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明权宦 > 第6章 赴京1

第6章 赴京1

肃宁县离京师只有500多里路,若乘县里的车马,大抵十天就能到。

魏无忌虽说是穿越人士,可也是头一次在古代去这么远的地方。不过他不怕,大牛也不怕,因为这个时代18岁早已是成年人了。

如今天启帝治国,天下还算太平,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路上没有什么匪徒大盗,不虞路上有个什么好歹。

上京需要盘缠,路上再怎么省着点花,来回路费和吃住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一切有太监刘春照应,一切费用他承包了。

忙活完这一切,夜已经很深了。

大牛都困乏去歇了,魏无忌却是怎么也睡不着。就那么和衣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当真是辗转难眠得很。

魏无忌趁着自己一时睡不着,初步制定了几个将来行动目标。

第一个目标,政治安全第一。魏无忌一定要穷究一切智慧,不惜一切代价,尽量保全自己和进忠叔的小命,保全魏家村一系的亲人。

第二个目标,牢牢巩固进忠叔手中的权力。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住信任进忠叔的天启皇帝,无论如何设法延长天启帝的寿命,保证天启一系后代的帝位不旁落。有了天启帝的信任,才能巩固进忠叔手中的权力,而自己就躲在进忠叔的幕后,利用自己后世的历史智慧,做个好幕僚、好参谋。

至于那个眼高手低的崇祯朱由检,魏无忌觉得将来一定得给这货多挖几个坑,让他多多吸引东林党的仇恨,最好和东林党一块两败俱伤,全玩完。

第三个目标,自然是利用自己多出来的几百年历史智慧,巧妙化解大明帝国诸多痼疾,比如财政问题、东北问题、流民问题、义军问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既然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一定要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在为将来的阉党打好政治基础。

也不知外面几更天了,魏无忌才迷迷糊糊的进入梦乡。

这一夜,梦中尽是九千岁的身影。

不止一次,酣睡的魏无忌脸上都会露出神秘莫测的笑容。

黑暗之中,看着倒是十分的诡异。

………

次日,天未亮,村里的公鸡尚未报晓,魏魏无忌就迫不及待的起床了。

大牛比魏无忌起得还早,煮了碗面疙瘩端给魏无忌,一起吃的饱饱的上路。

“路上莫要与人争执,也莫要孤身一人,与人家结个伴同行,遇上什么事也有个照应…”

送年轻人到村口的一路上,老族长喋喋不休。魏无忌听着也不嫌烦,不时答应几声。

魏家村没有直达京城的马车,村子只有一条乡间小道通往十几里外的官道。沿着官道向北再走二十多里,便是肃宁县城。

魏无忌必须自己步行到县城,然后搭乘县里车马行统一发送的大车去京城。这与后世的汽车、火车发车规矩是一样的,只不过交通工具原始落后而矣。

“老族长,魏文哥,你们回吧。”

魏无忌从魏文手中接过包袱,系在了身上。

魏文点了点头,又叮嘱了句:“钱放好了,贴身藏着,莫要叫人窃了去。”

“老族长,大哥,我走了啊!”

魏无忌吐了口气,看了眼北方,在老族长和大哥的注视下,兴冲冲的踏上了北上寻亲路。

从魏家村出发才走了六七里路,魏魏无忌就有些吃不消了。

习惯了前世交通工具的便利,陡然回到几百年前用两个脚板底走路,魏无忌陡然还真不适应。

在路边一块石板上歇了会后,魏无忌咬咬牙继续上路。中午之前他得赶到县里,要不然就搭不上大车了。

又走了几里,脚下虽疼,不过魏无忌总算撑下来了。

随着太阳的升起,一派田园风光呈现在了魏无忌的眼前。路两边除了麦田就是丘陵,还有一片很大的草场。

空气十分的清新,视野所及,一片绿色,让人心矿神怡。

那片很大的草场是太仆寺设在肃宁县的马厂用来养马的,魏无忌不止一次在这里偷人家马骑。三个多月前,也是在这片草场叫马厂的人逮住,活生生打断了腿。

要不是没有时间,魏无忌多半就会停下拿笔在小册上记下这桩事。

有关马厂的事,魏无忌知道的不少。

近些年还好,早年间河间府这一带的百姓都有个负担,那就是替朝廷养马,即所谓的“官马民养”。

“官马民养”是明初宣德年间制定的,由官府指定养马户,五户养一匹,其中一户为“马头”。五十匹为一群,选一户为“牧长”。按规矩,一匹母马,每年要向朝廷交一匹马驹。

凡是马户都可以免交田租,并且可以在官府草场上放牧。这制度早期对于明朝的军马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时日久了,和所有的制度一样,“官马民养”也是弊端百出。

因为马养死了马户要赔,交不出马驹马户也要赔。仅是这点,倒不足以摧毁“官马民养”制度,最致命的一击来自于朝廷本身。或者说,是那些皇亲国戚们。

明中期以来,河间府的草场大半都被划为了庄田,没有了朝廷草场牧马,马户们只能在自家地里种草,如此一来,就不能长粮食。没有吃的,矛盾一积累,便连续爆发了几次马户起义。

直至如今,马户制度已经名存实亡。若非太仆寺负有御马重任,皇室还需最后的脸面,只怕这肃宁县的马厂和草场早就不存在了。

一边唏嘘,一边咬牙切齿,魏无忌从马场边上的小道穿过,终是看到了前面通往县里的官道。

官道是青石板铺成,有年头了,据说是百年前铺就的。不少石板已经发黑,边上更是长满青苔。遇上下雨天,走在这些石板上,不但不注意会滑倒,更是走一步就溅一地水。

岔口处有个凉棚,是附近村民为了补贴生计搭的茶水铺。南来北往的旅客要是走累了,想歇个脚,喝杯凉茶,那这便宜的茶水铺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

魏无忌有些口渴,身上又没带水囊,便寻思到茶水铺买杯茶喝。

铺子里忙活的是个老妇,一边烧着水,一边招呼着三两个客人。

“给我来杯茶。”

魏无忌刚进铺子坐下,就听来时的路上有车轱辘声。他扭头望了过去,却发现是一辆马车。于是他转过头来喝茶。

这茶真是凉的,但泡的不是茶叶,而是当地一种叫金花的草。这种草晒干之后拿来泡茶,和南方有人喜欢拿晒干的荷叶泡茶喝一个道理,都能解暑。

铺子里其他几个客人也注意到了村道上的动静,他们张望了下就掉过头不理会。

从茶铺出来后,魏无忌继续往北走。此地离县城还有二十多里路,咬咬牙,走上一个多时辰,肯定能走到。

官道上的人渐渐开始多了,不时有马车或牛车经过。太阳也是越来越高,晒得人身上发烫。没过多久,魏无忌就是一身汗水了。

别说,这一路走的还真是得劲。

就仿佛前方有尊金光灿灿的大佛在向他招手,走近一看,大佛下面还有一排婀娜多姿的姑娘们在随风挥动手中的秀帕。

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魏魏无忌沉浸在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之中,不知不觉忘记了脚下的艰辛和疲惫。

肃宁县的城墙在一个多时辰后终于出现在他的眼前。

它是那么的残破、渺小。

整个墙体简直就是灰蒙蒙一片,远看不起眼,近看更不起眼。

也就巴掌大的地方,若非此处是一县之治,只怕也就是个稍大的镇子。

现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安靖,城门口可没有什么兵丁把守。

大门洞开,任由百姓出入。

城门洞子叫摆摊卖菜的给占据了,中间留下可供车马通行的空隙。

魏无忌在城墙下面一避光处蹲了下来,这处城墙长满了爬山虎,抬头还能看到有燕子在上面筑窝。

喘息稍定,魏无忌急着赶大车,便拍拍屁股上的灰尘,跟着人群进了城。

(本章完)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