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明权宦 > 第13章 赴京8

第13章 赴京8

“人齐没?齐了就走了!”

车马行管事的不放心,又挨个车子问了遍,确认所有人都到齐了,方喊前头的大车出发。

“驾!”

魏无忌所在那大车的车夫将鞭子甩了下,马车缓缓向前驶去。

大车一路向北,出了静海县,离通州就不远了。

这几天,路上很是安定,前几日出现的东厂番子和锦衣缇骑再未出现过,有关那胖子的事,也是无人再提起。

通州是繁华所在,也是京师门户,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此处。

离京师越近,魏无忌也是越发的期待,白天在车上想着二叔长啥样,晚上做梦也能梦见他。

这一夜,魏无忌睡得十分舒坦。

他梦到了二叔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帮腾骧四卫护卫得意洋洋的向他走来,然后拉着他的手,对四周围观的文武傲然说道:“此乃吾家千里驹!”

一觉醒来,外面车马行的人已经在喊上车了。

睡在隔壁的许显纯早已经洗漱回来,见魏无忌醒了,不由笑道:“小兄弟昨天夜里梦到什么好事了,傻笑了几次。”

“噢,有么?呵呵…”

魏无忌挠了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

他担心夜里是不是瞎说了什么梦话,不过见许显纯和旁边人不在意的样子,想来自己哪怕睡着了,也是“守口如瓶”的。

许显纯在静海给魏无忌的银豆子,魏无忌没能还回去,不过却给了许显纯更加深刻的印象,对这小兄弟颇是刮目相看。路上很是照顾,还请魏无忌吃了一顿好的。

从铺上爬起,魏无忌穿衣服时随口问道:“许大哥,你进京之后就去考武科了吗?”

许显纯一边收拾包袱,一边回道:“嗯,进京之后我就要去兵部报到,然后在兵部的馆驿等开考。”说完,面露愁色,“这次赶考匆忙,许多习题都未仔细看,临时抱佛脚终归是没用,上了考场怕是要悬。”

许显纯不担心弓马不过关,他对自己的身手很有自信,只是策略要考的内容太多,又不知这次考官出什么题,因此难免忐忑。朝廷规定,策略不过,考生是不许考弓马的。

要是这科不中,许显纯真不知以后怎么办才好。

魏无忌系好腰带,上前宽慰道:“许大哥放心好了,你一定会考中的!你要是考不中,就没天理了。”若说旁的事,魏无忌没底气,许显纯考武进士这事,却是敢拍着胸脯笃定的。

“考场上的事,哪有人说一定会考中的,不过还是承小兄弟吉言了。”

许显纯系好包袱,方想起一事,忙问魏无忌:“对了,我还不知小兄弟叫什么名字呢?”

那夜在姚官屯时,东厂的番子曾经盘问过众人姓名,只是那时许显纯也很紧张,光顾着应付番子,哪里记得魏无忌叫什么名字。

一路上也没问过,只以小兄弟称呼。倒是魏魏无忌,心里淡定,面对番子没压力,因此反而把众人的名字都给记下了。

“我叫魏无忌。”

魏无忌一脸笑容的看着许显纯,跟着说了句,“我二叔叫魏忠贤。”

这把许显纯弄得一头雾水,他知道魏无忌是进京找他二叔,但他二叔叫什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不过许显纯没往心里去,也没多想什么,朝魏无忌点了点头,拎着包袱先去车上等。

许显纯走后,魏无忌嘿嘿一笑。

魏无忌洗完脸后便去上车,车上,人已经不多,只有七个人。

人少了,地方便大,坐着比前几日可是舒服不少。

马车出发后,许显纯说是临时抱佛脚没用,可还是捧着书聚精会神的在看。好在,通州往京城的大道修得平整宽阔,不然,一颠一颠的,看着肯定吃力。

魏无忌忍不住在想,要是日后五彪之一的许显纯看书看成个近视眼,那就有趣了。

到底是大明两京之首,天下繁华所在,还未到京城,这官道上的来往商旅就已经是络绎不绝了。

通州是漕运的终点站,南方的漕粮和货物经此地转运北京,由此使得通州到北京的道路异常繁忙。

有些地段因为经过的车马太多变得拥堵不堪,长长的队伍能排出数里地,南边的过不去,北边的过不来,以致顺天府不得不专门派出官兵在此维持交通秩序。

一些路口还设置了各种警戒标志,或三角形标,或圆形标,颜色分红绿黑三种,看着倒像是后世的交通信号灯。

魏无忌一路过来,真正是开了眼界,颇像是头回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着实开了眼界。

南来北往的客商行人,操着各式方言,说什么话的都有。

只是,魏无忌听来听去,却是没听到他前世所熟悉的“普通话”。他听到最多的是熟悉的南京话,也是明朝钦定的官方语言。哪怕此时距离成祖迁都北京两百年,南京官话仍是明朝的官方语言。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当年随成祖迁都北京的大半都是江淮勋贵,皇帝自己也是说南京官话,如此一来,这官话的地位自然无法撼动。

明亡之后,直至伪清中叶,北方官话方才逐渐取代南京官话成为标准语言。魏无忌记得前世建国之后,官方曾票选制定标准语,结果以川话为主的西南官话一票之差败给了北京话,导致普通话在中国坐大,最后一统天下。

对此事,魏无忌也说不上多少遗憾,算起来,他也是精通两门语言的人。南京官话他会说,河北话他也会,所以一路上不管和谁交流,都没有问题。

临进京城,又有两人下车,接着,陆续又走了两个。等到了车马行在京城外的终点站时,车上就剩魏无忌、许显纯、张差三人。

许显纯着急去兵部报备,所以和魏无忌匆匆道别,约定有缘再见,便立即进城去了。

魏无忌这边也着急去御马监找二叔,但不知道御马监在哪,他听人说皇宫有专门的一道宫门供宫里太监宫女和外面的亲人联系,所以便准备去问问。

前方不远就是左安门,打这城门进去就是京师外城,车马行的人说了,一入左安门,那可就是真正的天子脚下。

眼前巍峨的城墙,让魏无忌隐隐从中感受到了一股难以言说的威严。

家乡肃宁的城墙和京师的比起来,完全就是个茅房。

这还只是外城的城墙,里面还有内城和皇城,规模有多大,魏无忌是估不出来的。

魏无忌注意到,不少头次进京的人都和他一样,对着城墙发呆,有的则是兴奋的在那指指点点。

吸了口气后,魏无忌在震憾之中,向着前方迈出了坚定步伐。

这一步,才算是他进京的第一步。

……

左安门是嘉靖年间建成的,这一带是城郊结合部,沿道路有不少农田,甚至还有一处长满芦苇的荒地。

浪费了,浪费了。

魏无忌连连摇头,这地方放在后世,可是寸土寸金,哪能这么浪费土地呢。

看来,大明朝的房地产开发很落后啊。

魏无忌有感而发,觉得将来自己要是成了小千岁,或许可以和二叔合伙开家国字头的地产公司。

城外的房子很多,也很乱,一些房子更是依城墙而建,使得外城的防御功能被削弱不少。

自嘉靖年间以后,蒙古鞑子再也没能入寇京畿,故而承平久了,百姓也好,朝廷也好,都无意识的遗忘了城墙真正的作用。

左安门外总体给魏无忌的感观,和前世看到的城乡结合部差不多,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房子都贴有对外招租的告示。

生活在这里的人大多是在城中没有住所的打工者,他们起早进城讨生活,天黑回到这里。

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很是辛苦。

“这位小哥,可是头一回进京?”

在离城门里许处,魏无忌被一个男人拉住了。那男人很是热情,问东问西,最后的目的则是想向魏无忌兜售一份京师的地图。

说是地图,实则就是个手绘草图,上面大致标明了京师主要城门和街道。这地图对京城中人来说,一文不值,也不具备什么军事价值,不过对于魏魏无忌却是个宝贝。

一番讨价还价后,魏无忌以两枚钱买下了这张草图,从中大致判断出皇城的位置。

将草图揣进怀中后,魏无忌继续走向城门,不想没走几步,又被人拦住了。

这回不是卖地图的,而是问魏无忌要不要住店。

二叔没找着呢,住啥店啊。魏无忌在城门边上左打听右打听,终于搞清楚了,御马监原来在积水潭!

(本章完)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