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弯月 > 第二十五章广阔天地(上)

第二十五章广阔天地(上)

知青是中国特定时期的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开始到文化革命结束,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或兵团务农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1955年-主席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数约100万至1800万之间。

马明海林玉茹郑卫国顺应历史潮流,成为千百万知青中的一员,充满憧憬忐忑不安的来到王家窝张家门,三天好奇兴奋后,不适麻烦苦难接踵而至,在广阔天地里过上不可预知别样生活。

首先是城乡反差大,吃的不适应,食物短缺,单调乏味,食不果腹。

城市按月计划供应食物生活用品,每月二十五号居民依城市工种职务家庭年龄不同,核定下月粮食定额、肉票布票油票糖票盐票火柴票鸡蛋票糕点票蔬菜票煤票酒票香烟票等各种生活所需定额票,居民凭粮本购物本购煤本,用钱和票证购买一家人生活必需品,定额分配的食物生活用品,虽捉襟见肘,满足不了一家人实际所需,总能按时发放,不会为下月衣食无着发愁苦恼,且有多种食物可调剂,粮食大人每月每人按6斤到5斤分配,刚参加工作学徒工每月6斤,一线重体力熟练工5斤,干部每月7斤,两岁以下婴幼儿每月4斤,每长二三岁增加粮食三四斤,直到4斤为止,粮食有细粮粗粮之分,细粮即小麦大米,占的比例根据城市季节年成好坏不同,占粮食定额的百分之0到40,占百分之70到60的粗粮为玉米大豆高粱地瓜干等,粮票在出差进饭店商店买吃的或特别食品时所用,需要粮票时拿购粮本到粮店根据到目的地不同,购食物多少,扣粮食定额,换全国或省市地方粮票,肉每人每月定额半斤到一斤,多为猪肉,过年过节时有少许羊肉牛肉鸡鸭鱼肉供应,布票为每人每年七尺到一丈定额,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发放一次布票,大多是斜纹布劳动布白洋布,油票定额为每人每月0.5斤到一斤,多为菜籽油蓖麻油等植物油,食盐每月每户一至两袋,供给孕妇老弱病残者白糖一月一斤,酱油醋等调味品按不同定额供给,或不要票供应,蔬菜冬天时每人10斤到0斤不等,发白菜萝卜等蔬菜票,每家一次性购回储存吃大半年,夏秋天定额购买雪里蕻芥菜腌制成咸菜作为副食品就饭,姜蒜葱洋葱西红柿等其它调味品稀缺菜根据情况发定额票供给购买,煤球劈材按户定量供应,分大小户每户每天供应三到九个4厘钱一个煤球,搭配供应到5斤劈材,洗衣粉一户一月两袋,肥皂两条,香皂一条,四大件按工资分评定发给‘工业券’购买,一个千人大厂一年有一两人凭申请评比得到一张‘工业券’,得到‘工业券’的人像中了大奖,欢天喜地高兴一两年,百分之八十以下城市居民月收入在五六十元左右,购买完吃穿生活必需品外,收入所剩无几,想买其它日用品除非真的需要,一般不会买可买可不买的奢饰品,除锅碗瓢勺有烟瘾人买烟外,诸如化妆品首饰品只有极少数人会购买,由于粮食定量少油水少蔬菜副食品少,几乎所有用品需凭票供应,除非你有外汇券或特供,既是有钱没票也很难买来票外食物,城市居民食物大多入不敷出吃不饱,每天需精打细算过日子,往往过了二十号就要系紧裤腰带吃稀的寡味汤饭艰难敖日,盼二十五日到来,排长队等几个小时核定下月食品定额后购买食品,虽解决温饱大费周折,但一月里有细粮粗粮有肉有油有鸡蛋姜蒜白菜萝卜咸菜,比王家窝整日吃清汤寡水红薯槐花野菜饭强很多,且王家窝红薯饭不计划不多吃槐花野菜也不能保证天天有,王家窝人同绝大多数农村人一样,时时有朝不保夕忍饥挨饿生活无着感觉,这即是农村城镇差别,是城乡‘剪刀差’的真实反映。

马明海父母属军队高级干部,月收入合计550多元,明海姊妹七个,上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下有三个妹妹,哥哥从政,姐姐参军,大妹到东北当知青,两个年幼妹妹上小学,父母工作稳定,虽因票证限制有钱在粮店也买不了票外食物,因部队多有自己农场菜地,可额外特供,家里衣食无忧,生活安稳,马明海当知青纯属响应国家号召,虽不完全情愿,也满怀好奇和期冀。

林玉茹父亲属工厂普通一线工人,月工资元,母亲为医院护士,月工资4元,玉茹姊妹六个,玉茹是老大,高中毕业后一直带十六岁大弟林玉生串联搞运动,没有收入,全家靠父母56元工资生活,吃的用的靠定额由父母工资购买,父母需仔细盘算过日子,稍不留神家人就会挨饿,家里首要开销是按定额购买食物,父亲月粮食定额5斤,母亲0斤,玉茹和玉生4斤,二妹三弟四妹16斤,最小两岁弟弟4斤,全家月粮食定额165斤,每人月平均0.6斤,每月平均按0天计,日均粮食定额0.69斤,一天按三顿计,每人每顿合二两多一点,一顿只能吃一个二两多的馒头,父母工作辛苦副食少一顿三个馒头不够,玉茹玉生二妹正处青春期长身体能吃时候,少油少菜,一顿三个二两馒头勉强吃饱,全家每月165斤粮食远远不够,只能饥一顿饱一顿多喝汤水度日,粮食往往不到二十号即吃完,二十五号前靠东挪西借喝汤水吃咸菜忍饥凑合,165斤定额粮食中,一毛二分钱一斤大米定额为57.75斤,大米占比5%,每天每人合0.4斤,每顿每人不合1两,购大米用钱6.9元,玉米比例为0%,每月斤,每天合1斤1两,每人每天合0.14斤,购玉米用钱.97元,高粱比例为5%,每月定额为41.5斤,每人每天合0.17两,购高粱用钱.48元,其余为地瓜干,占比为0%,月定额斤,每人每天合0.14斤,购地瓜干用钱1.元,一月购粮食用钱1.70元,菜籽油每月全家定额为5斤,用钱.75元,猪肉全家每月定额为6斤,用钱4.8元,盐为两袋,用钱0.元,大白菜全家全年定额为10斤,每天全家合0.5斤,每顿合1两多,每月平均用钱0.4元,白萝卜全家全年定额为56斤,每天全家合0.15斤,月用钱0.元,雪里蕻全家全年定额为88斤,每天全家合0.4斤,月平均用钱0.7元,芥疙瘩全年定额为40斤,每天全家合0.1斤,月平均用钱0.元,葱姜蒜每人每月一斤,用钱约1.5元,鸡蛋每人每月三两,用钱1.元,辣椒西红柿芹菜等其它细菜根据季节不同,平均每人每年定额不到三斤,月平均用钱1元,白糖一月供应小弟一斤,用钱0.5元,月食物定额若全买回来需用钱6.66元,煤球每天全家定额八个,月用钱0.96元,三厘一斤杨木劈柴每天定额5斤,月用钱0.45元,洗衣粉每月全家定额两袋,用钱0.元,肥皂一月两条,用钱0.4元,香皂一条,用钱0.元,布一年供应全家7丈,月平均用钱.6元,棉花平均每人每年定额二斤,月平均用钱1.1元,成衣一套约6元,每人一年购买一套成衣计,月均用钱4元,汗衫一件约0.8元,每人每年购买一件计,月均用钱0.5元,球鞋1到二元一双,按1.5元一双,每人每年一双计,月用钱1元,袜子二毛到三毛一双,月均需0.5元,家里买不起自行车,父母上班姊妹上学家人出远门坐公共汽车,一般三站地5分钱,公交**元,父母**4元,全家月需6元,理发每次5分至一毛,全家月需1.8元,洗澡5分钱一次,全家月需1.5元,卫生纸月用钱约0.元,火柴0.04元,小学学费每学期.5元,中学学费每学期元,玉茹上高中,玉生上初中,二妹三弟四妹上小学,月均学费.5元,稿纸墨水钢笔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月需1元,生活用电每度0.4元,玉茹家没电视收音机,仅三个5瓦灯泡用电,月电费约1.5元,亲戚随礼0.5元到元不等,月均需1元,以上定额开支生活基本开支,共5.元,与56元收入相比,似有.4元余钱,实际情况是钱远远不够用,有许多不可预知开销没算进去,经常开销是生病吃药打针进医院,大人小病小灾忍忍还行,小孩周期性发烧就必须吃药打针进医院,这项开销每月大约有至5元,逢年过节购特供的鸡鸭鱼肉糕点月饼需二至三元,赡养孝敬玉茹在农村年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每年也需三五元,加上不可预料其它开支,56元工资按正常按部就班开销根本不够,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除粮食蔬菜食用油路费学费等必须开支外,其它用钱地方能省则省,能压缩则压缩,少吃肉鸡蛋或只有过节时才吃肉和鸡蛋,把省下来的肉票鸡蛋票通过黑市倒换成地瓜干,尽量不买成衣,多买针线自己作衣服,大孩不能穿的衣服小孩穿,小孩不能穿的衣服拆洗后作袄内里,少理发少洗澡少吃细菜或干脆不吃细菜,为省电看书做饭用煤油灯代替,父母用物理降温法给孩子退烧等,采取各种办法省钱节省开支,一分一分抠钱过生活,因此,对没有工作靠父母养活玉茹来说,下乡当知青是脱困,是救赎,是走向社会自食其力,国家强制给予的特殊谋生手段。

郑卫国父亲是高级干部,母亲是参加革命多年老干部,父亲月工资99元,母亲177元,郑卫国姊妹五个,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生活优裕,无忧无虑,运动第三年,父亲被打倒,下放到地方接受劳动改造,母亲受牵连丢了工作,全家生活靠父亲暂借少量工资勉强维持,身为黑五类崽子,在校上学的郑卫国姊妹五个,看够白眼,吃进苦头,无家可归,缺吃少穿,生活无着,郑卫国和姐姐大弟下乡当知青,确为被迫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属无奈,是解脱,是洗心革面接受改造可能大有作为的浴火重生。

虽然玉茹卫国当知青前生活艰难,可生活质量比王家窝要好的多,对马明海来说,简直是从天堂一下子掉进地狱,所有遇到新问题需要他们认真面对,艰难适应,逐一克服,首要解决的是找够食物,填饱肚子,适应单调难咽红薯槐花野菜饭。(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