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乱三国之赵氏风云 > 第三十三章 铁笔作舞幻蛇龙

第三十三章 铁笔作舞幻蛇龙

[[[CP|W:500|H:377|A:C|U:http://(看到网www.23us.com)/chapters/20115/24/1964990634418439090342678134044.jpg]]]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繇工书法,弱冠时即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尤善隶、楷。尝与帝以书法论交,时人并称“双璧”。

蔡琰《汉末风云·钟繇传》

*********************

“长社钟氏为颍川望族。和帝年间,钟家家主钟皓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余。朝廷多次征召钟皓为官,都被其婉言拒绝。因德行高尚、学识渊博,钟皓与陈寔、荀淑、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为当时士大夫所倾慕。钟皓有两子钟迪、钟敷,因‘党锢之祸’而终身未仕。钟迪亦有二子,长子早丧,次子钟瑜,幼承家学,深知礼仪,淳良敦厚。钟瑜兄长遗有一子钟繇,自少时即聪明过人。他曾经与叔父钟瑜一起到洛阳,途中偶遇一相者。相者看钟繇相貌,便对钟瑜道‘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结果叔侄二人行路不到十里,过桥时,钟繇因所骑马匹受惊,被掀落水中几乎淹死。钟瑜看相者所言应验,遂笃信侄儿翌日必成大器,于是加以悉心教导。钟繇亦不负叔父厚望,刻苦用功,学问日渐增长,加冠后为颍川太守阴修举荐为孝廉。”并肩走在长社街头,戏志才将钟家来历向我娓娓道来,语气神色无丝毫异样。我知道他只是将所有的伤痛与仇恨深埋心底,等到仇人授首的那天才会真正的放下。

正走时,忽听街边传来一阵叫卖声:“卖竹扇,上好的六角竹扇,百钱一柄,快来买喽!”

我与戏志才对视一眼,心中均微感惊奇。一柄竹扇,便是做工如何精美,卖个十余钱也已到头,此人如何敢叫出百钱的天价?

正疑惑时,已有一人替我们发问:“孙老头,你敢是穷疯了!往日你的竹扇一直卖十钱,今日怎的一下便涨到了十倍的价钱?”

那叫卖竹扇的布衣老翁撇一撇嘴,将手中的一柄竹扇高举过,大声道:“你们懂得什么?我老人家今天的竹扇能买到一百钱,自然有它的不凡之处。大家看清楚,这扇面上可是有钟公子的题字!”

孙老头这一句话却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街面上登时一片轰动,人们蜂拥而上,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孙老头这个用一根扁担、两个箩筐组成的简陋摊位围得风雨不透。

有一个文士模样的青年看到扇面上的题字,惊喜地叫道:“果然是元常公子的真迹!孙老头,莫非你与钟家有什么牵连?否则元常公子为何会为你的竹扇题字?”

那老孙头得意地笑道:“这位公子笑,老儿如何配与钟家有甚牵连。来也是老儿走运,今日一早在街上叫卖,幸得钟公子照顾老儿生意,却不想身边未曾带钱。老儿虽属鄙陋之人,却也久仰钟家高德,便诚心将竹扇奉送。钟公子过意不去,便亲手为老儿题了九幅扇面,交代老儿可以百钱价格出售。”

那青年听了,二话不扔了一百钱在老孙头怀中,劈手抢过竹扇,如获至宝地藏于袖中去了。众人这才醒悟,纷纷上前抢购,九柄竹扇霎时售完,连带着那些未曾题字的竹扇亦卖出不少。

人群渐渐散去,一直在街边的我和戏志才此刻才走上前来。我向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的老孙头问道:“老丈,那有元常公子题字的竹扇可曾售完?”

老孙头双手一摊道:“对不住了公子,那扇子一共只有九柄,方才已全被他人买去。”

戏志才嘿嘿一笑道:“老丈莫要欺人,在下看您对钟家和钟公子崇敬万分,难道会不将钟公子的墨宝留下一幅?您老尽可放心,我们二人只想欣赏一下元常公子的墨宝,却不一定非要买下的。”

老孙头脸上现出些尴尬神色,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柄完全由紫红色细竹篾编织而成的精致六角扇,紧紧攥住扇柄递到我们面前:“这位公子好生聪明,老儿确实留下了一柄。不过事先明,这柄扇子老儿准备留作传家之宝,无论如何都是不肯卖的。”

我与戏志才相视而笑,一起低头看那扇上所写之字。在只比手掌略大的扇面上只有寥寥四字“凉风习习”,字体为楷书,大相间,古朴典雅。

我问戏志才道:“志才兄以为元常公子的书法如何。”

“宇霆你的书法与诗、文并称三绝,却偏要我来献丑。”戏志才一笑,斟酌着道,“此四字朴茂古拙,似脱胎自隶书,却又变隶书之波画,加以啄挑之笔,画之间多有异趣,显得刚柔兼备,巧趣精细,殆同机神,单以此四字而论,这位元常公子已可开宗立派。”

“志才兄高见!”我鼓掌称善,随即从怀中取出百钱交到老孙头手中。

老孙头一手将钱推回,一手已将那竹扇藏回怀中,满脸警惕地道:“公子这是何意?老儿已过这扇子是不卖的!”

我摆手道:“老丈不要误会,这些钱并非要买你的扇子,而是欲请你帮忙做一件事。”

老孙头这才释然,立即将那一百钱紧紧抓在手中,陪笑道:“公子尽管吩咐,只要老儿可以做到,一定尽力。”

我从随身的袋子里取出一套特制的文具,这些都是“翰墨斋”的工匠为我这个东主精心制作,极是精巧别致。用身边酒壶中的酒液研了一砚墨汁,提笔饱蘸后拿起老孙头卖剩的一柄竹扇,在扇面上题下“清风徐来”四字。

将竹扇交给老孙头,我道:“烦请老丈将此扇送到钟家转交元常公子,并明若愿与写字之人相见,便请到城东的馆驿一行。”

********************

长社馆驿之内,我与戏志才相对而饮。

戏志才笑道:“我一直以为宇霆乃实诚君子,却没想到也会弄这等花巧。早听那钟元常痴迷书法,传其临池学书,书毕后以池水洗砚,日久竟将整个池塘染作墨色。若被他看到你题在竹扇上的字,只怕要一刻不停地赶来与你相见!”

正着,门外有馆驿的仆役持拜帖前来禀报:“赵大人,长社钟家钟繇钟元常在门外递帖求见!”

我与戏志才一起大笑,忙起身到门口迎接。到了馆驿门前,只见一个身材高大魁梧,面容方正的青年正心不在焉地等候,眼睛完全被他手中的一柄六角竹扇所吸引。

我远远拱手,扬声道:“来的可是元常师兄?弟赵宇霆有礼!”

那青年这才回过身来,急忙拱手还礼,有些迷惑地问道:“在下正是钟繇。足下想必便是一篇《六国论》使得洛阳纸贵的赵郎,不知因何称繇为师兄?”

我走到他的面前,口中笑道:“听师兄曾在伯喈先生门下学习书法,而弟的未婚妻徐风年前被伯喈先生收归门下,便是弟在洛阳时亦多承蔡伯父教诲,如此论来,弟岂非正该称呼您一声师兄?”

“原来如此,如此来愚兄也要称呼你做‘宇霆贤弟’了!”知道与我还有着这样一层关系,钟繇很是高兴,又转向戏志才问道,“不知这位兄台是……”

戏志才微微躬身,面上带着淡淡地微笑:“在下戏忠,字志才,不过是颍川山林间一野人。蒙赵大人不弃,暂充门下一闲人耳。”

钟繇眼力不差,自然不会当真将戏志才当做我身边寻常的幕僚帮闲一类,很是客气地与他见礼。

大家寒暄已毕,我和戏志才一左一右将钟繇让进馆驿内我们住的东院。在室内落座后,钟繇迫不及待地指着手中的竹扇问道:“此扇上的‘清风徐来’四字可是宇霆贤弟所书?”

我微笑道:“此是弟见到师兄墨宝,一时技痒之下胡乱涂鸦。还请师兄不吝指教。”

钟繇左手持扇,右手食指循着扇面上比划虚写,面上现出由衷的叹服之色:“自我大汉初年王次仲自隶书中化出楷书字体,虽历经三百余年却始终不能摆脱隶书影响而完全成熟。愚兄曾立志自创一家楷书,使其真正脱离隶书形制成为一种独立的字体,可惜时至今日仍无法成功。今日见到宇霆你所书‘清风徐来’四字,尽除隶书翻挑、飞扬之笔意,代之以回锋收笔、规整匀称之势,字体匀整遒劲、势如列阵、雍容尔雅、仪态大方。见此四字,使愚兄如拨云见日。今日登门,务求贤弟多赐数字,使愚兄一窥贤弟书法精奥。”一面着,站起身来拱手向我深深一躬。

我连忙起身相扶,连道:“师兄言重,既蒙错爱,弟岂敢藏私。”罢,走到左侧的墙壁前,袖中乌光一闪,右手中多了一只尺余长黑沉沉铁笔。当日我请张烈铸造刀剑,还特别请他用从那块巨型陨铁中熔炼出的最核心的铁胆为我和徐风各造一件贴身短兵。徐风的是一柄微型手斧,取名“斩魄”;而我则要了这柄命名为“勾魂”的判官笔。

运腕如飞,笔走龙蛇,灰屑纷飞间,一篇五言古诗须臾铭刻墙壁之上,却是本应在数十年后才会出现的一首曹植的《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我回身微微欠腰,笑道:“两位兄长,宇霆献丑了!”

见此诗句书法,戏志才与钟繇同时动容,钟繇的目光更是钉子般深深钉到墙上,不肯移开须臾。

趁着他面对墙上书法如醉如痴之机,我凑过来心地道:“师兄,弟此来长社,还有一事欲求师兄相助。”

正盯着墙壁出神的钟繇忽地转头,面上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道:“宇霆你被朝廷任命为东莱太守后,特意到长社来又转了这么大一个弯子将我诱来,不用是欲让我跟你到东莱帮忙。也罢,只要你答应将这一门书法的奥妙倾囊相授,愚兄跟你走一遭便是。”

我张口结舌,事先准备了满肚子的辞,竟是一句都未能用上,这才知道自己实在看了在原来的历史上,因书法上的成就过于灿烂而掩盖了其他方面光辉的钟繇。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