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万历风云录 > 征朝鲜 第六百一十四节 科尔沁俘虏 祖教 立县

征朝鲜 第六百一十四节 科尔沁俘虏 祖教 立县

二人带着对于未来的希望离开了母族,前脚刚走,急吼吼,他们的外公就上马飞奔,直接去见卜他失礼,将所谓的指点一五一十的想着卜他失礼汇报了一番。原来这番所谓的通缉兄弟二人组,再给他们指出一条前往京城的明路,都是三娘子一手策划。

开始德力格尔、巴雅尔二人刚到他们外公这块儿,他的外公并没有什么出卖之心。等到消息不断传来,卜他失礼偷偷出现,亲自拜访,那么说真心话,也不能说他外公没有痛爱外孙的心情,相对族群的延续,和三娘子丰厚的利益允诺,再亲的亲情也抵抗不住,于是也就有了参与到引导悲惨兄弟二人组去京城的计谋之中来。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是为什么啊?其实很简单,说透了,就是前面龙致远分析到的阴谋。故意借着科尔沁二兄弟的嘴巴,将青年城的底细透露出去,让大明朝廷感觉到一股新生无法受到控制的力量出现,进而把目光注视到这辽东边墙之外的土地之上。

这样无形之中就起到了祸水东引的效果,让大明朝廷无暇顾及蒙古事务,而三娘子呢,可以抓准时机,趁着这段真空期,将自己的儿子普他失礼推上顺义王的宝座,到时候青年城和明廷必然因为相互之间的生存问题要打的不亦乐乎,三娘子完全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在青年城的角度看来,也许三娘子这是背信弃义,但是屁股不同,角度和眼光自然也就不同,站在三娘子这一侧,却不可能这么思考问题,她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用任何手段在她自己看来都是无可厚非的。

更何况眼下,看上去三娘子同青年城是彼此共同平等的利益盟约,但是三娘子却是知道,在当前的局势之下,其实说透了,是三娘子更加需要青年城,而不是青年城更加需要三娘子一方,如此长久以往,三娘子所代表的势力必然会落入到不平等的地位之中。

如何保持双方的平等地位?三娘子也很清楚,就是要有外部压力,第三方介入。大明的介入将会给青年城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到时候作为盟友进可攻,退可守,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持帮助,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必然双方的盟友从属地位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自己这一方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她又怎么能不去动这背后的歪脑筋呢?

当然,不管如何,龙致远毕竟不会他心通,也没有千里眼,顺风耳,蒙古草原太大,而受限制于消息的流通性,即时性,情报工作也很难全面铺开,要不然经营了这么多年,也不过是在寥寥几处,同青年城经济来往甚密的蒙古人聚集点,有着相当数量的秘谍。

而刘泽的蒙古顾问,同样有着部署、协同情报局将蒙古谍报网络安排下去的责任。当然那是后话,眼下科尔沁的流亡二兄弟,正在晃晃悠悠的穿着一身汉人的衣物,前往京城,希望能够借着御状的机会,由大明出面为自己报仇,扳倒龙致远。

让我们将视线转回青年城,龙致远胜利回师,回到青年城之中,已经是七月中旬。又一次大胜利,让整个青年城再次沸腾了起来。要知道这次战争的胜利带来的是信心,是一种为了维护青年城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的信心,同样也给了青年城治下的百姓一众安全感,虽然做不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么豪迈的气势,但是至少有仇报仇,有怨抱怨,有血债就要用血来偿的思想,这种尚武的精神已经开始在青年城的百姓之中植下了根基,就等日后发芽长大。

战争的收获是丰富的,这次对于科尔沁部落的战争给青年城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战争其实就是一头销金兽,这次开战别看只有短短的三五天,就结束了战争,但是大量的物资,运送调配,民夫消耗等等都是天文数字。

不过还好,从科尔沁部落的身上捞回了大量的资本,让战争不但没有亏损还有相当部分的盈余。对于赔偿,三娘子显示出了自己的豪迈心胸和强劲的经济实力,除了拍卖草场所得之外,将其余的科尔沁的债务一次性全部垄断了下来,所有的赔款、牛羊、马匹全部由她个人偿付,所以从此之后,科尔沁的债主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娘子,换句话说,三娘子已经完成了经济收购科尔沁的步骤,从现在开始,科尔沁的一草一木,一头牛,一只羊,甚至是每个人都属于她所有。

龙致远自然不会反对这个建议,首先青年城争取了大量的资金回笼,能够让这么多的物质和金钱变成下一场对朝鲜攻略的储备,这是他真正需要的;其次有了三娘子接受科尔沁对于龙致远来说,对于蒙古方向没有了后顾之忧,完全可以放下心思,集中权利应对朝鲜,实施自己的朝鲜计划,这原本就是他要打这场对于科尔沁战争的战略目的;

而最后,尤其是那些科尔沁服苦役的青壮,原本在这个问题上面青年城和三娘子的分歧较大,双方对于青壮的使用从谈判的开始到结束都一直是矛盾的焦点,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三娘子认为,科尔沁的青壮应该同属于他们管辖,既然一次性偿付了银钱,清理完毕了对于青年城的债务,最终就这些青壮就不需要再承担什么赎罪的苦役义务。

同样,三娘子付出了大笔的银钱全部承包下了科尔沁的战争赔款和债务,那么也就是说,这些科尔沁的青壮眼下就是三娘子财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他们去做青年城的苦工,那么最后无人放羊、养牛,培育马匹,那么这个损失谁来负责?

但是青年城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诠释,毕竟这些青壮都是在对青年军作战的时候俘虏的,他们都有过对于青年军的战争罪行,只是或重或轻罢了,现在青年军大度不清算他们的过错,只是用一些苦役来进行象征性的惩罚,这就已经是非常轻的措施,不能在减低下去,要不然今后是人是鬼都能对青年城的利益进行侵犯,那么青年军的血不是要四处横流?

一时之间双方以来我往,互不相让。最终还是龙致远、三娘子出马才达成了一致。这些青年壮服苦役的年限从十年的每年三个月降到两年的全年,而且两年之中是有条件服苦役,给予一定的银钱工资,并且支付给三娘子一定的租金,以偿付他们的损失。

三娘子最后也不愿意再节外生枝,毕竟得到科尔沁部落的好处,在她看来要大的多。再加上这数万青壮说是劳动力,是劳动资源,其实在数年之内都是累赘,因为这次的战争赔款,拍卖土地是解决了一部分,但是牛羊马加上银钱,三娘子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乘机把科尔沁吃到肚子里面也付出了不少代价,如果再要她为这些无法从事生产坐吃山空的青壮付出代价,从心里面来说,她是不愿意的。

一则这些人是新投降的俘虏,难免之中有胸怀故主之辈,就算没有,那么他们之中也必然因为战争的伤痕而变的桀骜不驯,极难管理,所以她将整个包袱丢给青年城,在三娘子眼里面,反正青年城是战胜者,必然对这些战败者不可能好言好语相待,磨个几年,将这些俘虏的性子磨掉,到时候再将他们收回来,给些牛羊物资,想来还不就轻轻松松的把这数万精壮的心收拢过来了么,比现在牵扯大量的经历去进行调教要强得多;

二则呢,说真的,眼下三娘子首要的战略要务就是极为关键的顺义王位的更替,她不可能,也不允许自己将所有的精力放到科尔沁的身上。买断科尔沁的战争赔款债务,说透了,不过是三娘子的一张政治牌,她在向外宣称自己的经济实力的巨大,让一众宵小为之感到害怕,但这也仅仅是一个政治手段罢了,你要想她把科尔沁目前当成发展调教的第一对象,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让俘虏以苦役的行事外包给青年城,三娘子完全同意这个方略。

青年城自然也很高兴,先不说银钱,青年城现在缺什么?不是银钱,不是物资,不是矿产,而是人口,劳力,这种无法内部挖掘出来的东西。所以有着这数万苦役的劳工建设,对于青年城的腾飞相当重要。

至于偿付一定的工钱,包括一些租金给三娘子,这一点龙致远根本不在乎。说透了,整个蒙古的商贸经济控制在青年城的手中,那么钱偿付出去,其实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最后由更快的以布料、衣物、铁器、粮食、木材等物资重新流回了青年城的手中,在这条经济链条之中,龙致远的昌盛号就是笼头,给蒙古人更多的富裕生活,让他们享受到平日里无法享受到的物资,进而对昌盛号、青年城的经济链条产生依赖作用,和认同感,原本就是龙致远他草原攻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付出银钱的条件对于他来说完全可以接受的。

对于这些俘虏青壮的使用,龙致远也有自己的打算。第一目的就是修路,他们将要修建起一条从亦东河到青年城的直道。这其实也是青年城在这次战争中的获得的好处之一,在没有同科尔沁动手之前,说到底,整个青年军的实际控制范围只是到了亦东河草场的南边,而从南边分界线开始一直往北,都是科尔沁部落的实际控制区域。

而现在呢,按照与三娘子之间的盟约,龙致远将整个亦东河草场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换句话说,青年城的实质控制区域向北部扩大了足足三百里左右。这块肥美的草场对青年城的未来是相当重要的,毕竟马匹的培育,牲畜的培养都要有一个广阔的空间来进行,虽然青年军过去有松江马场,嫩江马场,但是那两个马场规模不大,完全无法承担起现在日益扩大的牲畜、马匹的需求量,现在有了亦东河这块马场也就解了燃眉之急。

所以,龙致远既然决定要将这块马场纳入自己的管辖区域之内,自然要做到实际控制,要在里面修军堡,筑营寨是在所难免的,而这些就由数万科尔沁苦役者承担,他们要在一年之内将亦东河这块地界的各种设施修建完善,这是他们的一期改造工程。

至于后面,龙致远根本就没有想要吸收这些科尔沁蒙古人成为青年城一份子的思绪。毕竟这次同之前对女真人不同,这次打科尔沁人下手过狠,沈有容明军军纪控制的还比较严明,但是谷峰的马匪下手可是黑的很,不少青壮的家人都死在了对科尔沁大本营的侵袭之中。

这份仇恨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被洗清的,要将这些科尔沁人都收为己用,龙致远还没有这么大的造化。不过这倒也无所谓,反正他要的只是劳力,之前严格的监管女真苦役改造制度的实施,让整套苦役制度已经完全成形,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雇佣兵、民兵混合搭配,使得苦役都能有很好的管理,而有了这批蒙古俘虏的苦役,龙致远就打算加快解放女真苦役者,让他们从繁重的劳动之中解脱出来,成为三等公民的存在,进而给他们一个希望,最后缓步同化吸收所有的女真人,将之变为汉人般的存在,等到这些女真人吃、穿、住、说话、祭拜都通汉人一样,能为汉人的大业服务,那么还需要分什么种族,分什么你是异族,我是汉族的说法么?

当然,天下的大事皆是如此,有所得,必然有所失。青年城这次出战科尔沁也有不小的损失,近五百多人战死,将近百分之五的战损率,也是极为高的。不过这些勇士的牺牲并不是没有意义,他们让青年城的北方疆域得到了扩充,填补了一块短板,完成了战略态势的布局,最重要的是,他们用鲜血铸就了一支强军的崛起。

英雄的牺牲是应该铭记于心。好在这段时间之内,徐渭已经弄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牺牲成神体系,而英雄神社这一收敛烈士骸骨的设施也依托于原来的烈士公墓有了一定的雏形,同华夏先祖之灵一起,矗立在了原本的公墓之中,得到香火的奉养;

而最为重要的是,在乡村体系之中建立了分社,所有每一个村子里面牺牲者的英灵,都将成为村庄的庇护神,会被村子里面的所有百姓们永远记住,并且将他们的事迹传承流放下去,每年三节两祭形成了完整的礼制。

从效果上看,一众烈士的家属对于这种牺牲者成神的概念,极为赞同,而在青年军之中也罢,在那些没有家人的普通百姓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响,而更为重要的是,皆有这种英雄的影响力,让徐渭一手策划出来的祖教开始在整个青年城之中传播开来。

这个祖教其实一句话就概括进去,就是说汉族是一切少数民族的祖先,所有的少数民族都如同现实生活一样,是分家出去的孩子,而所有的神灵传承都是人的祖先化身,是汉民族的图腾精神,因此祖神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是不可比释迦摩尼、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哪怕是孔子都要更加高的精神力量,正是有了它的存在才有了中华文明数千年不断的延续。

祖教出现之后,龙致远则第一个带头加入了这个祖教的组织,成为其中当之无愧的教首领袖,不过在教义之中也有及其严格的各种明文规定,政教分离,祖教只能作为精神指导,绝对不能干涉世俗间的事务。

有了龙致远的参与之后,自然也就有不少的其他人的跟风。青年军、青年城的骨干力量肯定不甘落后,加入其中,当然,这是一个完全自愿的事情,你愿意加入你就加入,不愿意加入,也不勉强,像张懋修这些世代受过儒生教育的儒门信徒,就对祖教不感兴趣。

热热闹闹的主持完了一场公祭之后,龙致远有将目光放回到了事务繁杂的政务上面。军事毕竟是政治的延续,青年城要发展,还是要多多关注治政,只有政务经济基础打牢固了,再用军事手段护航,才能给青年城插上腾飞的翅膀,如同大鹏展翅,直冲云霄,一飞万里,所以龙致远回到了青年城第一件事,就是趁着部队休整,朝鲜攻略还没有开始的空挡,将一些早就已经要进行,并且应该做的大政务实施下去。

第一次的政务会议,在议题之上,张懋修就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请朝廷立县。这个提法当初是徐渭那个老头儿头一个说出来的,是为了安稳朝廷的心态,尤其是让帝王放心,不至于觉得龙致远的势力有所异动,而张懋修等人经过了审慎的思考之后,都觉得这一招可用,主动请立县,和被动清立县,完全是两个概念,也是两种性质的问题。

这关外虽然一向是蛮荒之地,朝廷只是名义上的管辖,现在被龙致远实际控制,拍卖土地等行为虽然是借着女真酋长的名义进行的,最终恐怕消息必然瞒不过皇帝陛下;而这次虽然沈有容站在明处,青年城在暗处,但说到底,对科尔沁的战争必然落入到有心人的眼中;如果单单只是一件,也许算不得什么大事,可几件事情加在一起,就容易让人产生怀疑了。

龙致远现在不能,也不可能同朝廷决裂,他需要大明的人口资源和庞大市场,同样需要大明皇帝陛下的势力庇护,如此才能幼小的,缓慢的生存下去,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这之前,他只有忍耐,只有雌伏下去。(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