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晚清神捕 > 694章 秋后的蚂蚱

694章 秋后的蚂蚱

黄光说用卑鄙的手段,对付矿场业的豪强,毫无愧怍之心,其他人不以为许,俱都赞成黄光的主张。商场如同战场,不是成为传奇,就成为垫脚石。

李国楼在台湾打仗,花钱如流水,用了一千五百万多元,从西方列强那里购买大量军火,这才使得清军在台湾占据优势,得到台湾少数民族的拥戴。

台湾生番是有奶便是娘的主,哪里有民族觉悟?是靠李国楼花钱收买人心。李国楼是借用全国老百姓的银行存款,来打这场反侵略的战争,将来还要连本带利回报全国人民。

赚钱的重任就是由这帮官商完成,甄玉环承担巨大的财政压力,新兴的采矿业便是李氏企业相中的香饽饽。甄玉环对于黄光大加夸赞,定下主攻目标,决定收买皇后阿鲁特氏,要把两种新金属的开采权拿到手里。

黄光过去对李国楼有恩,在财力上帮助过李国楼。但因家族是靠卖国求荣发财,被李国楼打入冷宫,一直不被重用。这次提交一份矿产业的建议书,立刻得到甄玉环青睐,有了青云直上的趋势。

为了新兴的采矿业,谢秀珠和甄玉环连夜协商,提出与内务府合作,将采矿业的股份分予皇后阿鲁特氏。

谢秀珠看见甄玉环意气风发的气派,自以为大功告成,嗤之冷笑,吐露真言:“七夫人,你别自鸣得意了。别以为皇后娘娘对我家好,皇后娘娘最恨小楼了,恨不得灭了我家。只有你把皇后当成后台,人家现在是利用我们。”

甄玉环不敢相信的瞪大眼睛,驳斥道:“二夫人,你没喝酒吧。皇后娘娘对我提出的要求可是言听计从,从来没给我们看过脸色。”

谢秀珠长叹道:“七夫人,你还是嫩着点,天底下哪里左右逢源的事,小楼已经把皇后娘娘彻底得罪了。人家现在越客气,将来报复越狠辣。你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你做的事,内务府会不知道吗?内务府是向谁汇报的?明白了吗?”

“二夫人,你怎么看出来的?”甄玉环惊惧的看着油灯,晃动的光影下,鬼魅的黑影伴随。原来皇后阿鲁特氏颇有心机,装出欢喜的样子。

“七夫人,你太自以为事了,自以为男人也没有你聪慧。其实还差的太远了,做戏的本事,谁能及得上小楼呢?皇后娘娘的心思,早被小楼看透了。明天进宫,务必小心,虚与委蛇,先把好处攥到手。将来之事,小楼自有主张。”谢秀珠没看甄玉环,把头转向另一边,李国楼最信任的人是她。

“嗯,我知道怎么做了。现在我们提出的主张,皇后娘娘欢喜得很。我们一起到府库去挑几样皇后娘娘喜欢的礼物。”甄玉环紧咬下唇,有些生气,又不好发作,闷闷不乐的离开书斋。

甄玉环和谢秀珠走入府库,琳琅满目的各种古玩分列左右的架子上,左面架子的古玩是真货,右面架子上的古玩是赝品。

甄玉环和谢秀珠精挑细选,挑选了十二件古玩,其中一半是赝品。这是她们送礼的常态,《珍宝轩》与皇宫做生意就是如此,否则商家要亏本。

现在送给皇宫娘娘的古玩,也是这般待遇,名人字画都是赝品。大件家具都是定制的,不敢作假。

宫里的太监收了好处,不会多嘴。懂行的帝王之师,在皇宫里看见赝品,也不会多言,因为大清官员给两位太后娘娘祝寿,都会虚报古董价格。皇宫里的珍奇古玩数以万计,但赝品同样丰富。

真亦假时假亦真,甄玉环和谢秀珠露出商人奸诈的本色,能够糊弄帝王之家,是多么了不起之事,两人的心情变得豁然开朗,睡觉都睡得香甜。

翌日一早,谢秀珠和甄玉环就进宫了,拜见皇后娘娘。

年轻的皇后娘娘对瓷器、字画不感兴趣,皇后阿鲁特氏一眼就相中了一根蓝宝石项链,熠熠生辉的蓝芒,赏心悦目。

皇后阿鲁特氏答应帮忙,矜持的笑纳好处。

皇家规矩众多,皇后阿鲁特氏侍寝,一个月有七日,这是皇后才有的最高待遇。可惜皇后阿鲁特氏未曾怀孕,她在同治皇帝那里还不得宠。故此,皇后阿鲁特氏还需隐忍,以大局为重。对于奴才李国楼为国效劳,在台湾花了一千多万元,颇为震惊。

同治皇帝来到坤宁宫,看过文本之后,笑道:“既然皇后你答应了,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就让那个黄光去办。李国楼所言非虚,十年之后,内务府收入翻十倍。先从采矿业着手,这步棋走对了。”

皇后阿鲁特氏猜度同治皇帝用心,这次同治皇帝使用黄光,就是说对李国楼已有不满之意。顺势给李国楼下黑药,踟蹰道:“皇上,大清国是爱新觉罗家的,不是李国楼家的。要是客大欺主,大清的万里江山就危险了。”

同治皇帝面沉似水,看不出喜怒哀乐,说道:“李国楼还是知道感恩的,李氏一门,皆是大清忠臣。”

“依我看,李国楼面似正人君子,暗地里男盗女娼,专门做见不得人之事。皇上,难道你没听说京师的传闻吗?”皇后阿鲁特氏听出同治皇帝弦外之音,开始搬弄是非。

皇后阿鲁特氏哪里想到隔墙有耳,门外小太监“顺风耳”正侧耳偷听,记下了“男盗女娼”这句话。小太监“顺风耳”是慈禧太后的暗探,皇帝和皇后的对话,都要向慈禧太后汇报,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哦!京师有什么传闻?”

“皇上,没人敢对你说,这些人都被李国楼收买了。现在京师里传闻,那个李国楼是康熙年间的朱三太子转世,他是大清的掘墓人。”皇后阿鲁特氏紧咬银牙,仿佛要吃了李国楼。

“无稽之谈,这种事你也相信。”同治皇帝哑然失笑,不把皇后阿鲁特氏的话当真。

“原本我也不信,可看了朱三太子的画像,吓了一跳,和李国楼长得一模一样。皇上,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就像风雨飘摇的天象,人心不古啊!”皇后阿鲁特氏黛眉弯弯,弯刀已经出鞘。皇后阿鲁特氏取出一张古画,画上绘有一个玉面小郎君,活灵活现的形象,李国楼的前世跃然纸上。

同治皇帝颦蹙双眉,盯着画像看究,细小的眼眸,燃烧一丝丝火苗,刹那间变得狰狞,阴深深的冷笑,恨不能亲手杀死“朱三太子”。

皇后阿鲁特氏自以为计谋得逞,暗自得意,嘴角露出笑意。

蓦地,同治皇帝大笑,潇洒的挥动手臂,说道:“皇后,你上当了,这是日本人的诡计,我岂能自断臂膀,寒了天下人的心。”

“嗯,皇上言之有理,我是道听途说,差点上当。李国楼乃皇上的股肱之臣,可堪大用,台湾战事无忧,全靠李国楼用心经营。”皇后阿鲁特氏反过来说,替李国楼说好话。毅然的把古画投入炭炉,做人不用穷凶恶极,成功的给李国楼下药,一根刺已经埋在同治皇帝心里,永远也不会清除。

同治皇帝坐着抬辇,前去军机处。做了十几年傀儡皇帝,处变不惊的老练,帝王的心思岂能让人猜透。思量一番之后,对于李国楼做出正面肯定。他还是信任李国楼,两人志趣相同,李国楼是大清的“卫青”,是他一手栽培的奴才,忠心可表。至于李国楼的野心,也是为了国富民强,还没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日本人使出这种鬼谋计量,更加突显李国楼对大清的重要性。

同治皇帝对于皇后阿鲁特氏话,只当耳边风,他是个特立独行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天底下只有一个李国楼,不用李国楼,谁能给他变出一座金山?

近段时间同治皇帝每天都来军机处,大西北、台湾捷报频传,坐镇军机处让人心情愉悦。

叠起的文牍并不让人生厌,同治皇帝盘腿坐在榻上,看着各地的军报。

刘锦棠率领四万楚军攻破金积堡,马化龙父子伏诛。清军主力已经挥师北渡黄河,西宁镇总兵黄武贤也驻在距西宁九十里的威远堡,联手攻打西宁马桂源、马本源率领的回军。

由左宗棠统帅的十二万清军,在甘肃战场占据主动,清军收复大片国土,大西北的战事无忧。

同治皇帝看见左宗棠表彰刘锦棠奏本,略微皱眉,马化龙父子其实已经投降大清,马化龙父子还被同治皇帝封赏。

但刘锦棠为了报“杀父之仇”,还是罗列罪名,以马化龙暗藏一千多条俄国长枪,是假意归顺大清的罪名,把马化龙三族全部杀光。

清军杀害了金积堡大部分男丁,金积堡高过石磨的男丁,全部屠杀殆尽。

清军在大西北作战,以金积堡杀戮最重,至少杀害了十几万回民。

杀俘不祥,会遭受天谴。

刘锦棠就像汉朝的冠军侯霍去病,虽然屡立战功,但心眼太小,没有容人之度。

同治皇帝有些恼恨,朝廷不好明说刘锦棠作假,反而堂而皇之把马化龙父子还要造反的罪行公布于世,记录于史册。同治皇帝决定不表彰刘锦棠,功过相抵,暂时冷落刘锦棠一段时间,让刘锦棠反省自己的行为举止。

同治皇帝悠悠的说:“恭亲王,刘锦棠殚思极虑,身体堪忧。现在大军进驻西宁,让刘锦棠丁忧回乡,正好调养身体,是否可行?”

恭亲王心神领会,金积堡战役清军杀戮过重,引起朝堂震动。刘锦棠杀了十几万回民,虽然没有真凭实据。可左宗棠报上来金积堡回民的人口数字,少得可怜。马化龙的老巢金积堡,只剩下二千多孤儿寡母,这也太不像话了。

恭亲王思索一番后,欠身道:“皇上,所虑周详,刘锦棠劳苦功高,舍家为国,是该衣锦还乡,也好告慰刘松山在天之灵。”

“嗯!军机处即刻拟旨,赏刘锦棠二眼花翎,二等骑都尉世职,加赏黄马褂,着令其回乡丁忧。湖南巡抚一职,让曾国荃暂时代领。”同治皇帝对于刘锦棠偏爱,没有处罚刘锦棠。

玉不雕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才。

同治皇帝还会重用刘锦棠,这是大清国的“霍去病”。年轻的战将以刘锦棠、李国楼为翘楚。一个先打入冷宫,另一个要大肆宣传。这是帝王之术,驾驭群臣就要拉拢一派,打压一派。

军机处拟旨,一道圣旨便剥夺了刘锦棠的军权。

大清是督抚制,大西北战役由左宗棠统筹,左宗棠能力超强,同治皇帝不需要操劳。解决了麻烦“刘锦棠”。同治皇帝看起台湾战事的奏本,李国楼打仗就像做生意一样,精明又不失阴毒。

同治皇帝看见“火烧排家崖”,不由心花怒放,大叫一声:“好!是该烧死狗日的倭寇。”

“皇上,注意言行。”翁同龢抬头,善意的提醒一句,他是帝师,有责任言传身教。

“嗯!”同治皇帝咳嗽一声,低头继续翻阅奏本。其实台湾战事的消息,通过电报早已知晓。这奏本远隔台湾海峡,送至京师,少说也要十几天,黄花菜也凉了。但看奏本的乐趣,不是一纸电文可以取代的,同治皇帝还是喜欢看朝臣写的奏本。

同治皇帝翻阅台湾战事的奏本,问道:“恭亲王,刘铭传攻破兰花城了吗?”

“禀皇上,刘铭传未曾攻破兰花城。刘铭传尚在集结兵力,不过兰花城志在必取,刘铭传用兵,比李国楼还要勇猛。日军已成强弩之末,在冬季来临之前,各路清军保证能完成对龟山日军的合围之势,李国楼使出锁城战术,对付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日军,入侵台湾的日军没有抢掠到多少秋粮,到了明年春季,龟山的日军就会闹粮慌,不战而亡。”恭亲王对着沙盘,说的头头是道,就怕同治皇帝头脑冲动,遥控指挥前线打仗。

同治皇帝忿然跃起,一拳砸在案几上,高声喝道:“好!杀光狗日的倭寇,秋后的蚂蚱能蹦跶几天?”

几名军纪大臣捋须大笑,旁边伺候的太监也在笑,秋风萧瑟的紫禁城,有了春天的暖意。(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