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巨寇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大好

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大好

中华山,复兴堂。

经过了大半年的展,在数十位江湖大佬的联络、撮合之下,如今,众多洪门分支已经投入山门,成为复兴堂分堂口,势力遍布大江南北,东洋南洋,堂中弟子数十万。

犹如一盘散沙般的江湖会党,经过整顿清洗,聚合成一股力量。那些不服统属,或者为非作歹的江湖势力,在复兴堂庞大的组织和雄厚的财力碾压下,如同土鸡瓦狗般被打压,打击,瓦解。

如今的张柏雄,已经是名传四方的江湖大佬,与焦大峰、、邓文辉、刘公等老一辈会执牛耳号令各路豪杰。

钱财这东西,不能吃不能喝,却是建立地下势力所必须,招人要钱,办事要钱,收买贪官污吏更是要钱。好在有季风雄厚的财力支持,几百万两白银砸下,顿时有了可观效应。所谓钱能通神,虽然有些夸大,却也接近事实。

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张柏雄等地字辈,玄字辈弟子拉拢各方势力便轻松得多,用银子开道,晓之以大义,又有庞大的武力为依靠,哪个不长眼的敢抗拒大势?

于是乎,只要是秉承洪门宗旨展起来的江湖会党,如青帮、红帮、哥老会等等各地势力,纷纷聚拢在‘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大旗之下。

满清衰败覆亡,已经是大势所趋,只不过早晚而已,有见识的人物自然早有推翻**朝廷的愿望,所缺者,不过是出色的领导者、组织者以及组织制度、财力物力的支持。

这就是顺应潮流大势的好处,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逆潮流而动,则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

季风离开香港这几个月,一直以涠洲岛为中转站保持和堂口的联系,堂内下属的内政、外交、交通、军务、参谋、财政、组织、文牍各部在一众弟子的主持下按照季风指明的大方向逐步开展。即先从展会众着手,团结同门会党,再联合工商各界,以壮声势。

这几个月,除了在大6,台湾,南洋甚至是倭国等地的扩张,美国、欧洲的华人势力也已经展开了联系。前文已经有过交代,海外华侨大半是洪门会众,不是核心骨干,就是外围会众,要不就是会中家属,鲜有不服洪门管理的。

各国的唐人街,更是洪门势力集中地,只不过因为交通不便,联系不畅,各国洪门难以联系,各自展,是以呈现一盘散沙的情况,很多地方的洪门成了类似于兄弟会、同乡会、互助会这样的组织,甚至成了黑恶势力,完全忘记了洪门宗旨。

然而,即便是一盘散沙,五千万海外华侨,其力量一旦爆出来,那是相当可观的。有鉴于此,季风便指示堂口积极联系各地洪门,尽量使各自为政的势力统一起来,即便不能收服,至少也要建立同盟关系,相互照应。

因为天下洪门一脉相承,同气连枝,有着相同的理念。虽然各国洪门会众流落海外多年,报效国家的愿望却更加强烈。盖因为他们饱受了国家积贫积弱导致的歧视和欺辱。所以季风提出的洪门新章程也就很快为众多同门所接受。

季风改组洪门之后,香堂上只供奉炎黄二帝和洪门五祖牌位,即洪英、傅清主、顾炎武、黄梨洲、王夫之。会中宗旨也改为以中华为名,以复兴为号,驱除鞑虏,复兴中华。

更改了宗旨,简化了章程,却使得洪门组织更具活力。而放弃反清复明这原来宗旨,代之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则顺应了历史潮流。

只要是有识之士,都能从新洪门的改制中看到新气象,找到开辟未来道路的希望。这些有识之士所领导的洪门分支中,便有美洲致公堂。而致公堂的堂主,美洲华侨领袖司徒美堂,此刻已经抵达香港,期待着与季风一晤。

七月初,季风结束了台湾事务,将军政大权交托给林少猫、丘逢甲两位,便率领舰队南归。有了三艘军舰加入,龙虎卫船队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支型舰队了。

在涠洲岛休整两日之后,他将琐事安排给6虎等弟子管理,自己则轻装简从,带了陈姝和林白羽、杨方云等护卫,坐了一艘游轮前往香港。

七月中旬,在新世界集团专用游轮码头上,几十名洪门脑,几百名弟子以及新世界集团下属各公司的高级雇员们终于迎来了季风的豪华游轮。

码头上迎接季风的有复兴堂副龙头焦达峰、坐堂大爷张柏雄、刘公、陪堂钟鹿鸣和邓文辉、郑士良、孙武等堂中执事大爷,还有陈少白、杨鹤龄、杨衢云、谢缵泰等集团公司高层。而艾玛和莉迪亚作为公司股东,也在欢迎的行列中

“司徒大哥,久仰久仰!”

“季山主,幸会!”

欢迎仪式之后,季风先便会见从大洋彼岸前来的司徒美堂,在海外华人洪门势力中,致公堂乃是屈一指的团体,而司徒美堂更是美洲华侨领袖,这一次会晤,季风非常重视。

司徒美堂,生于开平县赤坎中股滘堤洲牛路里,自幼家贫,188o年到美国谋生。曾当过厨夫,随美**舰到过南北美洲及欧洲各地,后加入当地华侨组织的洪门致公堂。1894年,他在致公堂内组织安良堂,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为号召,被拥为“大佬”(即洪门大哥)。

司徒美堂从学过武术,有一身好武艺,手持一刀一棍,十数人不能近其身。2o岁那年,一个白人流氓到司徒美堂打工的餐馆吃“霸王餐”,司徒美堂气愤不过,三拳两拳把那个流氓打死,被判了死刑。华侨及洪门人士立即凑钱营救,最后改判了十个月。这件事使司徒美堂在华人社会出了名。?

这样一个人物,季风并不打算用什么金钱收买,武力压制的手段,民族大义,天下兴亡才是他所关心的。

季风与司徒美堂寒暄之后,便巧舌如簧,将挖孙某人墙脚的手段照搬出来,一旁又有杨鹤龄陈少白等人附和,倾谈半日,令双方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见识到了复兴堂的兴盛,季风又将在台湾的大战始末稍微透露,直让司徒美堂恨不得将致公堂并入复兴堂,共谋大业。然而季风心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让他回美国后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两日后,司徒美堂一行乘坐客轮离港,带走的,是一份两人制定的美洲计划。

因为离开得太久,季风又花了几天时间了解复兴堂事务和集团业务。堂口事务由弟子们主持,他听过便罢,而集团的事务刚刚起步,便多花了些时间。

杨鹤龄主持新世界洋行,半年来已经招聘了许多人才,早就开展了生丝、茶叶、瓷器等传统业务,因为缺乏高级人才,有些业务还难以开展。按照季风的设想,以后的洋行要展成为类似于后世投资银行这样的机构,左右金融市场。

而杨衢云、陈少白、谢缵泰三人主持的环球文化传播公司则行了第一份报纸,取名环球时报,专门介绍世界各国时事及各国国情、局势。而台湾抗倭义军的两度大捷,也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大6各地,引起了各界轰动,导致满清朝廷严重关注。

至于船务公司和机器公司,现在还没有合适的人才,还是准备阶段,只能等季风回来再重新规划。

“保罗.克鲁格,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尼古拉.特斯拉,亨利希·德列津尔,齐柏林,莱特兄弟,马可尼,迪塞尔……宋教仁,黄金荣,陈天华,秋瑾,蒋百里,蔡锷,胡适,蔡元培,詹天佑”

季风又拿起了他当日拟定的名单,去年底,季风便已委托阿尔贝领事,罗拔.哈里斯并埃尔曼.荣格等人帮助他在欧美各国招聘各行各业的人。同时,在港岛本地的报纸上他也连篇累牍的做起了招聘广告。

然而,名单上的人却不能透露给他们,如果引起了各国关注,他的挖人计划就要增加变数了。是以,这半年来,虽然招募了不少人才,大才却是没有。在西方人眼里,东方还是一个尚未开化之地,不适合科学家开展研究。看来,是时候开始挖墙脚了。

虽然形势一片大好,脚步还是太慢了。

“我是不是太急躁了?”

季风自言自语。

******

第二更,求收藏,求红票!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