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周老当面跟我说过,他对《红楼梦》的研究,一生所追求的,就是反伪归真。他把高鹗的续书称为“伪续”。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汇本《红楼梦》,最后将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一书中有关八十回后探佚成果的文字收入,就是为了强化读者应有的这一认知: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的,不幸的是,前八十回文字遭到篡改,八十回后的原文被禁毁,而高鹗的续书不仅伪劣,更是当时官方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一项措施。周老还另有专着《红楼梦的真故事》,以很大的篇幅,将他自己对曹雪芹《红楼梦》全貌的探佚成果,生动、通俗地集中展示出来。

我希望广大读者不要因为将曹雪芹的《红楼梦》与高鹗的伪续切割开而感到失落。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抛开高鹗的四十回,再把被他和程伟元在“大人先生”指使下所篡改的前八十回拨乱反正,我们所得到的是满斛珍珠,失去的则是沙砾鱼眼。

既然曹雪芹已经写完了《红楼梦》,那么对八十回后的探佚就是必要的,而且根据遗留下来的种种线索,这种探佚也是完全可行的。下一章我将把自己的探佚心得呈现出来,供“红迷”朋友们参考、讨论。我的呈现方式,首先是把设想的回目公布出来,然后在回目下简要地说明我认为曹雪序会写到什么。

要说明的是:我以前曾写过一些探佚文章,并曾将探佚心得以三部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贾元春之死》、《妙玉之死》体现出来。现在写下的是最新的探佚结果,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调整,凡与以前所写有出人的地方,都表示我已以新的思路替代了以前的构想。

探佚《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至一百零八回

第八十一回中山狼吞噬薄命女河东狮吼断无运魂迎春“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第五回判词古本中有“黄梁”、“黄粱”两种写法。如是“黄粱”则是用唐朝沈既济《枕中记》“黄粱一梦”的典故,如是“黄梁”则指悬梁自尽。周汇本取“黄梁”。迎春不堪中山狼揉躏,曹雪芹写她最后悬梁自尽是可能的。香菱这个“有命无运”(第一回癞头和尚语〉的女子,“自从两地生孤木〈隐含一个夏金桂的“桂”字〉,致使香魂返故乡”(第五回判词〉。金桂到,香菱亡,是曹雪芹非常清楚的构思,高鹗写金桂死香菱扶正是绝大的歪曲。这些事都发生在从第十八回后半部分那年算起第三个年头的夏末。

第八十二回谨琢四起官中大乱封园闭户胆战心惊“官中”,又作“公中”,前八十回里多次出现这个说法,指的是荣国府的一个集中管理财务及其它府第事务的机构。第八回写宝玉去梨香院,在府内夹道上遇见了七八个管事的头目,其中有:库房总领吴新登(过去称量银子的器物叫戥子,称量时需拨准戥星,此人名字谐“无星戥”的音,可知其“理财水平”)、仓上的头目戴良〈谐音寓意是“大斗往外量”)、买办钱华(谐音寓意是“花钱如开花”)。这是一群狗仗人势,并且随势变化的宵小。这一回写到,江南甄家被皇帝抄家治罪,往荣国府藏匿罪产一事,使府内谣琢四起,官中先大乱起来。有怕牵连卷逃的,有借势加大贪污力度的,凤姐已支不出府内女眷、小爷们和丫头仆妇们的月钱,整个府第内各种矛盾更加激化,赵姨娘、贾环也给王夫人、宝玉制造了更多麻烦。王夫人命令宝玉、黛玉、探春、惜春搬出大观园居住,园里只有稻香村和拢翠庵(古本中有“拢翠庵”、“栊翠庵”两种写法,此处取前者)两处,还分别由李纨(带着贾兰〉、妙玉住着。史湘云也从李纨处撤出,准备回到叔叔家去。薛宝琴早被薛姨妈接去住了。大观园基本上是一副封园闭户的萧索景象。忽然又传来贾母娘家^史家一一惹怒龙颜的消息,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全被削爵,贾母闻之中风,生命垂危。

第八十三回史太君无奈大厦倾金鸳鸯有志宁玉碎贾母没撑到八十一岁生日,就溘然而逝。因为贾母突然中风后就不能说话了,因此没有留下明确的遗嘱,这就使得府内几拨利益集团之间对家族权力,特别是对财产的争夺战白热化。而外部更频频传来不利消息,贾家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贾母死时不能瞑目,还是由宝玉将祖母眼帘闭合的。贾赦已被人参劾,越加醉生梦死,贾母既死,便威逼鸳鸯,鸳鸯怀揣利剪,刚烈刺喉,为捍卫自身尊严玉碎。

第八十四回平安州事发不平安洒泪亭鹤唛难洒泪贾赦有违王法私自交结京外官员^第六十八回特别点明,他派贾琏去平安州与平安节度使勾结^终被参倒,龙颜震怒,将其削爵治罪。贾琏暂时蒙混过关。由于元春的乞求,皇帝没有将贾赦的罪名连坐到贾政头上。贾政护送贾母灵柩回南京,宝玉等送至运河边洒泪亭,偏又传来于元妃不利的消息,一时也无法求证,众人皆惶惶不安。

宁国府贾珍与冯唐、冯紫英父子,以及韩奇、卫若兰、陈也俊等“月”派人物混在一起,天香楼下的习射发展为赌局后,又渐次成为政治密谋活动。惜春迁出大观园,本应回宁府,但她“矢孤介杜绝宁国府”的意志毫无改变;贾母死后,她在荣国府更显尴尬,尤氏再次来动员她回宁国府,她将完成一半的大观园行乐图用刀划破,又剪发立誓,决计出家,甚至拒绝了家庭对她出家庵院的安排,“缁衣顿改昔年桩”,冲出府第,沿街乞食,后终于觅到一处荒废的庵院,每晚“独卧青灯古佛旁”(第五回判词〉。惜春临行前已“将那三春看破第五回《虚花悟》曲;!,还像秦可卿那样留下可怕的谶语:“勘破三春景不长”〖第五回判词〉一她离府是在从第十八回后半部分算起的第三个年头的秋日,离那家族彻底毁灭的“四春”已经很近了。

贾母死后,黛玉没了靠山。虽然宝玉对她一如既往,他们之间的爱情也不再因误会而烦恼,但黛玉寄人篱下的悲戚感更加强烈。一次凤姐让小红送茶叶来,她道谢后随便问了几句,小红对她表现出冷淡和戒备,令敏感的她更加痛苦〖第二十七回埋下小红误会她的伏线〉。府里负责管理药房司配药诸事的贾菖、贾菱,早被赵姨娘买通,给她配制药剂时,下了对她不利的成分,为的是促成她的死亡而又不留痕迹〈参考第三回一条脂批黛玉泪尽,又到中秋,她为自己设计了诗意的告别人世的方式:从塘边慢慢走向水中央,消失在冷月的倒影之中。花魂沉落,复归天界。

第八十六回勉为其难二宝成婚似曾相识枕霞出阁黛玉在沉湖的最后阶段,被寻找她的紫鹃和雪雁发现。她们惊呼起来,守夜的婆子也看到些迹象,王夫人、宝玉、宝钗、湘云等赶到水边,尚有月影晃动的余波,赶忙找人来捞救,但直到清晨,只捞取到黛玉的衣裳,并无尸体,大家甚为惊讶。宝玉、宝钗先悟,告诉大家黛玉乃仙遁而去。湘云想起头年与黛玉一起联诗二人念出的最后两句,不禁悲从中来。黛玉去后,宝玉精神恍惚,宝钗激他大哭,以得宣泄,但直到多日以后,宝玉重读黛玉留下的诗篇,才终于大哭一过了一阵,王夫人和薛姨妈安排了宝玉、宝钗的婚事。说是虽在祖母孝期,但家族已有流散征兆,简朴完成“金玉姻缘”,应是对贾母亡灵的最大安慰云云。但对宝玉来说,“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第五回《终身误》曲〉。对宝钗来说,又何尝是实现了“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第七十回《临江仙》词)的鸿鹄之志呢?两个人并无幸福可言。湘云的两个叔叔家都被削爵,虽未完全垮掉,也已丧了元气。她本已定了人家〈第三十一回王夫人、第三十二回袭人都提及),在王夫人帮助下,叔婶把她嫁了过去,原来夫君是卫若兰,见了面,倒颇投契。宝玉将从张道士那里得来,并一度丢失被翠缕、湘云拾到归还的那只金麒麟,作为贺礼之一,给了卫若兰。

第八十七回椿灵抗旨远走高飞司棋殉情殃及池鱼元妃本已怀孕,“榴花开处照宫闱”(第五回判词〉,但皇帝对贾家亲戚的打击,使她非常惶恐。祖母死讯传来,她悲痛过度,形成流产,渐渐失宠。为挽回皇帝的宠爱,她用尽心思。皇帝当时喜欢在宫廷里观戏,太监夏守忠提醒她,当年省亲时戏班子里最好的戏子龄官演出的《相约》《相骂》实在精彩,何不宣进宫来,供整日不开心的皇帝一笑解忧?于是元妃下旨,调取龄官人宫唱戏。谁知王夫人回禀,所有戏班里的女孩均已打发,龄官更早被贾蔷接出。元妃再下旨寻找贾蔷、龄官,贾珍、贾蓉及时透信,贾蔷和已经改名桩灵的龄官连夜远遁〈有四种古本第三十回回目后半句是“椿灵画蔷痴及局外”〉。

司棋被撵出大观园,先押往邢夫人处,后被邢夫人撵回其父母家。司棋恨潘又安胆小无男子汉气概,逃走后竟杳无音信。其父母逼她嫁给不良男子钱槐。这钱槐是荣国府买办的儿子,又是赵姨娘的内侄,派跟贾环上学。他原来是看上了柳五儿,为柳家的和柳五儿所不齿(见第六十回末尾的交代〉,柳五儿病死后,又求娶司棋。司棋坚决不从,父母一再威逼,司棋愤而仰药自尽。钱槐指使秦显家的来参与丧事,诬指司棋所服毒药系柳家的当作茯苓霜所给,称司棋吞药是为治病,司棋之死乃柳家的预谋陷害,怂恿其父母告到官府。王夫人、凤姐任官府来拘查柳家的,贾府内仆人间的利益冲突进一步激化。

王善保家的跟邢夫人说,应给司棋家发丧银以免其阴魂报复,那时贾赦已被枷号,邢夫人哪来闲银?不得已只好找到邢岫烟,邢岫烟因丫头篆儿恰在那时被宝玉小厮扫红勾引潜逃〈参考我在本书中对第五十一回薛宝琴灯谜诗《蒲东寺怀古》的分析〗,心烦意乱;因薛蝌正忙于为薛蟠新惹的官司^薛蟠在一次夏金桂撒泼时与其冲突,失手将其打死,夏家到官府告薛蟠故意杀妻^跑动贿赂,也无法帮助,邢夫人只得悻悻而返。夜深人静时,生怕司棋等鬼魂来袭,方对彼时那样处置绣春囊导致的一连串变故有所懊悔。

第八十八回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这个回目是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只是不知道究竟是给哪一回定下的。在第二十一回前面,有条脂砚斋批语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之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此回‘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回‘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

黛玉仙去后,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深秋,他潜人大观园潇湘馆,只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第二十六回写到宝玉进人潇湘馆“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时,脂砚斋批道:“与后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对,可伤可叹。”)回家后,宝钗深知他所思所感,就“借词含讽谏”,最后仍归结到劝他“读书上进”,苦口婆心,确有“停机之德”,但宝玉不为所动。

荣国府官中大乱后,王熙凤违法贷银取利的事大败露,邢、王二夫人都很生气,外界又来追究她假借贾琏名义摆平官司等违法行为。公公已然成了罪犯,丈夫也正被查勘,她的劣迹的暴露,更加重了贾府的危机。贾琏一来确实对她失却了恩爱,二来也觉得必须采取措施让各方知道责任全在凤姐一人身上,并且从家族角度来说也算对凤姐作了处理,就让族长贾珍出面,当众写下休书,取消了凤姐的正妻资格,更把她和平儿“换一个过儿”(第四十五回李纨语》,平儿成了琏二奶奶,她成了通房大丫头。凤姐在如此尴尬狼狈的处境下,一方面只好认命,一方面仍无法改变往昔的性格,“知命强英雄”。贾琏由此完成了与凤姐的关系“一从二令三人木”(第五回凤姐判词)的三个阶段。那时候秋桐早被驱赶,丰儿也离去配了小子,小红自赎后嫁给了贾芸,凤姐倒成了丫头,好在平儿尚能善待她。周瑞家的因为曾求凤姐摆平官司,使其女婿冷子兴不被遣送原籍(见第七回〉,现在凤姐事发,也被撵出,冷子兴夫妇对贾府反生怨怼。旺儿夫妇亦因凤姐事败被撵。原在凤姐手下办事的小童彩明则与赵姨娘处的丫头小鸦私奔。

第八十九回贪高位雨村昧良知顾大局袭人舍声名赖尚荣官运亨通,又升了,在赖家花园大摆宴席庆贺。贾府王夫人等应邀赴席^彼时贾府对赖家已呈巴结之态。宝玉、宝钗也由袭人、莺儿陪着去了。贾雨村亦在座。赖尚荣邀到忠顺王之子赴宴。忠顺王之子在花园巧遇袭人,即欲霸占。当时贾雨村因强夺石默子古扇事,正被贾赦案牵连,苦思如何得以解脱,忽有此事,宴后即向忠顺王之子献下毒计。

那时已人冬,贾政从南京甫归来,即有忠顺王府来人点名索要袭人,并施以威胁。众人皆以为袭人必以死抗争,没想到袭人深知贾府根基已朽,再经不住此一打击,她若不去,贾府危在旦夕,竟挺身而出,愿去忠顺王府。袭人此举,府内大哗,多有讥讽斥责者。贾政、王夫人对袭人感之不尽。

袭人临行前对二宝说:此后日子恐怕更加难过,伺候他们的人不得不一再减少,但“好歹留着麝月”。(第二十回正文里有宝玉发现麝月“公然又是一个袭人”的句子;同回脂砚斋批语说:“上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有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玉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第九十回蒋玉菡偏虎头蛇尾花袭人确有始有终蒋玉菡自从被忠顺王从东郊紫檀堡搜寻回来后,就再也无法私自出府活动。那时“双悬日月照乾坤”的形势更加明显也更加严峻。“义忠亲王老千岁”一派和忠顺王一派的明争暗斗也愈加激烈,双方都想摸对方的底。一日,忠顺王生辰大摆宴筵,“月”派〈也就是“义”派)人物自然他不会请,请也不会来,但光请“日”派〈也就是“忠”派)也达不到政治侦察的目的,因此不惜把北静王请来。北静王貌似“中立”,其实内心是倾向“月”(“义”^的,因此可以通过他摸一摸“月”(“义”)的动向,好向“当今”密报。忠顺王请他来的表面理由,也有“再不必为一区区戏子伤和气”这一条。北静王大度赴宴,忠顺王命蒋玉菡献演。蒋玉菡见北静王在座,演出格外认真,光彩四射。但北静王中途以身体不支告退后,蒋玉菡却敷衍潦草将戏唱完。忠顺王大为不快,蒋玉菡却推托是中间后台休息时,世子(忠顺王之子,就是霸占袭人的那一个)赏他一份茶点,食后造成倒仓(嗓音失亮)所致。

忠顺王那个儿子将袭人霸占来后,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被忠顺王本人垂涎,因一时不好与儿子争夺这样一个女子,就强令其子将袭人献出去伺候他的母亲〖其子祖母)。

不久那老妇人瘫痪,一次忠顺王想对袭人不轨被其子撞见,冲突一场,忠顺王一怒之下将袭人赏给了蒋玉菡,因又觉得蒋玉菡色艺渐衰,遂准其离府生活。

蒋、袭正式结婚,婚后发现当年蒋的那条大红血点子汗巾,正在袭人一只箱子最底下。(第二十八回正文有伏笔,同回脂砚斋批语指出:“茜香罗暗系于袭人腰中,系伏线之文。”〉他们从此坚持接济经济上越来越困窘的宝玉和宝钗。那时秋纹、碧痕(或作碧浪〗、佳蕙等大小丫头都先后离去,二宝身边只剩麝月一人。〈“花袭人有始有终”见于第二十回一条脂砚斋批注的引用。第二十八回回前总批里说:“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第九十一回霰宝玉晨往五台山雪宝权夜成十独吟

二宝虽然有夫妻的名分,可是并没有X生活。这既是因为贾政和王夫人坚持要他们在贾母孝期满后再“圆房”,也是因为宝玉念念不忘黛玉,以及宝钗本身的矜持。(生于乾隆初年的富察明义在其《绿烟琐窗集》里收录了他写的《题红楼梦》诗共二十首。他在序里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确了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著作权。从他二十首诗的内容来看,他看到的应该是一个大体完全的本子。其中第十七首有两句是:“锦衣公子拙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可见二宝婚后并未享受ing爱。〉没有ing爱的夫妻,也很难维系精神上的沟通。宝玉在一次双方的“冷战”后,尝试“悬崖撒手”,也就是第一次出家。(宝玉在书中两次出家,第三十一回,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对发誓的宝玉抿嘴笑道:“做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已后,都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儿。”这就是曹雪芹又一“草蛇灰线”的伏笔。〉他在一个初冬下霰的早晨,留下一首告别诗,往五台山而去。(第二十一回脂砚斋有这样的批语:“宝玉看(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成僧哉。玉一生偏僻处。”〉那晚,极度痛苦的薛宝钗,在寒夜里以十首《十独吟》来排解内心的烦忧,镇定自己的心臆。十首诗应该都是吟的古代鳏寡孤独的人物。(第六十四回有黛玉写的五首《五美吟》,脂砚斋批道:“《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