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化工研究院 > 第116章 王副部长急召

第116章 王副部长急召

即将春假的时候,出来一招王副部长急召,这是什么情况?王进水有些措手不及。合资厂的事已经尘埃落定,还是提前几天到化工研究院问明来龙去脉,以免到时不知怎么个回答,手忙脚乱的,同时,正好可以借机与老朋友们聚一聚。

见到王进水到来,最开心的要数两个徒弟李西金与李西银了,因为有从小务农的经历,农田的经验很丰富,虽说只是临时工,可实际的工作上,两个大专毕业生跟着他们做,尽管年纪与学历都在他们之上,可一口一声的师兄叫得很顺溜。

“师傅,不瞒你说,除了农田实验外,我们现在与大学生们一起跟着徐老师做实验了,上个月,因为在百草枯的其中一步合成中提出了一个主意,经过验证后果然很好,徐老师都夸奖我们说实验水平不在其它大专毕业生之下呢。”

搞研发如学围棋,年轻时不能成为国手,再怎么学水平也就这样了。对这点,王进水深有体会,悟性的作用远胜于知识,李西金与李西银只是因为没有学习的机会,在知识水平上不如毕业生,但他们的智商要比农药所的其它毕业生高,毕竟,农药是个冷门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低,选择这个专业的大学生们成绩不会太好。

最开始的几个朋友中,顾正康已不在化工研究院,听卢贵平说,是出国深造去了,具体到那个国家,深造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出去的,谁也不知道,他走的时候没有跟任何人道过别。

根据事先姚院长的安排,王进水把刚从德国佬汉若威这里搞到的密封条配方给了陈颖林与姜科军。

“陈总工,这是德国一家生产企业的塑料密封条配方,用于寒冷的北方,北方冬天的温度得零下三十多度,跟冰箱的冷冻室有得一拼,可能会对你们的研发有帮助。”

陈颖林接过配方看了一下,与自个原来搞的在成份上大部分都不一样,最大的差别是主原料塑料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为基础原料,添加了很多种的助剂,而我们以前研究的是以聚氯乙烯或聚乙烯作为基础原料的。为什么选择聚氯乙烯或聚乙烯,主要原因是价格低,软化温度低,在车间生产上易加工成型。

“还有,这个是我从他们那里拿到的样品,可以先测一下各方面的物理指标,是否能达到冰箱耐低温塑料密封条的要求?。”王进水从口包里拿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密封条。

在实验室吹了一会儿关于合资企业各种趣事的牛皮,很快,根据化工研究院制定的与冰箱密封条对比的分析结果出来了,除了硬度指标比冰箱密封条的要硬之外,其它各项指标都能够满足冰箱的要求。

这个从技术上比较容易理解,北方的窗户冬天开关次数不多,而冰箱在低温条件下反复开关,易发生碰撞,所以,在耐低温冲击性能单项指标上,冰箱的要求更高一些。

有了一个参照系,研发不再象无头苍蝇一般失去方向,成功指日可期。

分析结果出来了,姚院长交代的任务圆满完成。年青人嘛,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向领导请功的冲动,王进水来到院长办公室。

“师弟,早来两天更好,我联系安排小车到横溪县直接接你过来呢,情况有些变化,王副部长明天到省城,想在正式会议前开个预备会,先听一听我们几个人的意见,再对冰箱技术转让方面的事作出决断。”

这与王进水在车上猜的结果差不离,与王副部长的接触就是因为冰箱制造上的事,时间过得好快,从上次完成国庆献礼到现在,又已一年零三个月了,冰箱项目还没上马?王进水感到特别的奇怪。

“我们化工研究院只负责攻关冰箱耐低温塑料密封条的任务,对于整个进程不是特别的了解,王副部长叫你参加,主要是因为我跟他说了,你前段时间刚到德国谈过一个塑钢项目,又通德语,多少有些经验,所以,叫你一起参加,担任本次代表团出国的翻译任务。”

进入献礼工程,就代表着这个项目被列入政府重点,献完礼了,接着的产业化产品却不见影,这不是一般的问题,从大处说,可能决定一大批官员的前途。一年计划是一种责任,五年计划又是另一种责任,这个产品由五五计划最后一年开始,一直进行到现在,已是五六计划的中期,五年计划的最后几年,是考察干部业绩的关键年,不完成,在下一届的名单中,某些人就会再也找不到自个的名字了。

如果只是为了当翻译,根本不必要叫我提前到省城来私下里开这么个会议,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听一听有什么出人意料的新想法,我是主宾。原来老的一帮参于者思维方式比较固定,所有程序按部就班,以这样的方式,给再多的时间,也无法完成冰箱工程项目的产业化。

姚院长在这个问题上,肯定是帮我说了很多好话,所以,才有提前跟王副部长私下碰个面的事。

还是原来的房间里,还是原来的几个人,王亚信、姚宇亮、刘劲松、王进水。

秘书泡好了咖啡后,拉上了门。

“你们给我参谋一下,这倒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每个部门的人都说交给他们的任务解决了,每一样的事看起来都那么完美。”

王副部长有些生气,冰箱解剖了一台又一台,说制造的核心技术是压缩机,压缩机技术解决了。说是耐低温的密封条,合格的密封条产品拿到了。说是继电器噪音太大,继电器厂家也把噪音降下来了。似乎所有的技术瓶颈都已得到克服,可做出来的冰箱质量还是差错不齐,报告单上说的同一批产品,不需要通过检测,拿肉眼一看,就可以发现在外观上就有明显的差别,总不能说关键技术是外壳吧?

还有就是无法量产,总数做了几万台了,算起来不算少,按通常的概念总会越做越好,同一性越强的,可这冰箱就是反反复复,这一台质量好,下一台质量又差一些,不比不知道,放在商店里不要说是与进口的比,自个比都感到不是同一个厂出来的。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