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超级外星特工 > 第二百九十章饮食大不同

第二百九十章饮食大不同

当地或者更广阔说普通蒙古牧民家庭的饮食与内地人的想象也多有不同。

普通人印象里,蒙古族人每天应该都是大吃牛羊肉。而实际上,普通牧民家中饮食占据更主要地位的是炒米和各种奶制品。手抓肉、烤羊腿、烤全羊这些内地人心中的蒙古饮食代表,反而更多是作为一种宴会和节日菜品存在。

炒米其实是随处可见的,它的制作方法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在蒙古人的心目中它却又它独特的含义,炒米是他们最爱的粮食。当年成吉思汗和他的军队西征的时候因为缺少干粮就是靠这个炒米而度过饥饿。因此,炒米在蒙古人心目中的位置极为重要。

蒙古语称炒米为“呼日森布达”,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蒙古人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炒米。有客人到家,好客的蒙古人总会佐着奶茶、奶皮、奶豆腐、黄油,在桌上摆上一碗黄橙橙的炒米。

炒米的原料是糜米,要经过煮、炒、碾等工序制成。先将洗净、去掉杂质的糜米放入锅中煮沸,待破开米嘴后,马上出锅晾干再炒熟,炒锅中要加入干净的细沙和糜米混在一起。这样炒出的炒米发硬,有嚼头,是蒙古人喜欢的口感。最后,将炒好的糜米用石碾碾去皮,既可食用。

在吃炒米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可以放在碗里干嚼,会越嚼越香。也可以倒上一杯香喷喷的奶茶,将炒米泡进奶茶里,奶茶边喝边续,炒米渐渐泡软,待奶茶喝够,再吃光碗里的米和茶。如果再在茶里拌上奶皮、奶酪和黄油,香咸甜酸,那种混合而奇妙的滋味非得亲口尝试才知道;也可在煮沸的肉汤里放进炒米,加点儿盐,和肉丁一起做成炒米粥。而牧民远行或放牧,炒米则是极好的干粮,无论干嚼还是拌着奶豆腐、奶皮吃,满口都是绵甜醇厚的滋味。

再就是其他的粮食类食品还有炒米、烙饼、面条、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

蒙古族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

奶食色白,象征纯洁,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蒙古语作“查干伊德”。奶食中又分为食品和饮料。食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饮料有奶茶、酸奶、奶酒等。

在清代,察哈尔八旗是清皇室加工奶食品的基地,其奶豆腐是指定向清宫廷进贡的奶食品。

奶豆腐,蒙古语为“胡乳达”是蒙古族奶食品中常见的一种,通常也叫乳饼,完全干透的又叫奶疙瘩,色黄,半透明而有光泽。用牛奶发酵而成,形状类似普通豆腐,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日常与炒米奶茶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其软韧牵丝为断.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以奶制作的传统饮料主要为奶茶、酸奶、和奶酒。蒙古民族喜欢喝茶,特别喜喝奶茶。奶茶又叫蒙古茶奶,是砖茶与牛奶交融的产物,。

*家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整块的砖茶买回家掰成小块,取少量放入茶包丢入水中,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

蒙古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蒙古人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蒙古族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

*说蒙族牧民开膛杀羊不见血。

据说源自大蒙古国的窝阔太台和元朝的忽必烈皇帝认为砍羊头、锯羊脖子的杀法非常残忍,而开膛杀法比较亲善,羊死的快,不受折磨,为此专门颁布了法律条文,之后渐渐成为传统。

羊摁倒仰面肚皮朝天,膝盖顶住后腿,一手抓住羊的两只前蹄,另一手持刀在羊胸口处划开2寸长小口,手伸入捏住心脏的主血管,约三五分钟羊就咽气了。羊断气后,用刀在四蹄、下巴颏、胸部等处分别挑开,然后在羊腹部一手抓住开口,另一手握成拳头顺着羊皮向下使劲,随着“哗哗”声,三五分钟,一张完整的羊皮就剥下来。

剥完的羊皮平铺在草地上,羊放在羊皮上,用准备好的面团在羊身上反复揉滚,一会儿工夫,羊身上粘的羊毛就滚干净。随后,将羊胃、肠、心、肝、肺等掏出,用勺子将羊腔内的血舀至盆内,再用刀沿着羊的各个关节,将整羊卸成小块。

同时,烧了开水,将羊胃切开倒出污物,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羊肠也不断灌入热水反复冲洗,直至透明状,刚才舀出的羊血拌上面粉和切碎的肥肉灌入羊肠,用来制作血肠。

炉子架大锅,灶膛内加入羊粪,羊肉冷水下锅,只放粗盐。开锅后,再放入血肠、心肝肺等一起煮半小时即可。羊肉捞出放在大盘子里端上桌,肉汤加入大米熬成肉粥,出锅时放入葱花,至此一顿丰盛的手把肉、肉粥就做好了。肉质鲜嫩,味美可口,易于消化,是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

而蒙古族肉食招牌菜烤全羊是从元代宫廷燕飨继承下来的一种整羊宴。在清代颇受清廷青睐并称“诈马宴”,常招待蒙古王公。清乾隆帝曾大发诗兴,作诗赞美此宴。“诈马”即蒙古语“珠马”或“招木”的异译,指的是用蒙古族传统的屠宰法杀之后,热水煺毛,去掉内脏,收拾干净的白条绵羊烤制的一道名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蒙古肉食中最讲究烹调技艺的上乘大菜。

据《元史》记载,十二世纪时蒙古人“掘地为坎以燎肉”。

到了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肉食方法和饮膳都有了很大改进。《朴通事?柳蒸羊》对烤羊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元代有柳蒸羊,于地作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芭盛羊,上用柳枝盖覆土封,以熟为度。”这说明不但制作复杂讲究,而且用专门的烤炉。

在清代各地蒙古王公府第几乎都用烤全羊招待贵宾,是高规格的礼遇。清代初康乾年间,北京“罗王府”(即阿拉善王府)的烤全羊,名气就很大,其蒙古族厨师嘎如迪名满京城。从清末明初到新中国成立初,各地蒙古王府中虽有烤全羊,唯有阿拉善王府的烤全羊最有名,因为该王府有一批以胡六十三烤全羊师为首的名厨掌炉。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政·府对蒙古族传统名菜的重视,不但恢复了这道名菜,而且有了许多改进。

烤全羊的制作法简单说来,即把“珠马”白条绵羊带头蹄用特备的装置吊好,再将各种调味品放入预先切好的切口和腹腔内,然后在表皮上涂一层食用油,再装入特制烤炉中烤制。大约烘烤三个多小时,便是一只外皮酥香,味美肉嫩的烤全羊了。按照一般规矩,宴席上五道菜后,才把烤全羊置于大盘端来,请宾客观赏之后,再把它端回去,按皮和肉分别切成片或块重新上桌供食用。吃时可随意用合叶饼,夹着肉和大葱、甜面酱等佐料吃,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另外就是多数蒙古族人能饮酒,多为白酒、啤酒、奶酒、马奶酒。蒙古族将马奶酒称之为“策戈”,是牧民款待贵客的最佳冷饮。

奶酒一般以马、牛、羊、骆驼的鲜奶为原料酿制而成。尤以马奶酒居多。传统的酿制方法主要采用撞击发酵法。这种方法,据说最早是由于牧民在远行或迁徙时,为防饥渴,常把鲜奶装在皮囊中随身携带而产生。由于他们整日骑奔驰颠簸,使皮囊中的奶颤动撞击,变热发酵,成为甜、酸、辣兼具,并有催眠作用的奶酒。由此,人们便逐步摸索出一套酿制奶酒的方法,即将鲜奶盛装在皮囊或木桶等容器中,用特制的木棒反复搅动,使奶在剧烈的动荡撞击中温度不断升高,最后发酵并产生分离,渣滓下沉,醇净的乳清浮在上面,便成为清香诱人的奶酒。

除这种发酵法外,还有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蒸馏法与酿制白酒的方法近似,一般是把发酵的奶倒入锅中加热,锅上扣上一个无底的木桶或用紫皮柳条、榆树枝条编成的筒状罩子,上口放一个冷却水盆或锅,桶内悬挂一个小罐或在桶帮上做一个类似壶嘴的槽口。待锅中的奶受热蒸发,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滴入桶内的小罐或顺槽口流出桶外,便成奶酒。用这种蒸馏法酿制的奶酒,要比直接发酵而成的奶酒度数高些。如果将这头锅奶酒再反复蒸馏几次,度数还会逐次提高。

马奶酒的酿制和饮用,主要是在夏秋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的季节。马奶酒一般呈半透明状,酒精含量比较低,“其色类白葡萄酒”,“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不仅喝起来口感圆润、滑腻、酸甜、奶味芬芳,而且性温,具有驱寒、活血、舒筋、健胃等功效。自古以来就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是他们日常生活及年节吉日款待宾朋的重要饮料。(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