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八十八章 扎根山区

第八十八章 扎根山区

第八十八章 扎根山区

曲正风他们从州府衙门签押了回文,把李孝交给当地官府就返回了长安。一路上所见所闻,让他们再也不想和李孝有什么牵扯,那可是要杀头的。

许王野心不小,谁知道他来松州干什么?一路上什么事也没有,顺利签上回文,匆匆逃跑一样回长安。

李孝的户籍落在了嘉诚县,当县衙宣布完的时候,李孝才明白为什么。他一直认为是把自己编入军队和士兵一样上战场打仗呢?

原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个戍边和军队并没什么关系,其实和移民戍边一个样。不过他不是百姓移民,而是罪犯戍边,来到这里就是一个百姓。大唐是府兵制,那就是每一户按丁出府兵。农闲时训练,平时种地以充军粮。连屯田都不是,屯田是军队种地,种的粮食当军粮,剩余的钱是军费。

府兵是不出徭役,不上税,但有战争就是义务兵,集中起来作战。内地府兵轮流番上,就是戍卫城京师,也能临时征召为国战斗,边军兵就是平时在边境线上驻守种地,有外敌入侵就集中起来,由边关大将指挥作战。

李孝来到这里就是一个农民,迁内地之民以充边塞,加强这里的人口和兵力,保卫边疆。这也是大唐军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地来戍边的府兵是八年一轮换,像李孝这样的就没有轮换时间,永远成为边区之民。到他不能打仗的时候,也就永远成为松州百姓。

特别是罪犯,充边的没有赦令,永远不能回内地。他的户籍是注册在当地的,还不如百姓,可以逃跑成为流民。李孝如果跑了那就是逃犯,公文是怎么写的李孝不知道,所以也不知道大理寺给自己定的什么罪名。嘉城县令古隽冷冷的看一眼李孝说道:“你协带家眷去宁远村,按唐律,你有二十亩永业田,四十亩府兵田。你妻子有二十亩永业田,不用纳捐上税,但战时归松洲折冲府指挥,平时种地吧。”

我操,把老子变成农民了,还一下给了六十亩地。不过自己好像没得罪这个县令,好歹也是长安来的人,怎么这个态度。他弄不明白为什么,也就躬身回答:“是”

县令摆摆手:“王主簿,你来处理吧。”县令古隽走了,主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文人,按官职只是正九品下,嘉城县是下下县,县令也只是正八品,他这个主簿是正九品下,再降一级就是小吏了。

这是边远之地,穷山之地,也没什么油水的,又加上吐蕃骑兵经常进攻劫掠,民生凋敝人口少。既然李孝是犯人,也就没什么客气的,毕竟他的罪名也不让人同情。

王主簿看了一眼大理寺的批文说道:“年轻人,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但你能犯下这个罪,又被处罚的如此严重,想来不是什么好东西。你最好老实一点,要敢看到吐蕃兵就跑,折冲府郎将万将军就能把你斩首示众。”

李孝很奇怪的问道:“王大人,我什么罪名?”

王主簿一愣,哪有犯人不知道自己罪名的?奇怪的看了一眼李孝:“你可真怪,连自己什么罪名都不知道就被流放戍边?”

李孝说道:“我怎么知道,他们也没宣判,而是把我直接押来的。”

王主簿虽然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当小官,也干了多年,算是有点见识。李孝眉清目秀长得不错,穿的也很好,那几个押解差官也对他很客气,家世应该不错。他连罪名都不知道,看来这当中一定有隐情。

但批文是大理寺的,不是州府县衙,那就是说李孝应该是有官位和品阶的人,还是少惹为妙。也就说道:“判押批文上说你是忤逆之罪。孝道是人伦大常,立身之本,你能犯忤逆之罪,看来一定是太过分了。这样的罪一般也就是徒刑和杖刑,你确是流放,还是戍边,我怀疑你是不是杀了爹娘,可批文上并不详细。”

一听罪名气得李孝张嘴大骂:“周兴,你个王八蛋,老子回长安那天一定收拾你。”

王主簿奇怪地问道:“周兴是谁?”

李孝没想到周兴个王八蛋给自己定个这样的罪名。忤逆是不孝,以下犯上,不尽孝道,不敬兄长,也算犯法。不过一般是打几下稍作惩罚,竟然用流放千里,戍边来做处罚,难怪王主簿奇怪。

大唐疏律是五种主刑,苔、杖、徒、流、死。流放仅次于死刑,是重刑犯。一个忤逆罪名,能被判流徙千里,那是什么重罪?所以王主簿才说怀疑李孝杀了父母。

李孝一听大骂周兴,其实周兴判的没错,他不听武则天和李治的,大殿上顶撞皇上和皇后,那是他父亲和母亲,可不就是不孝吗?只是他的身份特殊,又掺杂着其他问题,李孝根本不认这个罪名,张嘴大骂。

听到王主簿问说道:“周兴,大理寺卿,还有谁,就是这个王八蛋。”

王主簿想过李孝身份特殊,但没想到他敢大骂大理寺卿,那可是三品大员。当时说道:“你辱骂朝臣,我可以把你下大牢的,你最好小心点。”

李孝一顿,也是,县官不如现管,此时自己可在人家手里,还是一名罪犯。看来大理寺并没透露自己原来的身份,也没说自己是皇子。那自己也不说,看看他们想干什么。也就说道:“我骂他,他也听不见,你不能汇报吧?”

王主簿一笑:“本官还没有那么无聊,如果你能不死在这,回长安再找他算账吧,这里可是边关,吐蕃兵经常劫掠边村,希望你有命活着。”

李孝没再说什么,王主簿派出一个衙役领着李孝前往宁远村。李孝没带裴寻芳,他要先把这里安排好再说。衙役叫王顺,是王主簿的侄子,把李孝领到了离县城四十多里的宁远村。

到了这里李孝才发现,这也是村子,人口没多少,稀稀拉拉能有二百来户,处在高低不平的山地,平原地根本不多,一小块一小块的,哪像关中平原那样。不过有大片的荒草地,是草场,上面放牧着牛羊和马匹。

此时以入秋,天气有些冷,一进入这里更加冷。李孝穿的少,觉得很冷,王顺把李孝带到一个仅有的三间砖房,前面对说道:“你等着。”

他进去不长时间,从里面出来一个人,五十多岁很显老,看了一眼李孝说道:“我知道了,王差官请回吧。”

王顺对李孝说道:“这是宁远村的村正吕焕章,以后你就是宁远村的人,有什么事找村正即可。”

李孝说道:“多谢。”

王顺走了,吕焕章看了李孝一眼摇摇头:“年轻人,一看就没吃过苦,不知道你能不能适应这的生活。山里很苦,你要准备好,你是府兵,是要打仗的,平时要种地。我先解决你的住处,听说你还有家眷,明天再给你丈量土地。”

李孝也根本没打算种地,他也不缺钱,但是六十亩地也是不小的数量,加上裴寻芳的就是八十亩。他有自己的打算,就说道:“吕村长,我可不会种地,那六十亩地你看我换一块地方行不行?”

吕焕章对李孝可没什么坏印象,被充军戍边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坏人,他在这里接受了不少迁来的人,他本人也是内地迁移来的,只是年头多而已。说道:“进来说吧。”

李孝和他进来,见这个村正的家好像也不是太富裕,只是房子好一些。坐下后说道:“你们这些公子哥,哪受过这些。山里条件不好又有兵乱,时常有战事,也不安全。平时小心点,注意,如果有吐蕃兵过来保命为主。”

李孝觉得这个村正不坏,人还很好,也就说道:“多谢。”

吕焕章说道:“你不种地怎么活着?虽然你们府兵不上税,但打仗的时候也是要口粮的,再说你的家眷不吃饭吗?”

李孝说道:“我还有点钱,出些意外才来这里的。种地也不是一天的事,此时已是秋天,种也是来年的事。八十亩地太多了。”

吕焕章说道:“你要换什么地方?”

李孝说道:“我进村子的时发现村子南面有一块空地,上面全是石头又临近山坡,没人居住,换那个地方如何?”

吕焕章笑笑,一看李孝就是城里人,哪知道这些:“李孝,那个地方是乱石滩,什么也不长,又临近山里,有野兽出没,根本没人要。如果你想用尽管用,不用换,你的地如果不想种,我可以给别人租种,到时候给你一些地租,你看如何?”

哈,还有这好事,自己当地主了。李孝连连点头:“不错,那更好,谁租了地你告诉他,我只要一部分口粮就行。”李孝随后问道:“一般每亩地收多少?”

吕焕章说道:“好田一亩地收四成,不好的地收三成,你的地只能算中等,也就能收三成。”

李孝根本没概念,一亩地三成,亩产这时很低,也就出产一担多粮食,那就是自己收走三十多斤,八十亩两千四百斤,自己和裴寻芳两个人哪用那么多。就说道:“一成吧,一年给我一千斤粮食就行,其他的我不要,不是说我不用上税吗?”

这可碰上一个大方的主,吕焕章都想自己种了。点头说道:“你可不能反悔。”

李孝笑笑:“其实我不要也行,反什么悔,就那点粮食我也没看上,就这么定了。”

吕焕章当然不反对,李孝的地,他想怎么办都可以,看来年轻人不缺钱。也就说道:“你要那块地方干什么?”

李孝说道:“我哪有地方住,我想盖房子,你看这个村子里一间像样的地方也没有。”

吕焕章摇摇头,一看就是败家子,都被流放了,还这么讲究。也说道:“随你便吧。”

李孝当然有他自己的目的,这回可是够偏僻的,自己在这里可以随便折腾。两千多里地,武则天恐怕还伸不了这么长的手。在兴山自己有一个地点,那就在松州再建一个。再说这里有战乱,自己当然也得安全第一。还不知道周边什么情况,了解清楚再说。想天下有变,还得几年时间。

这里自己还要住一段时间,这条件哪行,冬天一定很冷,要提前做准备,可不能让自己老婆遭罪。裴寻芳现在可是温柔的很,又那么有气质,跟自己遭罪,自己还是男人吗?

想了想问道:“土地的事就交给村长了,你看着办怎么弄都行,我想找干活的人上哪去找?”

吕焕章说道:“此时以入秋,村里人大部分没什么事,有不少闲人,你要是用人,可以用村子里的,我和他们说也不用太高的钱,比找别人便宜,况且木匠、石匠都有。”

“那太好。”李孝高兴的说道:“那就有劳村长了,我想尽快,入冬前准备完,人多点没关系,钱我随后给你,就麻烦你了。”

李孝这么信任自己,也很本分的吕焕章,高兴的说:“李少爷能相信,那我就帮你。”

称呼都从名字变成少爷了,李孝一笑说道:“那我先回去,明天一早来这里。吕村长把人召集来,看看还需要什么东西,我从县城弄过来。”

李孝可是很着急,眼看入冬了,他哪能不着急,因此上连忙返回了县城。第二天一早,就带着裴寻芳一起赶回宁远村,随李孝到达的还有哪一百多护卫队。

这些人出现,把集中在吕焕章这的人吓一跳。护卫队可都是带武器的,明显是军队。负责宁远村的是府兵一个伙长,十人为什长,五十为火长,他是府兵的头,一看这一百人就是军队,紧张的观看。

李孝的效率是最快的,他随车带来的都是工具和一部分粮食。当天下午丈量土地,全村二百多户五六百人能干活的,全都动手,李孝建家工程开始,他要扎根山区,建设边疆了。(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