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267章 千年世仇

第267章 千年世仇

第267章 千年世仇

李孝刚刚返回扬州,他决定准备船前往海外寻找那个仙岛,在回来的路上,李孝终于想起来,距离上海镇江很近的岛是什么地方,应该是舟山群岛。大小岛屿上千个,能住人的岛屿二十多个。

那里是归宁波管的地方,从海岸到舟山岛其实不远,如果是汽轮或者游轮也就一个小时的路程,可是在此时应该是半天时间,那一定没错。但他打听一下,根本没人知道舟山岛这个地名。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时还没有这个地名,另一种原因是叫别的名字。李孝猜对了,舟山群岛是几百年之后才有的名字,此时应该叫滃门岛,上面早就有人,但是土著,大陆的人迁往岛屿是最近几年的事。

既然是舟山岛,李孝也就知道那里是什么名字。他派人前往余杭查证,证明江南道各州府均没有定海县这个名字。杭州府更是没有这么一个县,各根据杭州府报告,大唐并没有在海外岛屿设县的地方。

杭州刺史周进说,离海岸百里有岛屿叫滃门岛,上面没有人居住。李孝没有深究,他总觉得不对,因为舟山岛后世是修建跨海大桥的,那证明这段距离并没有多远。

根据自己知道的那点历史,就连海南道,台湾,在汉朝时候已是中国领土,没有道理这么近的距离岛上没有人居住,所以他决定自己返回扬州准备船,前往舟山岛。管他叫什么名字呢,自己是皇上,想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

所以从杭州治所润州回到扬州,派人通知长安的杜忠派人前来,同时把北部沿海的水军调往南部。李孝不敢大意,如果陈慧在岛上,她有军队,少量的人登上海岛很危险。再说虽然他带着三千来人,其中有两千御林军,三百多人的特战队,可惜这些人全是旱鸭子,别说大海,坐个江河的船还发晕呢,跨海作战那真正成为找死。

大唐也有水师营,但没有编成正式军队,一直担任后勤工作。由陆地十六卫指挥,也只有对辽东攻打高句丽的时候动用过,也不过是从陆地向辽东运送粮草。

但这已然足够用了。只要通过海船把军队送上海岛,相信一个只百十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军事力量应该有限,打陆地战斗新唐军不惧任何军队。

李孝刚到扬州住下,扬州刺史郭书汉就前来求见,同时到达的还有长安来人。来的人是兵部侍郎胡庸,李孝看见胡庸参拜,说道:“免礼平身,胡爱卿前来可有什么事?”

胡庸说道:“丁尚书派我前来请示皇上,辽东告急,新罗和东瀛,扶桑联合,兵进辽东,已连下辽东几个城,兵锋指向营州。”

李孝一下跳起来,把胡庸吓一跳,皇上这是干什么?李孝也发现自己失态。他没法不激动,并不是听说新罗进攻,就在几年前,武则天已和新罗打了一仗,但规模不大。因为李孝迅速平定洛阳,新罗又有内乱,安东都护府守军抵抗,所以双方止步于大同江。

这条边线还是高宗在位时和新罗的一仗打的边界,算是双方互有胜负,但劳师远征。在李治调大军准备平定新罗的时候,新罗再三上表称臣,听从安东都护府的。这样,大唐再没有进攻,而是以大同江为界限,双方休战,新罗承认藩属国的地位。

但武则天时期,不断的有人造反,武则天大肆捕杀李氏宗亲,新罗也看到吐蕃进攻北庭,武则天调大军进攻甘州,契丹反叛,突厥复国进攻代州。

新罗觉得机会来了,出兵进攻平壤,并夺取那里。安东都护府撤到营州。刘仁轨回调,武延秀哪有什么水平,以致大唐的边线一再后退,已过了鸭绿江。武则天无暇兼顾,她的心腹大患是北部契丹和突厥,再一个是吐蕃,并不是新罗这样的小国。

说简单就是武则天没瞧得起新罗,高句丽都在她执政为皇后的时候被李治灭掉,新罗算什么东西。

但胡庸报告,新罗神圣大王金理汗死亡,太子金理洪即位,再没有进攻大唐的地方。本来想趁火打劫,但李孝迅速平定洛阳恢复大唐,新罗也就没有了动静。

这次竟然和扶桑东瀛人联合,得到兵力相助,趁大唐李孝内部初定还不稳定的时候,出兵越过鸭绿江进攻,已连下十多城,逼近到营州。当长安方面接到报告的时候,新罗大军以进攻到营州前。

这次出兵显然是有计划的,新罗和扶桑联军得海上资助,从仁川直接跨海攻击盖牟城,沙卑城,辽东城,进攻势头很强。因李孝取消府兵制度,边军将士多是大周旧臣,并不被信任。

进入幽州的是第三军姬允的部队,虽然新唐军战力强,但通往幽州的道路不好,后勤补给跟不上,同时只有一个军两个师,才两万多人,根本无法防守从北部进攻的突厥和契丹,加上新罗。

姬允是以两万多兵力对抗三个方向几十万大军,只好下令放弃大片地区,退守营州,锦州和幽州一线。

但战况很危险,请求朝廷增援。丁解元想派兵,但这些周边的地区都看到了机会,论钦陵派兵二十万逼近金沙江沿岸,突厥出兵十万进攻代州一线,向青海进攻,让西部的乔尔东第二军和何明云第四军根本不敢动弹。

如今可调的兵力只有在长安洛阳周围的中央军,但把这些军队调走,长安将无兵可守。作为京师没有部队,刚刚复唐的李孝又不在,丁解元根本不敢动,立即派快马赶往扬州见李孝报告。

为了能说明情况,没有派信使传信书,而是由兵部侍郎胡庸亲自赶来。本来按丁解元和晋文斌研究的情况,认为新罗不成问题,就算他们取得全部的辽东地区也不要紧,关键是西北突厥,他们如果占领代州和夏州,可通过延州直接进攻长安。

当年突厥也就是这个战术才逼近长安的。再就是北方的契丹,本来和大唐接壤并不大,但如今和新罗联合,一旦攻下营州,可能三下兵合一处,长安就危险了。

三省立刻研究,决定从金沙江沿岸撤出军队向北增援,同时在国内扩军,否则才三十万军队,要应付四面进攻,确实兵力不够用。丁解元认为,临时征召的军队根本不能作战,主张放弃辽东出兵阴山解决了突厥的兵马。

林炎和杨凡都提出,大隋因征伐辽东灭国,大唐也劳师动众才平定辽东,如果新罗一旦在辽东站稳脚,再想夺回就难了,所以认为应该先解决了东北方面的新罗和扶桑联军。

意见不一致,李孝的新规定,三省并没有指挥军队的权利,兵部只是负责国防,指挥打仗是总参谋部的事,如此一来晋文斌也不敢决定了,怕承担不起责任。

诸多的原因让朝中一致意见,派胡庸前来扬州,请皇上回来。这是一次多国部队的联合行动,让听完的李孝一下跳起来。胡庸吓一跳,以为皇上紧张的呢。李孝说道:“你和我一同返回长安,快马走。”

胡庸说道:“皇上也不用太急,第三军暂时还没问题,主要是第四军和第二军的压力太大。”

李孝说道:“没事,命令特战队和我同行,其他人员你带着在后面跟随。”

胡庸怎么看皇上也不是害怕的样,怎么还有一丝兴奋,难道打仗很好吗?

胡庸哪知道,李孝跳起来不是因为听说几个方面进攻,而是听到了一个让他咬牙切齿的国家,东瀛扶桑那不就是日本吗?

王八蛋后世的仇还没跟你算呢,这时候就开始把头伸进来,其他方面先放一放,这个王八蛋自己一定要教训他。一边骑马赶路,李孝的头脑就没闲着,看来寻找陈慧的事只好先放一放了。

如果这时候她再搞事,那对不起了,就算是有陈玉,李孝也必须灭了陈慧,因为既然来自后世,她应该明白这是国仇。日本这个国家是李孝一直惦记的,当他确定来到大唐时代的时候,就在想自己应该组建海军,先灭了日本,中国的贫困落后就怨他们。

第一次在外界武力的压迫下,那拉氏明白大清太落后了,同意李鸿章搞洋务运动。中国开始向工业化转变,如果发展下去,中国不会比世界上其他国家落后多少。

可就在这时,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战败的大清王朝包赔了日本一亿两白银,一下让大清陷入困境,多年缓不过来。刚刚兴起的洋务运动也被迫停止,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那拉氏吓破了胆子。

辛亥革命成功了,中国也进入军阀混战的时候,好不容易蒋介石在名誉上统一了中国,就在国民党打算进入经济建设恢复国力的时候,日本又一次发动了侵华战争,万里河山陷入战乱,全国人不得不拿起枪进行抗战,这一打就是八年。

日本又一次把中国拖进了深渊。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正在崛起,眼看再有几十年就会真正的强大起来,可日本又联合美、菲、越等国挑起钓鱼岛之争,妄图把中国再次拖进战争,打断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和日本是世仇,是千年仇恨,此时日本还落后于大唐很多,却敢这时参与进攻大唐,那不灭他李孝灭谁。

所以当听到胡庸说新罗联合东瀛扶桑进攻辽东的时候,他的怒火万丈。后世那个朝鲜的地方,天生就是二鬼子的材料,当年日本联合百济想灭掉新罗,新罗国王向大唐求救,大唐出兵帮助他灭掉百济,可如今他刚统一半岛,没多长时间有点实力了,就联合无耻的日本进攻辽东。

那就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大唐,什么是中国,从地球上抹去日本这个国家,把那里变成一个大唐的道。怀着满腔怒火和仇恨的李孝,身边只有一百大内侍卫和三百特战队,全都骑马风驰电掣的赶往长安。

御林军张秉言和胡庸在后面跟着,第八天的时候李孝疲惫的冲进长安城里,这个速度已赶上八百里加急奏报的速度。一路上换了好几次战马,李孝就是怀着对日本的仇恨,快马回到长安。当杨凡他们听说皇上回京的时候,大吃一惊:“这么快?”(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