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巨寇 >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战成名天下知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战成名天下知

一战成名天下知!

台湾抗倭联军一败儿玉源太郎,二败坂本丸二。海6两军都全军覆没,少有幸存者,只有少数几名将领及台湾舰队的部分顺从的水手留得了性命。

连场大战,声势浩大,加上抗倭联军攻城略地,早就轰动了台湾全岛。不管联军如何遮掩真相,封锁消息,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想遮也遮掩不住。

等海军惨败的消息辗转传到台北,战事已经过去了数日。随后,如坐针毡的总督府、守备军司令部留守官员将士束手无策,紧急商议之后,只能将军情上报东京。

随着电报传来,倭国6军部、海军部如同炸了窝,震惊不已,就连身居深宫大内的明治犬皇也感觉颜面尽失,把一众高官大将训斥得狗血淋头。

“号外!号外!倭国台湾守备军战败!”

“名将之花儿玉源太郎生死成谜!”

“台湾舰队下落不明!”

“台湾大捷!”

“抗倭名将林义成”

不过半日,日本战败的消息就被驻东京的各国外交官知晓,被迅传回各自国内。上海、北京、香港、伦敦、巴黎、华盛顿林少猫的名字,数日间便蜚声海内外。

由于季风的刻意低调,林少猫这位台湾抗倭义军领,联军总指挥不仅成了台湾家喻户晓的英雄,被国人誉为继承甚至是越了原黑旗军统帅刘永福将军的抗倭名将,更上了各国报纸头条,引起各方关注。

林少猫抗倭七载,又是抗倭三猛中硕果仅存的一位,即便季风要出风头,也遮挡不了他的光芒。

先前季风打着黑旗军的名头也是迫不得已,现在台湾局势已经暂时平稳了下来,那就要合计合计了。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一个正统问题,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先前因为各路抗倭义军互不统属,各自为政,象一盘散沙般不成气候。可现在林大将军头上着一个抗倭名将的光环,要是没有一个名分就不过去了。

甲午战败之后,台湾地方绅民领丘逢甲等创立“台湾民主国”,抗击倭寇侵占台湾。唐景崧为“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丘逢甲为“义勇统领”,立年号“永清”。是时,“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电奏清政府:“今之自主,为拒倭计,免其向中国饶舌;如有转机,自仍归中国”。

立国不过十日,唐景崧逃回厦门,露出清廷官员贪生怕死的本来面目。而刘永福部内无粮饷,外无援兵,孤军抗战五个多月后只能无奈撤往福建,邱逢甲等人也离台内渡,定居广东。

倭奴据台六载,高压统治下的“台湾民主国”之名,几乎已经被民众遗忘。

季风抵达澎湖七美屿驻扎之后,便曾遣人寻访刘永福、邱逢甲两位民族英雄,希望能得到他们相助。以他们的名望,真可谓是一呼百应,重新打出“台湾民主国”名号,名正而言顺。

奈何刘老将军已经年过六旬,偶患恙,且其时老将官居广东碣石镇总兵,虽有心恢复台湾,却脱不得身。加之季风实力没有显露,抗倭形势又不明朗,家人哪里会让一老翁蹈足祸福不测之地。

是以,前往联络的洪门弟子也只能放弃,不过黑旗军印信却是取到,这也归功于刘老将军早年出身洪门,与同门多有来往,对使者十分信重。

自古以来,印信就是军权,虽然台湾黑旗军风流云散,大多数士兵卸甲归田,只有部分忠勇许国的将士坚持抗倭斗争。不过,有了黑旗军统帅印信,林少猫这个黑旗军主将,联军总指挥便有了名分。

只为了抗倭大业,便将大印交付外人,等同于将自己人头交到了别人手里。

这等情操,何止是高风亮节一词可以形容?!

而定居镇平的邱逢甲得到洪门邀请,当即便欣然应允,克日起行,经过大半个月的舟车劳顿,终于在大林埔海战之后第三天抵达了后林壁。

正当季风安排人检修受损战舰,打捞沉底螺旋桨之时,听到邱逢甲到了,顾不得许多,匆匆离船上岸,连岸边鞋子也来不及穿,提起鞋帮,飞奔而去。

“哪位是邱先生?”

“哪位是邱先生?”

林少猫正和邱逢甲一行客套,陡然见季风打着赤脚而来,不由得讶然,继而又大笑。

“哈哈哈哈哈,我们的季山主怎生这般模样啊?”

季风一众下属,一个个把季风奉若神明,毕竟大多是徒子徒孙,辈分摆在那里。只有林少猫与他兄弟相称,毫无拘束,算得上英雄惜英雄。

“来来来,复生,待我替你介绍,这位就是邱逢甲,邱吉甫先生,这位是陈先生,这位是周先生,还有两位邱先生,乃是吉甫兄公子。”

“久仰久仰!在下季风,季复生,见过邱先生,见过各位先生。”

“呵呵呵,您捧了。季总司令的大才,我已听少猫转述。一路上只闻得林少猫如何如何,如果不是亲自来台,哪里知道原来这里还藏着一条真龙啊。”

丘逢甲为全台一百六十营“义勇统领”之时,林少猫只是“福营中军左营”管带,正儿八经的头上司。是以,见到林少猫成就大事,他也非常欣慰,以‘少猫’称呼他。

当下,季风三人把臂而行,来到他的独院中,能与历史上的抗倭英雄,著名才子相交,委实令季风快慰平生。

丘逢甲(1864~1912),字吉甫,号蛰庵、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工部主事,惠潮嘉视学员。

逢甲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六七岁即能吟读、属对。14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受闽抚兼学台丁日昌注意,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由此闻名全台。

中倭甲午战争爆后,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不久,一百六十营义军成立,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又称义军大将军)。

当时,清政府弃台并拒绝岛民内渡,台湾人民“无主可依”、“无人肯援”而强敌压境的危急情况下,悲愤至极的一介书生丘逢甲力倡建立“台湾民主国”。

他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数万人的抗倭义军,横刀跃马与倭奴浴血奋战,并向国内外表讨日檄文,宣言: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湾义军大一百多仗,倭军死伤32ooo多人,其中侵台日军头目近卫师团长、6军中将北向川能久亲王和第2旅团长、6军少将山根信诚等在战争中毙命。

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孤立无援,抗倭军民弹尽粮绝、死伤严重,气壮山河的保台抗争终告失败,丘逢甲不得不挥泪内渡,回到祖籍广东镇平县文福淡定村。

时人评曰:志虽未酬,而义声震于天地,名节已堪千古。

丘逢甲回大6后也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台湾,积极谋求恢复。是以,季风一纸相招,他便偕同两位老友,膝下二子,联袂来台。

其意志之坚决,宁不叫人心折?!

*****

求收藏,求红票!

兄弟们,这两天,心情愉快吗?性-生活,和谐嘛?

如果您心情愉快,性-生活和谐,请利索支持一下。

如果不顺心,那就算了。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