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明权宦 > 第4章 思绪(上)

第4章 思绪(上)

魏无忌失魂落魄的走回去了。大牛和魏文怕魏无忌一时想不开,也赶紧的陪伴魏无忌左右。

魏无忌心里暖融融的。无论自己怎么样,大牛和魏文的确是自己的好兄弟,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啊。

魏无忌不知不觉的走到村里后山的高坡上,坐在高坡的石头上,看着昏黄如血的夕阳,一时浮想联翩。

“夕阳无限好,只惜近黄昏”。魏无忌感慨道。

魏文和大牛分别坐在魏无忌的两侧,歪着头看某人装逼扮文青。魏文撇撇嘴,自从这货在村外昏倒后,现在越发觉得这家伙比自己还爱卖弄文骚了。大牛也点头表示同意,这样的麒麟哥逼格实在很高深莫测。

现在,魏无忌没有时间理会这两个好基友。他要抓紧时间好好的想一想,理清楚未来关键步骤和思绪。

唉。如今要谈论这大明王朝的天下形势,事实上犹如天上徐徐落山的夕阳,江河日下。

大明帝国表面上还未发生大的动乱,但是赋税财政问题、东北女真问题、内地流民问题……等等可怕而又棘手的痼疾,缠绕着这个暮年的老帝国,逐渐导致将来的亡国噩梦。

实际点,魏无忌先想想自己的阉党亲族身份,想想自己的亲叔叔魏忠贤,想想和煦宽厚的天启帝、未来的‘暴君独夫’崇祯、贪鄙愚蠢的东林党、野心勃勃的敌酋努尔哈赤、反复无常的李自成等等……未来的一大帮的亲人、朋友、敌人等各路人马搅合在一起……

哎,怎么看,怎么乱,真是难以处理这一团明末乱麻。

老实讲,魏无忌对现在自己的便宜亲叔叔——魏忠贤,并没有太差的观感。

理由如下,明熹宗朱由校,额,也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木匠皇帝,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魏无忌作为后世人,相信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不会浪费时间,无聊地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应该可以相信他是发自肺腑的真心点赞。

也许朱由校固然掺杂着对魏忠贤的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天启帝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绝不含糊。

平心而论,自己现在这个便宜叔叔——魏忠贤同志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违心推荐**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推断出,他还是心系大明江山的,也是对大明王朝的历史命运负责的。

一句话,魏忠贤主政期间,大明王朝国内形势稳定良好,辽东局势也平稳占上风,这应该客观地被认同和肯定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大明不是亡于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那么到底亡于谁之手?!

魏无忌私底下个人认为,归根结底,大明王朝亡于东林党之手!

这个大锅,东林党一伙注定甩不开!

翻开史书,可以查查,天启皇帝在的时候,天下大体是安定的。有名的民变只有一次,就是苏州的那一次,五人墓碑记记载的就是那件事。

而到了崇祯朱由检后期,那都不叫民变了,直接是明目张胆的拉队伍造反。有名的反贼太多了,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是什么闯王,闯将,闯塌天,无奇不有。

这时就要问了,为什么天启帝在世时,有所谓‘魏忠贤乱政’(详细可见东林党人一直不遗余力抹黑的历史记载),坏的那么厉害,老百姓却不造反?而崇祯重用东林党人,搞到后期却那么多人造反?要知道,考虑到天启帝是爱木工,不理朝政的放手做派,而崇祯却是不贪财,不好色,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衣服上还打的补丁的苦哈哈皇帝,这对比不得不说太刺眼,太讽刺。

一句话,面对两位不同性格的皇帝,其主政的结果似乎与东林党一伙书写的“阉党乱政”、“暗无天日”之类史书记载十分违和,且不合正常逻辑。

问题的要害关键在哪里?

答案是魏忠贤在历史上被东林党人抹黑的太严重了。尽管魏忠贤的确对权钱也一样的贪婪,但是,(重点来了)他还是办事的,而且涉及到大明命运的大事一直办的兢兢业业,相当不错。

大家都知道万历朝张居正时工商业得以迅猛发展,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魏忠贤上台的一项政策就是收工商税,而且是大力收工商税那种。

为什么要收?因为大明国库空虚没钱。当时辽东后金那一帮子鞑子闹腾的正欢实(事实上也没怎么消停过),边防和军队是要钱的,魏忠贤通过大力征收工商税使得边防的钱得以着落,而且天启的时候国库的钱还是逐步增加的。

而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上台了,事情就彻底完蛋了。

东林党为了自己的党派利益,不让皇帝收工商税。每当皇帝说没钱要征税的时候,他们就会说“朝廷焉能与民争利”之类的貌似政治正确的空话。举一个例子:天启帝的时候江南光茶税一项就有20万两进账,而崇祯帝的时候连十万两都收不上来。

那么,不征工商税打仗的钱哪里来?这一笔税就着落在苦哈哈的农民头上了。更无耻的是,东林党趁机忽悠崇祯取消了矿税。所谓煤老板不交税,资本家不交税,每年守着一亩三分地的苦哈哈农民却是连年加税,而且东林党一帮子混蛋还自作聪明地取消了各地的驿馆,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其中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人。

就这样李自成同志迫于生计,义无反顾的走上了造反的道路,一直到他率领大军打破了北京城,直接逼死了崇祯大苦逼。

回过头来看,为什么天启帝时期,单单苏州发生民变,而陕西那里的穷苦之地却没有。因为魏忠贤的赋税政策是针对资本家,放过苦哈哈的农民。结果苏州那边的人有很多资本家,魏忠贤的赋税政策已经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且五人墓碑记里面被杀的几个人就是商人出身。

而陕西那边,魏忠贤没有加那些农民的税,没有愚蠢地去激化原本就十分紧张的阶级矛盾,起码李自成们还活的下去。对于中国穷苦农民而言,只要有饭吃,谁他娘的去造反?

(本章完)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