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112章 达拉客之战(一)

第112章 达拉客之战(一)

第112章 达拉客之战(一)

李孝把宁远的政务交给了杨凡和黄栎他们,自己亲自赶到格木屯。这里原来是吐蕃的地方,游牧民族并不重视房子和城堡的建立,格木屯也只是一个牧民定居地点,依山旁水有大片的草场。

因为有大量汉人,双方杂居,也就有了不少的田地,大部分是汉民耕种。吐蕃贵族从大唐境内掠夺来的人口,变成当地奴隶主的私人奴隶,汉人是吐蕃最低等的人。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来吐谷浑的人,西突厥的人,是一个真正杂居之地。

李孝派丁解元的护卫队第一次出击,目标就是格木屯,为了达到震慑的目的,丁解元下令屠城。格木屯的人被杀干净,后来从这里向西、向北、向南三面出击,格木屯成为护卫队进兵的基地。

遗留了大片的草场和耕地,从嘉城县到松州,有不少汉族人开始往这里迁移。人口多了,又临近吐蕃重要的城镇达拉客,格木屯变成李孝的最前沿。这里长期驻守一个中队,别看只有一个中队三百人,但以李孝护卫队的战斗力,千人军队也不敢进攻。

最让吐蕃来气的是,宁远军队与大唐其他军队不同行为相反,好像他们根本就不是唐军。

唐军作战也很勇猛,但他们纪律严明,很守规矩。只是在军队上击败吐蕃军,并不对普通百姓下手,也不劫掠地方。而吐蕃军却没有这些顾忌,所以在和大唐的战争中,吐蕃是占优势的。

唐军是一直采取守势,很少主动出击,往往是他们吐蕃进攻哪里,唐军防守哪里。边界可以通过的山口、关隘很多,吐蕃又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让大唐防不胜防。

不得已在边界驻守大量的军队,可军费消耗是一个大问题,朝廷无法支撑大批的驻军。西北之地,西南边关,地少人稀,当地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守。王方翼来之后,大力提倡奖励耕织,公平分发土地,让松州有了不少的变化。可他在松州只有五千军队,加上松州折冲府的兵力最多只有八千人。

如此单薄的兵力,如何能挡住漫长的边界线,就那五千边军也是从内地调来的府兵,每八年轮换一次。士兵长达八九年时间在外地让很多人不满,可朝廷方面没有办法。

由于对外的军事政策不同,让本来强盛的大唐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李孝取得宁远,占据明花、绿树和宁远三个村子,把这些地区联合起来,发展的并不是种植和养殖业,而是工商业,让几个地区迅速变得富裕起来,引起了喀桑珠孜的贪念。

竟然进兵宁远,被李孝打的全军覆没。本来格日桑普想出兵报仇,再夺回这些地区,可他接到消息,芒松芒赞死了,他儿子波杰成为新赞普,一个几岁的小娃娃,当然是大权旁落。大相论钦陵掌握权力,作为一个茹的首领,这是获得权力的机会,他放下这些事情赶往罗些。

六个茹的东岱齐聚罗些,最后研究的结果,为了达到平衡,共同支持赞普,由王后暂时摄政,大相负责外部事物,内相负责内部事务。论钦陵担心大唐知道以后进攻青海和北庭,采取主动出击,派兵向安西四镇进攻,同时向青州和西州进攻,牵制大唐的力量。造成咄咄逼人的假象,掩盖内部的权力真空。

但没有好处的事,各个茹是不会进攻的。论钦陵同意此次出兵各茹所得全归自己,作为吐蕃王的赞普,什么也不要。

取得的地盘归自己,如此一来三个方向进攻都很积极。格桑日普早就垂延宁远、松州,随着时间的推移,宁远出产的东西越来越多,皮衣、皮裤、毛衣、毛裤这些东西正是高寒地区需要的,很多东西已风行西北地区。有不少大食和波斯的人前来进购,北面的斯拉夫人也派出商人前来。

做工精美的皮衣,一套以成天价,格桑日普的地盘达拉客邻近宁远,哪想失去这个机会。从罗些回来派人了解一下,那个什么新新小区只有两千来人,还不是正规唐军。在松州只有五千兵马,全算上也不过万人。

他立即准备了两万人,全是各地抽出的悍勇兵卒,其中有一万是他掌握的勇武边军,由大将巴克指挥,向达拉客赶来。

格桑日普打算用重兵一次性解决宁远,同时兵进松州劫掠一次,迫使大唐答应宁远归自己,达到他占领宁远的目的。

格桑日普并不是只进攻宁远,目标是松州。他知道如果全面对抗大唐,他两万人是不够的,一面派人向赞普发出请求,一面继续调动兵力准备打一场大战,迫使大唐答应条件。

李孝在格木屯和军队的将领坐在一起,脸色平静的听徐文情报组的人员报告。点头说道:“不错,看来情报组工作干得不错。”西面负责的小组长杜忠咧嘴笑笑:“多谢王爷夸奖,是属下应该做的。”

李孝说道:“继续加强侦查,我需要更加详细的情报。”

杜忠连忙躬身施礼:“是属下一定尽力。”

李孝对丁解元说道:“派人通知松州刺史王大人,让他向朝廷报告,同时请他出兵协助。”

丁解元说道:“不用吧?区区两万吐蕃军队而已。”

李孝严肃的说道:“吐蕃全国六个茹,苏毗茹虽然是最小的,但他的力量却是最大的,不单是这两万人马,一旦他们失败,必将是大举进攻。如果是五万,十万人马呢?”

丁解元虽然狂傲,但他也明白,李孝护卫队全算上四千人,如果面对五万,十万骑兵根本打不赢,恐怕得损失惨重,当时不敢再说狂话。

李孝说道:“虽然朝廷方面不会不管,但松州只有五千兵马,从大唐内地调兵需要时间,所以这一战一定要打好打狠,让格桑日普不敢轻易再发兵,他想准备多的兵力也是需要时间的。”

丁解元问道:“王爷那该如何作战?”

李孝笑笑:“我只提一点要求,打痛他们,你学了那么多战术,我想这些不用我教你,和晋文斌商量吧!”

“是属下明白。”丁解元点头答应,晋文斌是参谋长,一副文人书生的打扮,他不明白参谋长是什么名称职位,但知道自己的职责。护卫队的大队长还喜欢叫晋文斌军师,此时说道:“王爷,臣以为这一战我们可以完胜,吐蕃军队并不了解我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不了解护卫队,我想可以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

李孝问道:“你想怎么打?”

晋文斌站到地图前:“王爷,从这里到达拉克要经过安达草场,那是一个平缓的草地,可以发挥骑兵优势,我想把战场设在那里。”

作为警卫大队长的韩城说道:“晋军师,吐蕃可是骑兵,又是我们五六倍的兵力,为什么选择在那里?那不是让他们发挥出骑兵的优势吗?”

晋文斌笑笑说道:“韩大队长,骄兵必败,我就是打算让他失败在那里。”

丁解元和晋文斌都是李孝一手教出来的,马上明白了晋文斌的战术,也说道:“王爷,臣支持晋参谋长的计划,我会让格桑日普的两万军队全军覆没在安达草场。”

李孝点点头,他放心了,自己虽然不是什么军事家,在后世自己也不是军人,但教给丁解元和晋文斌他们的是现代化作战理念,这些道理和理论,到了职业军人手里,比李孝研究的还透彻。他把战略思想一说,丁解元他们马上明白过来。看来以后军事作战自己也不用太操心,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后勤支撑就可以。点头说道:“那好,就按你们的计划执行,制定详细计划。”

各大队长一听李孝同意,丁解元和所有人一起立正:“是”

李孝不再参与,只是听着,几个晋文斌的手下展开地图,会议开了一天多时间,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制定出来。对于李孝护卫队来说,五六年时间,他们就学习训练这些,并不觉得奇怪,但如果是其他将领看到会吃惊……

中国古代战争很大程度上是临时作战,最多也就是主帅一个人的智谋,下达命令,部下执行,所谓的谋略也不过是战场上的战术运用。但李孝的作战不同,他这是现代军队的作战方式,是由参谋们制定出详细计划,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计算在之内,各部队只要按计划执行,达到自己的作战目标,战斗就会是预定的结果。

有晋文斌的参谋作业,首先就是对战场的预定和设置,以那里的山川、地形和兵力,武器运用,到最终的作战目的,非常详细周到。

中国古代兵法早就提出来,知己知彼,可真的上战场并不是所有将领真的能做到知己知彼,而现代军队重视的是信息化和战场情报。

李孝为了自己的军队,绞尽脑汁的回想自己后世看过的军事题材资料,那些和军事作战有关的影视剧。他想不起来在什么网站上看过的帖子,是论述为什么用相同的武器,现代军队可以完虐古代军队。一方面是战术思想落后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古代军队缺少纪律性,而现代军队非常重视军队的纪律。

按着古代军队作战原则,军队是士兵,是工具,将领的思想是停留在升官发财上,当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有再多的钱,给再大的官也没用,因为他们得不到。再说打下地盘是皇上的,是头领的,抢到东西战利品是当官的,士兵往往什么也得不到,他们哪还会有作战积极性。

特别是那些府兵,他们自己出钱物,打胜打败与他们全部没有关系。胜利了还有点动力,一旦失败必然是迅速崩溃,也就是兵败如山倒。

可一只现代化军队却不这样,他们有明确的作战目标和作战目的,无论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还是上升到保家卫国的思想高度,作战目的非常明确,可以说理想和信念才是军队的根本思想。再一个动力就是个人建功立业和个人价值,为什么西方殖民军队那么强,而满清军队那么不堪一击?

通过这个理论,李孝确定了自己的建军思想,他不可能制定出世界大同,解放全人类的思想,但他把为国为民忠君护主的思想灌输给他的护卫队,这种强化洗脑式的思想教育,造就了丁解元他们这一批铁血军人。

在军事理念上,战略思想上,李孝护卫队和吐蕃军队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之内,所以四个大队长加上两个将领并不在乎那两万吐蕃军队,何况他们有优于对方的武器和装备。

李孝批准了丁解元、晋文斌他们的作战计划,就在这边刚刚制定完的时候,探马报告,吐蕃先锋大将巴克指挥一万先锋军,已离开达拉客向前进攻。

丁解元摆摆手:“各大队立即返回军队,行动开始。”(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