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381章 野心膨胀

第381章 野心膨胀

第381章 野心膨胀

赵殿臣有些发呆,参谋长杨丙元也沉默不语,胡创海的报告已然回来,听到报告的时候赵殿臣就已经发傻了。第三师全军覆没,师长,参谋长双双殉国。

虽然一个师长才是四品官员,但大唐少将少,也就足可以称为高级将领,如果是以前没有军衔制度,全国够上四品的武官根本不少。可李孝实行军衔制度以后,全国才三十多个师,那就是师长只有三十多个。

再说一个整编步兵师,一万两千人全军覆没,足以震动大唐。

李光顺也呆呆的发愣,他还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但前天还在刚察一起喝酒的安师长死了,让李光顺心里空空的。他是个十四岁的少年,无法经历这种生离死别,也说不上什么心情,只是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杨丙元看一眼李光顺说道:“德王殿下,赵司令本来想帮你,为朝阳报仇,可如今战败皇上必然怪罪下来,这如何是好?”

杨丙元心里很清楚,他是军区参谋长,司令私自动兵,胜利固然有说词,但失败就不好交代了。特别是派出一个步兵师,和三万骑兵作战,这本身就是指挥错误。当时杨丙元也提出来很危险,可司令认为就唐军的战斗力,吐谷浑那乌合之众,一万步兵也可以击败他们。在杨丙元看来也确实如此,并没太加干涉。

别说赵殿臣,恐怕他这个参谋长也难辞其责,就等着被免职处分吧!可是如此丢官去职当然不甘心,所以他才这样说。这种说词是把责任推到李光顺身上,他是德王,是王爷,是皇子,他要求出兵赵殿臣当然没办法抗拒。

李光顺到底年轻,还没有那么多的心机,也没那么无耻,看赵殿臣那样,觉得确实怨自己。如果不是自己前来要求赵殿臣出兵,为朝阳报仇,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好半天说道:“你们放心,我会向父皇说明情况,父皇要怪就怪我好了。“

杨丙元心里轻松一下,看来李光顺还是很有担当的。躬身说道:“多谢德王殿下,以后德王有什么吩咐就请说,我和赵司令一定鼎力相助。”

“好说”李光顺有些兴味索然,自己怎么没有千阳那么厉害,他能组建一支千阳军,竟然打败了吐谷浑和吐蕃军队。看来自己也应该有自己的军队,不能指望赵殿臣他们。那是父皇的军队,自己说了不算。如果这次自己也有军队,那就可以增援,安师长就不能战败了。

心情烦闷的他离开西宁州司令部,带着手下朱小凡他们一同离开西宁,返回刚察。他本来是不用回去的,但他惦记着伊古丽,还答应带她回长安的,朱小凡他们当然是跟着李光顺走。

赵殿臣根本没心情关心德王去哪了,反正也没什么危险,他有护卫队,再说这是西宁。见李光顺离开,杨丙元说道:“司令,这件事得马上向皇上报告,如果千阳公主的报告先到,恐怕对我们不利。“

赵殿臣担心的就是这些。虽然李光顺说责任在他,会向皇上报告,但赵殿臣心里清楚,李光顺无职无权,他的话自己完全可以不听。这当中的问题,以皇上的头脑,很容易就查清楚,也能想明白为什么。点点头说:“你马上派人进京,联络沈大人和其他人,带上一些特产,一定要把事情办好。”

杨丙元明白,这件事朝中必须有人说话,否则责任太大。说道:“但这恐怕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赵殿臣瞪他一眼:“这些年你没少弄吧,守着钱能有命吗?保不住位置多少钱也没用。”

杨丙元连连点头,他们作为军区司令和参谋长,远在边区,又是如此混乱的西南之地。周围大小部落和州县,哪个为了安全不得求他们。再说处于半独立的西部青海高原,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斗。

对这些大唐一般采取不干涉的态度,只要不出现大的问题,一般由他们内部解决。大唐真正控制的是那些直属的州府县城,但唐军的倾向性就很关键,毕竟这些大小部落不敢得罪大唐军队。

为了得到当地驻军的支持,各个领主和部落首领那是百般讨好唐军将领。就像刚察城主克利,接待安国勇是美酒女人一起送。这些年西南军区的将领早已习惯,所以安国勇接受克利送的女人也不推迟,还敢为此延误了一天进兵的时间。

可以说赵殿臣和杨丙元两个人很有钱,见赵殿臣这么说,也就点头说道:“是,属下明白,但……”

赵殿臣不耐烦的说道:“有什么话就说,别吞吞吐吐的,什么时候了?”

杨丙元说道:“司令,我觉得这件事情其实不怪你,我们让安国勇只是进刚察监视吐谷浑慕容狄,并没让他进兵作战。是他听德王的私自进兵才有如此惨败,再说他因为女人也耽误了进兵。”

赵殿臣心头一震,用眼神狠狠的盯着杨丙元,吓得杨丙元连忙低下头。他心里清楚,这很无耻,把责任推到战死的人身上。但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司令和自己。

赵殿臣何尝不明白,好半天说道:“我怎么面对安家的人?”

杨丙元听出了赵殿臣口气中的松动,胆大起来:“司令,我们多给安家人一些补偿,否则他们追究起来也得不到好处,人已经死了。”

赵殿臣闭上眼睛:“这事你来办理,我累了。”

杨丙元连忙点头:“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办好。”

他终于想出了好主意,把责任推到安国勇身上,他已然是死人,死人无对证,当然说不清楚。虽然这样做有愧,可如果不这样做,皇上怪罪下来,指挥失误擅自动用军队,还折损一个精锐整编师,他和赵殿臣丢官免职,恐怕是最轻的处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杨丙元咬咬牙,心里暗道只有对不起你安国勇了,我们会好好补偿你的妻儿。想明白这些马上写好奏章,连夜准备送往长安。但他想打发人走的时候,突然想到这当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德王李光顺,如果他说出实情那就不好办了。御史台的人可精明着呢。再说皇上手下有一个调查处,只要有一点不对的地方,就能查出来。

想了想这件事不能找别人,一打听就知道李光顺又回刚察了,他带上自己的警卫,连忙前往刚察找李光顺。必须把李光顺的嘴堵上,只要口径一致,皇上也没办法。

李光顺骑在马上信马由缰的往刚察走,他突然觉得这里也没什么好的,死人啊,一万多将士就这么没有了。自己还想为朝阳报仇,没报得了仇,还损失了一个师的兵马,父皇要怪罪下来,恐怕自己再也不用离开长安了。

心情很不好的他带着护卫队回到刚察。平坝河大战的消息早已传开,几万人的大战,几万人的死亡,这种事情距离如此近的刚察,怎么会不知道。

对克利来说,他偷偷为慕容狄报信,一旦让大唐方面知道,他的刚察城一定灰飞烟灭。克里算计的不错,他一面讨好安国勇,一面偷偷的派人通知慕容狄,无论两边谁胜利,都不会影响到自己。

最后的结果果然是两败俱伤。慕容狄退回乌兰,大唐军队虽然取得最后胜利,但一个师打没了,这当中又有吐蕃参与,看来大唐也将无力再战,又是一场言和的战斗。

见李光顺又回来,连忙笑脸相迎:“德王殿下,伊古丽还在等着你呢!”

李光顺也是心情不好没地方去,才又回到这里。他不想回长安,回去恐怕就再也出不来了。叹口气说道:“克利城主,多谢你款待,我要回长安了,打算把伊古丽带走,你没什么意见吧?”

克利是什么人,精明着呢?连忙笑脸说道:“当然没意见,伊古丽是你德王的女人,你别说带走她,不满意杀了她都行。不过这里这么好,德王为什么不多呆一些时间。”

李光顺也想多呆几天,可他不知道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向父皇报告。因为自己,大唐损失一个师的兵马,后果多严重他也清楚。回去找母亲和舅舅商量一下,让他们求情,或许还有转机。所以思考再三决定回去,叹口气说道:“你不知道情况,第三师安将军殉国,我是有责任呢的,可惜我没兵没将,否则不会看着。”

克利心里一动,说道:“德王殿下,身为皇子王爷,想有兵将还不容易。”

“容易?”李光顺一愣说道:“哪有那么简单。”

克利的头脑飞快的转动,说道:“我的刚察城里就有人,有卫队,如果德王想组建军队,我就会支持你。”

“真的?”李光顺不相信的问道,随后摇头:“算了吧,本王什么也不懂,又不会行军打仗,怎么指挥军队?”

克利早就想发展势力,但他没什么根基,离西宁州这么近,又距离白驼城不远,无论大唐西南军区,还是白驼城的慕容狄,都不会允许他起来。如果他发展军队,两方面都能搞死他。

如今慕容狄逃到乌兰,看来大唐也必将消灭他,再也威胁不到自己。如果联合上德王,那西宁军区赵殿臣也不能管自己。这可是绝佳的机会,连忙说道:“当然是真的,我听说大唐皇帝宣布皇子都有机会争夺太子之位,德王如果想,我们会支持你。你看千阳公主不也自己组建了千阳军吗?有了军队,有了实力,平定青海消灭慕容狄,你的功劳别人比不了,将来皇上就是你的。”

李光顺本来并没心思争夺皇位,但是赵殿臣说他行,说支持自己,如今克利又这么说,也让他心思活络起来:“有点道理,但你能准备多少兵马?”

克利说道:“一个刚察当然人不多,但周围有不少小部落,如果德王起来号召,他们能不归顺你吗?组织几万大军那还不是小事一桩。”

年轻人哪个不想干一番事业,何况李光顺这样连青年都算不上的少年。热血冲头点头说道;“这也不错。”

克利见勾起李光顺的兴趣,就说道:“德王放心,我的副城主克钦算是大将之才,又是我兄弟,绝对忠心,有能力指挥军队。就交给他来办,不过……”

李光顺问道:“不过什么?”

克利为难的说道:“刚察城太小,只是我没有那么多钱,如果军队数量太大,恐怕支撑不起。”

李光顺笑了:“这是小事,本王不缺钱,你放心大胆的弄,钱我来解决。”

李光顺确实不在乎钱,他有一个银行作支撑,舅舅说了用钱随便拿,他手里就有印章。在长安银行西宁州分行就可以提取,很是豪爽的答应。

克利怎么会不了解李光顺的背景,否则他会这么办吗?一听李光顺这么说,当然是马屁不断,把李光顺说的就要上天了,仿佛他比父皇还厉害一样。哈哈笑着说道:“好是好,我支持你,放心大胆的弄。”

李光顺并不清楚一些事情,只是觉得千阳可以在白驼城组建千阳军,千阳城,那自己就在刚察组建德王军队也没什么?

两个人又研究了一些细节,克利忙着去找克钦商量,安排招兵买马的事情。他刚走李光顺准备去找伊古利的时候,朱小凡和杨丙元一同进来。杨丙元躬身施礼:“参见德王殿下。”

李光顺愣愣的问道:“杨大人前来有什么事?”

杨丙元说道:“臣有很重要的事要和德王商量。”

李光顺也不傻,对朱小凡和身边的侍卫人员说道:“你们退下,把守门口不许让人打扰。”

朱小凡答应一声,把室内的人全都赶出去,他把守在门外。李光顺问道:“杨大人有什么事,说吧。”(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