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楼外楼梦外梦 >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第一章

讨饭也要去找林黛玉

1、诗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代李商隐这首《无题》诗,说的是男女爱情是人性中一种非/常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在一些人心中生死不渝,海枯石烂也不会改变。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就属于这一类型。林黛玉原是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草,这棵绛珠草修到人形来到世上,本是来还泪的,她到死泪也未干,而用甘露灌溉绛珠草的神瑛侍者贾宝玉对黛玉的情丝更是永远吐不尽,于是,他俩在大观园里演绎了一出相亲相爱,缠缠绵绵而又令人惋惜的爱情故事。

那么,我们现在要讲述的新的爱情故事是从哪里说起呢?《红楼梦》里说大观园里冬日海棠花开,十分奇异,并由此引起改变贾宝玉一生的故事来,因此,我们就从贾宝玉在大观园里观花开始吧。

大观园里的海棠花在冬日里盛开,十分奇异,众人说是不祥之兆,可是,贾宝玉十分喜欢,冬日开的花,他看一回赞一回,叹一回。他观赏入迷,便换了衣裳继续观赏,不想,因为匆忙,换了衣裳后,没有将“通灵宝玉”挂在脖子上,这叫大丫头袭人发现,她便去找,可是,她找遍屋内外“通灵宝玉”就是不见了。从此,贾宝玉痴痴迷迷,昏昏糊糊,家人十分惊惶。后来,在贾母的主持下,使用王熙凤提出的掉包计骗宝玉与薛宝钗完婚。婚后,薛宝钗对宝玉温柔体贴,百般恩爱,但贾宝玉心中始终装着林黛玉。正如判词所言:“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贾宝玉与林黛玉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他们的爱情是与年龄一起长大成熟的。这种植根于少年时代内心深处的真情纯情,未受社会世俗的污染,有着坚不可摧的力量。可是,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哪里懂得这些,她们按照她们的想法行事,在宝玉婚后不久,又令他与侄子贾兰去参加乡试。那天,贾兰从考场出来,寻找不到宝玉,便回家报告说“二叔走失了。”

贾宝玉真的是走失了吗,还是被人带走了?

、其实,贾宝玉从考场出来,并非走失,而是被人带走的。那天贾宝玉从考场出来,街上人头钻动,比肩接踵,他在找侄子贾兰,见贾兰在不远处,他正在挤过去,忽有一僧一道将他挟持拉到场外,说道:“蠢物,尘缘己了,跟我们回大荒山青埂峰吧?”

宝玉认得他俩,一个是癞头跣足空空道人,一个是跛足垢面的茫茫大士,他二人腰间挂着酒葫芦,鞋破帽破,衣衫褴缕,腌臜,喜欢疯疯癫癫,挥霍谈话。他俩曾给宝玉治过病。宝玉对他们说道:“我考完乡试,应回家才是。”

和尚问道:“回家,你家在何处?”

“荣国府。”

二人听了大笑,道士说:“胡说,你家在大荒山青埂峰下,跟我们回去吧!”说着,和尚摘下宝玉项下的通灵宝玉,塞进怀里。宝玉立即迷糊起来,面呈迟疑。和尚对道士说:“他的魂被我牵住了,咱们走吧!"

道士笑了笑,说道:"他该听话了。”

和尚见宝玉发愣,大声对他说:“蠢物,你到人间走一遭,经过少年恋,姐弟恋,富贵恋,精神恋,同性恋,人间恋情你都尝过了,蠢物,你可以回太虚幻境了。”

宝玉对和尚说的话似懂非懂,原来,他与袭人、晴雯、秦可卿、柳湘莲、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恋情,和尚都知道,他与她们的恋情,有明有暗,有苦有乐,好多事连大观园里的人也不知晓,和尚怎么知道的?他在发呆。道士说:“宝玉,你不想林黛玉了,你不想去找你的林妹妹了?”

黛玉是贾宝玉黑暗胸堂里的一盏灯,提到她的名字宝玉心里立即亮了起来,脑子清醒了许多,眼睛发亮,一扫脸上的乌云,急急地说道:“我怎么不想,我做梦也在想找林妹妹,不过,林妹妹已经不在人世了,唉!”

"谁说她死了?"和尚反驳道:“宝玉,你说林黛玉是人还是神?”

“她,她是神。”

“对,她是神。”

“哪,那口棺材里装的是……"

“那口棺材是用来装黛玉的,不过,林黛是神,她早就飞身而去南方了。”

道士补充说:“她也可能上太虚做花神去了。”

宝玉有点畏缩:“那,那,那怎能找到她?”

和尚眼显睿智,故意说得飘渺:“这你放心,不论黛玉被埋葬在南方,还是到太虚做花神,她的幽灵总在大地上游荡,只要能找到她其中的一个,你就能与黛玉会见了。”

尽管和尚说得飘渺,但毕竟说出了寻找黛玉的目标,这使宝玉兴奋激动,他大声说道:

"我要去找黛玉,二位神仙,你们能不能带我去找她?”

和尚看看道士,道士点头,他说:“带你去寻找黛玉倒是可以,只是千里迢迢,一路艰难辛苦,你这公子哥儿受得了吗?”

道士也说:“是呀,只怕这一路上的艰苦,你受不了啊?”

贾宝玉咬咬牙,神情严肃地说道:“寻找林妹妹,我讨饭也情愿。”

道士掐指一算,说:“贾宝玉,你可想好了,寻找林黛玉可能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常常是出生入死,受骗上当,你愿意吗?”

贾宝玉又咬咬牙:“愿意。”

和尚道士听了十分满意,二人齐声说道:“好,我们带你寻找林黛玉去。”说着,他二人拉住贾宝玉挤出人群,便一阵快跑,猛跑,疯跑。

贾宝玉只听耳边风声响,只见树林山峦向后飞,不知跑了多少时辰,多少路程,他们来到城外的一条大河边。阳光下,河水闪光,两岸高堤上树黄叶落,芦苇花白,一派秋末冬初的景色。河岸上空,几只灰翅鸟儿在盘旋,它们在寻找落脚处。

贾宝玉问:“这条河是什么河?”

和尚说:“蠢物,你生在富贵乡,养在深院里,那知外面的世界。这条河南北走向,是世上最著名的大运河啊。”

对京杭大运河宝玉是知道的,薛蟠做生意去南方是从这条运河走的,黛玉、宝钗来京也是从这条运河北上的。他问道士:“我们要沿运河到哪里去?”

道士说:“先见过你父亲再说……见你父亲这礼数不可少。”

“见父亲?”宝玉有点不愿意,他父亲要问起考试的事,他怎么回答?他在考场上希里糊涂的,恐怕未必能考中,他怕贾政责罚

他们沿着高高的运河大堤南行。

一路上和尚道士不断地催促宝玉快走,去见贾政,如果错过时间,便可能遇不上贾政北上的船队了。和尚道士在野外行走惯了,满面蒙尘,浑身泥土从不在乎,可是,贾宝玉是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那里受得了这般苦,但在和尚道士二仙的催促下,他也没有办法,跑得脚底起水泡,瘸着腿跟在二仙后面,那双锦缎面子的宝瓶口鞋子已经开裂,杭绸裤子已沾满黄尘。宝玉想,在离开贾家之前,应该见一下父亲,不过,我见到父亲能说什么呢?他使劲地想,想不出应说的活,这使他感到自己内心愚钝。

这时,和尚哈哈一笑,问:“宝玉,你这个蠢物在想什么呢,是不是在想与你林妹妹一样,出家做神仙?”

贾宝玉一听兴奋起来:“二位神仙,你们收我为徒?我这就给你们跪拜了。”

“不!”道士一把拉住他:“即使收你为徒,现在也为时过早。”

和尚说:“现在一路走来就是考验你,当和尚是要吃苦的,吃素不吃荤,睡在破庙里。”

宝玉看他们的邋遢相,低声说:“要我改变,也得慢慢来啊。”

“当然。”

过一会儿,道士问:“宝玉,你见到你父亲时想说什么呢?”

宝玉:“这正要请教师父,我该说点什么呢?”

和尚:“我看你什么也不要说,你们父子一场,终日像仇敌一样,离别时一言不发,让他想一辈子!”

道士:“这好像有点残酷,贾政要你读书,经营仕途,将来为官,这也没有什么大错。不过,你是赤霞宫里的神瑛侍者,到贾府含玉而生,在世俗走一遭纯属游戏文章,与贾政不应有恨也不应有情,你哭着而来默默而去,实为自然,让人想像!”

宝玉:“我听师父的。”

第二天中午,他们来到一座小山岗旁,界碑上刻着毗陵驿三字。初冬乍寒,大雪纷飞,运河两岸一片迷茫,在不远处有船队停泊,不见人影。

宝玉见到船队,正踌躇不前,和尚指着楼船道:“贾政在那船上,你快去吧!“贾宝玉内心没有激动,在道士的推搡下,提一提大红猩猩毡上了楼船,站在船头向舱里张望,见父亲从舱里出来,一脸诧异,问他“是不是宝玉?”他没有回答,父亲见他光头赤脚,问他,”如何这般打扮跑到这里来?”他木然,一副呆相,没有吱声。

这时,和尚道士见贾政向船头走来,他俩赶紧挟住宝玉,说道:“俗缘己了,还不快走!”说着,他俩挟住宝玉离船上岸,飘然而去。贾政怔怔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从纷飞的雪雾中传来一首奇怪的歌。歌曰: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和尚道士挟着宝玉飞跑。把这首如谜语一般的歌留给贾政去猜想。跑了一段路后,他们见甩掉了追赶的贾政和他的跟班们,这才想起宝玉光头赤脚。宝玉这副模样是和尚道士故意制造出来给贾政看的,现在离开了贾政,他们便给宝穿上鞋,戴上帽子,同时,和尚从怀里掏出“通灵宝玉",摩挲了几下,又和道士咕噜咕噜念了一阵咒语之后,把“通灵宝玉”重新挂在贾宝玉的脖子上。

通灵宝玉闪了闪光,贾宝玉立即感到心里亮堂了许多,机灵劲儿也来了。

和尚说:“我相信宝玉现在更听话了,道友,你说是不是?”

道士说:“你我念了咒,他能不听话吗?通灵通灵,通他通你通我,哈哈哈……”

贾宝玉见他们还了他的通灵宝玉,非常感激,又听他们这样说话,觉得他们是他的师父,师父如父,在家要听贾政的话,出外就是要听二位神仙的。走了一阵之后,三人沉闷,和尚怕宝玉恢复灵性会多思多想,便提议唱歌以解寂寞。他说:“我们这样行路太单调了,我们每人唱个歌怎么样?”

道士答道:“好啊,你先唱我再唱,再叫宝玉唱,这样路上可以解乏。”

“好。”

和尚一听道士赞同,十分高兴,从腰间摘下酒葫芦“啯啯”喝了两口酒,然后疯疯癫癫地唱起来:

“唵嘛呢叭牛,

唵嘛呢叭牛。

走走走,游游游,

我沿着运河往南游。

我没有愁,我没有忧,

那年青埂峰下拾块玉,

玩了一阵子往下界丢,

未曾想,这一丢可惹了祸,惹了祸呀,

如今带着他去云游,去云游……

唵嘛呢叭牛,

唵嘛呢叭牛。"

道士说:“你唱得好,把蠢货来拢去脉都点出来了。”接着,他唱道:

“嘛呢嘛呢哄,嘛呢嘛呢哄,

云游化缘人自在,人自在,

不怕人嫌呀不要人爱,

行走尘世间,如在云天外。

衣衫破烂又腌臜,又腌臜,

疯疯洒洒行,讨吃千家饭,

带着宝玉去逃难,去逃难……

嘛呢嘛呢哄,嘛呢嘛呢哄。"

宝玉听了他们的歌,似懂非懂,对道士唱出“带着宝玉去逃难”实在听不明白,问道:”你说带我去逃难,逃什么难?”

道士和和尚都哈哈大笑,和尚说:“你在大观园里有三难,一是考取功名,二是被骗婚,三是遭灾得病……现在我们带你逃出来,不是逃难吗。你唱一个吧?"

宝玉感到被骗与薛宝钗结婚,这没有爱情的婚姻确实是受苦受难,但是,他在大观园里被众人如群星拱月捧着,像个活宝贝,最后酿成爱情悲剧。因此,他唱道:

“大观园里活宝贝,活宝贝,

跟着二仙寻妹妹,寻妹妹,

想到林妹妹我心碎,我心碎。

大观园里活宝贝,活宝贝,

跟着二仙寻妹妹,寻妹妹,

想到林妹妹我有愧,我有愧。

大观园里风流鬼,风流鬼,

耳磨腮缠结下多少姐多少妹,

想到她们我心醉,我心醉。

大观园里风流鬼,风流鬼,

所欠情债似河水,似河水,

我心中最愧疚的是林妹妹,林妹妹。

想到那有情有意的林妹妹,

我怎面对,我怎面对?"

贾宝玉唱着唱着唱不下去了,哽咽起来,和尚道士见了反而大笑。和尚说:“颠倒了,颠倒了!流泪的本该是绛珠草仙。你用灵河里的甘露浇灌她,让她修炼成人形,她要以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你,以此报你灌溉甘露之恩,现在,怎么你来落泪了?”

道士说:“和尚说得是,贾宝玉你为啥哭鼻子?堂堂男子汉,真不中用!”

贾宝玉抹着眼泪说:“叫二仙见笑了,我本软弱,是不中用的。”

和尚道士听了,又是大笑,然后说:“我们会让你变得坚强,活得有情有义,像个男人。”

贾宝玉突然跪下来,连连磕头:“二位神仙,我给你们叩头了。”

他二人拉他起来,和尚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不要轻易下跪啊。闯世界不能靠膝盖,要靠脑袋,你明白吗?”

道士说:“宝玉,你要记住古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你在大观园里哭,在粉脂群里闹,怎么都可以,但是,你到大千世界里来用眼泪是打动不了谁的,你要明白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他俩说完便摘下腰间葫芦,仰着脖子喝酒。

宝玉听了,觉得这二位神仙虽然疯疯癫癫,又是唱歌又是喝酒,但他们说的话还是有道理的,使他感到成长了不少。

和尚道土喝着酒唱着歌,疯疯癫癫一路前行,贾宝玉跟在他们后面。傍晚,他们站在运河大堤上四望,想找一处投宿,只见这里山穷水复,天荒地老,没有人家,不知何住。这时,过来一位猎人,他黑脸虬须,身材魁梧,枪梢上挑着两只野鸡。二仙叫宝玉上去问宿处,宝玉上前一鞠躬,说道:“大叔,这里有旅店吗?我们想住店。”

猎人抹抹虬须,打量他们一番,然后说:“我劝你们不要去旅店,不如找个庵堂寺庙投宿为好。”

和尚问:“为何,施主?”

猎人:“我见你们一僧一道带个公子哥儿,才这样说的。”

道士,“倒底为何呢?”

猎人停了停说:“实不相瞒,此处树木草丛里狐兔野物多,河里鬼魅多,岸上鬼多,他们常常作祟,狐兔成精,鬼魅变幻,他们喜欢开酒家旅店,花园别墅,不知有多少人受骗上当,晚上投宿进去,第二天尸骨不剩。因此,来往客商多找庵堂寺庙寄宿,才能保得平安。”

宝玉一听,吓得浑身汗毛竖起,赶紧问:“大叔,哪里有庵堂寺庙呢?”

猎人指着堤下松林后边说:“你看,那林子里露出的黄墙就是尼姑庵。”

他们仨别了猎人,来到河湾角落,准备去尼姑庵投宿,这时,在夕照下有只野鸭从天上飞过,“嘎嘎”的叫着,绿头闪亮,花翅扇着,形影优美。地上忽然跑过几只狐狸,头脸狡黠,腿短尾长,是一群美狐,对他们吡出虎牙一笑,蹿进松林里去了,接着,又有兔子狗獾蹿来蹿去。

和尚收住脚,说:“道友,你算算,这里可真有精灵妖怪?”

道士望着广袤的林木草丛,湖沼苇地,运河大堤,说:“这个地方不用算,正如猎户所说会有兔怪狐仙,花精花妖,刚才飞过的鹜,地上跑的走兽都有仙气,那狐狸的来历好像不小。”

其实,道士还真该算算,刚才从他们面前过去的真是一妖一精,天上飞的是野鸭妖雪鹜,地上跑的是狐狸精胡媚儿,她们听说贾宝玉南下找林黛玉,便想找宝玉玩玩,可惜从眼前错过了,不过,她们很快就会出现。

贾宝玉一听很害怕;“二位神仙,那怎么办,我们还在这里寻人家住吗?”

和尚笑了:“你既叫我们神仙,神仙会怕妖怪?走吧,去尼姑庵。”

这座尼姑庵叫“水月庵”,在松林边上,黄墙灰瓦,院子不大,前有小广场。他们来到庵里,老尼姑慧能见一僧一道带个公子哥来,热情接待。

饭后,贾宝玉对慧能说:“我的表妹林黛玉棺材南去回家,必从此地过,慧能住持,你见到过吗?”

“林黛玉?”老尼姑想起来了,去年是有个灵柩南运,装的是林黛玉,那灵柩在这里停过一天,第二天就运走了。她说:“她是死人,你找她做甚?"

贾宝玉生气了,说道:“胡说,黛玉是神,她是不会死的,她被玉皇大帝召去封为太虚花神,管理百花,她是不会死的!”

老尼见他神志不清,说是来找百花花神,真是莫明其妙!便不再理他。

这时,和尚说:“他说的不错,林黛玉原是太虚幻境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草仙,被这位赤霞宫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因要报他灌溉之德,下凡走一遭,现己回太虚幻境做百花花神去了。”

老尼听说,磕头如捣蒜,念了一阵“阿弥陀佛”之后,说道:“林黛玉乃百花之神,比之水月庵里的甄妃洛神来历更大,我们以后建庙供养她。”

宝玉听后十分高兴,像林黛玉这样纯情女子,应该给她建庙,供奉香火,让少男少女有个偶像,净化心灵。

当夜无话,第二天,他们吃点斋饭便上路,和尚道士说住在尼姑庵不方便,要找个寺院住下,他们便往大湾镇而来。(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