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弯月 > 第二部 皓月序一

第二部 皓月序一

弯月虽美不及皓月当空。

婆娑朦胧弯月是抒发情怀之载体,皎洁明亮皓月是月下劳作之所需,弯月抒怀励志,皓月普惠众生。

没有弯月的若隐若现,显不出皓月的皎洁亮丽,弯月是皓月的衬托和铺垫,皓月是弯月的继承和完善。

社会主义主张由社会拥有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但无成功先例,探索期出现错误在所难免。

翻身后的0年清除了封建剥削,实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从上层到基层的改造,建立了独立的经济体系和重工业体系,军事上抗美援朝,外交上扛住帝国压力,但大斗争大运动使人民食不果腹,处于惶惶不可终日动乱中。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后,华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以一往无前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创新实践,谱写了华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壮丽诗篇,华夏面貌由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翻身后0年似朦胧弯月,是探索铺路,改革开放似明亮皓月,是启后和发展。

改革开放后,华夏从衣食住行到德智美体,从生活方式到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大变化,笔者有幸到大学深造,研读华夏二千多年文明史,全程参与目睹了从饥饿动乱到富足安康全过程,深感四十年的变化是华夏几千年文明的浓缩,似穿越时光隧道坐过山车,发自肺腑的被感动和震撼,以此进程发展,华夏必将高塑民族之魂,再回世界之巅,引领人类走向高度文明高度发达的大同世界。

有感于此,笔者把几十年来衣食住行生活方式思想动态巨变简约诉诸笔端,以释不吐不快之萦怀。

服装是社会文明晴雨表,开放前崇尚艰苦奋斗,衣服以实用为主,多是绿、蓝、黑、灰的单调色,因没有成品衣服卖,也需用布票买布做衣服,统一是灰色中山装和蓝色解放装,最令人羡慕的就是穿上一身绿军装,七十年代末从以前的‘一件衣服走天下’到化纤纺织品的‘的确良’,八十年代流行花色喇叭裤,紧身衫、吊带裙、T恤衫、迷你裙、单双排西服、各色大衣、羽绒服、翻新的帽子和小短裤,九十年代时兴长皮靴、翻毛皮靴,花裙子、蝙蝠衫、运动服、羊毛衫、健美裤,运动装、休闲装、职业装,衣料从粗糙单一,发展到棉、麻、丝、绒、皮、化纤、混纺,服装业从最初的家庭小作坊,到多元化、个性化,新世纪后,开遍街头巷尾的裁缝店慢慢落寞,随之而来的是更发达的成衣店,时装店、专卖店,不仅是千人千款女性服装,男性服装专卖店也比比皆是,走在清苑的大街小巷,行人衣服越来越时尚,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更注重舒适随心,靓丽时尚的服饰装点着越来越繁华美丽的城市农村各个角落。

‘民以食为天’,‘食’是生活最低标准,也是生活最高追求和享受,计划经济里,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票证,居民购买粮油,用粮油证到定点门市部排队购买,供应时间仅有几天,每逢年关岁末节假日,街道上到处可见排着长队购物的‘长蛇阵’,萝卜、白菜成为百姓餐桌上主菜,家家户户腌制咸菜,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包顿饺子,改革开放后从解决温饱过渡到追求更健康,更营养,更美味的生活方式,80年代鸡鸭鱼肉不再稀罕,餐桌上木耳、丝瓜、西红柿、蘑菇和荷兰豆成为主流,菜篮中一年四季都可装满各种各样水果蔬菜,90年代鲍鱼、海参、甲鱼、鱼翅出现,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纷纷进军华夏,各种档次风味的餐厅随处可见,新世纪后吃且选择着,开始青睐‘水果蔬菜’,‘大鱼大肉’逐渐退出餐桌,绿色健康食品成了餐桌上主角,饮食不仅提供日常所需,更是一种放松身心、体会生活的方式,人们在追求‘味’的同时,更加注重饮食本身传递的生活理念与态度,真正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融入到自己生活中。

房子不仅是容身之所,也赋予了‘家’的寓意,关系着千家万户生活品质,开放前城市住的是土坯墙滤清糊的木顶房,几代人住一屋,共用厕所厨房,一排溜排开的三四十平方米的筒子楼,农村住的是土坯墙泥巴糊的木顶房,山里人住的是土窑石窑土坯茅草房,八十年代变成土坯瓦房面积狭小福利房,九十年代农村变成宽敞明亮砖瓦房,城市住上几十平方米小高层,新世纪后,农村住上上百平方米小洋楼,城市住上百十平方米高层建筑,花园洋房、独栋别墅、LOFT公寓,花园洋房的优雅环境、郊区别墅的安静舒适、LOFT公寓的个性时尚,极大提升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

交通变迁代表时代步伐,开放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路况良好,出行靠少量的公交车,出远门乘挤扛不动绿皮火车,拉货靠数量不多的大卡车,农村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运货靠手推独轮车和马牛驴拉的架子车,改革初极为奢侈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三轮车,80年代燃油动力摩托车开始流行,出行方式从单一的骑自行车过渡到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九十年代经历了从火车、飞机、轮船、出租车、地铁、轻轨和高速公里铁路的飞速发展阶段,1世纪,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走进寻常百姓家,绿色出行概念渐入人心,油电混合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更多人青睐,40年不仅仅是时间单位,更是变化,从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第一辆自行车,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00多公里的高铁,从长时间排队只为搭上一辆公交车,到手机一开就能叫到网约车,出行方式发生了日新月异大变化。

改革前后生活方式发生了全方位大变化,除衣食住行外,突出表现在极大提高生活质量的电器普及,通讯工具和文化娱乐方式的变化上。

70年代末结婚时开始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加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但‘三转一响’需要用券才能买到,万里挑一幸运儿才能用上‘三转一响’,八十年代老三件不再稀奇,电视、冰箱、洗衣机成为生活新诉求,街坊领居围坐一起看电视场景,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电风扇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单双卡收录机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87年高达万元的大哥大让无数人魂牵梦绕望尘莫及,九十年代家电进入全面快速增长期,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饭锅、游戏机、学习机等产品大量进入普通百姓家,彩电取代了黑白电视,全自动洗衣机走进人们视野,台式电脑闯进大家的生活,传呼机一夜爆红,‘有事Call我’成为最流行的一句话,空调、VCD、录像机、影碟机、音箱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必买的电器,新世纪后家电成为提升生活幸福感的物件,随身听、CD机、mp、mp4、手提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如狂风巨浪席卷而来,不少家电届‘元老’走下神坛,有了洗碗机、空气净化器、按摩椅、豆浆机、加湿器、净水器、扫地机器人等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各种新型家电甚至中高端家电,成为乡镇老百姓家中的标配,百姓的消费需求逐渐由功能型产品,转向对节能、安全、绿色的追求。(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