,郭戎来到了数艘体型巨大的海船旁边。

“大将们,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增加了增加的运载能力的运兵船,大小上相当于三千料的海船。”

“经过测试之后,这一型的运兵船一次性可以运送三百名全副武装的大唐战兵。”

“考虑的特殊情况,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运载能力,这一类船没有加装太多防御设置,而且简便了操作,在最少的情况下三十人就可以操持,所以,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增加到四百名战兵。”

四百战兵,这数字听的郭戎是心花怒放!

也就是说,只需要二十艘这种运兵船,就可以一次性将八千长缨军运送到半岛或者东瀛。

“这没有防御力……”

“大将军无需担心,在设计之初,我们确实考虑过检具防御力、攻击力和运载能力的海船,但是几经尝试都达不到要求,所以我们就更换了一个思路,准确说是借鉴了大将军的想法。”

“我的想法?”

郭戎直接就愣了,这马屁拍的似乎有些过分了……

“大将军在禁军改革中提出了专业化!”

“额……”

“所以我们在尝试无果之后选择了同样的思路,让最专业的船做最专业的事,如同大将军所见的,运兵船就将运载能力提升到极限,少量的八牛弩作为防卫尚可,但是更多了没有太多的意义,还不如将海战的职能直接交给战船。”

跟随着眼前之人,绕过了眼前的三千料级别的运兵船,四艘艘流线型战船的旁边。

“这就是我们设计的专门用于战斗的战船,满员状态下配备船员一百二十人,战兵八十人!”

“武器方面,在船头、船尾、侧弦总共设置了六组十二架八牛弩,在船头、船尾个设置了两座投石车,在船头专门加装了铁制撞角。”

“根据大将军的建议我们配备了软帆和硬帆,并且设置了三角帆,不仅是速度大幅度提升,在逆风的时候同样可以跑出相当高的速度。”

“这样的一艘战船在大海之上基本是无敌的存在,根据我们的测算,在运输过程每十艘运兵船配备一艘战船可保无忧。”

从即墨新城、崂山基地的设计、规划,到战舰的设计、试验、定型,郭戎对于这支由技术型官僚、工匠、学者组成的管理阶层还是非常佩服和赞赏的。

直到借助落日之前最后的光亮,完成了对于即墨、崂山基地的巡视进入崂山基地旁边军营的时候。

迈入军营的一瞬间,郭戎就知道为什么太上皇李诵会给他们以一个形同虚实的评价。

在名义上,太上皇李诵给了他们整整五千人的编制,这基本就相当于一个卫军的人数了。

结果呢,名义上应该有三千人的护军实际人数连两千人都不到,而且这两千人不到的护军中,要么是老弱病残,松散、懈怠、士气全无……

剩下相对精干的一部分已经有了目中无人,占山为王的趋向,对于即墨以及崂山的命令是置若罔闻,爱答不理。

郭戎确实考虑过这支护军会很差,但是这程度依旧超过了郭戎的最差预期,太上皇李诵那个形同虚实的评价真的是恰如其分。

如果自己麾下的长缨军出现了这个样子,郭戎绝对会动刀子的,以至于郭戎都感觉这支护军还不如没有的好。

当然,这是郭戎的直接判断,为了确定最终如何处理这支护军,在郭戎的命令之下,独孤阜带领独立营的主力当天晚上进驻护军大营。

从进驻开始,独立营开始对每一个护军的军卒和军校进行一对一的调查。

第二天清晨,郭戎收到了独立营整整一晚上的成果,结果不看的时候还好,看完了最后的结果,郭戎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份调查。

结果清晰而简单,老弱病残不用说,纯粹是混吃等死的架势,问题是那些看起来精壮的也都是好勇斗狠之辈,私斗或许还凑合,但是总共近两千人的护军基本都是废物。

如果真的动手,就独立营的战斗力一个连就能把他们全杀光,就算战斗力相对弱一点的藩镇军干掉他们也不需要超过五百人。

当然了,整整两千人的队伍,自然不会都是酒囊饭袋,只不过剩下一部分基本合格的,更让郭戎窝火。

因为这部分基本都是李师道通过曾经的平卢军安插的奸细,各种造船的技术也是通过这些人窃取的。

考虑了一下,重新训练这支已经完全没有价值军队的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之后,郭戎果断选择直接将其解散。

即墨周围有近十万人口,自己身边又有独立营这些老兵在,重建一支新军的可比开发那些废物要容易太多。

考虑到时间紧急,直接遣散了原护军之后,郭戎立刻开了对新军兵员的选择,这一次郭戎直接盯上了那些被征发的民夫、役夫以及为即墨、崂山基地服务的渔民。

这些人本就年富力强,再加上在即墨城建设期间已经习惯了集体劳作,无论是身体素质、精神面貌、组织纪律都是上乘,本就是最好的兵员之一。

至于备选人里面为什么要加上渔民,则考虑到郭戎的一个想法,在黄海之滨或许可以开创大唐的一个新兵种。

对于郭戎希望从民夫和役夫中选择新兵的想法,即墨、崂山基地的所有官员一直赞成。

毕竟没有人傻子,他们不是不知道之前的护军到底多烂,只不过术业有专攻,造船他们在行可是练兵他们不行,现在郭戎来了,而且要亲自建立一支新军他们怎么可能不双手欢呼。

民夫和役夫的抽调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即墨和崂山基地的建设步伐,但是影响了又如何?

以太上皇和皇帝的支持力度民夫和役夫想要多少有多少,无非是早两个月,晚两个月而已,而由郭戎亲自建立的新军可是未来即墨以及崂山基地的安全的保证。

在取得了上下一致的同意和支持之后,一边募兵,郭戎同时向太上皇李诵送去了信件。

信件的要求只有一个,在即墨设置隶属于禁军系列的海防卫军——崂山卫。

因为大量精通操船,水性良好的渔民加入,新建的崂山卫将成为大唐第一支拥有两栖作战能力的卫军。

只不过,一切往往天不随人愿。

郭戎抵达即墨的第三天,正当崂山卫紧锣密鼓的募兵的时候,一队满身是伤的侦察兵进入了即墨旧城。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