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乱三国之赵氏风云 > 第四十八章 群英一堂鉴天工

第四十八章 群英一堂鉴天工

[[[CP|W:516|H:320|A:L|U:http://(看到网www.23us.com)/chapters/20115/30/1964990634423892922739581708455.jpg]]]

马钧字德衡,扶风人也。出身贫寒,自幼口吃,不喜与人交谈。然性聪敏,少时从父学机关之学,不数年而青出于蓝。平生所造奇巧之物无数,人皆誉为天下之名巧,以为可比古之公输、墨翟。

蔡琰《三国志·赵书·马钧传》

*******************

东莱太守府。

我左右巡视一周,颇有些踌躇满志之意——不知不觉,我的手下竟已人才济济。武的一边,徐风与黄忠这两个定海神针似的绝高手不,除年纪最幼的张辽,高顺、关羽、张飞、典韦、黄叙这几个子已都可派上用场;而文的一边,除了先来的钟繇、戏志才、简雍,又加上了此次随我回到东莱的管宁、邴原、华歆三人。如此阵容,实在堪称豪华。

然而近日的主角却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人,而是在大厅正中站着的一个年只在十七八岁的青年。当张烈老人将此人介绍给我,并推荐他接替自己主管“天兵坊”的时候,我幸福得几乎晕倒。因为就是这个相貌朴实宛如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子弟的青年,却拥有一个势必流传千古的名字——马钧!

每想到这未来的机械大师早早便投身到我的麾下效力,我简直做梦都会笑醒。要知道,前世的我可是听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长大的。同时我更深深地庆幸与贾诩这魔宗前任左相结盟的明智决定。曾身居魔宗仅此于宗主的左相高位,贾诩在魔宗内部的人脉之广博实是令人难以想象。凭着脑中记忆的信息,这些年来侥幸躲过朝廷剿杀与以敖溟为首的反叛势力清洗的魔宗子弟竟被他循着蛛丝马迹寻到大半。眼前的马钧便是当年魔宗四大分支之一“七巧楼”中首席巧匠“鬼手”马峰避居扶风后晚年所得的幼子。

当日我与徐风前脚出发往九江去,马钧后脚便带着贾诩的亲笔书信来到东莱。幸好被我委以全权主理一应事务的戏志才知道我与贾诩的关系,便做主令马钧到“天兵坊”做了张烈老人的副手。

恰好如今张烈已将当年我在解县山中寻到的那块巨型消耗完毕,铸成十余件各式各样的利器神兵。心满意足后再也不愿管理“天兵坊”中这一摊事务,考较马钧一番,觉得这青年人锻造之术虽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其他方面却非自己可比,为人又是少年老成,索性便将“天兵坊”完全扔给他打理。

在张烈全力支持下入主“天兵坊”的马钧可如鱼得水,在“天兵坊”已渐渐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力量的雄厚基础下,他脑中的无数奇思妙想一宗宗变为现实。今日我将全部班底聚集一堂,便是要验收这些天来他在“天兵坊”中折腾出来的东西。同时这也是对他的一次考验,如果过关,他将正式接替早有去意的张烈成为“天兵坊”的主事。

“属下见……见过太……太守大人!”马钧本就有口吃的毛病,今日见到这么多人目光灼灼地盯着他看,更是紧张地不成话。

我温和地一笑,道:“德衡不要紧张,你便当我们这些人都不存在,只当是独自一人实验那些东西的功效即可。”

见我丝毫没有少年得志的骄狂自矜,温润如玉颇有君子之风,言语如春风般带着一种令人心神宁静的奇异力量,马钧狂跳不休的一颗心忽地平静下来。他向大家团团拱手一礼,回身走到放在靠近门口处的一口大木箱,掀开箱盖从里面提出一领黑色的甲胄。

“大……大家请看,”他双手提着甲胄向大家展示一周,“这是钧设计的一种新型甲胄,取名‘连环甲’。它包括内外两层,内层是用精心挑选的上等牛皮以秘法鞣制而成,外层则是用上千枚钱币大的钢环相互交织串联后以细丝缀在内层牛皮上。它的总重量只有十四斤左右,防护力却丝毫不逊色与重甲,更重要是除了钢环的铸造,其余工序均可交由女子来完成,这就使我们有了充足的人手,完全可以做到大批量生产。”涉及到专业领域,他口吃的毛病竟似不药而愈,一番介绍的清楚流利不带半滞涩。完后,将这件连环甲交到我的手中。

我接过来后,先掂一掂它的分量,又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甲胄下摆边角处的一枚钢环微微用力,虽只用了一成左右的力量,但以我此时的功力而论实已经非同可。结果那枚钢环只是微微变形扭曲,居然不曾折断,令我对它的坚韧程度大为满意。

马钧见我满意的神色,信心大增,又转身从木箱中取出一具造型怪异的弩弓。

“这是……连弩!”我和徐风异口同声地失声惊呼。也难怪我们失态,谁能想到本应由诸葛亮在入蜀后研制,后又经马钧改进的“诸葛连弩”提前了数十年现世,而且改装者摇身一变成为原创者!

马钧却是一脸钦佩神色,他兴奋之下却又有了些口吃:“大人与夫……夫人果然高明,竟一眼便看出钧设计的这具弩弓的奥妙所在。不错,这正是一张可以连发的弩弓。大人可否容钧演示一番?”

得到我的准许后,他从木箱中取出一捆筷子似的铁质弩矢,一支接一支填入弩弓上方的木质箭匣,一共填装了十支弩矢。准备完毕后,马钧面对门口左侧的墙壁站定,左手托住连弩底部,末端横柄抵在腰腹之间,右手一下接一下掀动上方的机括。随着机括一次次掀动,填装在箭匣中的弩矢一支接一支射出,深深锲入对面的墙壁,排成两朵整齐的梅花图案,一尺二寸长的弩矢没入坚如金石的墙面最少一半。

厅内之人无不为这连弩的威力所惊,尤其是几个家伙更是看得眼睛都差凸出来。张飞跳过来从马钧手中抢过连弩,爱不释手的抚摸把玩,满怀憧憬地道:“有了这东西,我们还辛苦练习弓箭做什么?只要有一千具压阵,任对面有千军万马都要被射成刺猬!”

“哪有那般容易。”马钧苦笑道,“此弩工艺复杂无比,所用弩矢也必须特制,根本无法批量制造。你手中这具便是失败了无数次后唯一成功的一具。”

“可惜。”张飞连连摇头,忽地一对环眼骨碌碌一阵乱转,陪着笑脸凑到我的近前,“师公,这具连弩既然制出,总要有人使用,便送给弟子如何?”

我翻个白眼,没好气地挥挥手道:“早知道你这子会这样,给了你便是。也省的大哥为了传授你这块彻底不可雕的朽木箭术而头痛了!”

众人一起大笑,张飞满脸通红地逃回座位——这子学起其他功夫上手奇快,但不知为何,就只有弓箭之术无论如何都入不了门。尽管近年来有黄忠这位明师倾心调教,他却依然顽固地停留在“指南打北”这种惨不忍睹的原始阶段,叫黄忠愁得头发都白了几根。

在大家拿张飞取笑时,马钧已再次从木箱中取出另一张弩弓。我见此弩通体涂以褐色生漆,用以防水防霉。木质的弩身长约三尺,前端有一个豁口,嵌入弓臂后以皮条扎紧。弩身上方刻出凹形箭道,用以固定弩箭,提高准确性。弩身后端装有一整套以青铜铸造的望山和悬刀等精密组件。

作为箭术大师的黄忠看到马钧手中的弩弓,惊异地道:“这似乎是当年大秦军中装备的制式弩弓,入汉以后早已失传,德衡从何处得到它的制作工艺?”

马钧笑道:“这秦弩的制作工艺却是从家父处学来。他道秦弩工艺在本朝虽已失传,但本朝之前总该是有的。于是他连盗十六处秦代古墓,终于从一位大秦将军的墓穴中得到一具保存尚算完好的秦弩。再经拆分解析,总算弄清了它的结构。”

我与徐风相识而嘻,心中均道魔宗不愧沾了一个魔字,行事果真带了三分邪气。便是马钧老子这样一个痴迷与机关之术的匠师,为了弄清秦弩工艺,竟干出偷坟掘墓这等事来。

不过对于我们来,此事只有好处,而且是及时雨般的天大好处。一直以来,我和徐风都在考虑给新近成立的“贪狼营”装备何种远程打击兵器。本来弓箭是最好的选择,但“贪狼营”的战士虽多是马贼出身,可极少有机会接触弓箭的他们擅长的大多是一刀一枪的紧身搏杀,若是从头练习骑射,则有耗时日久且效果未必理想。而秦弩不仅操作简便,命中率高,而且制作工艺比起连弩和“天兵坊”早期出品的滑轮弓都相对简单,对于已经建立一套流水线作业程序的“天兵坊”来,完全可以批量生产,在较短的时间里普及装备整个“贪狼营”。

大家正在品评马钧研制的这些东西,门外忽有人来报,渡海至北方草原上做生意的苏双和张世平回来了,我传令请两人进来。等苏张来后,我见两人神色见多有愁容,便问道:“莫非此次在北方的交易不顺利?”

苏双忙答道:“大人不要误会,此行一切顺利。属下等一路精酿美酒为礼,成功地与东部鲜卑各邑落的首领搭上关系,他们已保证日后属下等可以在他们领地内自由交易,不会都到骚扰。”

我问道:“既是一切顺利,你二人为何满面愁容?”

张世平答道:“禀大人,我等之所以发愁,却是此次在草原上得到消息,做多一月之后,东部鲜卑将大举寇犯幽州。而且此次贼势极大,东部鲜卑个邑落中成年战士几乎将倾巢而出,幽州的百姓又要受苦了!”

“蓬!”一旁坐着的高顺听这一消息,重重一掌击在面前的桌案上。他的“武当九阳功”已经成,掌力极是凌厉,一掌拍落,厚实的桌面立时现出一个手掌形的破洞,边缘整齐有如刀刻。

他从坐席上站起,走的厅中拜倒在我的面前,沉声道:“师傅,弟子欲前往幽州一趟,还请师傅准许!”

我摆摆手命他起身,看着这个弟子双目中蕴含的浓重杀机,忽地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丝不出的血腥味道:“如果要玩,那便索性玩个大的!”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